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酪氨酸羟化酶

酪氨酸羟化酶

酪氨酸羟化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90584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针刺研究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等;酪氨酸羟化酶的相关文献由16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宇新、徐群渊、杨慧等。

酪氨酸羟化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6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584 占比:99.44%

总计:91093篇

酪氨酸羟化酶—发文趋势图

酪氨酸羟化酶

-研究学者

  • 张宇新
  • 徐群渊
  • 杨慧
  • 丁继固
  • 谢安木
  • 高殿帅
  • 魏子峰
  • 丁文杰
  • 李光
  • 王述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世坚; 魏小月; 赵宇红; 李舸; 张钰; 关雅伦; 李雪娇; 刘书华; 李永超; 李韵峰; 高金风
    • 摘要: 背景: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是较为广泛使用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之一,可以部分反映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和病理特征.目的:利用MPTP诱导建立小鼠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两种动物模型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及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上的异同及其与疾病临床症状的差异性.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亚急性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25 mg/kg,1次/d,连续注射7d诱导亚急性模型;对照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慢性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MPTP(25 mg/kg)并腹腔注射丙磺舒(Probenecid,250 mg/kg),每间隔3.5d注射1次,共10次诱导慢性模型;对照2组腹腔注射Probenecid溶剂.通过疲劳转棒实验与爬杆实验测试小鼠行为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水平.研究所涉及的动物实验获得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AAALAC认证机构动物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批准[lACUC2020137].结果 与结论:①在亚急性小鼠模型中,疲劳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在加速转动的转棒上停留时间较对照1组显著降低(P<0.05);在爬杆实验中,小鼠从杆顶部运动到底部的时间较对照1组显著增加(P<0.05),但黑质区的酪氨酸羟化酶的阳性细胞数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与对照1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在慢性模型小鼠中,疲劳转棒的停留及爬杆实验总时间与对照2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5);③结果说明,MPTP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小鼠模型由于造模方式的差异,分别在运动损伤和病理改变中表现出与人帕金森病部分相似的表型,提示在利用上述两种模型开展相关研究中,需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开展.
    • 陈世坚; 李舸; 张钰; 关雅伦; 李雪娇; 刘书华; 李永超; 李韵峰; 高金风; 魏小月; 赵宇红
    • 摘要: 背景: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是较为广泛使用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之一,可以部分反映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和病理特征。目的:利用MPTP诱导建立小鼠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两种动物模型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及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上的异同及其与疾病临床症状的差异性。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亚急性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25 mg/kg,1次/d,连续注射7 d诱导亚急性模型;对照1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慢性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MPTP(25 mg/kg)并腹腔注射丙磺舒(Probenecid,250 mg/kg),每间隔3.5 d注射1次,共10次诱导慢性模型;对照2组腹腔注射Probenecid溶剂。通过疲劳转棒实验与爬杆实验测试小鼠行为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水平。研究所涉及的动物实验获得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AAALAC认证机构动物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批准[IACUC2020137]。结果与结论:①在亚急性小鼠模型中,疲劳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在加速转动的转棒上停留时间较对照1组显著降低(P<0.05);在爬杆实验中,小鼠从杆顶部运动到底部的时间较对照1组显著增加(P<0.05),但黑质区的酪氨酸羟化酶的阳性细胞数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与对照1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在慢性模型小鼠中,疲劳转棒的停留及爬杆实验总时间与对照2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及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2组(P<0.05);③结果说明,MPTP诱导的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小鼠模型由于造模方式的差异,分别在运动损伤和病理改变中表现出与人帕金森病部分相似的表型,提示在利用上述两种模型开展相关研究中,需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开展。
    • 赵颖倩; 亢恺雯; 刘奇; 马雪; 李杰; 鲁刚; 王强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大脑黑质组织中酪氨酸羟化酶(T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以及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改善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为空白组、帕金森模型(PD)组、针刺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MPTP诱导制作小鼠PD模型,造模2周后随机选取两组进行电针及西药干预。干预结束后先采用步长实验和游泳实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黑质组织SOD-2、Gpx-1和TH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H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D组小鼠步长距离、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空白组比较,PD组小鼠脑黑质中SOD-2和Gpx-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PD组比较,针刺组和左旋多巴组SOD-2和Gpx-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提高帕金森模型小鼠的运动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黑质中氧化应激蛋白表达实现。
    • 梁芸; 朱沁泉; 张涤
    • 摘要: 目的研究健脾柔肝息风汤对抽动障碍(TD)模型大鼠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中多巴胺和环磷酸腺苷调节的磷蛋白(DARPP-32)、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3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和健脾柔肝息风汤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7 d,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各区形态结构和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ARPP-32及TH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柔肝息风汤可升高T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DARPP-32、TH的含量,从而调节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平衡,减少大鼠抽动症状的产生。
    • 崔钰莹; 邱宇; 高洪莲; 张磊
    • 摘要: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内注射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OIR)模型中视网膜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普通级7 d龄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IR组、OIR+生理盐水(NS)组及OIR+Conbercept组,每组25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龄。OIR组、OIR+NS组及OIR+Conbercept组小鼠通过高流量吸氧建立OIR模型,并在此环境中饲养至12 d龄,OIR+NS组和OIR+Conbercept组小鼠分别行右眼玻璃体内注射1μL NS、1μL Conbercept后,在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龄,处死。取各组小鼠右眼眼球行HE染色及视网膜铺片,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血管分布;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酪氨酸羟化酶(T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DA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清晰,未见明显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IR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紊乱,视盘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VEGF相对表达量均增加,TH相对表达量、DA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OIR组及OIR+NS组相比,OIR+Conbercept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较清晰,视盘周围可见小片状无灌注区,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DA含量及VEGF、TH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OIR模型中视网膜DA含量及TH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玻璃体内注射Conbercept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及VEGF相对表达量均减少,TH相对表达量、DA含量均进一步降低。
    • 李艳霞; 高华; 李沛珊; 陈思宇; 朱正权; 杨新玲
    • 摘要: 目的观察技巧性有氧训练(skilled aerobic exercise,SAE)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运动功能、中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血清Irisin含量、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大鼠骨骼肌FNDC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假手术+技巧运动组和模型+技巧运动组,每组15只。其中30只大鼠采用单侧两点注射法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建立PD模型和30只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建立假手术组模型。将造模后的15只PD大鼠和15只假手术大鼠进行连续28 d技巧性有氧训练,其余大鼠进行28 d随意运动。分别于运动7,14,28 d采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大鼠的旋转行为、圆柱体试验观察大鼠前肢的运动功能。运动28 d分别采集各组大鼠中脑组织、大鼠左后肢股四头肌组织和腹主动脉血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中脑组织Bip/Grp78、CHOP和骨骼肌FNDC5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risin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脑TH和骨骼肌FNDC5表达明显下调,血清Irisin含量下降,中脑组织内质网应激水平增加,前肢运动能力下降,Apo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14 d技巧性有氧训练,模型+技巧运动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明显减少(P<0.05);经28 d技巧性有氧训练,模型+技巧运动组大鼠的前肢运动能力明显增强,中脑TH和骨骼肌FNDC5表达增加,血清Irisin含量升高,内质网应激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长期的技巧性有氧训练可以上调大鼠骨骼肌FNDC5的表达,升高血清Irisin含量,降低中脑的内质网应激水平、减缓中脑黑质DA神经元的丢失,改善PD模型大鼠的运动能力。
    • 刘畅; 王珺
    • 摘要: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儿童期出现的对低剂量左旋多巴有显著且持续反应的肌张力障碍。多巴胺合成通路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均能导致该病。TH基因突变引起的DRD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引起酪氨酸羟化酶(TH)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广泛性的多巴胺及儿茶酚胺缺乏。但TH缺乏的DRD(TH-DRD)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轻症患者以肌张力不全为主要表现,可逐渐发展为痉挛性截瘫,可伴有帕金森样表现,多数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重症患者则表现为进行性复杂性婴儿脑病,对左旋多巴反应差,且多遗留智力发育问题。多数患者脑脊液中的高香草酸(HVA)下降。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故目前基因检测仍是诊断该病的唯一可靠标准。小剂量左旋多巴对大部分轻症患者疗效肯定,对重症患者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 张兴博; 梁健芬; 陈炜; 徐柳炎; 蒙健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B(TFEB)介导的自噬在帕金森病(PD)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从细胞自噬水平阐明加味五虎追风散的效用机制.方法 将60只P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各20只.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每日按时颈部、背部交替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加味五虎追风散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取脑部黑质组织,分离各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FEB、α-突触核蛋白(α-syn)、微管相关膜蛋白轻链3Ⅱ(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P62)、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syn、LC3Ⅱ、P62表达量增加,TH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TFEB、LC3Ⅱ、TH表达量明显增加,P62、α-syn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加味五虎追风散可通过调控TFEB介导的自噬减少α-syn异常聚集,增加TH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刘畅; 王珺
    • 摘要: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儿童期出现的对低剂量左旋多巴有显著且持续反应的肌张力障碍.多巴胺合成通路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均能导致该病.TH基因突变引起的DRD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引起酪氨酸羟化酶(TH)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广泛性的多巴胺及儿茶酚胺缺乏.但TH缺乏的DRD(TH-DRD)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轻症患者以肌张力不全为主要表现,可逐渐发展为痉挛性截瘫,可伴有帕金森样表现,多数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重症患者则表现为进行性复杂性婴儿脑病,对左旋多巴反应差,且多遗留智力发育问题.多数患者脑脊液中的高香草酸(HVA)下降.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故目前基因检测仍是诊断该病的唯一可靠标准.小剂量左旋多巴对大部分轻症患者疗效肯定,对重症患者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 张静艳; 郭科东; 金明; 荣华; 张晓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牛膝白芍配伍对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最佳比例.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牛膝白芍不同配比(牛膝与白芍配伍比例分别为0:4、1:4、1:2、1:1、2:1、4:1、4:0)组.采用附子汤[3g/(kg·d)]灌胃联合腹腔注射MPTP[30mg/(kg·d)]法制备帕金森病肝阳上亢病证结合小鼠模型,各配比组造模后灌胃给药14天[6.5g/(kg·d)],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蒸馏水.通过激惹实验、转棒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运用CompuSyn软件计算牛膝与白芍配伍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及效应值(effect value,Fa);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法测定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rosine hydroxylase,TH)的阳性表达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除0:4、4:1、4:0组外,牛膝白芍各配比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易激惹程度(P<0.05);各配比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掉落潜伏期(P<0.05).CompuSyn软件计算结果表明,牛膝与白芍各配比组的CI值均<1,两药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以1:2比例联用时为最佳配伍比例(CI=0.860,Fa=0.23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实验结果表明,各配比组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鼠中脑黑质TH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量(P<0.05),且均以1:2组作用显著.结论 牛膝白芍联用抗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的最佳配伍比例为1: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