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62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4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21209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中国生物学文摘、基础医学与临床、解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六届全国核技术及新技术在中医中药中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2012北京地区神经内科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关文献由1737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殿帅、丁继固、孙圣刚等。

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4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1209 占比:99.55%

总计:121759篇

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文趋势图

多巴胺能神经元

-研究学者

  • 高殿帅
  • 丁继固
  • 孙圣刚
  • 刘洪梅
  • 肖成华
  • 谢俊霞
  • 刘春风
  • 沈岳飞
  • 牛平
  • 王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丹蕾; 薛峥; 覃奇雄; 李静怡; 赵经纬; 毛志娟
    • 摘要: 目的:探索miR-218-5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急性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8只8周雄性C57小鼠随机分配至MPTP组和PBS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 MPTP或等体积无菌PBS,每隔2 h注射一次,共4次。另将36只8周雄性C57小鼠随机平分为(NC agomir+PBS)组(NCPBS组)、(NC agomir+MPTP)组(NCMPTP组)、(miR-218-5p agomir+PBS)组(218PBS组)、(miR-218-5p agomir+MPTP)组(218MPTP组),每组9只,分别进行双侧黑质立体定位注射miR-218-5p agomir/NC agomir,3 d后腹腔注射MPTP或PBS。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黑质miR-218-5p和Wnt7a、Ctnnb1、Lef1、Birc5 mRNA的表达。结果:与PBS组相比,MPTP组小鼠黑质miR-218-5p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NCPBS组相比,NCMPTP组TH+细胞数量和TH蛋白表达减少(P<0.05),Wnt7a、Ctnnb1、Lef1、Birc5 mRNA表达下降(P<0.05);与NCMPTP组相比,218MPTP组TH+细胞数量和TH蛋白表达增加(P<0.05),Wnt7a、Ctnnb1、Lef1、Birc5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miR-218-5p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MPTP诱导的急性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提示miR-218-5p有可能成为PD的潜在治疗靶点。
    • 李佩云; 景漫毅; 吴宁; 李锦; 宋睿
    • 摘要: 目的研究脑内奖赏系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对灯光线索诱发小鼠自身给糖行为重建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转基因DAT-Cr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转染的方式,将光敏感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小鼠VTA的DA能神经元上。采用10%蔗糖水训练注射过携带光敏感通道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小鼠建立自身给糖行为,然后进行首次消退训练,达到首次消退期稳定阶段(连续3 d小鼠有效鼻触次数<10%形成期稳定操作值)后,进行线索点燃测试。随后,小鼠进行第2次消退,达到第2次消退期稳定阶段,采用频率20 Hz、脉冲时长15 ms的激光连续100次集中刺激VTA的DA能神经元。最后进行第3次消退,达到第3次消退期稳定阶段,采用频率80 Hz、脉冲时长15 ms的激光连续100次集中刺激VTA的DA能神经元。结果在相关灯光线索刺激下,小鼠出现蔗糖行为重建,表现为有效鼻触次数较首次消退期稳定阶段有效鼻触次数(首次消退期最后3 d的有效鼻触次数平均值)显著升高(P<0.01),提示蔗糖相关灯光线索可显著诱发小鼠觅糖行为重建,实验模型建立成功。20 Hz 15 ms或80 Hz 15 ms的激光刺激小鼠VTA能特异性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与第2次消退期稳定阶段或者第3次消退期稳定阶段的有效鼻触次数相比,上述激光刺激对小鼠有效鼻触次数无显著影响。结论在自身给糖小鼠模型中,VTA脑区单一类型DA能神经元的短暂激活不足以诱发小鼠觅糖行为重建。
    • 潘琪; 王子珍; 叶富跃; 邢伟; 林家汉; 卢剪月; 杨堃
    • 摘要: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氧化损伤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乳胞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5只。将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立体定向注射入乳胞素组大鼠右侧黑质中,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旷场实验检测2组大鼠的穿梭距离、下肢站立次数和总跑动时间,前肢使用不对称实验检测2组大鼠前肢使用不对称指数,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检测2组大鼠旋转行为,微量酶标法检测2组大鼠中脑黑质中羟自由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大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毁损程度。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的穿梭距离、下肢站立次数和总跑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前肢使用不对称指数明显升高(P<0.05)。乳胞素组大鼠注射阿扑吗啡后出现恒向健侧旋转。给药7和21 d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羟自由基、MDA、蛋白质羰基和8-OHdG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药21 d后,乳胞素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TH免疫阳性神经元显著丧失。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黑质中TH免疫阳性神经元残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黑质内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能够诱导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损伤,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 徐成成; 陆艳; 唐莉莉; 梁艳; 赵杨
    • 摘要: 目的探讨温肾养肝汤保护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延缓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进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肾养肝汤高、低剂量组,金刚烷胺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每周2次,连续4周,建立MPTP致小鼠PD模型,灌胃温肾养肝汤,每日1次,连续3周。观察PD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尼氏染色法检测DA能神经元细胞数;HPLC法检测病理组织中DA、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和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含量;比色法测定小鼠黑质线粒体中ATP酶(ATPase)、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ComplexⅠ)活性;Western blot测定PINK1、Parkin、VDAC1、LC3Ⅱ/Ⅰ、P6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温肾养肝汤能明显改善小鼠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平衡(P<0.01),延长小鼠在滚筒上的时间(P<0.01);免疫组化显示,温肾养肝汤高剂量组可观察到大量酪氨酸氢化酶(Tyrosine hydrogenase,TH)免疫反应呈阳性的细胞,明显的细胞突起,与尼氏染色结果一致,同时小鼠纹状体中DA和HVA含量明显提高(P<0.05,P<0.01);黑质线粒体酶活性和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研究显示,高剂量温肾养肝汤能明显提高ATPase和ComplexⅠ活性(P<0.01),同时还能上调模型小鼠的PINK1(P<0.05)、Parkin(P<0.01)、LC3Ⅱ/Ⅰ(P<0.01)蛋白表达,抑制P62蛋白表达(P<0.01)。结论温肾养肝汤通过提高线粒体功能,激活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过程来保护DA能神经元,改善PD模型小鼠行为学功能障碍,延缓PD进程。
    • 燕燕; 崔传举; 王玉香; 李艾帆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过表达诱导的脐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M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效果及其对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PD模型,体外培养及诱导UMSCs,将pcDNA-NC、pcDNA-NGF转染至UMSCs中,分为pcDNA-NC组和pcDNA-NGF组。实验设置4组:NC组(大鼠仅进行手术,不进行注射)、PD组(PD模型)、UMSCs组(正常大鼠中注射含有pcDNA-NGF的UMSCs细胞悬液)、UMSCs+PD组(PD模型大鼠中注射含有pcDNA-NGF的UMSCs细胞悬液),每组各9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NGF、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细胞内微管相关蛋白2(MAP2)、微管蛋白(Tubulin)、TRB3 mRNA的表达量;观察各组大鼠旋转圈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GF、TRB3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pcDNA-NC组比较,pcDNA-NGF组NGF mRNA及蛋白、巢蛋白(Nestin)、GFAP、MAP2、Tubulin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NC组比较,PD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多(P<0.05);与UMSCs组比较,UMSCs+PD组大鼠旋转圈数增多(P<0.05);与PD组比较,UMSCs+PD组大鼠旋转圈数减少(P<0.05)。与NC组比较,PD组大鼠黑质区TH阳性细胞计数减少(P<0.05);与PD组比较,UMSCs+PD组大鼠黑质区TH阳性细胞计数增多(P<0.05)。与NC组比较,PD组大鼠脑组织中TRB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D组比较,UMSCs+PD组大鼠脑组织中TRB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NGF过表达诱导的UMSCs可促进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从而改善PD大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RB3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 华烨; 赵基凤; 范益; 姚晴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PD门诊就诊的45例患者为PD组,并以同期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与PD患者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Netrin-1水平,采用Hoehn-Yahr(H-Y)分级量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嗅觉减退量表(HRS),PD睡眠量表(PDSS),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筛查量表(RRBDS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自主神经症状评定量表(SCOPA-AUT)评估PD患者症状。采用ROC曲线分析Netrin-1诊断PD的价值。结果 PD组Netri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7.7(77.7~183.2)ng/L vs 316.0(131.3~837.1)ng/L,P=0.01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Netrin-1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95%CI:0.607~0.843,P=0.001)。PD患者血浆Netrin-1水平与H-Y分级、NMSS评分、HRS评分、RBDSQ评分和SCOPA-AUT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DSS评分、MMSE评分和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血浆Netr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以作为诊断PD的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但在PD患者中,其表达水平与PD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可提示疾病的进展情况。
    • 袁玉; 马希珍; 宋宁; 谢俊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滴注脂多糖(LPS)对小鼠嗅觉和嗅球及内侧前额叶皮质中轻链铁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8只。LPS组双侧鼻孔交替滴注1 g/L的LPS(每只10μL),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隔天1次,给药时长为3周。3周后测试两组小鼠的嗅觉功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嗅球中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检测嗅球及内侧前额叶皮质中轻链铁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没有明显的嗅觉障碍;嗅球中TH表达无明显变化;嗅球中轻链铁蛋白表达升高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6,P<0.05);内侧前额叶皮质中轻链铁蛋白水平升高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P<0.05)。结论经鼻给LPS能够引起嗅球及内侧前额叶皮质中铁含量上升,但没有造成明显的嗅觉障碍及嗅球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 李树霖; 牛晨凯; 李冯锐
    • 摘要: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模型中分泌粒蛋白(SCG)3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表达与分布,并探讨其参与PD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C57BL6小鼠建立P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免疫荧光检测SCG3在脑组织的表达与分布;应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SH-SY5Y、星形胶质细胞U118模拟PD细胞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CG3表达与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密度降低,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多并活化(P<0.05);毒素处理后多巴胺能神经元及SH-SY5Y细胞SCG3表达显著降低,神经胶质细胞及U118细胞SCG3表达显著升高且以细胞核周围最显著(P<0.05)。结论毒素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内SCG3的表达与分布,SCG3可能参与PD发病。
    • 荣华; 孙晓雪; 李晓明; 徐天娇; 李旭; 郭科东
    • 摘要: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司来吉兰组(10mg/kg)、芍药苷低剂量组(7.5mg/kg)和芍药苷高剂量组(30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MPTP(25mg/kg)腹腔注射给药7d,同时在注射结束1h后进行灌胃治疗,为期14d。通过爬杆、转棒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小鼠黑质区域TH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脑组织caspase-3酶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α-sy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司来吉兰、芍药苷低、高剂量组可以显著缩短PD小鼠爬杆时间,延长小鼠在棒时间(P<0.05),提高TH阳性细胞的表达(P<0.05),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P<0.05),减少caspase-3酶活性(P<0.05);司来吉兰及芍药苷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α-syn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芍药苷具有保护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yn表达有关。
    • 左赋兴; 苑青; 蔡洪庆; 韩睿钦; 万经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小鼠脑内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装置制备稳定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C57BL/6J雌性小鼠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应用新型微量注射装置进行单侧纹状体内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对照组则使用普通微量注射器。建模后,观测记录小鼠异常行为并统计分析黑质和纹状体组织学改变。结果旋转实验提示,实验组小鼠均出现阿扑吗啡(Apo)诱导的旋转行为,对照组仅5只小鼠出现旋转行为。建模28 d,对照组小鼠30 min旋转圈数较7 d显著下降(P<0.05),且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小鼠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小鼠患侧纹状体内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增多,部分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特征。结论用于颅内立体定向注射的新型微量注射装置可显著提高制备PD模型小鼠的成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