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80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汉语、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8篇、专利文献87380篇;相关期刊400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宁夏教育、考试周刊等;
语文课程资源的相关文献由7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宏、曹津源、余昱等。
语文课程资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7380篇
占比:99.08%
总计:88188篇
语文课程资源
-研究学者
- 杨宏
- 曹津源
- 余昱
- 尹海燕
- 张海燕
- 李敏
- 胡文霞
- 谈永康
- 韦美日
- 丁俊和
- 于小江
- 于忠良
- 余耀清
- 冀润芳
- 刘志鹏
- 刘波
- 刘美芝
- 卓康
- 吕娟娟
- 吕彦青
- 吴琳莅
- 吴迪
- 周亚男
- 周永明
- 崔世军
- 崔峦
- 左碧辉
- 庄园
- 张乐敏
- 张云鹰
- 张亚芳
- 张坤
- 张红军
- 张颖
- 徐光华
- 徐燕怀
- 徐玮
- 施玉红
- 施茂枝
- 曾庆弘
- 曾玉兰
- 李云
- 李小龙
- 李树茂
- 沈晓礼
- 王亲英
- 王华伟
- 王志勇
- 王新颖
- 王武天
-
-
郑康鸿
-
-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各种活动中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提出来,可以感受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文本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如何巧用文本、活用书本,立足课程、超越课程,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开发文本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
-
张巍巍
-
-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读写教学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而课外资源若开发利用得力,即可成为教材的有效补充,亦可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使用何种版本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师整体上对课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偏低,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普遍问题。
-
-
汪志朋
-
-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教师水平,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无疑是课程开发中重要的一环。然而,有别于国家课程。
-
-
李银芳
-
-
摘要: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共收录40余篇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让学生通过重温革命时期的事件和英雄人物,从小深植“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引导学生在准确把握文本的语言文字、结构特点,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言意兼得、文道统一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家国情怀为思想导向,注重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把握这类题材课文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
-
郑梅芳
-
-
摘要:
国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具有修身立德和陶冶性情的功能,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要从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着手,深入挖掘那些经典的国学篇目,以及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诗文,为育人所用,再结合实践开展丰富的国学教育活动,使传统文化得以弘扬,美德得以传承,师生素养得以提升。
-
-
尚霞;
王林英
-
-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材改版后,不仅增加了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涉及习作的方法,还新增了习作单元,习作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而习作作为一种表达内心语言的活动,只有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共同刺激,才能激发起学生倾吐情感的欲望和表达思想的热情。
-
-
陈孝荣;
柏玉基
-
-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专门列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教师应具有课程资源意识,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库”“各地区各学校应增强语文课程资源共建的意识”[1],我们的理解是,课程不仅是固态样式的教材资源,更应该有教师指导下的所有学习活动的动态生成,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素养提升,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立足于人的发展,也要加强以学校为核心的地域文化的辐射。
-
-
李品;
刘立闯
-
-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用好课内教学资源,还要善于拓展与延伸外部学习资源,对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层面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与开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思想情感上获得全方位的提升。一、拓展性课程资源的类型和应用原则1.拓展性课程资源的类型第一类是课内资源。比如,各年级的语文教材,既包括必修,也包括选修。第二类是语文工具书。比如,教学用图、语文报刊及各种汉语词典等。第三类是新时代的网络资源。比如,网上的各种视频、图片、文字等。
-
-
段勇
-
-
摘要: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性质,其中人文精神与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与互助性。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有益于产生更好的德育效果,有益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益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高中教学中,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
-
吴晓明
-
-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建设,积极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体育课自身学科特性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