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蛋白

血液蛋白

血液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36387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遗传、中国牛业科学、家畜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2006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等;血液蛋白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功涛、王致远、李富贵等。

血液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387 占比:99.92%

总计:136497篇

血液蛋白—发文趋势图

血液蛋白

-研究学者

  • 丁功涛
  • 王致远
  • 李富贵
  • 陶志东
  • 马娜娜
  • 马海锐
  • 冯蜀举
  • 张学舜
  • 徐亚欧
  • 余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阳
    • 摘要: 衰老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探究衰老机制的研究有很多,延年益寿的方法也五花八门。《自然·衰老》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新方向:血液中的两种血液蛋白会影响寿命和健康,良好的血液可能是对抗身体衰老的关键。血液是人体健康的根本血液是人体输送氧气、营养与代谢毒素的重要载体,是各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般情况下。
    • 陶志东; 铁文军; 谢雕雕; 王致远; 甘雨; 马娜娜; 马海锐; 冉权; 李富贵; 马俊; 丁功涛
    • 摘要: 筛选高效血液蛋白分解菌株,并进行鉴定和测定其微生物酶活,为进行屠宰血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试验材料.采用酪蛋白和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以产生透明圈的比值大小作为判定的标准,从日喀则地区屠宰场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能高效降解蛋白质的菌株,编号为NwMCC01910045.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于37°C下培养24h,通过福林酚法测得酶活力大小为88.69 U/mL.经生物学鉴定、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吉氏库特菌(Kurthia sp.),是一株能有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
    • 陶志东; 王致远; 甘雨; 马娜娜; 马海锐; 冉权; 李富贵; 马俊; 丁功涛; 铁文军; 谢雕雕
    • 摘要: 筛选高效血液蛋白分解菌株,并进行鉴定和测定其微生物酶活,为进行屠宰血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试验材料。采用酪蛋白和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以产生透明圈的比值大小作为判定的标准,从日喀则地区屠宰场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能高效降解蛋白质的菌株,编号为NwMCC01910045。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于37°C下培养24 h,通过福林酚法测得酶活力大小为88.69 U/mL。经生物学鉴定、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吉氏库特菌(Kurthia sp.),是一株能有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
    • 马咸莹; 马石霞; 周雪雁; 丁功涛; 孙娜; 马占龙; 谢雕雕; 马忠仁
    • 摘要: 为了对屠宰血液进行有效处理与利用,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美仁草原秃鹫粪便为分离基质,筛选并鉴定能够降解牦牛血液蛋白的菌株,并探究其生长条件及酶学特性.通过酪蛋白平板和血平板筛选能够分解血液蛋白的菌株,应用液体培养菌株探究碳源、氮源、温度、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蛋白酶活性,并提取蛋白酶研究其最适pH、最适温度以及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结果 显示,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1株高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编号为NwMCC01910069,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鉴定,该菌株属于Providencia属,其生长的最适条件: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粉、温度30°C及pH8.5,该菌株产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C,当pH值为7~10时,该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且所产碱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此外,通过菌株对牛血液蛋白降解效果的初步验证,当血液添加量为95%时,发现其降解率达到18.35%.说明该菌株对牦牛血液蛋白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有潜力作为废弃血液分解为氨基酸从而生产有机水溶肥的候选功能菌株.
    • 夏凡; 包其; 朱建国; 金正明; 缪丽燕; 吴德沛; 曲昌菊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关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发生IP,将患者分为IP组和非IP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线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IP组和非IP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与IP的发生关系进行分析.绘制筛选的指标预测IP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效能.结果 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后IP的发生率为9.3%(14/151).初诊时IP组淋巴细胞计数(LYM)高于非IP组[1.60×109/L(1.40×109/L,2.51×109/L)比1.28×109/L(0.89×109/L,1.78×109/L),U=-2.194,P=0.028],两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血清清蛋白(ALB)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IP组第4个周期治疗前比较,IP组发生IP时的LYM和ALB降低[0.72×109/L(0.46×109/L,0.92×109/L)比0.93×109/L(0.71×109/L,1.15×109/L),32.9 g/L(28.6 g/L,34.9 g/L)比40.3 g/L(36.1 g/L,43.1 g/L)],LDH和α-HBDH升高[332 U/L(255 U/L,396 U/L)比233 U/L(200 U/L,286 U/L),277 U/L(206 U/L,315 U/L)比189U/L(159U/L,229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组CRP升高患者比例较非IP组高[100.0%(14/14)比56.9%(78/137),P=0.001].LYM、ALB、LDH、α-HBDH单独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8、0.820、0.789和0.802,ALB、LDH和α-HBDH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6g/L、241 U/L、199U/L,ALB预测IP发生的灵敏度最高(81.8%);ALB+LDH、ALB+α-HBDH、LDH+α-HBDH、ALB+LDH+α-HBDH预测I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44、0.777、0.851,LDH+α-HBDH预测灵敏度最高(92.9%),但特异度低(53.3%),ALB+LDH、ALB+LDH+α-HBDH预测灵敏度(均78.6%)和特异度(均86.1%)均较高.结论 DLBCL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期间有发生IP的风险.初诊时LYM增高可能是IP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LYM、ALB、LDH、α-HBDH、CRP的变化与IP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ALB、LDH和α-HBDH对IP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王致远; 陶志东; 李富贵; 马海锐; 马娜娜; 丁功涛
    • 摘要: 本实验旨在从明胶厂的污泥和废水中筛选高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为探索血液蛋白降解并生产含氨基酸水溶肥提供实验材料.本研究选用兰州阿敏生物明胶有限公司明胶生产后产生的污泥和废水为分离基质,梯度稀释后进行扩菌培养,涂布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静置培养12 h后,选取产生水解圈最大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纯化.本实验筛选得到了一株目标菌株,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该菌株为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sp.,编号为NwMCC01910026,蛋白酶活力为100 U/mL,为应用于血液的降解及资源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 蔡新东; 马石霞; 冉权; 马咸莹; 王致远; 张海霞; 丁功涛
    • 摘要: 未经有效处理的屠宰废弃血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对血液的酶解可以生产动物饲料添加剂,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本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碱性蛋白酶水解血液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 表明:试验选定的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程度为时间>温度>酶浓度>pH值,优化后的酶解工艺参数为温度55°C、酶浓度6%、时间5h,pH9.0,在此条件下,血液蛋白的水解度为21.32%.本实验优化了碱性蛋白酶酶法水解血液蛋白的工艺条件,为屠宰场处理废弃血液蛋白提供了参考.
    • 王致远; 陶志东; 李富贵; 马海锐; 马娜娜; 丁功涛
    • 摘要: 本实验旨在从明胶厂的污泥和废水中筛选高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为探索血液蛋白降解并生产含氨基酸水溶肥提供实验材料.本研究选用兰州阿敏生物明胶有限公司明胶生产后产生的污泥和废水为分离基质,梯度稀释后进行扩菌培养,涂布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静置培养12 h后,选取产生水解圈最大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纯化.本实验筛选得到了一株目标菌株,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该菌株为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sp.,编号为NwMCC01910026,蛋白酶活力为100 U/mL,为应用于血液的降解及资源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 王致远; 陶志东; 李富贵; 马海锐; 马娜娜; 丁功涛
    • 摘要: 本实验旨在从明胶厂的污泥和废水中筛选高效降解血液蛋白的菌株,为探索血液蛋白降解并生产含氨基酸水溶肥提供实验材料。本研究选用兰州阿敏生物明胶有限公司明胶生产后产生的污泥和废水为分离基质,梯度稀释后进行扩菌培养,涂布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静置培养12h后,选取产生水解圈最大的菌落进行平板划线纯化。本实验筛选得到了一株目标菌株,经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该菌株为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sp.,编号为NwMCC01910026,蛋白酶活力为100U/mL,为应用于血液的降解及资源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 本刊编辑部; 段盼盼
    • 摘要: 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所获奖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果简介:开拓并发展了纳米尺度物质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碳纳米材料与金属纳米材料“纳米蛋白冠”的形成机制,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卓越的研究范例;揭示蛋白冠影响纳米材料生物学特性的重要规律,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令人振奋的里程碑;建立了降低血液蛋白对纳米材料调理作用的方法,据此提出了增强其诊疗一体化功能的新策略,为药物输运和代谢的可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开创性工作;同时创制和发布了不同形貌和表面化学性质的金纳米材料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14项以及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方法的国家标准7项,为相关纳米材料的工业和医学应用奠定了国际先进的科学和物质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