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然病程

自然病程

自然病程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6706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肝脏、皮肤病与性病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3中国心电学论坛、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第五届国际中医糖尿病大会暨国际中医药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大会等;自然病程的相关文献由63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晔、姜玉武、王静敏等。

自然病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1.5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6706 占比:98.42%

总计:16975篇

自然病程—发文趋势图

自然病程

-研究学者

  • 吴晔
  • 姜玉武
  • 王静敏
  • 张仲斌
  •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
  • 李子荣
  • 纪立农
  • A.
  • E.
  • J.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颖; 李鑫宝; 林育林; 马茹; 徐大钊; 赵鑫; 闫风彩; 李雁
    • 摘要: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诊治现状、自然病程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具有完整自然病程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非规范化治疗情况(误诊时间、误治时间、既往抗肿瘤治疗情况)、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脏器切除数量、腹膜切除区域数量、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等]、随访生存时间,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5年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60.6%),女性37例(39.4%),中位年龄54(24~76)岁,既往抗肿瘤治疗者59例(62.8%),中位误诊时间0.8(0~62.5)个月,中位误治时间15.3(0~21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RS+HIPEC治疗,中位手术时间10.1(4.8~16.5)h,中位脏器切除数2(0~8)个,中位腹膜切除区域数5(0~9)个,中位PCI评分32(3~39)分,CC评分2~3分者达80.9%(76/94),SAE发生率35.1%(33/94)。94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30.8(2.4~218.4)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63.8%、44.7%和23.4%。分层分析显示,既往腹腔化疗(46.5个月vs.26.3个月)、PSS 1~3分(39.0个月vs.21.9个月)、低/高级别病理类型(41.5/40.9个月vs.20.1个月)、KPS≥80分(41.5个月vs.23.9个月)、无淋巴结转移(35.5个月vs.17.1个月)、Ki-67<50%(46.4个月vs.20.8个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P<0.05)。5年生存预后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5个因素与5年生存率有关:PSS评分(P=0.021)、既往腹腔化疗(P=0.008)、病理类型(P=0.004)、淋巴结转移(P=0.008)和Ki-67表达程度(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出以下3个影响5年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既往腹腔化疗(HR=0.458,95%CI:0.253~0.827,P=0.010)、淋巴结转移(HR=2.879,95%CI:1.345~6.163,P=0.006)、Ki-67≥50%(HR=2.502,95%CI:1.418~4.417,P=0.002)。结论:PMP非规范化治疗现象较普遍,误治时间长,淋巴结转移及Ki-67高表达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CRS+HIPEC术前腹腔灌注化疗可能为PMP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黄川云
    • 摘要: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常见风湿疾病。患者以男性居多,约占90%~95%。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晶体沉积,形成痛风石是产生痛风的基础。痛风患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四期;各期的用药都有所区别。
    • 石雪梅; 刘桥龄; 赵彦禛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1]。慢阻肺中大约有20%~60%的人群在其自然病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渐进性的体重减轻,很多患者在病程中体重持续明显下降,并且在体重下降的低氧血症患者中,其能量摄入明显减少。
    • 王培旭; 杨旭; 孙伟; 李子荣; 高福强; 吴鑫杰; 范骁宇; 徐鑫
    • 摘要: 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骨骼肌肉疾病,其特点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组织坏死,导致股骨头塌陷,最终发展成髋骨关节炎。无症状ONFH的高恶化率应引起骨科医师的注意,研究无症状ONFH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无症状ONFH的预后受到坏死区面积大小和位置、ONFH病因、随访时间长短的影响,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对于其预后及治疗均尚存争议。本研究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无症状ONFH的预后及治疗进行系统综述。
    • 朱妍
    • 摘要: 带状疱疹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虽然起病急、症状重,但只要接受规范治疗,预后并不差。▲积极干预发病的前两个阶段带状疱疹的症状以疱疹、疼痛为主,自然病程一般在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会随时间进展自然消退。但也有些人可能只有疱疹而没有疼痛,有些人可能只有疼痛而不发疹。
    • 毛靖伟
    • 摘要: 随着研究深入及多种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目标从“改善症状、临床缓解”转变为“无激素临床缓解、黏膜愈合”,但令人遗憾的是,约40%达到临床缓解标准的IBD患者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而未达到黏膜愈合。2015年,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组织(IOIBD)针对成人IBD发布了《基于达标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选择(STRIDE)共识》,其最终目的是对IBD进行长程管理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变自然病程
    • 韩超; 王丹; 胡良皞
    • 摘要: 前瞻性队列是研究疾病自然病程及治疗预后的重要研究方法.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致病机制不明、临床症状易反复、具有癌变风险的疾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建立6个规模较大的CP前瞻性队列,从流行病学、病因学、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未来,在疼痛管理及治疗方式选择等方面还需要设计更加严谨、实施更加规范的随机对照研究.
    • 纪海峰; 宋继科; 张浩; 温莹; 毕宏生
    • 摘要: 近视性视网膜劈裂(MRS)是病理性近视的一大并发症.目前MRS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玻璃体后皮质及内界膜对视网膜的牵引被认为会导致视网膜劈裂的形成.另外,眼轴长度的延长和视网膜小动脉牵拉也与MRS的发病机制有关.MR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部B超及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结果.在MRS自然病程中,通常视力和视网膜厚度长期保持稳定,而引起黄斑部病变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如黄斑裂孔、中央凹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MRS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玻璃体切除术、黄斑扣带术等.本文主要对病理性近视视网膜劈裂的发病机制、检查方法、自然病程转归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汪枫桦; 陈洁琼; 孙晓东
    • 摘要: 多数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严重损害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7年全球首个IRDs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得美国FDA批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IRDs发病早、患者数量相对少,以往对自然病程的认识有限。IRDs的基因治疗研究必须基于对疾病发病机制、自然病程的深入认识,对基因疗法实施最佳“治疗窗”的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基因传递载体为重组病毒载体,其组织免疫原性、成瘤性及其与宿主细胞整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治疗的结局,故亟待建立IRDs基因疗法的临床评价技术。眼科疾病的基因疗法还涉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产品流程、人种和地域环境、疾病进展过程、基因突变种类、患者获益和风险比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因此,充分考虑IRDs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儿童患者的特殊性,积极开展我国IRDs的自然病程研究,对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有效确立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终点结局指标、遵循国际规范的伦理准则都具有重要意义。
    • 汪枫桦; 陈洁琼; 孙晓东
    • 摘要: 多数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严重损害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2017年全球首个IRDs的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获得美国FDA批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IRDs发病早、患者数量相对少,以往对自然病程的认识有限.IRDs的基因治疗研究必须基于对疾病发病机制、自然病程的深入认识,对基因疗法实施最佳"治疗窗"的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基因传递载体为重组病毒载体,其组织免疫原性、成瘤性及其与宿主细胞整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治疗的结局,故亟待建立IRDs基因疗法的临床评价技术.眼科疾病的基因疗法还涉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产品流程、人种和地域环境、疾病进展过程、基因突变种类、患者获益和风险比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因此,充分考虑IRDs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儿童患者的特殊性,积极开展我国IRDs的自然病程研究,对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有效确立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终点结局指标、遵循国际规范的伦理准则都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