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痛风石

痛风石

痛风石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7576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长寿、人人健康(医学导刊)、中国骨伤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等;痛风石的相关文献由84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川、李华南、韦嵩等。

痛风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7576 占比:99.16%

总计:37894篇

痛风石—发文趋势图

痛风石

-研究学者

  • 叶川
  • 李华南
  • 韦嵩
  • 顾兵
  • 刘丽茜
  • 刘秋乐
  • 卢颂华
  • 张瑞君
  • 戴军
  • 曾学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春林; 彭超
    • 摘要: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提高此类患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西藏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患者120例。通过对年龄、性别、职业、发作诱因、痛风石首次形成部位、痛风石数量、病史病程等进行分析,总结出痛风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痛风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中男性占98.33%(118/120);患病年龄分布主要≥30岁,<60岁的患者(92人,占76.66%);年龄分布最常见于中年,占比为43.33%,其次为壮年占比为33.33%;从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到形成痛风石平均时间为7.10±6.45年发作;诱因主要为劳累(51人,占42.5%)和寒冷刺激(40人,33.3%);痛风石首次形成部位为: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其次是手指各关节。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为41.67%(50/120),其次公职人员占22.5%(27/120)。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多好发于男性,痛风石最好发部位为双足第一跖趾关节,且结石形成时间10年左右。
    • 黄川云
    • 摘要: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常见风湿疾病。患者以男性居多,约占90%~95%。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晶体沉积,形成痛风石是产生痛风的基础。痛风患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四期;各期的用药都有所区别。
    • 戴军
    • 摘要: 体内存在的尿酸盐结晶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对人体损害的重要物质基础,这是痛风治疗最关键的。按照痛风治疗指南,服用降酸药物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00~360μmol/L,可以逐渐将体内尿酸盐结晶溶解,但现实是长期、大量服用这些药物会产生许多甚至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我们临床发现,长期服用大量的化学药物包括降酸和止痛药物,痛风患者出现痛风石的时间更早,痛风石更大更多更硬。因此,我们采取中医药内服结合外治法,必要时配以小剂量化学药物治疗痛风疗效显著,可大大降低不良反应。
    • 白雪; 张洪博; 尹相林; 姚嵩坡; 王嘉淇; 孙雪薇; 张睿迪; 关宝生
    • 摘要: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痛风石的微观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痛风患者的炎症反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痛风石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并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分和化学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对痛风石进行观察,发现其为不规则块状形态,内部呈针形、放射状;对痛风石进行能谱分析,发现其主要元素为C、N、O、Na等;应用X荧光分析对膝、肘、足部位痛风石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元素分别为Cl、S、Ca、P等;通过X射线衍射法检测发现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份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结论:痛风石主要由C、N、O、Na、Ca、Cl、S和P等元素构成,组成化合物主要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
    • 李舒琳; 邓小兵; 徐雷
    • 摘要: 目的探讨痛风石导致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17侧)痛风石致腕管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痛风病程(7.68±5.48)年,腕管综合征病程(5.22±2.24)个月。术中7侧可见正中神经局部压痕,9侧痛风石广泛包裹屈肌腱。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患指屈伸功能及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侧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7.6±7.8)个月,术后患指屈伸功能和DM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侧,良2侧。结论痛风石所致腕管综合征病人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改善手指屈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王丽婕
    • 摘要: 痛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很多患者很想了解痛风的生活保健知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些注意点。
    • 摘要: 听说喝苏打水就能降尿酸、缓解痛风,真的吗?江苏简先生简先生: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我们的身体在分解食物时会产生嘌呤类物质,嘌呤进一步代谢会产生尿酸,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当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者尿酸排泄减少时,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多余的、无法及时排出的尿酸就会以结晶的形式沉积下来,并形成痛风石,最后诱发痛风。
    • 杨海云; 颜梅; 刘刚; 毛旭; 李小花
    • 摘要: 目的 探讨能谱CT在诊断痛风石与增生钙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疑似痛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观察患者痛风石与增生钙化显示情况。结果 98例患者71例确诊为痛风,能谱CT检出痛风石灵敏度95.77%、特异度88.89%、准确率93.88%均高于常规CT的69.01%、62.96%、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骨质破坏、关节积液、软组织肿胀检出率分别为77.55%、54.08%、2 9.59%均高于常规CT的64.29%、39.80%、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定量分析在痛风石与增生钙化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帮助临床医师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 罗德军; 牟遐平; 何发友; 何洪淳; 杨博; 朱庆茂; 张兆尧
    • 摘要: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全身骨、关节、软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1]),全世界的发病率为0.1~0.3%^([2]),常以关节的急慢性炎症、痛风结石、泌尿结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痛风最常见于手、足、肘关节、踝关节等,主要以痛风结节、痛风石形成为表现。
    • 陈龙凤; 肖宇; 陶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痛风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SCT痛风石检查,以关节穿刺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SCT痛风石检查对痛风的诊断价值,比较有无骨质破坏、有无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情况。结果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显示,110例疑似患者中,痛风患者84例,占比76.36%,非痛风患者26例,占比23.64%;经Kappa一致性度量,DSCT痛风石检查结果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76,P0.05);有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DSCT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无高尿酸血症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痛风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检查结果与关节穿刺液或痛风石样本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