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降尿酸

降尿酸

降尿酸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50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37947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海峡科技与产业、江苏卫生保健、世界中医药等; 降尿酸的相关文献由126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谋明、任娇艳、温尧林等。

降尿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37947 占比:99.70%

总计:38063篇

降尿酸—发文趋势图

降尿酸

-研究学者

  • 赵谋明
  • 任娇艳
  • 温尧林
  • 苏国万
  • 谢意珍
  • 赵强忠
  • 雍天乔
  • 梁丹灵
  • 张弓
  • 林恋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禹榕
    • 摘要: 尿酸性肾病起病隐匿,初期表现不明显,可有轻度的血尿、蛋白尿或者腰痛,部分患者可伴有水肿、高血压,因其起病隐匿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尿酸性肾病早期若不能恰当治疗,久则病程迁延,后期逐渐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多种细胞和炎性因子参与了尿酸性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单纯高尿酸血症而尚未出现明显肾损表现,或者高尿酸血症控制效果差的患者,若能从炎症细胞及因子的靶点治疗入手,加上合理的降尿酸方案,也许能在较大程度上预防、治疗尿酸性肾病,减缓肾损害的进展。
    • 周方; 刘昌伟; 曾鸿哲; 李娟; 陈金华; 王英姿; 谭斌; 黄建安; 刘仲华
    • 摘要: 高尿酸血症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疾病。近年来,研究报道茶叶及其功能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和茶色素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酶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来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作用。文章系统阐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为论证饮茶降尿酸和茶叶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研究思路。
    • 王家彬; 潘力
    • 摘要: 为得到具有较高降血尿酸活性的特殊乳酸菌,首先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出具有降解肌苷和鸟苷等核苷类物质的乳酸菌,其中菌株LB1lac20具有最高的肌苷降解率(91.19%)和鸟苷降解率(89.67%)。基于16S r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菌株LB1lac20被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为进一步分析菌株LB1lac20的潜在降尿酸作用,采用尿酸生成法建立体外模型,分析菌株LB1lac20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B1lac20活菌悬液和胞内提取物最终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1.27%和19.60%(P<0.05)。综上,本研究成功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核苷降解能力的短乳杆菌LB1lac20,并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在不同方面发挥其潜在的降尿酸能力。本研究筛选获得的菌株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降尿酸天然来源,为开发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菌种资源。
    • 封雪; 赵换; 路荣荣; 曹越; 刘必旺
    • 摘要: 采用桑葚、黄花、薏苡仁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饮品,为桑葚、黄花、薏苡仁深加工提供思路。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桑黄饮品最佳配比,并通过动物试验考察其预防性饮用降尿酸、保护关节的作用。结果表明,桑黄饮品的最佳配方为:桑葚浓缩液8 mL、黄花浓缩液9 mL、薏苡仁浓缩液4 mL,加水定容至250 mL,再添加木糖醇4.5%、柠檬酸0.5%。理论感官得分95.97,实际平均感官得分94.74。该饮品呈淡紫色,色泽明亮均一、酸甜适中、无明显沉淀物。动物试验表明,不同剂量预防性饮用可起到不同程度降低尿酸水平、降低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生成,并且具有保护踝关节软骨的作用。
    • 李雨鸿; 殷朝敏; 范秀芝; 史德芳; 姚芬; 李晨; 刘颖; 程雅清; 高虹
    • 摘要: 为了解杨树桑黄不同提取物的生物活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了杨树桑黄粗多糖和醇提物,分析了二者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比较了二者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及降尿酸活性。研究发现桑黄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74.87%,蛋白质含量为6.61%,糖醛酸含量为4.84%,硫酸基含量为2.59%;桑黄醇提物中总酚含量为35.72%,总黄酮含量为8.98%,总三萜含量为5.82%,总甾醇含量为7.36%。此外,桑黄粗多糖和醇提物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的还原力。体外降血糖及降尿酸实验表明桑黄多糖和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与黄嘌呤氧化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桑黄醇提物降血糖和降尿酸活性明显优于桑黄多糖;另外桑黄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_(50)值为0.43 mg/mL,远低于阿卡波糖IC_(50)值(0.87 mg/mL)。与桑黄多糖相比,桑黄醇提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及降尿酸活性,这为充分利用桑黄资源、开发桑黄功能性食品或医药保健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 吕有为; 潘昱辰; 孙铭键; 姚航; 王曼力; 杜培革; 安丽萍
    • 摘要: 目的:研究马齿苋降尿酸和肾脏保护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ON)、模型组(HUA)、别嘌呤醇阳性药对照组(ALLOP,0.02 g/kg/d)、马齿苋高剂量组(PO-H,1.48 g/kg/d)、马齿苋低剂量组(PO-L,0.5 g/kg/d)。每组按相应给药剂量连续灌胃21 d,第7 d开始,除空白组外,每组腹腔注射次黄嘌呤(HX,0.3 g/kg)联合氧嗪酸钾(OAPS,0.3 g/kg)以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小鼠血清尿酸值(SUA)、丙二醛(MDA)水平;收集肝脏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收集肾脏检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实验结束前一天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尿酸(UUA)、尿肌酐(UCr)水平;对小鼠肾脏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CON组比较,HUA组极显著(P<0.01)升高MDA、SUA、XOD水平,极显著(P<0.01)降低SOD、GSH、GSH-PX、UUA、UCr水平,说明高尿酸血症建模成功。与HUA组比较,PO-H组可极显著(P<0.01)降低SUA、MDA、XOD水平,极显著(P<0.01)升高SOD、GSH、GSH-PX、UCr水平;PO-L组可显著(P<0.05或P<0.01)降低SUA、MDA、XOD水平,显著(P<0.05或P<0.01)升高GSH、GSH-PX、UCr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PO可明显改善HUA小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马齿苋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具有一定的降尿酸和肾保护功能。
    • 王雪娇; 李娟; 焦凌梅; 陈静; 陈玉雅; 符白玉; 李珑
    •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高脂血症对原发性痛风患者规律降尿酸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规律降尿酸治疗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敏感性情况分为敏感组78例和耐药组4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痛风家族史、血尿酸基线值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相关资料,统计两组高脂血症检出情况,并分析与规律降尿酸治疗敏感性的内在关系。结果:耐药组病程、合并痛风石、痛风发作频率、高血压史、血尿酸基线值、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大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血清TG(1.68±0.40)mmoL/L和高脂血症发生率38.10%高于敏感组(1.54±0.31)mmoL/L、12.82%,HDL-C(1.06±0.27)mmoL/L低于敏感组(1.21±0.2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OR=1.308,95%CI:)、高血尿酸基线值(OR=2.017,95%CI:1.426~2.608)、痛风石(OR=1.208,95%CI:1.031~1.385)、高血压史(OR=1.250,95%CI:1.071~1.429)、高脂血症(OR=1.529,95%CI:1.138~1.920)均是痛风患者规律降尿酸治疗敏感性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痛风患者规律降尿酸药物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合并高脂血症是治疗敏感性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
    • 高维琴; 杨晓凌; 顾军花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灸药并用疗法对缓解期难治性痛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28例,分别采用西医治疗、灸药联合西医治疗方案,观察周期为8周,从血清尿酸水平、疾病活动度(服用NSAIDs药物人数)、关节功能障碍(VAS评分)三方面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依从性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健脾益气"为主导理念的灸药结合方案在针对难治性痛风治疗时,在降尿酸、缓解疼痛程度方面的临床疗效较西药有一定优势。
    • 摘要: 听说喝苏打水就能降尿酸、缓解痛风,真的吗?江苏简先生简先生: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我们的身体在分解食物时会产生嘌呤类物质,嘌呤进一步代谢会产生尿酸,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当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者尿酸排泄减少时,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多余的、无法及时排出的尿酸就会以结晶的形式沉积下来,并形成痛风石,最后诱发痛风。
    • 詹苏泓; 吉宏武; 张迪; 韦柳益; 彭烁; 陈铭; 宋文奎; 瞿瑜杉; 刘书成
    • 摘要: 为了从远东拟沙丁鱼肉酶解物中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肽并研究其降尿酸活性,该研究以远东拟沙丁鱼肉为原料,XO抑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远东拟沙丁鱼肉,产生的酶解物通过超滤与凝胶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出2个XO抑制肽,它们的氨基酸序列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鉴定为苯丙氨酸-亮氨酸-精氨酸(Phe-Leu-Arg,FLR)与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Arg-Pro-Lys,RPK)。采用腺苷及XO联合诱导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构建高尿酸细胞模型,对2个肽的降尿酸功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FLR、RPK具有显著降尿酸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