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润滑

自润滑

自润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7467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1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78292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2012全国超硬材料技术发展论坛、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2010年第十三届华东五省一市粉末冶金技术交流大会等;自润滑的相关文献由1253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齐华、王廷梅、孙志华等。

自润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1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8292 占比:99.21%

总计:78914篇

自润滑—发文趋势图

自润滑

-研究学者

  • 王齐华
  • 王廷梅
  • 孙志华
  • 邢佑强
  • 刘维民
  • 吴泽
  • 杨军
  • 许崇海
  • 史晓亮
  • 邓建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丽梅; 高珊; 陈兆祥; 柴琛; 张琛
    • 摘要: 微弧氧化是一种在阀金属表面形成氧化物陶瓷膜层,进而提高阀金属耐磨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技术。然而,传统微弧氧化膜层不具有自润滑性能,其粗糙多孔的表面微观结构常使该膜层呈现较高的摩擦系数,这极大限制了微弧氧化技术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为此,将微弧氧化膜层与具有自润滑性能的材料相复合,获得自润滑微弧氧化复合膜层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自润滑微弧氧化复合膜层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膜层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复合膜层的微观形貌及摩擦学性能,探讨了各项制备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自润滑微弧氧化复合膜层的技术难点。最后,简述了自润滑微弧氧化复合膜层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 燕松山; 汪明明; 解芳; 胡瑞
    • 摘要: 高温自润滑滚动轴承在高温下工作,摩擦热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轴承游隙大小改变,进而影响轴承的工作精度。为探讨高温下轴承材料物理性质及其匹配性对轴承游隙的影响,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高温自润滑滚子轴承游隙变化计算模型,以纳米胶体TiO_(2)/金属陶瓷高温内梯度润滑层材料作为高温滚动轴承滚子材料,通过高温滚动轴承游隙测量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摩擦热、环境温度变化及不同材料配对副对滚子轴承工作游隙的影响。研究表明:滚子轴承的工作游隙变化量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游隙变化值相比,摩擦热对轴承游隙值变化的影响较小;当自润滑轴承配对副为内外圈采用轴承钢材料、滚动体采用微孔陶瓷时其游隙变化较大;当自润滑轴承配对副为内外圈采用陶瓷材料、滚动体采用微孔陶瓷时其游隙变化较小。
    • 张建斌; 张朝阳; 孙立; 于波; 杨武芳; 裴小维; 蔡美荣; 周峰
    • 摘要: 目的制备一种兼具海洋防污和流体减阻功能的绿色海洋装备防护涂层。方法将长链线型有机硅自润滑组分化学键合到自抛光黏结树脂中,与一定的无机填料复配,通过喷涂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自润滑特性的自抛光防污减阻涂层。通过铅笔硬度测试、抗冲击测试、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涂层柔韧性测试、三维轮廓测试、表面接触角表征和固–液摩擦测试,分别评价了涂层的硬度、抗冲击性、附着力、黏弹性、表面粗糙度、表面润湿性能和自润滑特性,并通过抗蛋白和海藻黏附、海洋挂片试验和旋转流变仪分别表征了涂层的防污、流体减阻性能。结果随着涂层黏结树脂中有机硅自润滑组分含量增多,涂层的硬度由2H变为4B,结合力由0级变为2级,涂层的抗冲击性能略有下降,接触角由65°上升至92°,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500 nm,但涂层的自润滑性质、防污性能和减阻性能却不断增强,摩擦因数(干磨)由0.119下降为0.075。当有机硅质量分数超过20%时,涂层的防海藻黏附效率达到97%,减阻率达到10%以上。海洋挂片进一步证明涂层具有优异的综合防护性能。结论长链线型有机硅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涂层的硬度和附着力,但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可在满足实际工况需求的前提下,赋予涂层良好的自润滑、防污和减阻性能。
    • 汪自稳; 吴彬; 卢文杰; 杨国太
    • 摘要: 齿轮减速器在许多行业中都被广泛的应用,特别对于机械设备来说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机械传动装置,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高齿轮减速器的寿命和工作性能来让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更加高效。本文在一些减速器润滑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G50型减速器自润滑机构,有效的提延长了减速器的使用周期。
    • 郑合静; 丁晓龙; 杨兆方; 焦明华
    • 摘要: 以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的BLB-1A自润滑材料为主要原材料,制备4种不同规格的自润滑轴套,针对GB/T 7948—1987《塑料轴套极限PV试验方法》规定的试验条件存在的疑问进行试样宽度、配合间隙、滑动线速度三个方向的研究。结果如下,无油润滑试验中,轴套宽度、配合间隙、滑动线速度对极限PV值都有影响,其中滑动线速度影响最大、轴套宽度次之,配合间隙影响最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既有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提出建议。
    • 周小容; 何林; 袁森; 周滔; 田鹏飞; 邹子川
    • 摘要: 在切削过程中,临近切削刃的刀具前刀面与切屑、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接触区存在的高温高压情况严重影响了刀具服役寿命和工件表面完整性。表面微织构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在刀具表面制备不同尺寸参数、形状参数、分布参数的表面织构能够显著影响刀具的切削性能。当刀具表面微织构制备方法不同时,微织构所呈现的性能也不同。首先从制备技术的原理、制备过程、制备技术特点等方面对当前最先进的刀具表面微织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切屑形成、工件表面完整性等角度分析了微织构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理。在分析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切屑形成等4个指标时重点关注了刀具前刀面微织构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工件表面质量时,同时考虑了刀具后刀面微织构、前刀面微织构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当前微织构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微织构技术与钝化刃口、润滑剂的协同作用对切削性能的影响,以及微织构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发生的衍生切削行为。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与深入分析,给出了表面微织构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刀具进一步优化提供设计参考。
    • 齐建群
    • 摘要: 选取某药剂生产厂家的有机型自润滑药剂A和无机型自润滑药剂B进行应用试验,对比分析了这两种自润滑汽车板的动摩擦系数、附着力、耐蚀性、可脱膜性及脱膜后对涂装的影响等特性,发现两种药剂的自润滑膜层脱膜效果均较好,涂装匹配性良好,但有机型药剂A类自润滑皮膜动摩擦系数平均值为0.12,湿热实验在规定的条件下30 d内未出现白锈,性能指标优于无机型自润滑药剂B。研究结果对汽车用自润滑药剂与自润滑镀锌板的实际推广与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 氮化硅(Si3N4)是一种由硅和氮组成的共价键化合物,1857年被发现,到1955年,其作为陶瓷材料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氮化硅陶瓷具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所不具备的众多优点,如耐高温(在1200°C下抗弯强度可达350MPa以上)、耐酸碱腐蚀、自润滑等,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机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洪志伟
    • 摘要: 以GE60关节轴承设计开发为例,通过组合工况下摩擦磨损性能试验考核,对比分析了3种GE60关节轴承摩擦副设计方案的磨损情况。结果表明:在同种组合工况下,PTFE织物衬垫的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优于二硫化钼涂层的金属对金属关节轴承;内圈外球面离子渗硫可提高二硫化钼涂层的金属对金属关节轴承产品的耐磨损性能。
    • 陈强; 张而耕; 周琼; 黄彪; 梁丹丹; 张帆; 孙思叡; 孙国庆
    • 摘要: 金属陶瓷涂层与类金刚石涂层的性能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涂层不能够互换使用,对于涂层的应用来说是一个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将金属陶瓷涂层与类金刚石涂层的优异性能相结合,提出一种金属陶瓷复合自润滑碳涂层,并以三元TiCN涂层为对象,采用SEM、EDAX、XRD、Raman、XPS及维氏硬度计、压痕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具有自润滑特性的碳相对含量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涂层表面更为致密光滑,涂层的主要组成相为TiN、TiC、TiC_(0.3)N_(0.7)及TiC_(0.7)N_(0.3);涂层中Ti-N、Ti-C键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当碳含量为31.24 at%时,涂层中便有多余的非晶碳析出,形成金属陶瓷复合自润滑碳涂层nc-Ti(C,N)/a-C,此时涂层不锈钢的硬度最高为HV_(0.05)1052.2,同时涂层表现出较好的结合力、较低的摩擦因数及磨损率;涂层中碳含量为43.85 at%时,摩擦因数较低,在0.1以下波动,磨损率达最小值3.31×10^(−15) m^(3)/(N·m),但压痕周围有微裂纹产生。解释了自润滑碳对于金属陶瓷涂层性能的影响机制,可为高性能涂层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及试验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