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织构

微织构

微织构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7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705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林业科技开发、中国表面工程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七届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专业学术交流会、2012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生物摩擦学与内植物工程学术研讨会、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等;微织构的相关文献由1216位作者贡献,包括符永宏、解玄、康正阳等。

微织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7054 占比:99.93%

总计:187188篇

微织构—发文趋势图

微织构

-研究学者

  • 符永宏
  • 解玄
  • 康正阳
  • 杨树财
  • 邓建新
  • 朱维南
  • 华希俊
  • 吴泽
  • 张玉华
  • 李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凯瑞; 杨发展; 姜芙林; 张娜
    • 摘要: 激光加工技术以其清洁高效、自动化程度高、加工过程方便易控制等突出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加工微织构的首选方式。在加工过程中,激光参数是影响微织构尺寸参数和形貌的重要因素。采用激光技术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加工微织构,分析并揭示了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微织构的尺寸和形貌的影响机制,进而确定了加工微织构的最优激光参数。
    • 解长鹏; 刘国东; 刘祁文; 李子航
    • 摘要: 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加工微织构已成为减摩抗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为了分析表面微织构的几何参数对硬质合金刀具表面的减摩机理,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微织构刀具表面的摩擦磨损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不同宽度、深度和间距的微织构参数对刀具摩擦过程中应力分布的影响。仿真模拟表明,硬质合金刀具表面的微织构可通过改变应力分布来改善应力集中现象,并使应力均匀分布;微织构会增大刀具表面的最大等效应力,且随微织构宽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微织构间距的增加而减少。
    • 于英华; 王智群; 要金龙; 徐平
    • 摘要: 为探索满足数控机床对其导轨高承载性、高精度、高精度保持性等方面要求的新途径,提出在滑动导轨表面制备椭圆开口偏置类抛物线微织构。选取矩形滑动滑块导轨副为研究原型,通过CFD方法对其在流体润滑状态下的承载压强、摩擦系数、温升及在乏油状态下的表面接触应力进行分析;基于响应面理论,通过CFD方法研究了微织构形状参数对导轨承载压强和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得到最优微织构形状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微织构分布参数对导轨承载压强、摩擦系数、温升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得到最优微织构分布参数;最后,对最优特征参数微织构导轨的承载压强、摩擦系数、温升及乏油状态下的接触应力进行仿真分析,并将其结果与原型导轨相关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新型微织构可使导轨在润滑状态下的承压强提高15.15%,摩擦系数、温度及乏油状态下的接触应力分别降低26.43%、7.94%和8.09%。
    • 唐东兴; 殷雷; 肖彬; 韩彦峰; 向果; 王家序
    • 摘要: 本研究以船舶用无轴轮缘推进器中的一体式水润滑轴承为对象,建立径推一体式微织构水润滑轴承的混合润滑分析模型。在流体动力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径向轴承部分和推力轴承部分公共边界处的耦合流体动压力。比较了矩形、半椭圆形、右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左三角形五种不同底形的微织构一体式水润滑轴承的混合润滑性能。基于数值仿真结果,确定了当前工况条件下的最优微织构底部形状以及最佳推力盘倾斜角。对比分析表明,左三角形底形的微织构一体式水润滑轴承表现出了最优的混合润滑性能,最佳的推力盘倾斜角为0.01°。
    • 李海峡; 赵庆军; 赖小林; 龙港; 陈云; 夏亚旗
    • 摘要: 以微织构刀具的干式切削性能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切削温度的织构因素进行研究,并利用Deform-3D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试验选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关于刀具最高切削温度和刀具累积磨损深度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最高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织构宽度、织构间距、织构角度及织构深度对切削过程中最高温度和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织构因素对最高温度的影响顺序为织构深度>织构角度>织构宽度>织构间距;对磨损的影响顺序为织构深度>织构间距>织构宽度>织构角度;得到最优的织构参数为宽度60μm,间距50μm,角度0°,深度60μm,此时刀具的最高温度为508°C,切削力为2621N,2000步时刀具累积磨损深度为2.21×10^(-7)mm。该研究为降低干式切削过程刀具温度提供了新思路。
    • 颜彬
    • 摘要: 针对我公司高速运转设备,采用脉冲激光对45钢表面进行了微织构加工,分析了不同表面织构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机制,织构表面的凹坑或沟槽起到储存润滑油和磨粒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与光滑试样表面相比,适当的织构面积率对织构表面的耐磨性提高较为显著,设备使用寿命得到明显的提升。
    • 刘伟; 刘顺; 梁桂强; 袁厚才
    • 摘要: 目的研究3种不同类型微织构在钛合金(TC4)切削过程中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硬质合金刀具的前刀面上设计半圆凹型微织构、半圆凸型微织构以及梯形槽微织构3种不同类型的微织构,通过改变微织构直径或宽度、微织构间距和微织构覆盖长度,研究微织构刀具对背向力、切削温度以及摩擦力的影响。结果对背向力而言,半圆凹型微织构刀具、半圆凸型微织构刀具、梯型槽微织构刀具在最佳微织构参数下可分别降低14.0%、13.9%、18.6%;但半圆凸型微织构直径大于8μm时,背向力超过了无织构刀具。对切削温度而言,3种微织构刀具在最佳微织构参数下可分别降低5.9%、10.7%、9.6%。对刀具所受摩擦力而言,3种微织构刀具在最佳微织构参数下可分别降低23.0%、27.7%、21.9%。结论合理的表面微织构能够改善刀具的切削性能。梯型槽微织构刀具降低背向力效果最佳;半圆凸型微织构刀具降温和减摩效果最佳。刀具切削性能随微织构直径和微织构间距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存在最优的微织构参数。在刀-屑接触长度范围内,微织构覆盖长度越长,减摩效果越好。
    • 王世杰; 邓建新; 孟莹; 孙伟
    • 摘要: 为了研究超声滚压加工表面微织构工艺,选用45钢试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艺参数包括滚压球直径、步距、静压力和进给速度对织构形貌及深度的影响,并对织构化后工件的表面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滚压工艺可以在表面制备稳定的织构,滚压球直径与步距对表面形貌影响较大,采用8 mm滚压球与0.2 mm步距参数,能获得较为明显的织构形貌。静压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表面硬度及晶粒细化程度,而进给速度对表面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
    • 周小容; 何林; 袁森; 周滔; 田鹏飞; 邹子川
    • 摘要: 在切削过程中,临近切削刃的刀具前刀面与切屑、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接触区存在的高温高压情况严重影响了刀具服役寿命和工件表面完整性。表面微织构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在刀具表面制备不同尺寸参数、形状参数、分布参数的表面织构能够显著影响刀具的切削性能。当刀具表面微织构制备方法不同时,微织构所呈现的性能也不同。首先从制备技术的原理、制备过程、制备技术特点等方面对当前最先进的刀具表面微织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切屑形成、工件表面完整性等角度分析了微织构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理。在分析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切屑形成等4个指标时重点关注了刀具前刀面微织构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工件表面质量时,同时考虑了刀具后刀面微织构、前刀面微织构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当前微织构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微织构技术与钝化刃口、润滑剂的协同作用对切削性能的影响,以及微织构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发生的衍生切削行为。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与深入分析,给出了表面微织构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刀具进一步优化提供设计参考。
    • 廖毅弘; 张桂明; 许静
    • 摘要: 基于流体润滑理论,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汽轮机调节阀压力分布及泄漏量,分析了织构化可控界面对调节阀泄漏影响的规律,明确了织构化调节阀的作用机理,实现了界面调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亲水、疏水织构满足预期的润湿性能;微凹坑流体动压润滑效果较差,动压平衡织构具备动压楔形效应,存在明显的涡流,有效改善了阀杆阀套间隙动压润滑效应,但动压平衡织构增大了上下壁面的联通面积,不利于密封。织构的减漏率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疏水织构、组合织构、亲水织构、动压平衡织构。当调节阀所受压力超过3.5 MPa时,减漏率变化变得平缓。动压效应、密封坝效应以及凹槽内涡流能量交换与能量耗散的协同,使得组合织构在提高阀杆稳定性及降低泄漏方面优于其他织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