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切削
干式切削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014312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新技术新工艺、失效分析与预防、金属加工:冷加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中国国际齿轮产业大会、第五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等;干式切削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献礼、侯世香、张昌义等。
干式切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14312篇
占比:99.99%
总计:3014493篇
干式切削
-研究学者
- 刘献礼
- 侯世香
- 张昌义
- 李先广
- 刘冠权
- 刘阳春
- 张树森
- 彭海
- 文东辉
- 李海峡
- 王水航
- 郑卫东
- 高波
- 高霁
- 严复钢
- 于金伟
- 俎晓莉
- 储开宇
- 刘凯
- 叶伟昌
- 周井文
- 孔志学
- 康亚琴
- 廖先富
- 张佳庆
- 张尚雄
- 张春梅
- 张程焱
- 成群林
- 曹国强
- 曹忠
- 李从东
- 李广海
- 李振加
- 杨伦
- 杨海峰
- 王宇
- 王立新
- 王艾泉
- 石雪英
- 祁伟
- 祁光华
- 穆英娟
- 章宗城
- 胡景姝
- 胡荣生
- 赵华民
- 赵庆军
- 赵强祥
- 赵炳桢
-
-
李海峡;
赵庆军;
赖小林;
龙港;
陈云;
夏亚旗
-
-
摘要:
以微织构刀具的干式切削性能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切削温度的织构因素进行研究,并利用Deform-3D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试验选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关于刀具最高切削温度和刀具累积磨损深度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最高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考察了织构宽度、织构间距、织构角度及织构深度对切削过程中最高温度和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织构因素对最高温度的影响顺序为织构深度>织构角度>织构宽度>织构间距;对磨损的影响顺序为织构深度>织构间距>织构宽度>织构角度;得到最优的织构参数为宽度60μm,间距50μm,角度0°,深度60μm,此时刀具的最高温度为508°C,切削力为2621N,2000步时刀具累积磨损深度为2.21×10^(-7)mm。该研究为降低干式切削过程刀具温度提供了新思路。
-
-
赵庆军;
李海峡;
贾天明;
彭俊杰;
唐辉阳;
杜明聪
-
-
摘要:
绿色制造是机械加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干式切削也是绿色制造的发展方向。钛合金材料因具有高强度比、抗腐蚀性和热强度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制造领域。钛合金作为一种难加工材料,在干式切削过程中会出现切削温度高、切削震动大、加工表面质量差和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负倒棱是常见的刀具刃口处理形式之一,通过改变刃口处的材料流动情况可以改善刀具的切削性能和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通过Deform 2D仿真试验,探究刀具负倒棱参数对钛合金干式切削的影响,为钛合金干式切削的刀片倒棱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
-
-
胡桂领
-
-
摘要:
干式切削技术是为适应全球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和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绿色切削加工技术,它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冷却润滑液而采用压缩空气冷却刀具的一种加工工艺,是目前在机械加工中为保护环境和降低成本而刻意地停止使用切削液的加工方法和技术.本文依托相关课题研究基础,在对干式切削技术简要概述基础上,通过对技术应用影响因素分析,从刀具几何参数、机床及工艺技术等方面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企业和干式切削技术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
-
李小康;
王红;
李彬;
王槐朴;
郝勇
-
-
摘要:
针对高效干式切削加工中润滑能力不足,将自润滑性能优良的石墨烯粒子原位生长或者以复合材料的形式沉积于硬质合金刀具基体表面,有望弥补传统干切削中刀具使用寿命和加工性能偏低的不足.介绍了石墨烯材料在金属切削刀具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的现状,解读使用不同的工艺制备方法获得原生石墨烯涂层或者石墨烯复合超硬材料,并用其进行金属切削加工和摩擦磨损的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烯涂层刀具具备优良的润滑性能,能有效降低刀具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提高其使用寿命.
-
-
李海峡;
杨华军;
李军;
吴杰;
陈立飞;
李祥增
-
-
摘要:
为适应清洁切削和绿色制造的相关政策,减少切削液对环境的污染,干式切削作为新型清洁加工技术而被广泛采用。本试验以干式切削中的切削温度为目标值,通过曲面响应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分析法分析干式切削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参数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将切削温度设成响应值,建立其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结合有限元技术进一步分析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和切深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显著,切削温度值几乎直接取决于切削速度和切深;该数学模型能够描述切削温度和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对干式切削中的温度进行预测,为干式切削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
-
-
张程焱;
王立新;
俎晓莉;
张自军
-
-
摘要:
为了研究航空铝合金在绝对干式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据此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7075-T6铝合金进行了车削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关于切削三要素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 以表面去除率、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为优化目标, 切削三要素为优化对象,基于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 并绘制出Pareto前沿.根据实际加工需求, 从优化解集中选择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均与表面去除率成反比关系; 进给量和切削速度是影响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参数; 仅在进给量最小的状态下, 切削深度的增加会产生较大的表面残余拉应力.
-
-
陶亮;
钟稳;
陈俊
-
-
摘要:
为揭示表面微织构形貌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以沟槽微形微织构和无织构硬质合金刀具为研究对象,运用AdvantEdge软件开展Ti6Al4V干切削仿真研究.结果 表明,相比于非织构刀具,微织构刀具散热性能更优,切削力和切削刃最大应力均更低.研究方法可为微织构刀具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陈泽彪;
唐治安
- 《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阐述了TC4钛合金的一种高速干式切削方法,利用钛合金化学性能活泼的特点,通过提高冷却风中氧气的含量,在刀具的刃口上形成保护膜,可延长高速加工TC4钛合金的刀具寿命.
-
-
-
董文杰
- 《第五届全国青年印制电路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金属基印制板是一种特殊印制电路板,其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导热性,逐渐被应用于军用设备和高科技民品领域,本文章主要对金属基板的外形机械加工工艺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在干式切削条件下实现了改善边缘毛刺的目标.作者表明:金属基板的铣外形加工主要难点是解决散热问题,常规加工条件很难有效地采用比较有效的冷却方式,所以运用转速稳定的数控机床和硬度较高的多涂层铣刀,合理调整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参数,采用干式铣形加工就可以得到较好地外形外观质量。控制铝基板的毛刺问题,需主要控制合理的主轴转速,不宜转速过高,其次控制进给速度,需压低进给速度;低转速与低进给搭配可以较高限度地改善该种基材的外形毛刺问题。控制铜基板的毛刺问题,需主要控制合理的进给速度,不宜进给过高,其次控制主轴转速,选择中档转速较为适宜;中档转速与低进给搭配可以较高限度地改善该种基材的外形毛刺问题。较低的进给速度可以使切削充分,减少毛刺,但同时低进给必然影响了加工效率。所以加工金属基板需要在考虑刀具寿命和成本,毛刺可接受程度与加工效率等方面综合权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