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刀具涂层

刀具涂层

刀具涂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1282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超硬材料工程、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八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等;刀具涂层的相关文献由51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成勇、王启民、余东海等。

刀具涂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1282 占比:99.90%

总计:111393篇

刀具涂层—发文趋势图

刀具涂层

-研究学者

  • 王成勇
  • 王启民
  • 余东海
  • 郭光宇
  • 周文荣
  • 崔久民
  • 葛立生
  • 陈周敏
  • 许辉
  • 邹长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君国; 李季飞; 叶谱生; 张腾飞; 王启民
    • 摘要: 目的 探究硬质合金基体渗碳处理对涂层刀具高温元素扩散、高温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高温渗碳和PVD方法制备了渗碳涂层刀具。采用SEM观察渗碳前后基体的表面形貌。采用维氏硬度计表征渗碳硬质合金基体截面的硬度分布。采用EDS对基体截面进行成分分析。采用XRD对涂层进行物相分析。利用纳米压痕仪对涂层高温退火硬度、弹性模量进行了表征。选用SKD-11冷作模具钢进行了干式切削实验。结果 经过渗碳处理后,硬质合金车刀基体形成了表面层贫Co、近表面层富Co的梯度结构,在距基体表面0-900μm的深度范围内,基体硬度呈现梯度变化。高温下,在均质硬质合金基体上沉积的涂层中检测到Co元素,而渗碳硬质合金基体的涂层中未检测到明显的Co元素。在沉积态、800°C真空退火和1100°C真空退火3种条件下,渗碳涂层车刀的硬度(分别为33、32、22.5 GPa)均高于均质硬质合金涂层车刀(分别为31、30、18.5 GPa)。均质硬质合金裸刀的车削长度为-80 m时达到磨钝标准,渗碳涂层车刀的车削长度为-1100m时达到磨钝标准。结论 渗碳处理显著抑制了硬质合金基体中的Co在高温下向涂层内部扩散,增强了涂层高温稳定性,使得涂层在高温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力学性能,同时显著改善了涂层刀具的干式车削寿命。
    • 摘要: 铁钢,男,博士,教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后在瑞典隆德大学和韩国釜山大学留学。现就职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担任刀具涂层方向学术带头人,学科办副主任、研究生处副处长,天津市高速切削与精密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表面技术》《材料工程》《航空材料学报》《装备环境工程》《材料保护》青年编委;有色金属智库认证专家,中国表面工程协会行业专家。长期致力于刀具涂层和高温防护涂层的设计与研发工作,率领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历经多年攻关,在刀具涂层技术上取得突破.
    • 范其香; 林静; 王铁钢
    • 摘要: 随着难加工材料和绿色干切削等先进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刀具切削环境日益严苛,刀具涂层材料不断更新换代。涂层材料已由最初的二元涂层逐渐发展成三元及多元涂层,结构由单层逐渐向多层、梯度、复合结构转变。首先总结了几种常用二元涂层的性能和特点。再以Ti基和Cr基三元及多元涂层为例,阐述了掺杂元素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制,分析了多元涂层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难题,以及多种掺杂元素的协同作用机制。还讨论了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涂层、纳米多层涂层以及梯度涂层的结构优势及研究现状,介绍了金刚石、类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三种超硬涂层以及具有低摩擦因数软涂层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涂层(如高熵合金涂层、含氧涂层和多元多层复合涂层)的研究现状,并对刀具涂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杜鸣皓
    • 摘要: 切削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应力和应变以及切削热的明显积累,导致刀具表面快速磨损,不利于工件高性能切削。刀具涂层是通过在常规刀具表面沉积一层具有高硬度、抗摩擦、化学惰性和抗氧化的材料来制备的。涂层材料减少了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和相互作用,减少了磨损,提高了涂层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切削效率。
    • 王明海; 赵新伟; 李晓鹏; 庄鑫
    • 摘要: 为了研究SiC/SiC复合材料的加工性和在钻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刀具磨损和孔质量,使用整体硬质合金钻头和金刚石涂层的硬质合金钻头对SiC/SiC复合材料进行钻削试验,并设计正交试验对刀具的几何角度参数和钻削过程中的的切削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加工后观察刀具磨损和孔出口质量.结果表明:在低转速低进给条件下,金刚石涂层的硬质合金钻头适合加工SiC/SiC复合材料.在加工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角度因素为螺旋角,其次是顶角,后角影响最小,并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得出一组最优刀具角度参数:顶角118°,螺旋角20°,后角16°.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是涂层脱落,孔出口缺陷的主要形式是毛刺和纤维拔出.
    • 张权; 耿东森; 许雨翔; 王启民; 李柏荣
    • 摘要: 通过电弧/溅射复合技术沉积刀具涂层,不仅可以规避单一沉积技术的固有缺陷,拓宽材料的选择范围,且其纳米多层结构能够有效结合不同组元的特性,协同提升涂层性能,有望为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提供高性能涂层解决方案。首先对电弧/溅射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概述了早期"ArcBond Sputtering"技术凭借多功能阴极弧源实现同一靶材在电弧与溅射两种沉积模式的自动切换,有效结合不同沉积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企业应用端关于复合沉积技术在刀具涂层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电弧/溅射复合沉积制备高硬度纳米复合结构涂层;通过磁控溅射拓宽靶材成分的选择范围,电弧层与溅射层交替沉积制备具有摩擦自适应性的纳米多层刀具涂层;设计从底层电弧支持层向顶层非晶功能层过渡的涂层结构,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沉积非晶层(例如SiBCN与TiB_2),打断电弧层柱状晶的连续生长,涂层表现出致密的结构与优异的高温性能。此外,还总结了笔者对电弧/溅射复合沉积AlTiN以及AlTiN/AlCrN涂层的性能研究。最后,对国内复合沉积刀具涂层的应用前景以及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摘要: 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作为全球领先的涂层技术和市场的引导者,欧瑞康巴尔查斯一直凭借创新,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诸多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客户为本的发展理念、服务观念的转变以及涂层中心的扩张等,都更加稳固了欧瑞康巴尔查斯作为涂层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为了进一步了解刀具涂层如何帮助汽车制造降本增效,AI《汽车制造业》记者深入采访了欧瑞康巴尔查斯涂层(苏州)有限公司刀具事业线负责人李双会先生,请他为我们分享欧瑞康巴尔查斯的技术创新理念、面向汽车行业的特色产品、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工的成功案例,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 商成超; 仰磊
    • 摘要: 对汽车发动机刀具涂层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种涂层的性能和特点,并从涂层应用和工艺角度出发,对汽车发动机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 岳彩旭; 郝小乐; 南月冲; 刘献礼; 何耿煌
    • 摘要: 作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加工工艺,硬态切削以其加工柔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优点,在汽车、模具等行业被广泛应用.该工艺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刀具的合理选择及其性能的发挥.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诸多人员和机构对硬态切削工艺所用的刀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地推动了该工艺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硬态切削工艺用刀具的刃型结构、材料选择、刀具涂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典型刀具型号及其性能,从而为硬态切削工艺用刀具的选用及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