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散元法

离散元法

离散元法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4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农业工程、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5篇、会议论文106篇、专利文献139984篇;相关期刊347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等;离散元法的相关文献由2640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建群、付宏、徐泳等。

离散元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5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106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39984 占比:99.35%

总计:140905篇

离散元法—发文趋势图

离散元法

-研究学者

  • 于建群
  • 付宏
  • 徐泳
  • 蒋明镜
  • 姜胜强
  • 谭援强
  • 黄文彬
  • 徐旸
  • 李博
  • 李艳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惠新; 唐冬冬; 王飞旺; 谢佩; 赵明珠
    • 摘要: 介绍了离散元法(DEM)在磨矿领域的应用背景;解释了DEM中Hertz-Mindlin接触模型和颗粒黏结模型的基本原理;分类综述了DEM在球磨机、搅拌磨机和自磨机/半自磨机等三类磨矿设备及参数优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DEM在磨矿领域研究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发展方向.
    • 张喜瑞; 曾望强; 刘俊孝; 吴鹏; 董学虎; 胡宏男
    • 摘要: 针对深松整地装备应用于海南省热带农业区香蕉地时,存在作业阻力大、松土面积小及地表平整度差等问题,本文基于海南香蕉地砖红壤土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可有效降低作业阻力的斜柄折翼式深松铲。运用离散元法建立3层土壤颗粒虚拟仿真土槽模型,使用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进行了斜柄折翼式深松铲与直柄凿式深松铲的作业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确保深松效率的前提下,进行了深松铲最佳作业速度仿真试验,得出斜柄折翼式深松铲的最佳作业速度区间为3.24~3.96 km/h;相较于直柄凿式深松铲,斜柄折翼式深松铲工作阻力降低了16.2%,地表平整度提高了25.9%,深松后沟槽宽度减小了36.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斜柄折翼式深松铲和直柄凿式深松铲在耕作阻力、地表平整度、深松沟槽宽度实测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2%,仿真结果可靠性高。仿真分析与田间试验表明,相较于直柄凿式深松铲,斜柄折翼式深松铲在作业过程中对地表轮廓破坏较小,能有效降低对土层的扰动并增大松土面积,作业后地表平整度高、沟槽宽度小,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热带农业区香蕉地的作业环境。
    • 王蕴嘉; 宋二祥; 张千里
    • 摘要: 颗粒形状是影响堆石料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以爆破堆石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软件PFC3D根据真实颗粒形状建立不同球度的单颗粒模型。分别生成不破碎和可破碎试样并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模拟,分析颗粒球度对堆石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球度通过影响试样内颗粒咬合和颗粒破碎,进而影响堆石料力学特性;颗粒强度高、围压低时,球度越小,颗粒间咬合程度越高,试样峰值摩擦角越大;当颗粒强度低、围压高时,球度越小,颗粒破碎越显著,试样峰值摩擦角越小;堆石料初始弹性模量随围压与颗粒球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与颗粒是否破碎关系不大。
    • 周世琛; 霍文星; 周博; 薛世峰
    • 摘要: 首先,提出了一种胶结型水合物沉积物离散元试样的生成方法,并采用FLAC3D和PFC3D耦合方法创建了侧面柔性边界条件,生成了不同饱和度的水合物试样;其次,考虑水合物的胶结效应,引入线性平行胶结模型并由室内试验结果标定了接触模型参数;第三,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水合物沉积物的强度和变形破坏特性;最后,从力链和能量角度揭示了水合物在应力传递中的微细观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离散元模型能准确计算柔性边界条件下的试样体积变化,其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水合物沉积物的黏聚力随着水合物饱和度增加而增大,其内摩擦角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不大;水合物饱和度对水合物沉积物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影响很大;水合物颗粒参与力链的形成与演化,水合物饱和度越大,高应力水合物颗粒数目越多,水合物颗粒在力链中占比越大;水合物沉积物的弹性应变能、胶结应变能和摩擦耗能的存储和耗散主要通过砂土与水合物间的接触演化作用完成。
    • 李洪昌; 高芳
    • 摘要: 为实现小麦精量播种,设计了一种辅助充种、托种种盘的小麦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能够利用型孔凸台在充种过程扰动种群、增加种群的离散度并提高充种性能;在携种区种子更易在型孔凸台的托持作用下稳定吸附,减小种子所需吸附的负压。运用离散元法仿真分析4种不同排种盘对种群的扰动情况,并加工试制4种排种盘,以转速、气室压强和种盘类型为因素,进行正交仿真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影响各排种性能指标的主次因素,得出带型孔凸台的排种盘其排种性能最佳,验证了离散元仿真的准确性。最后,采用试验因素的多目标寻优,以合格指数最大,重播指数、漏播指数最小为寻优条件,得出所设计排种器的最佳工作参数:排种盘转速为36.2 r/min,气室压强为-3.7 kPa。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相差均小于5。该研究可为小麦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优化改进及排种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 吴俊强; 吴文亮; 卢家志
    • 摘要: 首先使用X-ray CT扫描粗集料,在软件PFC3D中重建粗集料颗粒,按照集料级配设计随机生成各档集料,构建沥青砂浆相,同时结合空隙相的实际分布,在重力作用和伺服机制控制下生成沥青混合料虚拟试件;随后设置合适的接触模型以及微观参数,进行虚拟劈裂试验,对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虚拟劈裂试验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是可行的;增大沥青砂浆间以及粗集料与沥青砂浆间的黏结强度可以提升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增大粗集料体积分数和空隙率会减弱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粗集料摩擦系数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无明显相关性。
    • 黄超; 张军辉; 张安顺; 李崛; 王新宇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揭示建筑废弃物在荷载作用下的宏观永久变形特性及内部结构演化。首先,通过滤纸法测定建筑废弃物的初始基质吸力。然后,通过重复加载动三轴试验揭示不同湿度及应力状态下的建筑废弃物永久变形,并建立一个全面的永久变形预估模型。最后,通过离散元对建筑废弃物在变形过程中的内部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AN-GENUCHTEN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建筑废弃物的土水特征曲线。永久变形随偏应力和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初始基质吸力和围压的增加而减小。本研究所建立模型可对永久变形进行较为准确的预估。离散元可以准确地模拟建筑废弃物的宏观永久变形特性,颗粒间的剪切力、嵌挤力和滑移量随着偏应力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循环荷载作用下建筑废弃物的变形稳定性分析提供有效参考。
    • 王田田; 支嘉才; 杨具瑞; 谢汭之; 喻黎明; 崔宁博
    • 摘要: 利用离散单元法与流体动力学耦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入口流速(0.6、1.2、1.7 m/s)和额定转速(2650、2800、3000 r/min)下单级离心泵内部流场变化、磨损部位、磨损量、输送能力。结果表明:离心泵叶轮叶片尾部易发生空化现象,入口流速对叶片空化现象、出水管道滞留区域产生的影响大于转速的;9种工况下离心泵最大磨损量出现在叶片尾部,转速从2650 r/min变化为3000 r/min时,磨损最严重的部位由叶片1、4尾部变为叶片1、2尾部,叶轮叶片为离心泵磨损最严重的部件,占离心泵总磨损量的38.10%~49.41%;离心泵内沙粒平均停留时间表明,流速对离心泵输送性能的影响大于转速的,入口流速0.6m/s、1.2m/s、1.7m/s下沙粒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0.144、0.068、0.052 s,说明随着流速的增加,离心泵输送性能增强。
    • 刘佳伟; 李江鹏; 刘军祥; 于庆波
    • 摘要: 采用离散元法(DEM)对封闭的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内颗粒与换热管的换热过程进行研究,模拟不同的管型和管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型的换热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菱形换热管在水平间距63.25 mm、垂直间距63 mm时有最好的换热性能;六边形换热管在不同的空间排布下均有较好的换热性能;组合圆形换热管在水平间距51.96 mm、垂直间距54 mm时有最高的颗粒出口温度,但出口处颗粒流量最小,总换热量也较小.
    • 吴远亮; 徐宇冉; 姬静; 石汉生
    • 摘要: 离散单元法被广泛地应用于颗粒破碎的问题研究中。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粗粒土一维压缩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可视化压缩过程中颗粒破碎情况和破碎规律。模拟得到了粗粒土一维压缩的log e-logσ曲线,探究初始粒径尺寸、颗粒间摩擦系数、颗粒破碎情况、颗粒破碎准则对于压缩特性的影响。随着初始粒径的增大,压缩系数增大,而屈服应力明显减小;随着颗粒间摩擦系数的增大,压缩系数增大,屈服应力减小;颗粒破碎情况对压缩曲线特性基本无影响;随着破碎准则中分维D的增大,压缩系数增大,屈服应力略有减小。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一维压缩试验离散元模拟为研究压缩曲线的压缩特性提供了新方法,是对室内一维压缩试验的补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