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合力

结合力

结合力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76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5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59996篇;相关期刊366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2016年中国(国际)光整加工技术及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2016年中国光整加工技术产学研协调发展论坛、全国特种气体第十九次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分会电镀专家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等;结合力的相关文献由43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宁、马毅、黄先伟等。

结合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5 占比:1.53%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9996 占比:98.36%

总计:60999篇

结合力—发文趋势图

结合力

-研究学者

  • 李宁
  • 马毅
  • 黄先伟
  • 张泰华
  • 罗明华
  • 邵红红
  • 黄晓梅
  • 黎德育
  • 何卫锋
  • 辛敏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锦华; 刘青云; 李志雄
    • 摘要: 为了解决类金刚石(DLC)薄膜与金属基材间的界面结合强度问题,本研究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DC-PECVD)技术,以等时长、不同偏压条件在45钢基材上沉积复合DLC薄膜。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形貌;采用拉曼光谱仪分析薄膜成分;采用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测定膜基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制备偏压从-600 V~-1200 V变化时,复合DLC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薄膜总厚度增加,总膜厚最大为16.3μm;氢含量降低,石墨相对含量增加,过渡层DLC与顶层DLC膜间的结构成分差异减小。在等时长沉积条件下,随着制备负偏压的增加,复合DLC薄膜残余应力增大,结合力减小,结合力最大为54.5 N左右。顶层DLC膜制备偏压为-600 V~-800 V时综合性能较优。
    • 丁铸; 肖炳斐; 王明燕
    • 摘要: 以改善磷酸盐防腐涂料的常温固化性能为目的,采用磷酸二氢铝溶液作为粘结剂,氧化镁、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作为填料,通过添加不同掺量的硅溶胶,使磷酸盐涂料在常温下固化成膜。对常温固化磷酸盐涂层进行了附着力测试和微观结构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硅溶胶的加入使得涂层附着力增大,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降低,有效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能。其中,5.6%硅溶胶改性的磷酸盐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腐蚀电位最正,极化电阻最大。经过720 h中性盐雾试验后,涂覆该涂层的Q235钢板基底表面依旧光亮且无腐蚀产物。
    • 段佳妮; 李文正; 赵春蕾; 赵远; 董敏鹏; 袁志威; 李金龙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TiAlCN和TiAlN涂层的结构、塑韧性、结合力和摩擦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TiAlCN和TiAl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通过纳米压痕、纳米划痕、划痕测试仪和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涂层的硬度、塑韧性、结合力和摩擦学性能。结果TiAlCN和TiAlN涂层表面均匀致密,有明显的柱状晶结构特征。TiAlN涂层的硬度(29.4±2.2)GPa大于TiAlCN涂层的硬度(22.5±1.1)GPa。TiAlCN涂层的H/E、H^(3)/E^(*2)、塑韧性和结合强度优于TiAlN涂层。大气环境摩擦时TiAlN和TiAlCN涂层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80和0.38,TiAlCN涂层的摩擦因数远低于TiAlN。TiAlN和TiAlCN的磨损率分别为1.4×10^(‒5) mm^(3)/(N·m)和9.1×10^(‒6) mm^(3)/(N·m),TiAlCN涂层具有更低的磨损率。结论碳元素的掺入可以明显改善TiAlCN涂层的塑韧性和摩擦磨损性能,这主要归因于TiAlCN涂层优异的抗变形能力和无定形碳的润滑作用。
    • 代玉杰
    • 摘要: 简要介绍了影响镀铬销轴镀层质量的几种影响因素,销轴本身的化学性质、表面质量和电镀后的消氢处理对镀层的性能影响较大。此外,还介绍了镀层厚度、镀层硬度以及镀层结合力的检测方法。
    • 李华军
    • 摘要: 介绍了一种硅铝合金电镀金工艺,其前处理主要包括喷砂、除油、碱蚀、酸蚀、二次沉锌及化学镀镍。通过喷砂去除硅铝合金表面的缺陷来增强硅铝合金基体与电镀层的咬合力,以酸蚀除去硅铝合金表面的硅、铁、铜等杂质,可在硅铝合金表面获得结合力强、可焊性好的电镀金层。
    • 吴海平; 况侨; 李军; 滕官宏伟
    • 摘要: 航空发动机部分轴承钛合金零件需要通过化学镀镍补救尺寸,改善钛合金耐磨性,但化学镀镍层与钛合金的结合力较差。适当的预处理是钛合金表面获得良好化学镀镍层的前提。研究了磷化、微弧氧化、预镀、化学转化等4种预处理工艺对TC4钛合金化学镀镍层沉积速率、结合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预处理工艺下镀镍层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4种预处理中,化学转化后镀镍层沉积速率最快,可达13.6μm/h,且结合力良好、摩擦因数低至0.5左右。
    • 贾芳芳; 潘加飞; 纪书明; 毛三伟; 李林
    • 摘要: 对流对极板固化的影响体现在极板中3PbO•PbSO_(4)•H_(2)O(3BS)向4PbO•PbSO_(4)(4BS)转化程度。对流强度可以用风速来表征。3BS向4BS转化为吸热反应,故对流强度高时,对流导热迅速,有利于极板铅膏中3BS向4BS转化。红丹的加入使得正极板铅膏与板栅的结合程度增强。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去除铅膏的正、负板栅,发现仅有正板栅表面附着部分铅膏。同时,对流强度大的环境下固化后的正板栅表面附着的铅膏外观结构更加致密均匀,因此可以认为对流强度大的环境更有利4PbO•PbSO_(4)晶体的产生。相同对流强度条件下,负板中3BS向4BS的转化程度低于正极板中的3BS向4BS转化程度。此外,4BS含量高的正极板经内化成后更有利于电池循环寿命的提升。
    • 刘海龙; 黄聪; 岳慧娟; 曹莹莹
    • 摘要: 高频高速对印制板分层的影响的主要体现在各介质界面间,材料界面类型有三种,分别是PP-基材、PP-棕化面、PP-塞孔树脂。为了解决板件爆板分层问题,文章从微观机理层面对这三种界面结合状态进行了研究,解释了这三种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并输出了改善这三种界面结合强度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彻底解决分层爆板问题奠定了基础。
    • 颜景虎
    • 摘要: ABS塑料再电镀的过程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对其结合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深入研究影响结合力的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控制的策略,能够显著的提升ABS塑料的电镀质量,为该类材料后期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ABS塑料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角度和电镀工艺的实施角度出发,分析对ABS塑料电镀时结合力造成影响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提升ABS电镀质量的具体策略。
    • 李家峰; 王楠; 白晶莹; 王旭光; 佟晓波; 郭中增; 王骏; 张立功
    • 摘要: 目的 赋予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表面良好的导电性,满足其在雷达天线等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方法 采用波长1064 nm的脉冲红外纳秒光纤激光对化学惰性极高的PEEK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结合化学镀镍技术,实现激光改性PEEK表面金属层的沉积制备。利用扫描电镜、电阻测试仪、金相显微镜等对PEEK材料表面改性后的微观结构和表面金属层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当激光能量密度较低(Q10J/cm^(2)时,化学镀镍层致密均匀,镀层表面电阻≤20mΩ,且镀层结合力良好。结论 对脉冲红外纳秒光纤激光与聚醚醚酮界面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激光诱导作用下实现了聚醚醚酮材料表面金属层的制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