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酶
胰酶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7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07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第一届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会等;胰酶的相关文献由1066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蓉、M·弗林克、冉崇荣等。
胰酶
-研究学者
- 余蓉
- M·弗林克
- 冉崇荣
- 刘榜惠
- 杨继虞
- 陈曾
- E·鲍威尔
- L·德加拉维拉
- M·N·格雷科
- 李晓红
- 深见治一
- B·E·马亚诺夫
- D·贝歇尔
- L·德纳
- M·J·霍金斯
- 兰乾友
- 刘亮亮
- 叶长蓉
- 戈皮·M·文卡特施
- 斯蒂芬·佩雷特
- 朱占权
- 李君兰
- 渡边直熙
- 蔡青和
- 郭兆斌
- G·施利奥特
- 中村义一
- 于瑞嵩
- 何执中
- 余华
- 余群力
- 侯备
- 冯洋洋
- 冯玉萍
- 刘学妮
- 刘清华
- 周慧
- 唐永华
- 喻利
- 姚榛祥
- 宗春华
- 山崎聪子
- 康斯坦蒂诺·艾弗西米奥普罗斯
- 张敏红
- 彭南海
- 徐向阳
- 徐雷鸣
- 方磊
- 李明生
- 李震
-
-
崔恬玉;
刘瑞霞;
阴赪宏
-
-
摘要:
胰腺腺泡细胞内胰酶异常活化和分泌是急性胰腺炎(AP)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加速疾病进程,诱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目前临床抑制胰酶异常活化和分泌的药物效果欠佳,探寻新的治疗靶点十分重要。本文归纳了AP胰酶异常活化和分泌的病理事件(胞浆钙离子超载、溶酶体与酶原颗粒的共定位、细胞器损伤、胰酶顶端侧分泌受阻和基底侧分泌增加等),搜集了相关事件的分子机制,讨论了胰酶异常活化和分泌在AP早期的作用过程,为未来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
-
詹益雄;
徐江峰;
李浪;
李方丽;
翁雅倩;
车腾;
瞿明霞
-
-
摘要:
比较林氏消化液和厚金格尔消化液水解结果与运用的区别,探讨消化液水解度和运用范围的差异性。在不同消化条件下用胰酶消化牛肉,通过检测水解物的AN值和TN值,比较水解物水解度和消化时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种消化液用于配制培养基培养细菌种类,比较2种消化液的运用差别。结果表明,当胰酶与牛肉投入比例为1∶41.7,消化温度为50~55°C,消化维持pH值7.8~8.0,消化时间为2.5 h时,24批次消化液水解度平均值为0.3596;当胰酶与牛肉投入比例为1∶41.7,快消化温度为50~55°C,慢消化温度为38°C,消化维持pH值7.8~8.0时,慢消化时间为240 h时,24批次消化液水解度平均值为0.5050;2种消化液AN/TN值呈极显著差异性(p<0.01);水解度高的消化液在细菌培养方面的运用更为广泛。厚金格尔消化液的水解度比林氏消化液的水解度大,运用更为广泛。
-
-
孙宪法;
周东;
孙宪秋;
王聪;
蔡青和
-
-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和胰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504只AA肉公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攻毒[(2~3)×10^(8) CFU/mL产气荚膜梭菌],C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100 mg/kg+胰酶500 mg/kg,D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1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E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2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F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3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G组饲喂基础日粮+恩拉霉素10 mg/kg+攻毒。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1日龄,第二阶段22~42日龄。结果显示:试验后期及试验全期,D组~F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鸡生长性能指标,但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植物精油添加量的增加,十二指肠食糜中糜蛋白酶(Chy)、脂肪酶(LP)、淀粉酶(DIS)、胰蛋白酶(Tps)活性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E、F组中Chy、LP、DIS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P0.05)。随着植物精油添加量的增加,炎性因子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其中E、F组回肠黏膜中组织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P<0.05),D~F组空肠黏膜中IL-2、IL-8、Toll样受体-4、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显著低于B组(P<0.05)。日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胰酶能够缓解肠道炎症,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肉鸡生长性能,且呈现植物精油剂量效应。
-
-
陈凤;
卿玲;
崔璐;
王淼;
王菲
-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差异,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健康孕妇胎盘绒毛膜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胶原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群体倍增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成脂诱导分化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多能性相关基因及分化潜能。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周期均明显短于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培养相同时间内获得的活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获得细胞均表达多能性相关基因——Oct4、Nanog,且具有成脂分化能力。结论组织块贴壁法、胶原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均可分离培养获得绒毛膜MSC,但结合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等因素认为,胶原酶消化法更具有优势。
-
-
冯洋洋;
陈章宝
-
-
摘要:
目的:制备胰酶肠溶微丸,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和离心式包衣法制备胰酶肠溶微丸,并采用L_(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微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不同肠溶层包衣液处方用量对微丸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制备的胰酶肠溶微丸在pH 1.2的盐酸溶液中2h的累计溶出度小于10%,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可迅速释放出药物,45min时累计释放度可达85%以上。结论: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和离心式包衣法制备的胰酶肠溶微丸工艺简单易行,质量可靠,值得进一步地工业化生产。
-
-
安丽霞;
何倩
-
-
摘要:
该文以较有代表性的3个犬胰腺炎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症状、理化性质及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探究犬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研究显示饲喂不规范会引起胰腺炎发病,且后期治疗效果不明显。通过科学的饲喂方式、定期体检,可效避免该病的潜伏与爆发。
-
-
崔荣刚
-
-
摘要:
目的:讨论慢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期间,奥曲肽联合胰酶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收治的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治疗措施分组.观察组实施奥曲肽联合胰酶治疗,对照组实施单一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腹痛缓解、肠道功能恢复、血淀粉酶时间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2.82±1.43)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48±1.29)d及血淀粉酶时间(4.35±1.11)d短于对照组的(4.28±1.32)d、(5.66±1.38)d、(6.27±2.25)d(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未出现严重的药品引发不良反应,对照组期间有2例,占比5.00%,为恶心与便秘,观察组无不良反应.观察组的躯体症状(80.15±9.24)分、心理症状(88.37±11.26)分、生理症状(86.15±10.22)分、睡眠状况(87.46±9.64)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就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奥曲肽联合胰酶治疗,能够提升疗效,缩短疼痛时间、加速肠道功能恢复,促使血淀粉酶数值正常时间延长,生存质量更好.
-
-
杨振;
王腾;
胡良皞
-
-
摘要:
疼痛是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反复住院最常见的原因.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制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通常可作为初始治疗.临床上治疗慢性胰腺炎疼痛常用药物包括常规镇痛药、胰酶、抗氧化剂等.近年来,常规镇痛药的应用有了进一步规范,胰酶、抗氧化剂等药物在慢性胰腺炎疼痛治疗方面有了更多临床研究.甲磺酸卡莫司他等新药有望用于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治疗.中药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本文就慢性胰腺炎疼痛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沈嘉昕;
王承党
-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胰(NAFP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NAFPD患者的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影像学(CT或MRI)表现等特点,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 25例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59.8±16.2)岁(33~86岁);常见症状为腹胀(11/25,44.0%),体质量减轻(6/25,24.0%),腹泻(3/25,12.0%),腹痛(4/25,16.0%);合并代谢综合征者12例(48.0%)、高血压病9例(36.0%)、糖尿病8例(32.0%)、肿瘤8例(32.0%,胰腺肿瘤0例)等.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脂肪化14例(56.0%),呈"羽毛状"外观;胰腺局灶性脂肪化11例(44.0%),多位于胰头部;18例(72.0%)出现胰腺萎缩,1例胰管扩张.结论 NAFPD多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但常伴发代谢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疾病,应引起临床重视.
-
-
-
张永香;
陈海南;
陈樨;
张如梅
- 《第十四届福州市科协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在体外分离培养需依赖胰酶,目前胰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晰,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浅谈胰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作用;胰酶是PEDV早期体外分离培养所必需的,胰酶在病毒感染细胞、细胞间的融合以及病毒的释放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胰酶不仅可以作用于病毒还可作用于细胞。病毒经继代后可在不依赖外源蛋白胰酶的培养液中也能感染宿主细胞,但被胰酶“驯化”的病毒(商品化弱毒疫苗)经基因测序发现其S基因上存在碱基或氨基酸突变现象,而M基因和N基因却无明显突变,这可能是导致目前商品化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
-
-
-
王艳萍;
刘鹏;
宋继明
- 《第三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
| 2006年
-
摘要:
固定化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已逐步应用,固定化载体及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使用海藻酸钠微球包埋法固定化胰酶,优化确定了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化胰酶的反应条件并对制备后酶的特性测定.确定海藻酸钠微球包埋法固定化最佳条件:海藻酸钠胰酶水溶液(3﹪海藻酸钠、0.7﹪胰酶)静置成胶液后滴入2﹪CaCl,溶液中制成微球.取一定量制成的海藻酸钠固定化酶测定酶活力.在此条件下制得酶活力回收率为35.4﹪,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C,最适pH为8.0,10次反应后酶活力仍保持56﹪;将固定化酶贮藏49天后,酶活力仍保持为初始活力的75.23﹪.
-
-
-
-
Cavallim G;
Tittobello A;
Frullom L;
Masci E;
Mariam A;
Francesco VD
- 《第一届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会》
| 2005年
-
摘要:
背景:ERCP术后有胰酶升高和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加贝酯作为一种酶抑制剂已被用于预防ERCP术后胰腺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双盲对照方法比较加贝酯和安慰剂之间的疗效差异.加贝酯的用法为1g加贝酯自ERCP术前30至90min静脉启用,维持12h.安慰剂为甘露醇和生理盐水,启用和维持时间与加贝酯相同.435名患者接受了ERCP检查,根据具体病情,部分患者接受了括约肌切开的治疗,其中,17名患者因各种原因没有纳入最后的数据分析中.在余下的418名患者中(平均年龄为60.4岁),加贝酯组为208人,安慰剂组为210人.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为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的水平大于或同时大于正常值上限的5倍,同时患者伴有腹痛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结果:ERCP术后,276名患者出现血清胰酶水平的升高(66﹪),两组胰酶水平升高的发生率相近.经过24h的观察,安慰剂组中胰酶水平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加贝酯组(P=0.03).加贝酯组中有12名患者(6﹪)出现腹痛症状,安慰剂组中有29名患者(14﹪)出现上述症状,两组间腹痛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09).加贝酯组中有5名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安慰剂组中有16名患者确诊为胰腺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3).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贝酯组和安慰剂组中分别有2名和6名患者出现副作用,均自行缓解.安慰剂组中有2名患者因并发急性胰腺炎而死亡;其中1人因术前即诊断为胰腺炎而未纳入分析.加贝酯组中有1人因术后出现心肌梗死而死亡. 结论:预防性应用加贝酯可减少ERCP术后胰腺并发症的发生.其作用表现在减轻胰酶升高的程度而非升高频率,并减少腹痛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