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者
编写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专利文献265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历史学习(高考)、中国大学教学、绥化学院学报等;
编写者的相关文献由260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李蕊娟、王敏等。
编写者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李蕊娟
- 王敏
- 魏爱玲
- A.C.伊帕托娃
- Sennett
- Thomas
- 丁如许
- 丁宏远
- 严箴
- 乔闽苏
- 何家新
- 余一鸣
- 侯建华
- 傅珑美
- 全武
- 兰福森
- 冯一下
- 冯光廉
- 冯兴炜
- 冯翔
- 刘中伟
- 刘中宇
- 刘常仁
- 刘延彦
- 刘星
- 刘素芳
- 刘继鹏
- 刘芳
- 刘虎生
- 刘铁民
- 劳兆
- 卢在漳
- 原春琳
- 叶世昌
- 叶开
- 叶彩凤
- 吴传飞
- 吴学俊
- 吴学先
- 吴开有
- 吴昉
- 吴晓斌
- 吴江涛
- 吴海峰
- 吴福来
- 吴非
- 周丹
- 周天忠
- 周守晋
-
-
李为民;
汪校芳
-
-
摘要:
翁文灏(1889—1971),字永年,号泳霓、悫士,1956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第四届中央常委。翁文灏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中国矿物学第一本专著《中国矿产志略》的作者、中国第一张彩色中国地质测量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察地震灾害并出版专著的作者之一、中国第一部《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
-
-
邱海林
-
-
摘要:
梳理、分析统编版教材文言文知识系统的选编现状,有利于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推进教材使用者与编写者之间的互动,实现文言文知识系统的教学重构。一、文言文知识系统的编排现状统编版教材对文言文知识系统的编排做出了很大创新,主要表现为:重点突出、显隐结合、学用互补。
-
-
-
-
摘要:
“附近搜搜”是一个过分简单的小程序,页面上只有一个搜索框,以及几个常用地点的名称。程序的编写者是居住在一座小镇的建材店老板邱大川。在外打工的母亲的_次问路,让他决定给母亲这样的老人写一个专属的认路小程序。而这个平平无奇的小想法,让邱大川受到了巨大的关注。多家媒体报道了他写小程序的事情。
-
-
崔建华
-
-
摘要: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局,秦统一向来备受关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叙述了秦统一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课的"历史纵横"栏目在论述"秦朝的政治危机"时,编写者举出了两个例证:一是秦始皇出巡途中险些被铁锤击杀,二是陨石上被刻写"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政治预言。如果注意到这两个事件均发生于统一国家的东方,便可以推知,所谓"秦朝的政治危机",实际上主要来自六国故地。
-
-
唐俊涛
-
-
摘要:
章节的起始课应该承载了本章节知识点的脉络,不仅仅是简单的新概念导入.教师应该去了解编写者的用意,在章节起始课中去挖掘更多的内容,精心设计起始课,让起始课设计的更加合理充实.起始章节的导入语背后蕴藏着许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极佳素材.通过对这些文字的解读,更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必要性,通过知识概念的引入,也能更好的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
-
-
李蕊娟
-
-
摘要:
说起巫漪丽或许不少人很陌生,但你一定对《梁祝》很熟悉,这首经典作品就是她当年花三天三夜完成的,她也是首位钢琴伴奏的编写者与首演者;她曾在中南海受到周总理接见,被总理称为"中国最好的钢伴";2019年,港珠澳大桥旁,七十架钢琴奏响,巫漪丽与钢琴大师朗朗、歌手周笔畅等人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
-
-
袁从秀
-
-
摘要:
历史教科书反映了国家统治者和编写者对历史的认知与理解,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它"对于历史的解释,对世界观、历史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而言容易形成一种‘前见’,成为其一生‘历史知识’的起点,直接影响到其今后对于历史的解读和价值判断"[1]。世界各国不仅重视本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还十分关注他国历史教科书对本国历史的记载与书写。
-
-
高小青
-
-
摘要:
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而资料筛选的质量直接决定后续工作成效。如何从繁杂多样的资料中采选到需要的素材?首先要构思提纲,明确选取内容,并提炼采选的原则与方法,让编写者有法可循;其次要明确材料来源,反复核实材料的科学性;最后要符合学情需要,规范使用地理术语,突出育人功能。
-
-
林美钦
-
-
摘要:
早在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的观点就已提出,党的十八大国家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2021年气候大会,习近平提出了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教育部教材的编写者也早意识到生态问题以及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了一些生态文学作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忧思。
-
-
傅珑美
-
-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许多经典的古诗文,编写者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灿烂的文化,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学素养。但现实是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语言材料的教学,相对忽视了人文价值。重视语言材料,但是实际效果却甚微,学生无法独立阅读一些较为浅显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