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缓释片

缓释片

缓释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429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8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289450篇;相关期刊373种,包括海峡药学、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新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36次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学术年会暨“江中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2012全国药学发展与医院安全合理用药研讨会等;缓释片的相关文献由492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静、林峰、刘梅芝等。

缓释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8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9450 占比:99.58%

总计:290681篇

缓释片—发文趋势图

缓释片

-研究学者

  • 陈静
  • 林峰
  • 刘梅芝
  • 林康
  • 王广霞
  • 徐晶
  • 赵冰清
  • 骆晓群
  • 欧明月
  • 马玉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钟晓娇; 刘丽娜; 王磊; 肖婷婷; 黄静
    • 摘要: 目的探索羧甲司坦缓释片的最佳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方法,以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对羧甲司坦缓释片的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及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的组成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羧甲司坦缓释片的最佳处方。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硬度、表观形态和脆碎度综合评分作为指标,对羧甲司坦缓释片的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干燥温度、制粒粒径和干燥时间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羧甲司坦缓释片的最佳处方组成:填充剂为35%的乳糖,微晶纤维素(1:1),崩解剂为5%L-HPC,粘合剂为3%PVP乙醇溶液,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为10%HPMC,助流剂为1%滑石粉,润滑剂为1%硬脂酸镁。最佳制备工艺为:过16目筛制粒,60°C干燥,干燥时间60 min。结论通过筛选出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制备的羧甲司坦缓释片外观光洁圆整,稳定性好,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 王猛; 夏明升; 程涛; 李中玉; 李鹏程
    • 摘要: 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是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环节,研究如何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并促进其生长,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芸苔素粉剂和NaHCO_(3)粉末作为有效促生成分,硬脂酸作为缓释剂,石英粉作为增重剂,分别制备硬脂酸含量为2%、4%、8%、16%的沉水植物促生缓释片,检测了各组缓释片的脆碎度值、缓释性能,并测试了其对新建苦草群落存活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硬脂酸含量为8%的缓释片综合性能最佳。
    • 钟晓娇; 刘丽娜; 王磊; 肖婷婷; 黄静
    • 摘要: 目的测定自制羧甲司坦缓释片的释放度,并与市售羧甲司坦片释放度比较,为处方优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羧甲司坦缓释片释放度,检测波长为567 nm。采用桨法,以pH=6.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转速为100 r/min进行药物释放度测定,取样时间点为1 h、2 h、4 h、6 h、8 h、12 h。结果羧甲司坦缓释片在1.6~14.4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A=0.0695c-0.0898,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8%,重现性良好(RSD=0.35%)。羧甲司坦缓释片2 h时累积释放接近30%,8 h时接近90%,0~12 h释药曲线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羧甲司坦普通片在1 h时累积释放超过95%。与市售普通片相比,自制羧甲司坦缓释片缓释效果明显。结论本课题所建立的释放度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羧甲司坦缓释片释放度测定。自制羧甲司坦缓释片释放速度明显低于市售羧甲司坦片,缓释效果明显。
    • 黄月英; 卞俊; 鲍蕾蕾
    • 摘要: 目的 优选瑞巴派特缓释片处方,并考察所制片剂的稳定性。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以羟丙甲纤维素K100M(HPMC K100M)和泊洛沙姆188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缓释片在0.5、2、6、10、12 h时体外累积释放度(Y0.5、Y2、Y6、Y10、Y12)的综合评分(Y)、体外累积释放曲线的相关系数(R)及黏冲程度(N)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优化并验证;对按最优处方所制片剂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瑞巴派特缓释片最优处方为瑞巴派特150.0 mg、L-精氨酸75.0 mg、泊洛沙姆18865.6 mg(13.12%)、HPMC K100M 114.5 mg(22.90%)、微晶纤维素适量、微粉硅胶5 mg(1%),总处方量为500 mg。经3次验证实验证实,缓释片中瑞巴派特的含量分别为100.61%、98.69%、99.01%,所制缓释片可持续12 h释药,体外累积释放度≥90%,且重复性良好。Y、N、R 3个指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均小于10%。稳定性考察中,光照会使含量略下降;在温度25°C、相对湿度(90±5)%条件下放置10 d后,片剂从第5天起出现膨胀、开裂、释放速率减慢现象;高温实验和加速、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片剂的性状无明显变化,含量及体外累积释放度与第0天或第0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优化瑞巴派特缓释片处方;所得缓释片具有缓释效果,应于干燥条件下遮光保存。
    • 王鹏远; 董雪茹; 刘志; 尚娜娜
    •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吗啡缓释片作为背景用药联合盐酸吗啡针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作为背景用药联合盐酸吗啡针干预,对照组仅采用盐酸吗啡针干预。比较两组用药前(T_(0))及用药3、24 h(T_(1)、T_(2))的疼痛数字评价表(NRS)评分,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效果。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_(1)、T_(2)的疼痛NRS评分均低于T_(0),T_(2)低于T_(1)(P0.05)。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为背景用药联合盐酸吗啡针对于缓解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陈本川
    • 摘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侵袭人类免疫系统的病原体.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HIV已被美国科学工作者识别,但未引起美国政府重视.至1999年,全球新感染的HIV患者达到最高峰,累计3.16亿例;至2006年,全世界因HIV患者尚无足够有效治疗药物加以控制,HIV感染者发展至晚期,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与T淋巴细胞受到大量破坏,使人体免疫功能丧失,易感染各种疾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达峰值,累计死亡达195万例.引起世界各国政要、卫生监管部门和民众高度重视和关注.科学工作者深入调查HIV传染性病原体,并着手研制抗HIV药物.第一个抗HIV逆转录病毒抑制药齐多夫定片于2009年7月23日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其后,陆续研制6大类近40多个品种抗HIV药物供临床治疗使用.将不同作用机制抗HIV药物序贯用药或组成复方药物,形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亦称为鸡尾酒疗法,有效地控制了HIV蔓延和发展.把引起全球谈"艾"色变、死亡率极高的病毒性传染病变成可控可治的慢性传染病.为加强对HIV在全球流行的防控协调,联合国下属6大部门于1996年1月1日在日内瓦成立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UNAIDS),并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和《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供各国首脑及其代表审议.2014年7月20日第20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UNAIDS执行主任提出,到2020年实现"90/90/90"目标,即90%HIV携带者知晓自己的状况,90%HIV携带者能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V)药治疗及90%HIV接受治疗的携带者中检查不到HIV病毒载荷,以及于2030年全球终结HIV感染的愿景.UNAIDS于2020年7月发布《全球艾滋病最新情况》,该报告表明全球抗HIV已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约170万例,比2010年下降16%.而全球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人数仍高达77万例,要完成到2020年把死亡人数控制在50万以下的目标,困难重重.2018年新增HIV感染病例离至2020年下降75%的全球目标相距甚远.减少新增HIV感染人数、提升治疗可及性、终结AIDS相关死亡进展速度正在放缓.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年7月26日发布《2017年艾滋病病毒耐药性报告》,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抽查11个国家,有6个国家逾10%服药者体内出现对ARV药物耐药的HIV毒株.一旦超过10%这一阈值,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5年全球将新增13.5万例死亡和10.5万例新HIV感染者.目前全球3 670万例HIV感染者中,有1 950万例获得ARV药物治疗.出现耐药问题,其原因是感染者无法持续获得高质量ARV药物治疗和护理服务,导致其血液中HIV载量上升,只能改用更昂贵的治疗药物.UNAIDS受慈善基金来源的限制,许多国家难以负担全额费用.出现耐药的感染者也存在将耐药病毒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使情况愈发严重.另一方面,在HAART时代,ARV药物出现治疗失败和耐药性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需要有作用机制不同的新型药物应对此挑战.自十多年前HIV整合酶链转移抑制药问世后,还没有一种新类别的药物加入ARV治疗药物库.福替沙韦(fostemsavir)是HIV融合抑制药,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MS)制药公司研制,对现有的ARV任何药物均有抑制活性.福替沙韦是活性成分替米沙韦(temsavir)的前体药,通过直接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120(gp120)亚基结合,可阻止HIV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CD4+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结合,从而抑制HIV感染细胞复制,独特的作用机制使福替沙韦有助于对大多数ARV药物产生耐药性的HIV感染者提高疗效.2014年12月28日,由英、美、日合资的ViiV医药保健公司以14亿美元收购BMS全部在研艾滋病药物.2019年12月5日,ViiV公司向FDA递交福替沙韦缓释片新药上市申请(NDA).FDA授予该药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并给予快速通道审评待遇.2020年7月2日,FDA批准福替沙韦缓释片上市,商品名为Rukobia?.用于治疗曾经尝试过多种ARV药物疗法,由于耐药性、不耐受性或安全性而未能成功治疗的HIV感染者.该文对福替沙韦缓释片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
    • 李浩
    • 摘要: 1.缓释片、控释片。缓释片、控释片,就是慢慢释放的药片,这种药一般会有一层“外衣(控释衣膜)”,透过这层膜,药物能够匀速地释放到血液里,并保持一定的浓度。如果把它直接掰开或者磨碎,本该慢慢释放的药物会一下释放出来。很多控释片都是心血管类药物,比如降血压的硝苯地平控释片。
    • 赵娜萍; 周佳; 谭军; 邓敏; 张黎; 王卓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因浓度,并研究咖啡因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例,交叉口服参比制剂(安钠咖片,150 mg)或受试制剂(咖啡因缓释片,300 mg),清洗期为1周。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咖啡因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安钠咖片后,c_(max)为(4.03±1.11)mg/L,t_(max)为(0.70±0.61)h,AUC0~t为(29.69±8.34)mg·h·L^(-1),t1/2为(5.33±1.34)h;单次口服咖啡因缓释片后,c_(max)为(4.23±1.90)mg/L,t_(max)为(5.40±1.35)h,AUC0~t为(72.42±42.38)mg·h·L^(-1),t1/2为(8.07±1.11)h。多次口服安钠咖片后,c_(max)为(10.90±2.67)mg/L,t_(max)为(0.98±1.95)h,AUC0~t为(146.55±54.44)mg·h·L^(-1),t1/2为(7.15±3.26)h;多次口服咖啡因缓释片后,c_(max)为(9.56±3.33)mg/L,t_(max)为(3.40±1.08)h,AUC0~t为(172.28±83.63)mg·h·L^(-1),t1/2为(6.84±1.55)h。结论:建立的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因浓度,准确灵敏,操作简便。从药动学参数来看,咖啡因缓释片的药-时曲线平缓,多次给药达稳态时,t_(max)比安钠咖片明显延长,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 摘要: 每次进药店买药,总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药物剂型,当你拿到了药,你知道服用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小细节吗?顾名思义,泡腾片泡水服,含片含着服,咀嚼片可以嚼着服。分散片和一般的裂痕片必要时可以掰开服用,但是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和肠溶胶囊等则必须完整吞服,不可以掰开,因为它们的外层有一层外衣或外壳,一旦被破坏。
    • 黄洋; 臧萍; 钟雪彬; 李纬
    • 摘要: 目的:立足工业化生产,开发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在保持质量与原研一致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法:所有辅料均采用国产辅料,采用片剂生产中效率最高的直接压片工艺,并且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选后的处方每片含有:盐酸普拉克索0.375 mg,微晶纤维素130 mg,羟丙甲纤维素105 mg,卡波姆均聚物B型10mg,二氧化硅1.0 mg,硬脂酸镁2.0 mg.所得到的缓释片释放曲线与原研制剂相似.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