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活性
纤溶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3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45963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中药药理与临床、基础医学与临床、血栓与止血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二届广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第三届广西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学术研讨会、第六次国际络病学大会等;纤溶活性的相关文献由11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恒亮、谭竹钧、刘建涛等。
纤溶活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5963篇
占比:99.72%
总计:146372篇
纤溶活性
-研究学者
- 刘恒亮
- 谭竹钧
- 刘建涛
- 卞光荣
- 孙月和
- 王丽霞
- 王山岭
- 韩雅莉
- 刘兰平
- 刘灵芝
- 史卫国
- 周志中
- 孙碧云
- 康运凯
- 张艳
- 朱云
- 王春霞
- 王鸿利
- 邓鹤秋
- 陈雅雄
- 陈雪英
- 丛玉隆
- 史卓强
- 叶任高
- 吕中
- 吴莉华
- 周伏忠
- 周青
- 张文莲
- 张立文
- 戚文航
- 李刚
- 李红
- 杨志蕃
- 杨秀英
- 武临专
- 江晓
- 江汉湖
- 王丽琴
- 王以光
- 王学锋
- 王成涛
- 王萍
- 田利远
- 眭荣燕
- 等
- 罗兴林
- 胡立群
- 董明盛
- 诸骏仁
-
-
郏战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5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2)。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纤溶活性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抑制心绞痛发作,调节机体纤溶活性。
-
-
谢祖全;
陈建卓
-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以80例下肢骨折发生DVT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80例下肢骨折无DVT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分析其与患者DVT的关系.结果 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升高,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153)、TAT(OR=11.057)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与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D-D、TAT评估患者发生DVT情况.
-
-
苟旭东;
彭超
-
-
摘要:
目的 对比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TXA;实验组在关节腔局部注射TXA.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住院日、血栓风险及术后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PAP)、凝血酶原片段1+2(PF1+2)、IL-6变化情况以及外周血和伤口血样本中TXA血药浓度进行对比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局部应用TXA患者的总失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而且也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手术出血量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总住院日也得以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许静红;
解翔彬;
徐夏;
彭蔚
-
-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度子痫前期(sPE)产妇在全身麻醉(G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剖宫产术后纤溶指标的变化以及围术期失血情况.方法 将拟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58例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GA组(G组,29例)和CSEA组(C组,29例),分别行相应麻醉后行剖宫产术,对比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手术和母婴相关指标,术前(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2 d(T4)、术后3 d(T5)静脉血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围术期失血量.结果 两组产妇手术相关指标中C组降压药乌拉地尔用量较G组显著减少(P<0.05),升压药麻黄素用量较G组显著增多(P<0.05).与T0相比,G组T1~T4时间点D-D水平和T1~T5时间点FDP水平显著上升(P<0.05);C组T1~T3时间点D-D水平和T1~T4时间点FDP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G组相比,C组产妇T2~T4时间点D-D水平和T2~T5时间点FDP水平显著降低(P<0.05).C组围术期失血量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CSEA较之GA可降低产妇术后早期血液纤溶活性,降低术后血栓形成风险,并减少围术期失血,更加安全.
-
-
陈观兰;
陈菁;
陈建平;
李瑞;
贾学静;
刘晓菲;
宋兵兵;
钟赛意
-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分子质量海蚌肝素的结构性质及抗凝血与纤溶活性,以海蚌肝素G2及其降解产物DG1、DG2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测定其分子质量,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结构,体外抗凝血实验及琼脂糖纤溶平板法实验研究体外抗凝血与纤溶活性.结果表明,海蚌肝素G2、DG1、DG2的分子质量分别为60.25 k、24.48 k、6.75 kDa;红外色谱图显示,降解前后海蚌肝素的官能团结构变化不明显,但随着分子质量的降低,官能团或特征峰峰值增加;圆二色谱显示,降解前后海蚌肝素的圆二色谱峰出现在210 nm,但随着分子质量的降低峰值变小;扫描电镜图谱显示,降解后海蚌肝素的碎片状结构及球状结构增加;原子力显微镜图显示,海蚌肝素的网线状结构在降解过程中先被降解成链状结构,后聚集成颗粒结构;DG1的抗Xa/IIa比值最大;不同分子质量海蚌肝素抗凝活性均较为缓和,DG2与G2的抗凝血活性接近,DG2的抗凝活性较低;随着分子质量的降低,纤溶活性升高,DG2的纤溶活性约为普通分子质量肝素的77%,低分子质量肝素的13%.
-
-
李玉岩;
梁莹莹;
付金霞;
陈迪;
周洁信
-
-
摘要:
目的:脑梗死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对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川穹注射液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确定本次实验患者为脑梗死患者,随机选择例数为10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20.1-2021.12,将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均分为实验、对照二组,各50例,实验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长春西汀联合丹参川穹注射液治疗与常规治疗,探究二组治疗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纤溶活性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采用联合药物进行治疗,长春西汀、丹参川穹治疗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
刘宏;
骆珅;
江正强;
杨绍青;
刘军;
闫巧娟
-
-
摘要: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AU263固体发酵农业副产物产纤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研究其活性成分、溶栓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农业副产物瓜尔豆粕、蒸煮时间40 min,加水量(瓜尔豆粕:水)1:2(g:mL),接种量5%,发酵时间48 h.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固体发酵瓜尔豆粕的总酚、多肽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达到9.4 mg GAE/g DW、189.5 mg/g DW和33.0μmol TE/g DW,比未发酵瓜尔豆粕分别提高了3.9、7.4和1.5倍,且具有较高的纤溶活性(231.3 FU/g DW)和抗凝血活性(IC50=0.28 mg/mL).该研究为瓜尔豆粕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张曾;
杨宏杰;
傅晓东;
王文健;
何燕铭
-
-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化聚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2019年6~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分为研究组(益气化聚方+基础治疗)与对照组(安慰剂+基础治疗)各45例,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四项、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FPG、2 hPPG、HbA1c、HOMA-IR、腰围、臀围、腰臀比、SBP、DBP、MA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IL-6及PAI-1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RP、TNF-α、IL-6、PAI-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P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化聚方可明显减轻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腹型肥胖,控制血糖、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纤溶活性.
-
-
-
李日红;
陈光元;
谢家滨
-
-
摘要:
目的 从增加腹膜纤溶活性方面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防止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粘连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三组,分别采取单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n=40)、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低剂量组,n=40)、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高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高剂量组,n=40).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发生宫腔粘连与未发生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分泌物中TGF-β1、MMP-9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6个月,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高剂量组患者低于低剂量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发生宫腔粘连患者比较,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分泌物中TGF-β1水平升高、MMP-9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有效防止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粘连形成,分析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腹膜纤溶活性相关.
-
-
-
陈学军;
李静;
刘兆昶;
郑刚
- 《2009年第五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纤维蛋白原(Fbg),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方法:把急性冠脉综征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A组)和糖代谢异常组(B组),正常对照组为C组。测PAI-1、Fbg含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胰岛素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征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较正常对照组PAI-1、Fbg、hs—cRP增高(P(0.0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较急性冠脉综征不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PAI-1、Fbg、hs-CRP增高。结论:急性冠脉综征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存在较低的纤溶活性。
-
-
-
曹文静;
夏汛生;
张碧玉;
郭小梅
- 《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36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44例和健康人群对照20例.观察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type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空腹血胰岛素(insulin,Ins)和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ein-dex,ISI).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IS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浆PAI-1、Fg等明显升高(P<0.05).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组PAI-1与Fg、Ins正相关,与ISI、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纤溶活性异常,同时纤溶活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
-
杨扬;
李娜;
张宁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对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8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介入组和药物组,每组患者40例.药物组实施药物治疗,介入组实施脑血管介入术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A、PAI-1、vWF、基底动脉Vs、椎动脉Vs、颈总动脉Vs、颈内动脉Vs的差异.比较两组1年复发率、病死率.rn 结果:两组治疗前TPA、PAI-1、vWF、基底动脉Vs、椎动脉Vs、颈总动脉Vs、颈内动脉Vs,经统计学t检验显示上述7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介入组TPA、PAI-1、基底动脉Vs、椎动脉Vs、颈总动脉Vs、颈内动脉Vs均优于药物组,但vWF明显升高,经统计学t检验显示上述7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介入组1年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数据差异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对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确切,虽可一定程度上损伤血管内皮,但可改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和纤溶活性,可预防复发,减少死亡率,对患者预后有益.
-
-
-
许俊堂
- 《2007全国心血管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专题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血栓形成是血管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凝血、抗凝,血栓、纤溶,纤溶、抗纤溶之间存在相互激活和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促栓与抗栓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破坏,就会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 涉及凝血、纤溶的检查包括抗凝和纤溶活性的监测,凝血、纤溶物质抗原和活性的检测,和与凝血、纤溶有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3个层次.监测或检测指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观察的性质、目的和(或)药物的作用机制来选择.本文内容包括: 一、血液学指标检测的应用 二、凝血指标及检测 三、内皮功能的检测 四、纤溶指标及其监测 五、血小板功能的检测 六、高凝状态 七、结果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八、床旁监测 九、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
李晓凤;
张美云;
王云华;
刘爱勇
- 《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多数肿瘤患者存在纤溶活性亢进,一方面与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水平的纤维蛋白溶酶激酶有关,此外恶性肿瘤细胞也分泌大量纤维蛋白原激活物,其主要类型是尿激酶型,能导致局部纤维蛋白溶解,故D-二聚体水平升高.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D-二聚体含量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
-
时昭红;
张书;
郝建军;
冯云霞;
陈洲
- 《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微米大黄炭对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动物分为微米大黄炭大、中、小剂量组,刚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5组,给药6天后,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栓素B(TXB)和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含量。结果:微米大黄炭能够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性,提高TXB而下调6-keto-PGF1(a)的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而微米大黄炭大剂量组作用优于云南白药(P、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来实现对血小板活化作用的调节,从而增强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促进凝血,作用优于云南白药。
-
-
阚秉辉
- 《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F1+2是凝血激活的一个血浆分子樗标志物;D-dimer系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增高反映了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本文检测赤峰市55例正常人不同年龄组血浆F1+2、D-dimer的浓度,并探讨其它相关因素与血浆F1+2、D-dimer浓度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