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6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7304篇;相关期刊476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5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等;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文献由357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章强、尹秋林、洪浪等。
血小板活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04篇
占比:93.17%
总计:18572篇
血小板活化
-研究学者
- 陈章强
- 尹秋林
- 洪浪
- 王洪
- 赖珩莉
- 张爱华
- 李小亮
- 邬伟明
- 孙达春
- 王丽霞
- 陆林祥
- 阮长耿
- 顾健
- 徐士欣
- 孙月和
- 李臻
- 王兆钺
- 王勇强
- 王山岭
- 刘健
- 尹格平
- 李振光
- 李永红
- 殷惠军
- 王兵
- 谭劼
- 邹继红
- 于占彩
- 刘凡
- 刘宏
- 刘宏颖
- 刘芳
- 包正军
- 华晓东
- 吴国新
- 吴红
- 唐学义
- 唐朝枢
- 崔炜
- 张斌
- 张晓军
- 张梅
- 彭子娟
- 曹晓玲
- 李志强
- 杨燕
- 杨静
- 梁旭
- 沈连军
- 涂燕平
-
-
杨文杰;
王洪颖;
马璐璐;
方乐玉;
李春晓;
张璐莎;
张丽媛;
王倩怡;
孙伟;
冷雨泽;
薛岳进;
李梦瑶;
陈璐;
王虹
-
-
摘要:
目的探究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小鼠心脏的血小板募集、活化及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模型组、SAA(5、10 mg·kg^(-1))组、替罗非班(tirofiban,0.87 mg·kg^(-1))组,尾静脉注射给药3 d。超声心动、HE染色检测小鼠心功能及梗死面积;采用IHC、FCS、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了SAA抑制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结果与MI组相比,SAA可以改善MI小鼠的心功能及心脏病理变化;减少心肌组织中CD42c及外周血中CD62p的表达,同时不影响尾出血时间;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上调p-VASP/VASP比值,降低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减少心肌组织中CD45、Ly6G以及CXCL1和CXCL2表达;减少心肌组织中补体成分C3aR的表达,降低C3a诱导的NE、MPO、MMP9、LF的水平。结论SAA具有通过抑制PI3K/AKT、VASP通路发挥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以及通过抑制C3aR及C3a的表达发挥抗中性粒细胞活化的作用。
-
-
孟灿灿;
程燕;
焦丽艳;
张志伟;
刘卫刚;
杨直堂
-
-
摘要:
背景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绝大多数,不同部位的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所差异,血小板活化在其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的探讨P-选择素(CD62P)和血栓素B_(2)(TXB_(2))表达水平对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例,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n=23)和后循环脑梗死组(n=21),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常规指标。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3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D62P、TXB_(2)水平。治疗第3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前,前循环脑梗死组和后循环脑梗死组CD62P、TXB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30天,后循环脑梗死组NIHSS评分、CD62P、TXB_(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组(P<0.05)。前循环脑梗死组治疗第30天mRS评分低于后循环脑梗死组(P=0.001)。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CD62P、TXB_(2)水平高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且疗效、预后较差,提示血小板活化水平可能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中起作用。
-
-
韩雨晴;
王玉娴;
金梦琳;
王凤超
-
-
摘要:
目的探讨尿液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与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包含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0例在内的ACS患者共140例为ACS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尿液11-DH-TXB2的浓度。对11-DH-TXB2与心血管病其他风险因素交互作用进行相加模型分析。结果2组患者年龄、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11-DH-TXB2及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等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11-DH-TXB2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高脂血症史的交互作用采用交互作用的相加模型分析,得出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1.62、5.23、1.44及1.70。结论尿液11-DH-TXB2水平与ACS相关,并且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存在一定的正向交互作用。
-
-
陈国光;
张志博
-
-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10月-2021年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82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42例和重症组40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和血小板活化指标[D-二聚体(D-D)、可溶性P-选择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轻症组和重症组的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和铜蓝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和铜蓝蛋白均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的D-D、可溶性P-选择素、PAF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的D-D、可溶性P-选择素、PAF均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的PLT均低于对照组,重症组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D-D、可溶性P-选择素、PAF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PLT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血小板活化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临床诊断、监测和预后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指导性依据。
-
-
万俊;
徐凤;
王育林;
程景林;
梁有峰
-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血清钙卫蛋白A4(S100A4)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为研究组,1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Lp(a)、S100A4和血小板活化物指标。对患者随访1年,分析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中Lp(a)、S100A4和血小板活化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在1年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42例。不良事件组血清Lp(a)和S100A4水平均偏高。对患者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S100A4均是影响AMI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Lp(a)、S100A4表达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越高,对其有一定预测价值。
-
-
朱华丽;
阙扬铭;
季霞;
阮水良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对诊断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58例疑似IC患者,包括30例IC患者(IC组)和2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UC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液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ɑ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表达。结果IC组患者的血清vWF、TM、ET-1、PAF水平及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8);血清vWF、TM及血小板CD62p对IC患者和UC患者的鉴别诊断效能也较高(AUC>0.08)。多肠段亚组IC患者血清TM、ET-1、PAF水平均高于单一肠段亚组患者(P<0.05)。结论检测血清vWF、TM、ET-1、PAF、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有助于IC患者的临床诊断。此外检测血清vWF、TM、血小板CD62p表达对IC患者和UC患者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封锐;
王丹丹;
师帅;
李树斌;
姜北;
胡元会
-
-
摘要:
目的观察骐龙血脉健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主动脉功能、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血小板(PLT)CD_(36)表达率及活化率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立普妥组及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每组8只,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4周;以8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8只为空白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立普妥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溶液灌胃,中药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分别予骐龙血脉健配方颗粒大剂量(临床20倍量)、中剂量(临床10倍量)、小剂量(临床5倍量)灌胃14周。造模结束前3 d,使用动物超声系统检测腹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14周末取材,摘眼球取血,分离主动脉,蛋白印迹法检测TSP-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_(36)表达率及活化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主动脉Ds及Dd均明显减小(P0.05);立普妥组与中药大剂量组血小板活化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骐龙血脉健方可有效改善ApoE^(-/-)小鼠腹主动脉功能,并可能通过TSP-1/CD_(36)途径调节血小板活化程度。
-
-
吴坚
-
-
摘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对其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改善循环、改善脑供血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活化、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能够提高疗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利于预后。
-
-
王静;
胡艳;
朱曼;
胡芮维;
张洪为;
黄远帅
-
-
摘要:
目的初步探究不同浓度的多胺类一氧化氮供体四盐酸精胺对血小板保存期内不同存储时间节点的血小板活化的影响,讨论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储存1 d、3 d、5 d的单采血小板分别分为实验组(A、B、C、D、E组)和对照组(F组),向实验组分别加入10 mmol/L、20 mmol/L、30 mmol/L、40 mmol/L、50 mmol/L的四盐酸精胺40μL,向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PBS溶液。采用荧光酶标法检测血小板的一氧化氮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结果不同储存时间节点的单采血小板添加四盐酸精胺后,单采血小板的一氧化氮含量均有升高,CD62p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的四盐酸精胺浓度越高,血小板一氧化氮浓度越高,CD62p表达越少,四盐酸精胺浓度为40 mmol/L左右后趋于稳定。结论多胺类一氧化氮供体四盐酸精胺可以向血小板提供一氧化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这与四盐酸精胺浓度有一定关系。
-
-
项顺阳;
陈文专;
无
-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结果分为A组(低危组)36例、B组(中危组)30例和C组(高危组)20例。比较三组的血清GDF-15、Hcy、UA、血小板活化指标及VEGF亚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GDF-15、Hcy、UA、血小板活化指标及VEGF亚型与TIMI评分的关系。结果:C组的血清GDF-15、Hcy、UA、血小板活化指标及VEGF亚型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B组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GDF-15、Hcy、UA、血小板活化指标及VEGF亚型均与TIM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GDF-15、Hcy、UA、血小板活化指标及VEGF亚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上述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
-
张宁;
文金辉;
张华
- 《2015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
| 2015年
-
摘要:
老年人高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新近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与此类老年期疾病密切相关,血小板参数及其活化标志物的临床意义逐渐受到重视,针对老年期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不断得到改善.现就近年有关血小板活化特点与老年期疾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
Huang Jian;
黄艰;
Wen Xinrong;
文欣荣;
Lu Kaizhi;
崔剑;
Yi Bin;
易斌;
Gu Jianteng;
顾建腾;
Cui Jian;
鲁开智
- 《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rn 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自控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B组)各35例.术毕给予镇痛药物:A组:药品为舒芬太尼、左布比卡因,设定合适负荷量和背景速率;B组:药品为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和VitB6,设定背景速率.术后控制VAS评分≤3分.检测各时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浆胰岛素和皮质醇含量和血糖浓度,并进行VAS评分,记录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rn 结果:A和B组分别有34、32例进入本研究.在Ts-7时点A组GMP-140含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t=7.225,P=0.002; T6:t=8.427,P=0.001; T7:t=7.424,P=0.001),两组在不同时点血浆胰岛素、皮质醇和血糖含量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T4-7进行VAS评分显示,A组VAS数值均低于B组,亦有统计学差异(T4:t=6.534, P=0.002;T5:t=6.602,P=0.002;T6:t=7.334,P=0.001;T7:t=8.433,P=0.001). 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盱B组.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病例.rn 结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结肠癌术后血小板活化效果要优于自控静脉镇痛,其不良反应较少,更有助于预防术后血栓形成.自控硬膜外镇痛是结肠癌患者术后镇痛的较佳方式.
-
-
鲍计章;
周永明;
赵心华;
朱文伟;
陆嘉惠;
胡明辉;
周韶虹;
何玮;
薛志忠;
孙伟玲;
王婕;
李艳;
胡令彦;
陈海琳;
曾庆
- 《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PFP(无血小板血浆)内血小板微颗粒(PMPs)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ITP的发病关系以及健脾补肾中药生血灵的治疗作用机制.rn 方法:应用ELISA法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证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成人外周血PFP内PMPs含量,观察生血灵治疗前后PMPs的变化.rn 结果:正常成人和ITP患者PFP内同时有PMP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患者PFP内PMPs含量明显升高(P<0.001),其中无出血症状患者PFP内PMPs含量又明显高于有出血症状者(P<0.01);脾肾阳虚型ITP患者PMPs含量明显高于脾肾阴虚型(P<0.05),而PMPs高表达的脾肾阳虚型患者出血等临床症状也较脾肾阴虚型更为少见;当PMPs含量<40ng/ml时,ITP患者更容易呈现出血症状.rn 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大量释放,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PMPs释放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和病情演变,生血灵治疗ITP疗效良好,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破坏。
-
-
陈章强;
洪浪;
王洪;
尹秋林;
陆林祥;
赖珩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ACS患者随即分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负荷组40 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对其进行相应处理,作临床研究。结果:ACS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vWF,ET-1和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NO较对照组升高(P<0.01);ACS组PCI术后CD62p,GPⅡb/Ⅲa和hs-CRP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增高;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治疗4周后,ACS患者的CD62p,GPⅡb/Ⅲa,vWF,ET-1和hs-CRP表达水平较PCI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NO升高,但与常规量组比较,负荷量组CD62p,GPⅡb/Ⅲa,vWF,ET-1,NO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而对肝功能的影响与常规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
-
陈章强;
洪浪;
尹秋林;
王洪;
陆林祥;
赖珩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80 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0名,分别检测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 和糖蛋白(G)Ⅱb/Ⅲa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在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NO及FMD显著降低。且冠脉介入术后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vWF因子升高较术前也升高(P0.05)。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常规组和通心络胶囊组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N0和FMD增加.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通心络组CD62p,CD63,GPⅡb/Ⅲa复合物、vWF因子以及ET-1的水平降低更明显,NO和FMD的水平明显增加,治疗6个月与治疗2个月比较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常规治疗组6个月发生心绞痛7例,心力衰竭6例,室速/室颤3例,碎死发生2例,而通心络治疗组6个月发生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无室速/室颤和碎死的发生。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用于ACS患者介入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
-
-
-
-
-
王毅;
覃军
-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大小封堵器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ASD患者,按照封堵器大小分为两组,即<15 mm组(n=78)和>30 mm组(n=4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封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2、3、7日及1、3月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D-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浓度。结论:ASD封堵术后即刻引起血小板活化,术后3日最明显,至术后1周恢复术前水平;凝血系统术后即刻激活最明显,至术后3月恢复术前水平;纤溶系统术后即刻继发性激活最明显,但是至术后3日恢复至术前水平;抗凝血系统术后活性降低;最终导致ASD封堵器植入术后早期血液凝固性的增加。并且ASD封堵术后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与封堵器大小无关。
-
-
-
-
-
-
-
-
-
-
-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7-25
-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筛选评价血小板活化药物筛选模型和血小板病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烙铁头蛇毒血小板活化素TMVA。综合评价筛选各条途径抑制药物。体内注射30分钟后可将血小板数降至原有20%以下,24小时内各条活化途径功能丧失,但不破坏血小板,仅将其扣留在血小板池、大网膜和血管壁上,8小时开始恢复,24小时接近正常,这样能使体内不再形成栓塞,优于国内外现有的一切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