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系统
纤溶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0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3748243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急救医学、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纤溶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56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鸿利、张敬一、李岩等。
纤溶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48243篇
占比:99.98%
总计:3748838篇
纤溶系统
-研究学者
- 王鸿利
- 张敬一
- 李岩
- 李斌
- 林劲
- 王圣
- 王蔼明
- 邵慧珍
- 陈栋
- 马建林
- 黄翠芬
- 刘远厚
- 姜文
- 孙影
- 张文兵
- 李志坚
- 杜向阳
- 汤涌
- 王卫
- 王学锋
- 白璐
- 纪春岩
- 苏哲坦
- 贺石林
- 陈关良
- 韩萍
- 黄培堂
- 关秀茹
- 刘士辉
- 单育
- 唐小龙
- 孙蕾
- 庞宝森
- 张敬文
- 张颖
- 徐秀英
- 朱媛媛
- 李天潢
- 李梅素
- 李正信
- 李洁
- 李芳
- 杨惠敏
- 王信杰
- 王少媛
- 王琳琳
- 王辰
- 蔡淑玉
- 辛晓敏
- 那开宪
-
-
孙孟甜;
裴依菲
-
-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将84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设为研究组,50名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分析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凝血酶调节蛋白及抗凝血酶-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D-二聚体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第4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凝血酶-Ⅲ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与复发性流产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高凝血状态与其反复发生自然流产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对复发性流产进行预测,以指导临床治疗。
-
-
罗小云;
胥荣民;
刘红玉;
钟灵霞;
黄燕媚
-
-
摘要: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5 min、切皮时、拔管即刻时的纤溶功能[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麻醉后5 min、切皮时、拔管即刻时,两组血清t-PA、PAI-1水平均逐渐升高,但A组血清t-PA、PAI-1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安全性相当,但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其纤溶系统的影响更小。
-
-
马红霞
-
-
摘要: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45例需要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根据患者早期输血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实施大量输血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少量输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蛋白C(PC)、纤溶系统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T(18.4±4.3)s、APTT(42.0±7.0)s、TT(21.4±4.8)s均长于对照组的(14.8±1.9)、(36.1±5.4)、(17.2±3.3)s,FIB(2.8±0.8)g/L低于对照组的(3.4±1.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D和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及P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治疗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影响较大,所以必须随时监测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以防止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增加大量输血治疗方法的可靠性。
-
-
汪燕云;
程莲;
何鑫;
裴建赢;
李燕平
-
-
摘要: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8例和健康者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抗凝血酶(AT)、蛋白C(PC)、蛋白S(P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PLG)活性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PT、APTT、TT、FDP、DD、FⅧ及VWF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可以预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
徐佳;
张鹏;
黄烨;
陈贵丹;
温雪;
王凤梅;
刘文娟;
王雅平;
李琦
-
-
摘要:
目的 研究常见纤溶和凝血指标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和非急性脑梗死(n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on-ACI)鉴别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为试验组,另选100例Non-ACI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者入院后48 h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的血浆水平,并计算D-D/Fbg和D-D/FDP比值,分析比较各指标在两组间以及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结果 ACI组中D-D、Fbg、FDP、D-D/Fbg、D-D/FDP和PT的水平明显高于Non-ACI组(P70岁患者D-D、FDP和D-D/Fbg的水平高于≤70岁的患者。在Non-ACI组中,仅男性患者的APTT高于女性患者;>70岁患者D-D、FDP、D-D/Fbg、D-D/FDP和PT的水平均高于≤70岁患者,而AT-Ⅲ则相反(P<0.05)。D-D、FDP、D-D/Fbg、D-D/FDP、PT和Fbg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0.79、0.79、0.75、0.64、0.61,其中D-D对预测ACI的灵敏度为95%,特异性为68%。结论 D-D、Fbg、FDP、D-D/Fbg、D-D/FDP和PT在ACI和Non-ACI患者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的ACI患者中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ACI和Non-ACI患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
杨涛;
贾兆晋;
宋冀东;
王东;
张春梅
-
-
摘要: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静脉血栓大鼠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纤溶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10)、血栓组(n=14)、低剂量淫羊藿苷组(n=10)、中剂量淫羊藿苷组(n=10)和高剂量淫羊藿苷组(n=10),采用静脉狭窄法复制深静脉血栓模型后,各药物组分别设下静脉注射10、20、40 mg/kg的淫羊藿苷溶液,给药时间点为造模后1、24、48、72 h。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栓重量、血浆凝血功能指标、纤溶系统指标、炎症因子浓度,以及静脉血管组织NF-κB p65、VCAM-1、TF的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血栓组比较,不同剂量淫羊藿苷组血栓重量减少(P<0.05),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降低(P<0.05),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浓度增加(P<0.05),静脉血管组织NF-κB p65、VCAM-1、TF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改善凝血指标、纤溶系统指标与炎症反应来抑制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该作用可能与调节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
-
崔欢欢
-
-
摘要: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联合谷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纤溶系统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EGF、t-P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ET-1、FIB、FD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纤溶系统指标水平,优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效果。
-
-
张静
-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替普酶联合谷红注射液用药前后患者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用药组(阿替普酶联合谷红注射液用药)、单独用药组(阿替普酶单独用药)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纤溶系统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IL-6、IL-8、IL-10、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血清PAI-1、P-selectin、vWF水平均低于单独用药组,血清t-PA水平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血清VEGF、BDNF水平均高于单独用药组,血清ET-1、H-FABP、PAO、CEC、S100-β、Fibulin-5水平均低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单独治疗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替普酶联合谷红注射液用药较阿替普酶单独用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相关因子水平。
-
-
崔接门
-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0例采取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纤溶系统指标、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纤溶系统指标tPA、PAI-1、vWF水平,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纤溶系统指标均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且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治疗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纤溶系统活性,促进患者康复,该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
罗纯生;
展秀君;
沈忠达;
沈萍;
吴媛媛
-
-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液检测指标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机械性创伤伴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的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进行检查.结果 观察组特异性生长因子、血小板数量分别为(3.62±0.34)U/mL、(179.41±52.32)×109/mL,与对照组(3.54±0.25)U/mL、(166.18±46.38)×109/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67.58±21.33)%,高于对照组的(52.36±14.36)%,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9.24±1.23)s、凝血酶时间(21.89±1.26)s、抗凝血酶Ⅲ(68.93±15.66)%、纤溶酶原(74.68±16.33)%皆低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1.65±1.22)s、凝血酶时间(25.68±1.54)s、抗凝血酶Ⅲ(96.42±11.54)%、纤溶酶原(89.47±15.64)%,观察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为(0.96±0.31)%,高于对照组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性创伤患者的特异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数量基本不影响血栓的形成,但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特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含量变化都易影响血栓的形成.
-
-
陈团营;
吴文先
- 《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近年研究表明,纤溶系统因素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儿童HSPN纤溶相关的标志物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治疗对纤溶系统指标影响的研究,对临床评价HSPN患儿病情,估计预后及提高疗效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
-
李桂;
胡艳丽;
贾凤新;
史彦章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白塞氏综合征(BD)患者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揭示其纤溶系统异常情况,探讨其发病及血栓形成机制及清补活血法的干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BD患者,随机分为清补活血汤组(治疗组)54例,泼尼松组(对照组)54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M-1)水平并进行前后对比治疗研究。结果:BD患者纤溶系统异常,血浆D-二聚体、PAI-1的水平较健康人显著为高,t-PA水平较健康人为低,三者与健康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清补活血法可明显降低BD患者血浆PAI-1、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血浆t-PA水平,改善机体的高凝状态,提高机体的纤溶系统功能,进而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病情、预防复发。
-
-
王毅;
覃军
-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大小封堵器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ASD患者,按照封堵器大小分为两组,即<15 mm组(n=78)和>30 mm组(n=4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封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2、3、7日及1、3月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D-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浓度。结论:ASD封堵术后即刻引起血小板活化,术后3日最明显,至术后1周恢复术前水平;凝血系统术后即刻激活最明显,至术后3月恢复术前水平;纤溶系统术后即刻继发性激活最明显,但是至术后3日恢复至术前水平;抗凝血系统术后活性降低;最终导致ASD封堵器植入术后早期血液凝固性的增加。并且ASD封堵术后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与封堵器大小无关。
-
-
马建林;
李斌;
林劲;
王卫;
王圣;
张敬文;
陈关良;
王青;
李海涛
-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中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对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2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rn 结论:UA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程度较SA患者更加明显,并且U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与溶系统功能异常和FIB水平升高相关。
-
-
陈团营;
朱珊;
祝志朋;
黄可丹;
牛小斌;
周莉莉;
程凯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使用清热活血方药治疗前后纤溶系统标志物的变化,分析该方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t-PA与PAI-1含量.结果:治疗组t-PA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AI-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减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药可以改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纤溶系统.
-
-
吴文惠;
郭锐华;
包斌;
张朝燕;
张依婷;
傅诗情
- 《第十二届海洋药物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纤溶/凝血系统(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systems)是止血机制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渗漏,其次担负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血浆中多种酶和非酶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导纤溶凝血系统的精细调控过程.纤溶/凝血系统的绝大部分酶是丝氨酸蛋白酶,以非活性酶原如凝血酶原(prothrombin)、纤溶酶原(plasminogen)或低活性酶原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igle chain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的状态存在,酶原活化是它们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而在反应的调节和终止过程中,抑制其活性或使之失活也相当重要.PAI-1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分子标记物,特异、有效抑制PAI-1水平与活性,为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从微生物次级代谢物中可筛选出抑制PAI-1抑制剂,属于二酮哌嗪类化合物XR334。XR334是从链霉菌属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在一系列酞胺分解试验中能可逆性地抑制PAI-1的活性,增强实验动物的纤维蛋白溶解和预防大鼠的血栓形成。
-
-
吴文惠;
郭锐华;
包斌;
张朝燕;
张依婷;
傅诗情
- 《第十二届海洋药物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纤溶/凝血系统(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systems)作为止血机制的核心,发挥着血液凝固、血栓纤溶、组织修复、伤口愈合、渗漏防止等多种生理作用.凝血酶原(prothrombin)、纤溶酶原(plasminogen)、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igle chain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等酶原被激活是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血浆酶原激活的分子机制是蛋白质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联着血液因子功能发挥和相关生理作用的进行.基于促进非活性的酶原如纤溶酶原向活化型的纤溶酶的转化;提高酶原如纤溶酶原的纤维蛋白结合活性;改变纤溶因子如纤溶酶原的空间构象使该酶原处于容易被纤溶酶原激活剂活化的状态;促进血液纤溶酶原激活剂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前体(prourokinase)向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转化;抑制纤溶因子抑制剂的活性等能够促进纤溶作用的基础,从海洋微生物和海藻等海洋生物代谢产物发现了具有纤溶促进作用的小分子溶栓先导化合物,已经从纤溶机制、药理药效、毒理药代、药物制备、药物制剂显示出优良的成药性。
-
-
刘健;
应晨江
- 《2011年第六届河南省科协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体内纤溶酶原激活物主要的生理抑制物,能够抑制纤维蛋白降解,促进纤维蛋白沉积于血管壁,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维持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平衡,是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者.血浆PAI-1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AI-1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是判断血栓性疾病相关的标志物之一. 本研究通过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观察绿茶多酚(GTPs)对BAECs表达及释放PAI-1蛋白的影响,探讨GTPs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PAI-1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血浆PAI-1负责调节整个纤溶过程,如果PAI-l表达增加,可导致血管局部纤维蛋白分解的活性降低,微血栓不断形成。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可以引起PAI-1表达的升高。血管PAI-1的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其活性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GTPs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心血管保护作用。 本研究发现,GTPs可显著降低BAECs中PAI-1的表达和释放。GTPs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PAI-1的表达,改变心血管系统的纤溶平衡,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Lorenz等发现绿茶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可以提高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本研究前期表明,GTPs可增加BAECs中eNOS mRNA和蛋白表达,对胞膜窖蛋白和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均有影响,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本结果提示,GTPs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效果,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