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杓型高血压

非杓型高血压

非杓型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57874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2007年中国高血压年会等;非杓型高血压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华强、孙晓蕾、闫美兴等。

非杓型高血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57874 占比:99.98%

总计:1058041篇

非杓型高血压—发文趋势图

非杓型高血压

-研究学者

  • 刘华强
  • 孙晓蕾
  • 闫美兴
  • 刘桂勇
  • 娄满
  • 杜湘云
  • 梁芳
  • 沈春莲
  • 王少华
  • 英俊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蓉; 孙洁; 范文辉; 李倩
    • 摘要: 背景 H型高血压是我国较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之一,占原发性高血压病的75%,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导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恶化,而伴随的高龄、基础疾病等使单一降压药物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高龄患者治疗需要考虑血压波动、血压节律变化等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时间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利沙坦酯和维生素B6对高龄男性非杓型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高龄男性非杓型H型高血压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晨药组(n=53)和夜药组(n=53).晨药组于每日上午8:00服用240 mg阿利沙坦酯联合10 mg维生素B6,夜药组于每日晚上20:00服用240 mg阿利沙坦酯联合10 mg维生素B6,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昼间(凌晨6:00至晚上20:00)、夜间(晚上20:00至次日凌晨6:00)、24 h收缩压、舒张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杓型高血压转变率,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FMD、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昼间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夜药组患者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血清Hcy水平低于晨药组(P0.05).结论 夜间服用阿利沙坦酯联合维生素B6可有效纠正高龄男性非杓型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昼夜节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不会加重患者左心室肥厚程度.
    • 裔传华; 王亚林; 黄轶民; 陈鹏燕; 朱慕云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发生非杓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4例老年睡眠呼吸紊乱相关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昼夜血压下降比率,将患者分为杓型高血压组(61例)和非杓型高血压组(63例)。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非杓型高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颈围、体质量指数(BMI)、24h平均收缩压(24h M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24h平均脉压差(24h MPP)、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次数、氧减指数(ODI)、脉氧下降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明显高于杓型组(组内左侧比右侧更为显著);夜间最低氧饱和度(LSaO_(2))明显低于杓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DI(OR=1.423,95%CI,1.230~2.566,P<0.001)、CIMT(OR=1.965,95%CI,1.031~2.752,P<0.001)、脉氧下降率(OR=1.676,95%CI,1.007~2.889,P<0.001)是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发生非杓型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睡眠呼吸紊乱与夜间血压节律的改变明显相关,ODI、CIMT、脉氧下降率是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发生非杓型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夜间高血压,将非杓型调整为杓型昼夜节律,改善睡眠质量对合并有睡眠呼吸紊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大有裨益。
    • 冯京京
    • 摘要: 目的:探究缬沙坦氢氯噻嗪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清晨6-8时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实验组患者晚间20-22时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两组均接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超声心动图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ΔMSBP、ΔMDBP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LVMI、IVST、LVPWT、IVRT、LAVI和LVEDD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间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可提高ΔMSBP和ΔMDBP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 段勇; 李慧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利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82例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日间服药组(7∶00~9∶00)和夜间服药组(19∶00~21∶00),两组均服用阿利沙坦酯片240 mg,1次/d,疗程14 d。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非杓型高血压节律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日间服药组相比,夜间服药组治疗14 d后的nMSBP和nMDBP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夜间服药组14 d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比例低于日间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5)。结论:阿利沙坦酯能有效降低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夜间服药较白天服药能更显著降低夜间血压,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 彭文通; 何远明; 龚燕; 黄朝燕
    • 摘要: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对非杓型高血压左心室整体功能亚临床改变。方法入选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资阳市人民医院67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依据24 h动态血压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杓型高血压组(29例):夜间动脉压下降率>10%;非杓型高血压组(38例):夜间动脉压下降率≤10%。另选同期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得左心室常规参数,同时应用STI技术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杓型高血压组和非杓型高血压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8.5±0.9)mm比(10.8±1.1)mm比(11.9±1.2)mm]、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8.1±0.8)mm比(10.2±0.8)mm比(11.4±1.0)m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早期室间隔和左心室侧壁峰值速度平均值(Avge’)之比(E/e’)(5.5±0.8比6.6±1.1比8.5±1.3)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杓型高血压组和非杓型高血压组Avge’[(13.7±1.2)cm/s比(11.2±1.4)cm/s比(8.5±1.3)cm/s]、GLS[(−22.8±2.5)%比(−20.3±1.4)%比(−18.5±1.4)%]、GLSR[(−1.39±0.42)S−1比(−1.23±0.26)S^(−1)比(−1.13±0.21)S^(−1)]均减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夜间平均动脉压和白昼平均动脉压之差与E/e’呈正相关(r=0.30,P<0.05),与GLS(r=−0.40,P<0.05)和GLSR(r=−0.41,P<0.05)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亚临床损害,与杓型高血压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更明显,STI技术可为临床上血压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 王崇
    • 摘要: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依据舍伍德随机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早晨7:00给药,观察组晚上19:00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诊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晨峰SBP、DBP与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诊室SBP、DBP及晨峰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诊室SBP(135.87±7.44)mm Hg(1 mm Hg=0.133 kPa)、DBP(86.36±8.75)mm Hg及晨峰SBP(142.11±11.07)mm Hg、DBP(91.43±6.12)mm Hg低于对照组的(138.05±9.21)、(88.21±10.32)、(136.41±10.03)、(86.23±8.12)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7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有利于控制夜间血压水平,并且使患者的血压明显降低,后期应用厄贝沙坦可明显纠正非配置性高血压,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促进血压节律的恢复,适合临床应用.
    • 刘琦薇; 何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时辰药理学理念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并进行药理机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3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替米沙坦片晨起8h口服治疗;研究组(66例)依据时辰药理学理念指导患者晚上8h口服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两组24h动态血压及昼夜节律.结果:研究组动态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杓型高血压转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据时辰药理学给药应用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起到更好控制血压的效果,且动态血压较稳定.
    • 娄满; 王宏业; 高春燕; 苏宁; 胡晓英; 英俊岐
    • 摘要: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晨时给药)和研究组(n=100,夜间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参数、AASI、MAU、血压晨峰现象检出率、晨峰血压、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可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AASI及MAU,并可调节24 h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抑制血压晨峰现象,安全性较高.
    • 李杰; 赵英强
    • 摘要: 非杓型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明显,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压24 h昼夜节律损伤,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非杓型和反杓型)相比下降不足,甚至升高.非杓型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目前仍不清楚,许多因素,如糖尿病、代谢症候群、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脏疾病均与夜间血压异常升高和非生理性昼夜节律有关,因此非杓型高血压的机制不明确.非杓型高血压的治疗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时间疗法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结果.某些类型的降压药对夜间血压的调节更为有效,但给药时机似乎在降低夜间血压和昼夜节律从非生理性向生理性转变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降低夜间高血压,将非杓型调整为杓型昼夜节律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受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刘东敏; 谭颖颖; 张琪
    • 摘要: 目的 观察川芎天麻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川芎天麻汤治疗,疗程8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晨峰现象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ABPM参数(24h MDBP、24h MSBP、dMDBP、dMSBP、nMDBP和nMS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4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天麻汤联合替米沙坦可显著改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降压平稳,降低血压晨峰现象发生率,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