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管线钢

管线钢

管线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05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8篇、会议论文533篇、专利文献202782篇;相关期刊281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机械工程材料、焊管等; 相关会议265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5年油气输送管道高强度管线钢研究与应用技术国际研习会、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等;管线钢的相关文献由546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磊、张敏、翟冬雨等。

管线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8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53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202782 占比:99.10%

总计:204623篇

管线钢—发文趋势图

管线钢

-研究学者

  • 郑磊
  • 张敏
  • 翟冬雨
  • 黄国建
  • 姜金星
  • 任毅
  • 李利巍
  • 李少坡
  • 杨柯
  • 徐进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乾; 曾亚南; 李俊国; 唐国章
    • 摘要: 为了明晰X80管线钢中碳氮化物的析出热力学条件,利用偏析模型和经验公式对TiN、NbN、NbC和TiC的析出热力学条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钢液完全液化且均质化时,TiN、NbN、NbC和TiC难以在钢液析出;凝固过程中,由于残留液相中溶质元素的富集,TiN在1779 K时满足热力学析出条件。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钢液完全奥氏体化。在奥氏体相中NbN、NbC和TiC均满足析出热力学条件,其中NbN析出温度为1306 K;NbC析出温度为1300 K;TiC析出温度为1150 K。因此,管线钢中碳氮化物的析出的先后顺序为:TiN、NbN、NbC、TiC。
    • 郭克星; 赵红波; 李泽轩(编译)
    • 摘要: 为探究碳源对油田环境下管线钢微生物腐蚀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机碳源在模拟CO_(2)饱和油田产出水中SRB细胞的存活情况及其对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数量随着碳源减少(carbon source reduction,CSR)而减少,但与100%CSR(极端碳饥饿)相比,80%CSR(中度碳饥饿)下存活的浮游细胞更多。即使在碳源饥饿后,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可以通过胞外Fe氧化和胞内硫酸盐还原来提供。在局部腐蚀过程中形成氧化亚铁膜和FeS/MnS团聚体。失重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与乳酸和柠檬酸盐同时存在的培养基相比,在80%CSR范围内培养时,钢的腐蚀更严重。在培养期末,观察到严重的钢溶解现象,这是由SRB主导的MIC(微生物腐蚀)和CO_(2)腐蚀造成的。
    • 严培忠; 翁小燕; 俞鑫英; 潘建平; 高华; 甘菲芳
    • 摘要: 针对宝钢管线钢中间包耐材连浇炉数需大幅提高的现状,从材料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调整。高强镁质堰板中添加了小颗粒刚玉,改变原有镁硅结合系统等,提高了强度与抗渗透性能;高耐用性中间包涂抹料从结合剂、矿物纤维部分替代纸纤维、有机增塑剂替代粘土等方面改善了施工性能。措施实施后,中包运行安全、稳定,连浇时间达到500 min以上。以更为致密的预制板作为冲击区渣线抗侵蚀专用保护板贴附,解决了涂料在该部位耐冲刷能力差的难题。
    • 王宁; 李丽; 孙绪民; 蒋盟; 张威; 刘宪福
    • 摘要: 首先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在N80钢基体上制备Al_(2)O_(3)–13%TiO_(2)(AT13)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不同功率下所得涂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然后在AT13涂层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水接触角及耐蚀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的AT13涂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40 kW和44 kW功率下喷涂的AT13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4.210μm和3.992μm,孔隙率分别为7.673%和4.295%,水接触角分别为30.2°和47.9°,对应的PTFE/AT13复合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30.0°和139.1°。与AT13涂层相比,PTFE/AT13复合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表现出更优的耐蚀性。
    • 孙海礁; 葛宝玉; 刘强; 高秋英
    • 摘要: 针对集输管线和井场出站段管线易发生内腐蚀,且无法有效实施内穿插或挤涂等内防腐蚀措施,通过模拟计算和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牺牲阳极对20号管线钢内腐蚀的阴极保护效果,其中包括带状锌合金,环状铝合金和棒状铝合金三种阳极。结果表明:随着离牺牲阳极的距离增加,管线内壁受牺牲阳极的保护作用下降;对于直径为159~308 mm且无内防腐蚀层的管线而言,牺牲阳极的单侧保护距离为3.10~3.45 m;不同形状牺牲阳极均表现出了极限输出电流,其中环状和棒状阳极的预测寿命可以达到5 a的设计要求;室内试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吻合,此外,由于钙镁沉积,阳极输出电流会随时间逐渐减小,当阳极应用于现场时,实际消耗速率较低,其使用寿命会有所延长。
    • 鞠宏景
    • 摘要: 管线钢由于多为正公差轧制,且工艺区间窄,往往通过增加钢板头尾额外切除量的方法保证性能稳定性,导致管线钢成材率不高。沙钢5m宽厚板通过与客户协商,通过生产线改造及修改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实现部分管线钢板的实重交货,提高了部分管线钢的成材率,取得了一定效益。
    • 程晓; 张卫攀; 刘红艳
    • 摘要: 基于低碳和Nb、V、Ti等多合金元素复合的成分体系设计思路,采用铁水预处理-100 t转炉-LF精炼-RH精炼-260 mm板坯连铸-堆垛缓冷工艺生产高级别管线钢X80。通过各冶炼工序的合理控制,有效优化了硫、磷、氮、氢和氧等杂质元素,显著降低了显微夹杂物、大型夹杂物含量,并经过夹杂物变性处理促进了残余夹杂物的去除;通过采用钢水过热度、拉速以及二冷水量等相匹配的连铸工艺,并使用电磁搅拌和动态轻压下联合工艺,铸坯低倍评级达到了中心偏析C1.0和中心疏松1.0水平,所生产的管线钢X80能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焊接性等优良性能。
    • 何勇君; 李广芳; 王海涛; 张天遂; 张斐; 刘宏芳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大力开发,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微生物腐蚀是导致管线服役失效的一大重要因素。建立快速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微生物腐蚀监测技术,可对腐蚀状态做出预判,为管道安全运作提供保障。针对这个问题,文中概述了微生物腐蚀机制,详细总结了各类微生物检测方法。从电化学角度出发,系统归纳了常用的微生物腐蚀的监测技术,并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微生物腐蚀监测目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
    • 田戬; 蒲红宇; 王京; 赵川东
    • 摘要: 为解决部分在役管线设计初未考虑输送含硫原油带来的腐蚀问题,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含硫原油运输管线的腐蚀环境,通过室内试验研究X52、X65 2种管线钢在不同种类原油、不同温度、不同流速、不同压力、不同含水率、不同缺陷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2种管线钢腐蚀前后的变化,利用最严重腐蚀工况处的腐蚀速率估算管线有效输送年限。结果表明:随硫含量、温度、流速、含水率、缺陷面积5类因素值的增加,X52、X65 2种管线钢在含硫原油中的腐蚀速率显著增大,但压力因素的变化对X52、X65管线钢的影响较小;在相同试验条件下,X65管线钢均表现出优于X52管线钢的抗蚀性能,估算X52管线钢的有效输送年限显著低于X65管线钢的。
    • 胡美娟; 田野; 王磊; 陈宏远; 齐丽华; 李为卫
    • 摘要: 针对3种不同铌含量的X80级管线钢,利用Gleeble3500热力学模拟机研究了加热速度对管线钢相变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热速度为0.05°C/s条件下,3种成分的管线钢均存在相变孕育期;当加热速度为100°C/s时,则无明显的相变孕育期,直接发生相变。3种成分管线钢在不同加热速度下奥氏体相变开始温度皆在700°C左右,随着铌元素含量的增加,整个奥氏体相变完全转变的温度区间扩大。同种合金成分的管线钢,加热速度的增加减少了奥氏体相变的温度范围,奥氏体化相变结束温度降低。另外,在管线钢焊接性研究中,不仅要考虑加热和冷却速度对相变温度的影响,还应考虑相变结束后线性膨胀量的增加速率,进而分析合金元素对晶粒长大的控制和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