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O2腐蚀

CO2腐蚀

CO2腐蚀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2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2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78153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材料工程、焊管、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2011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十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等;CO2腐蚀的相关文献由1706位作者贡献,包括路民旭、白真权、赵国仙等。

CO2腐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8153 占比:99.85%

总计:478874篇

CO2腐蚀—发文趋势图

CO2腐蚀

-研究学者

  • 路民旭
  • 白真权
  • 赵国仙
  • 林冠发
  • 陈长风
  • 张雷
  • 吕祥鸿
  • 郑茂盛
  • 严密林
  • 常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克星; 赵红波; 李泽轩(编译)
    • 摘要: 为探究碳源对油田环境下管线钢微生物腐蚀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有机碳源在模拟CO_(2)饱和油田产出水中SRB细胞的存活情况及其对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数量随着碳源减少(carbon source reduction,CSR)而减少,但与100%CSR(极端碳饥饿)相比,80%CSR(中度碳饥饿)下存活的浮游细胞更多。即使在碳源饥饿后,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可以通过胞外Fe氧化和胞内硫酸盐还原来提供。在局部腐蚀过程中形成氧化亚铁膜和FeS/MnS团聚体。失重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与乳酸和柠檬酸盐同时存在的培养基相比,在80%CSR范围内培养时,钢的腐蚀更严重。在培养期末,观察到严重的钢溶解现象,这是由SRB主导的MIC(微生物腐蚀)和CO_(2)腐蚀造成的。
    • 杨洪; 甘磊; 王献; 张辉明; 马毓聪; 石云升; 邓宽海; 梅宗斌; 林元华
    • 摘要: 不同油井管对CO_(2)腐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了优选出耐CO_(2)腐蚀性能最好的材料,需要探究不同条件下常规油井管材料的腐蚀情况。为此,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CO_(2)复合驱注采井为研究对象,模拟油井管的实际服役工况,对N80、3Cr、镀钨隔热管和P110油管材料进行腐蚀失重试验。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腐蚀产物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4种材料的腐蚀速率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压力的增加,4种套管钢的腐蚀速率都增加;镀钨隔热管和3Cr的腐蚀速率明显小于N80和P110的。从腐蚀形貌看,4种套管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蚀。N80和P110表面发生了严重的腐蚀;镀钨隔热管和3Cr表面发生了轻微腐蚀。据此得到了4种油井管在CO_(2)驱环境下的腐蚀规律,提出了CO_(2)驱环境下油井管设计和选用建议,可优选出耐CO_(2)腐蚀性能最好的材料。
    • 程振玉; 王丹; 谢飞; 姜锦涛; 杨海燕
    • 摘要: 目前常采用注水方式开采石油,但是含水输油管道中常发生CO_(2)腐蚀现象,因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流速下的直管和弯管中油水分布情况,确定了输油管道CO_(2)腐蚀的发生条件,并分析了流速及含水率对壁面剪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腐蚀的发生取决于管道内的含水率和流速。当含水率升高时,油品浸润在管道内壁阻止腐蚀的发生;当含水率降低时,积水量增加,导致CO_(2)腐蚀严重。当流速增大时,管道内发生湍流,因此难以形成积水,降低腐蚀风险。但是,流速增大时会导致壁面剪切力增加,破坏腐蚀产物膜,进而进一步加快腐蚀速率。向下倾斜弯管在重力作用下往往不会发生积水,腐蚀风险低;向上倾斜弯管最容易发生积水,腐蚀风险高;受冲刷作用的影响,弯头端的腐蚀严重。弯头处容易受腐蚀和力学的交互作用,因此腐蚀严重。研究结果对油田集输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彦然; 肖杰; 范永昭; 张寅晖; 田源; 李珊
    • 摘要: 综述了关于CO_(2)腐蚀和CO_(2)/H_(2)S共存体系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阐述了各种模型的建模思路、考虑因素、局限性等方面。CO_(2)的预测模型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将流态、腐蚀产物膜、材质等复杂因素都纳入了计算模型,在半经验模型、经验模型和机理模型3种类型方面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而对于H_(2)S/CO_(2)共存体系的预测模型,目前考虑的因素较少,建模方法以经验和半经验为主,一方面未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有待于将腐蚀机理更深入地应用于预测模型的研究。
    • 陈绍云; 解鲁平; 高昌保; 王丰; 张春生; 陈英敦; 周丝雨; 谈庆旬
    • 摘要: 某气田在生产过程中,地面集输管线(包括三通、弯头、法兰等)发生多起穿孔或爆管事件,严重影响正常安全生产。通过管内腐蚀产物组成的能谱分析,管内多相流计算,腐蚀和冲蚀模型验证,腐蚀部位流场分析等,对该气田管线腐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线和管件的穿孔或爆管主要是CO_(2)腐蚀和冲刷腐蚀引起的,管内介质流速较高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会降低,通过流场与腐蚀数据耦合,明确了适合该气田工程应用的冲刷腐蚀临界流速,并提出了控制管线与管件腐蚀的防护措施。
    • 杨德忠; 张坤; 周明
    • 摘要: 文章重点对采用林德工艺低温甲醇洗的热再生第三甲醇换热器腐蚀原因进行研究,这台设备在林德工艺中普遍存在腐蚀现象。文章通过从材料分析、宏观判断、微观组织识别、腐蚀物成分识别入手,通过分析介质与材料反应生成物推断腐蚀原因。
    • 唐应彪
    • 摘要: 以油酸、二乙醇胺、咪唑、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二乙酯等为原料,制备了油酸酰胺马来酸酯和咪唑啉酯。再将两者与硫脲、乙醇等助剂进行复配,得到了一种抑制CO_(2)腐蚀的复合缓蚀剂。采用动态挂片质量损失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SEM),研究了该缓蚀剂在CO_(2)饱和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CO_(2)腐蚀体系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适用于较宽的温度变化范围(30~130°C),可使自腐蚀电位发生正移,能够抑制碳钢腐蚀反应的阳极过程。
    • 张顶学; 黄译萱; 许译文; 古仁超
    • 摘要: 针对盘40区块CO_(2)/H_(2)S/高盐环境下油井井筒腐蚀严重现状,通过动态失重法研究了温度、含水率、流速、H_(2)S分压、CO_(2)分压、Cl^(-)和HCO_(3)^(-)质量浓度等腐蚀影响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得到了各腐蚀影响因素的影响率,找出了腐蚀的主控因素是CO_(2)分压和HCO_(3)^(-)质量浓度。筛选了一种由咪唑啉缓蚀剂与吡啶季铵盐缓蚀剂按2∶1复配且适应于地层的复合型缓蚀剂,优选其浓度为100mg/L。模拟了井筒中不同温度和压力测试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压力大于4MPa时,虽然缓蚀率达到85.89%,但是其腐蚀速率较高,大于0.076mm/a。因此制定了盘40区块的井筒防腐对策,即在井筒中压力大于4MPa的井筒下部投加缓蚀剂的同时采用外包覆抽油杆、油管涂层和内衬管相结合的防腐措施。现场应用效果明显,因腐蚀而导致的躺井率由87%下降至42%,同时检泵周期也延长了86d。
    • 赵国仙; 张思琦; 王映超; 宋洋; 郭梦龙
    • 摘要: 针对N80钢油套管在CO_(2)/H_(2)S共存环境中的腐蚀问题,利用失重法与电化学测试方法作对比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浸泡腐蚀试验后的N80钢试样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浸泡腐蚀试验结果与电化学测试结果一致,在单独CO_(2)环境中,N80钢的自腐蚀电流与平均腐蚀速率最大,腐蚀最严重;在单独H_(2)S环境中,N80钢试样腐蚀速率最小,自腐蚀电流最小;在P_(CO_(2))/P_(H_(2)S)=1∶0.3时,主要以H_(2)S腐蚀为主,但在表面发生局部产物膜剥落,此时的腐蚀速率高于纯H_(2)S条件下的腐蚀速率。研究表明,在单独CO_(2)环境中,腐蚀以阴极反应过程控制为主;在单独H_(2)S环境中,腐蚀以阳极反应过程控制为主;在P_(CO_(2))/P_(H_(2)S)=1∶0.3时,腐蚀以阴极反应过程控制为主。
    • 李霄; 李磊磊; 黄晓辉; 韦奉; 吕祥鸿
    • 摘要: 为了探究L360钢在SRB/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通过高温高压模拟腐蚀试验以及OM、SEM、EDS、XRD等分析技术,对L360钢的显微组织及其在SRB/CO_(2)环境中的腐蚀速率、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膜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模拟腐蚀溶液中,L360钢属于极严重腐蚀。L360钢在含SRB的CO_(2)腐蚀环境中SRB发生膜下腐蚀,膜层在高流速环境中受剪切力破损,使膜层对基体的保护作用降低,模拟环境溶液中的Cl^(-)进入膜层裂缝在基体金属表面活性高的位置发生富集。试验表明,SRB腐蚀形成的点蚀坑为Cl^(-)提供了良好的富集点,导致点蚀快速成长,腐蚀加剧,且表面腐蚀产物为FeS和少量的FeCO_(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