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气等离子喷涂

大气等离子喷涂

大气等离子喷涂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84690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材料导报、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一届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热喷涂技术经验交流会暨《热喷涂技术》期刊年会等;大气等离子喷涂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邓春明、刘敏、邓畅光等。

大气等离子喷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4690 占比:99.94%

总计:284848篇

大气等离子喷涂—发文趋势图

大气等离子喷涂

-研究学者

  • 邓春明
  • 刘敏
  • 邓畅光
  • 安宇龙
  • 周惠娣
  • 李长久
  • 陈建敏
  • 李成新
  • 杨焜
  • 赵晓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宁; 李丽; 孙绪民; 蒋盟; 张威; 刘宪福
    • 摘要: 首先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在N80钢基体上制备Al_(2)O_(3)–13%TiO_(2)(AT13)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不同功率下所得涂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然后在AT13涂层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水接触角及耐蚀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的AT13涂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40 kW和44 kW功率下喷涂的AT13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4.210μm和3.992μm,孔隙率分别为7.673%和4.295%,水接触角分别为30.2°和47.9°,对应的PTFE/AT13复合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30.0°和139.1°。与AT13涂层相比,PTFE/AT13复合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表现出更优的耐蚀性。
    • 戴基卉; 姜钰; 尹琪
    • 摘要: 在汽油机铝合金缸体内孔表面,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方法制备了1层厚度为150μm左右的铁基涂层来替代传统的铸铁缸套。对缸孔的涂层进行表征,并对缸孔-活塞环摩擦副进行了摩擦试验。试验表明,在铝合金缸孔喷涂等离子铁基涂层,可提高缸孔的硬度,并提高发动机的耐久性和抗拉缸性,使发动机实现轻量化目标。涂层表面精度接近镜面级别,且涂层内含有孔隙,可降低缸孔-活塞组的摩擦系数及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 张士陶; 杜旭; 李文戈; 刘彦伯; 姜涛; 吴新锋; 钟宁; 赵远涛
    • 摘要: 目的基于海工装备与船舶动力装置对高温环境抗氧化涂层的需求,研究FeCoCrNiMo高熵合金(High Entropy Alloy,HEA)涂层制备工艺、微观组织结构与抗高温氧化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在船舶主机、海洋钻井平台温管等高温部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工艺制备FeCoCrNiMo涂层,设计正交试验来选取不同孔隙率的涂层试样。通过XRD、SEM和EDS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对涂层进行氧化试验,分析其氧化行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FeCoCrNiMo涂层制备工艺后,涂层孔隙率为2.85%~7.52%。对具有代表性的7.52%孔隙率涂层(记为H1)和2.85%孔隙率涂层(记为H2)进行分析,发现涂层物相结构为简单FCC结构,微观组织为典型的层状结构,氧化物和HEA相在涂层内部分布明显。FeCoCrNiMo涂层的氧化行为遵循抛物线定理,在氧化过程中,化学性质活泼的Cr最易析出并生成氧化物。具有较低孔隙率的H2涂层更快生成致密氧化层,氧化质量增速较低,经15 h氧化后,H1和H2涂层的氧化速率分别约为6.46 mg/cm^(2)和5.16 mg/cm^(2)。结论使用正交试验可以优化FeCoCrNiMo涂层的组织结构,提高涂层的耐氧化性能,使其在海工装备与船舶动力装置中的抗高温氧化应用成为可能。
    • 张玉坤
    • 摘要: 热喷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加工技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概述了高速火焰喷涂和等离子喷涂,这两种常见汽车零部件涉及的热喷涂工艺,介绍了相应的工艺原理和特点,并分别对其工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总结了现有工作的不足,为热喷涂工艺在汽车零部件的工艺优化和日常过程管理提供思路。
    • 卜晓晨; 李成新; 李长久
    • 摘要: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粒子完全熔化条件下制备的Sr掺杂LaMnO3(LSM)阴极由于三相反应界面和贯通孔隙数量不足,其阴极阻抗较大。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在LSM微粉中加入20%(体积分数)亚微米石墨经团聚造粒获得LSM/石墨复合粉末,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不同功率下制备了LSM阴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及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表征了阴极的组织结构和相结构,研究了电弧功率对LSM阴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阴极在经过800°C热处理去除石墨后呈现稳定的钙钛矿结构,其中均匀分布着直径1~2μm的孔隙,表观孔隙率大于10%,且随电弧功率的增加而减小。28 kW电弧功率下等离子喷涂多孔LSM阴极阻抗在850°C时为1.22Ω·cm^(2)。
    • 苟海龙; 贾均红; 陈体军; 杨杰; 何乃如; 陈威
    • 摘要: 目的以具有较好低温润滑性能的V_(2)O_(5)和CuO为复合润滑相,设计并制备在宽温域下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NiAl基高温润滑耐磨涂层。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制备了不同配比的NiAl-V_(2)O_(5)/CuO复合涂层,并探究其在宽温域内(RT~800°C)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仪)和Raman(激光拉曼散射仪)等,分析了涂层在宽温域下的摩擦表面结构和物相变化及磨损机理。结果复合涂层为典型的等离子喷涂层状结构,氧化物分布较为均匀,随氧化物含量的增加,涂层孔隙率上升。复合涂层在宽温域内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室温和高温(800°C)下NiAl-10%V_(2)O_(5)/CuO涂层的摩擦因数分别低至0.39和0.21。磨损率随复合氧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室温和高温段均较低,其中10%V_(2)O_(5)/CuO添加的复合涂层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磨损率分别为4.3×10^(‒5) mm^(3)/(N·m)和5.1×10^(‒5) mm^(3)/(N·m)。高温摩擦促使三元氧化物Ni_(3)V_(2)O_(8)、Cu_(3)V_(2)O_(8)和CuV_(2)O_(6)的生成,这些新生相与CuO、V_(2)O_(5)、NiO等在磨损表面形成润滑层。结论V_(2)O_(5)/CuO的复配明显改善了涂层在室温和高温段的摩擦学性能,但随着氧化物含量的增加,涂层力学性能下降,磨损率随之增大。高温下涂层润滑性能的明显提升归因于磨损表面形成的三元氧化物高温润滑膜。
    • 马震; 张士陶; 刘正义; 李文戈; 阮海妮; 陈美彤; 赵远涛
    • 摘要: 针对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FeCoNiCr系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总结了合金成分选择、喷涂工艺、涂层组织与性能、后处理工艺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现有喷涂工艺优化不成熟、涂层成分设计不足及组织性能研究欠缺等多个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研究方向和路线,为后续FeCoNiCr系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应用及发展提供参考及指导。
    • 曲栋; 赵常益; 张子昌; 杨震晓; 李春; 倪立勇; 文波; 马康智
    • 摘要: 本文以Cr_(2)O_(3)、TiO_(2)和NiO为原材料,通过喷雾造粒和烧结获得了由尖晶石结构NiCr_(2)O_(4)和钙钛矿结构TiCrO_(3)组成的Cr_(2)O_(3)-TiO_(2)复合粉末。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Cr_(2)O_(3)-TiO_(2)/nano-YSZ复合涂层,分析测试了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抗拉结合强度、抗烧蚀性能和高温热辐射性能。结果表明,Cr_(2)O_(3)-TiO_(2)/nano-YSZ复合涂层孔隙率较低,抗拉结合强度达到29.2 MPa;经1.5 MW/m^(2)、600 s氧乙炔火焰烧蚀后,Cr_(2)O_(3)-TiO_(2)/nano-YSZ复合涂层表面有轻微点状剥落,涂层内部结构完整,未发生失效。在烧蚀过程中,Cr_(2)O_(3)-TiO_(2)/nano-YSZ复合涂层隔热能力达到426°C,比单一纳米YSZ涂层隔温能力高146°C,基体温度比纳米YSZ涂层低335°C;Cr_(2)O_(3)-TiO_(2)/nano-YSZ复合涂层在400°C和750°C在2~15μm波段内的法向发射率分别为0.91和0.89。
    • 富涛; 高九涛; 高圆; 李成新; 李长久; 李智; 刘涛
    • 摘要: 阳极微结构尤其是表面结构的调控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极化与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和高温烧结是金属支撑SOFC阳极功能层最常用的两种制备方法。本文采用APS和高温烧结两种制备方法,在相同的金属支撑体上沉积阳极功能层以获得具有不同阳极/电解质界面结构的SOFC。对两种阳极功能层的组织结构、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和物相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阳极组织形貌差别较大,高温烧结的阳极功能层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而APS制备的阳极功能层呈现出典型的层状结构,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较大。从断面形貌中可以看出,高温烧结阳极电池的电解质功能层厚度均一,两种电池阳极与电解质功能层之间均结合紧密。两种电池的输出性能结果表明,APS阳极电池具有较高的输出性能和较低的电极极化阻抗。
    • 勾俊峰; 杨鑫; 张世宏; 杨阳; 张小锋; 王冠; 刘江文; 王铀; 张永康
    • 摘要: Cr_(2)O_(3)对Al_(2)O_(3)-Cr_(2)O_(3)复合涂层与高硬度陶瓷接触时的摩擦磨损行为及磨损机制的影响尚未揭示。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备Cr_(2)O_(3)含量不同的Al_(2)O_(3)-Cr_(2)O_(3)复合涂层以研究Cr_(2)O_(3)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Cr_(2)O_(3)明显减少了涂层的微观孔隙;复合涂层中α-Al_(2)O_(3)/γ-Al_(2)O_(3)的相对含量比明显高于Al_(2)O_(3)涂层中的37%;Al_(2)O_(3)-40%Cr_(2)O_(3)涂层的硬度与Al_(2)O_(3)涂层相比提高了48%,断裂韧性是Al_(2)O_(3)涂层的2倍多;当载荷为5 N、10 N和15 N时,Al_(2)O_(3)-40%Cr_(2)O_(3)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最低,磨损率依次降低60%、85%和79%。但是当载荷为20 N时,Al_(2)O_(3)-20%Cr_(2)O_(3)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最低,磨损率降低了50%。微观脆性断裂是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复合涂层耐滑动磨损性能与Cr_(2)O_(3)含量及磨损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微观结构、硬度、断裂韧性、导热系数等是影响Al_(2)O_(3)-Cr_(2)O_(3)复合涂层耐磨损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耐磨性Al_(2)O_(3)基涂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