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相变温度

相变温度

相变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5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会议论文95篇、专利文献151279篇;相关期刊288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上海钢研等; 相关会议80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5年湖北省暖通空调制冷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暖通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等;相变温度的相关文献由19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玉生、闫全英、包伟强等。

相变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2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9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1279 占比:99.63%

总计:151836篇

相变温度—发文趋势图

相变温度

-研究学者

  • 杨玉生
  • 闫全英
  • 包伟强
  • 司松海
  • 成泰民
  • 陈辉
  • 高宝东
  • 司乃潮
  • 米绪军
  • 陈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庄丽丽; 靳塞特
    • 摘要: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分析304、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材在不同温度下的比热曲线,并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板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种不锈钢DSC曲线的性态有明显不同,304的DSC曲线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409L的DSC曲线上出现了1个明锐的吸热峰,410S出现了2个明锐的吸热峰,430则在较低温度有1个明锐的吸热峰,较高温度出现了很小的吸热峰。铁素体不锈钢的第一个吸热峰是磁性转变温度,第二个吸热峰是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相变温度。3种铁素体不锈钢的比热值和磁性转变温度随铬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 崔景贺; 蒋权伟; 高忙忙; 梁森
    • 摘要: 二氧化钒(VO_(2))作为一种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可逆相变材料,发展潜力巨大,其相变温度(T_(MIT))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利用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探索其对VO_(2)薄膜T_(MIT)的影响,并尝试解释其内部作用机理。在约1 cm2大小抛光的氧化铝薄片上沉积了一系列含不同比例锗离子VO_(2)薄膜。研究发现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确实有利于T_(MIT)的提高(本课题T_(MIT)最大可达84.7°C)。T_(MIT)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锗离子的引入能够强化单斜态V-V二聚体的稳定性,进而增强单斜态的稳定性,使得低温单斜态向四方金红石态转变更加困难。
    • 郑宣宣; 岳耕; 宋祥
    • 摘要: 目前,通过将相变材料的潜热储能性能与建筑材料相结合,控制室内温度的变化,从而达到节能目的。水和无机盐因为潜热价值高、价格低廉以及无毒等优势,可以作为首选材料,但因其过冷度、相变温度高等劣势,未被运用到实际的工程中。本文采用Na_(2)HPO_(4)·12H_(2)O制备复合相变的水合盐材料,采用单一变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成核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低共熔水复合材料,同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 万菲; 刘晓卫; 朱敏; 闻臻
    • 摘要: 利用Formastor-F淬火膨胀仪热模拟和VL2000DX-SVF17SP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U25CrNi低碳贝氏体钢轨(/%:0.25C,1.73Si,1.69Mn,0.012P,0.002S,1.40Cr,0.57Ni,0.49Mo,0.06V)从950°C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后的膨胀曲线和金相组织。结果表明,低冷速下(0.2°C/s),实验钢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随冷却速度增大至1°C/s,实验钢组织逐渐过渡为贝氏体和马氏体,且贝氏体板条尺寸随冷速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冷速达到2°C/s时,冷却过程中基本只发生马氏体相变,实验钢硬度随冷速增大而逐渐增大。
    • 胡美娟; 田野; 王磊; 陈宏远; 齐丽华; 李为卫
    • 摘要: 针对3种不同铌含量的X80级管线钢,利用Gleeble3500热力学模拟机研究了加热速度对管线钢相变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加热速度为0.05°C/s条件下,3种成分的管线钢均存在相变孕育期;当加热速度为100°C/s时,则无明显的相变孕育期,直接发生相变。3种成分管线钢在不同加热速度下奥氏体相变开始温度皆在700°C左右,随着铌元素含量的增加,整个奥氏体相变完全转变的温度区间扩大。同种合金成分的管线钢,加热速度的增加减少了奥氏体相变的温度范围,奥氏体化相变结束温度降低。另外,在管线钢焊接性研究中,不仅要考虑加热和冷却速度对相变温度的影响,还应考虑相变结束后线性膨胀量的增加速率,进而分析合金元素对晶粒长大的控制和影响。
    • 王成科; 周静伟; 汪洪军; 孙建平; 李婷; 阮一鸣
    • 摘要: 次级固定点进一步分度温度计应用于温度校准已成为减小温度量值传递不确定度的重要方法。围绕Ga-In二元合金,以高复现水平为目标,详细介绍了大尺寸固定点容器研制、固定点灌注过程,开展了固定点复现性、亚配比剩余镓温坪验证实验研究;采用了切线交点法、均值法、三次多项式拟合法3种相变温度取值方法对Ga-In固定点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使用3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对Ga-In共晶固定点温度进行了赋值。结果表明:Ga-In共晶固定点温坪可持续20 h以上,复现性优于0.15 mK;采用切线交点法赋值得到Ga-In共晶固定点相变温度为15.6494°C,扩展不确定度为0.76 mK(k=2)。
    • 张文杰; 吴畏; 李松泽; 张子健; 衣雪梅
    • 摘要: 十水硫酸钠因过冷度、相分离、相变温度过高和液相泄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本文通过添加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改善过冷度、氯化钾降低相变温度以及树脂作基体解决相分离和液相泄漏,制备出了Na_(2)SO_(4)·10H_(2)O+80%Na_(2)HPO_(4)·12H_(2)O+6%KCl+6%树脂(质量分数,余同)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并进行了升降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循环稳定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80%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其过冷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1.35°C和268.7J/g;再添加6%KCl可以使相变温度达到温室所需温度23.89°C,且潜热为183.25J/g;最后加入6%树脂可以抑制相变材料的相分离和液相泄漏等问题,其凝固温度为11.56°C,熔化温度为22.61°C,过冷度为1.41°C,相变潜热为143.6J/g。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在加热到50°C时,没有液相泄漏产生;经过100次循环,其潜热降为127.8J/g,比循环1次衰减了11.2%。得到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具有潜热值较大、相变温度合适、热稳定性较好等优点,适合应用于日光温室领域。
    • 宋建新; 陈松军
    • 摘要: 双相钢是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的一种高强钢,具有优异的强塑性、连续屈服和较低的屈强比,而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行业。研究了DP590冷轧双相钢在退火温度分别为800和830°C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退火后,在不同冷却速率下,双相钢的热膨胀曲线出现“平台”和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过冷奥氏体的相变引起的;同时显微组织显示,通过调整退火制度,可以控制其多边形铁素体和马氏体的体积比,并获得分布均匀且晶粒细小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
    • 吕维忠; 周俏婷; 周天滋; 黄春波; 厉良普; 华悦; 周少华
    • 摘要: 为降低二氧化钒(VO_(2))材料的相变温度并提高VO_(2)材料的光学特性,采用溶胶-凝胶辅助水热法,控制硼(B)的掺杂原子数分数为6.0%,通过后续的高温退火处理制备硼-镁(B-Mg)共掺杂的纳米VO_(2)粉体,然后将粉体制备成薄膜.通过对B-Mg共掺纳米VO_(2)粉体微结构进行表征,探究Mg的原子数分数对复合材料相变温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获得满足应用标准的B-Mg共掺杂纳米VO_(2)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掺杂的B元素和Mg元素分别以B^(3+)和Mg^(2+)形式存在于VO_(2)结构中,当Mg的原子数分数为1.8%时,复合材料表现出相对优秀的热致变色特性,且具有最低的相变温度(tc=30.8°C),其太阳光调制幅度(ΔT_(sol)=11.8%)能维持在10%以上,平均可见光透过率(Tˉ_(lum)=69.7%)比未掺杂的VO_(2)薄膜高12.1%,满足热致变色智能窗户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制备适用于热致变色智能窗户领域的VO_(2)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屈豪杰; 郭玉献; 张东徽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快速测量薄膜R-T曲线的简易装置。该装置由样品台、探针架、温度传感器与电阻测量系统以及控温系统组成。探针架安装多组探针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样品的温阻特性的测量。通过对VO_(2)纳米薄膜R-T曲线的测量,能很好地反映该材料的相变特性;同时,发现适当降低加热功率可以有效减小热滞后的影响,显著提高测量精度。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测量效率高等优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