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晶格畸变

晶格畸变

晶格畸变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6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4905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2016年中国贵金属论坛、第十一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等;晶格畸变的相关文献由827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锡生、杨子元、水淼等。

晶格畸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6 占比:4.19%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4905 占比:95.08%

总计:5159篇

晶格畸变—发文趋势图

晶格畸变

-研究学者

  • 叶锡生
  • 杨子元
  • 水淼
  • 丁士华
  • 宋天秀
  • 岳林海
  • 徐铸德
  • 李在映
  • 杨凌平
  • 杨有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金曼; 朱兴旺; 于卿; 贺敏强; 张伟; 莫曌; 袁俊杰; 佘远斌; 许晖; 李华明
    • 摘要: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CO_(2)进行有效转化是减少排放和实现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理想途径之一.然而,较低的催化转化效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改性是促进光催化CO_(2)还原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众多催化剂改性策略中,构建异质结构光催化体系是一种有效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还可以优化能级结构,同时改善光吸收.对于异质结材料,有效的界面接触对电子的动态行为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为电子提供高速通道,还可以有效抑制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中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特别是载流子分离效率高和自由电子浓度增加,可有效促进CO_(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此外,构建异质结也是缓解硫化物稳定性差的有效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半导体在匹配过程中通常会形成大量的不饱和配位键和空位缺陷,在某种材料中甚至会发生晶格失配导致晶格畸变结构的形成.晶格畸变结构可以为催化反应提供额外的活性位点,并为反应进行提供温床.除光催化剂组成设计外,形貌的合理设计也对催化剂性能有较大影响,因为其不仅与光吸收能力和能带结构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载流子的输运.近年来,中空结构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引起了光催化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内部空腔为光的多次反射和折射提供机会,进而提升光吸收和利用率.与本体结构相比,中空结构材料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为电子提供高速通道,因此,在表面催化反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衍生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保留了原始材料的形貌结构,可以通过预先设计前驱体精确控制活性位点.因此,设计以MOFs为前驱体的中空结构催化剂有望提高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本文通过简单的MOFs衍生策略和原位硫化法构筑了多维中空结构的In_(2)O_(3)/In_(2)S_(3)异质结.通过光反射和折射提高了其对光子的利用率;高度匹配的能级结构实现了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紧密的界面接触为进一步快速的光生电子转移到活性位提供了高速通道.此外,大量晶格畸变的形成和氧原子逃逸造成的氧空位,也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供了驱动力;增加的自由电子浓度促进CO_(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活化,使关键中间体*COOH处于较低的能垒.In_(2)O_(3)/In_(2)S_(3)异质结表现出较好的CO生成速率(12.2μmol g^(−1)h^(−1)),分别为In2O3和In_(2)S_(3)的4倍左右.本文为异质结光催化剂的构建提供有效策略.
    • 张钧; 孙宇菲; 王晓阳; 王楠; 朱会敏
    • 摘要: 针对不同成分的二组元置换式面心立方固溶体,采用刚性球模型并结合随机函数控制,进行(111)晶面原子排列的晶体学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等效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成分下的Ti-Zr、Ti-Al、Zr-Al 3个体系的二组元置换式固溶体(111)面的晶格常数的变化特征,并与Vegard经验定律进行对比,给出了刚性球模型中由于原子尺寸不同而引起的晶格畸变对晶格常数及相结构的影响关系。
    • 崔景贺; 蒋权伟; 高忙忙; 梁森
    • 摘要: 二氧化钒(VO_(2))作为一种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可逆相变材料,发展潜力巨大,其相变温度(T_(MIT))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利用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探索其对VO_(2)薄膜T_(MIT)的影响,并尝试解释其内部作用机理。在约1 cm2大小抛光的氧化铝薄片上沉积了一系列含不同比例锗离子VO_(2)薄膜。研究发现锗离子作为掺杂离子确实有利于T_(MIT)的提高(本课题T_(MIT)最大可达84.7°C)。T_(MIT)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锗离子的引入能够强化单斜态V-V二聚体的稳定性,进而增强单斜态的稳定性,使得低温单斜态向四方金红石态转变更加困难。
    • 张楠楠; 马永亮; 于惠舒; 郝德喜; 金冰倩
    • 摘要: 为了研究TiN含量对AlCoCrFeN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AlCoCrFeNi(TiN)_(X)高熵合金,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和压缩试验机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AlCoCrFeNi(TiN)_(X)高熵合金以体心立方(BCC)结构为主,TiN使其发生严重的晶格畸变,致使BCC结构主峰向左偏移;晶界处析出纳米颗粒,致使其塑性降低,合金强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TiN的添加,弥散强化增强,合金的磨损机理从粘着磨损转变为磨料磨损,合金硬度增加,耐磨性能增强;当TiN摩尔值为1.0时,合金具有最小摩擦系数0.28,最大硬度625HV.
    • 张旭强; 吕功煊; 钱玲; 吴玉琪; 陈港泉
    • 摘要: 本文选用化工过程中常用的13X分子筛为模型,详细研究了在不同湿度下以及在干湿循环后分子筛机械强度的变化,发现经历干湿循环后分子筛的强度明显下降。经过干湿循环处理后的分子筛结构分析和表征结果显示,13X分子筛X射线衍射特征峰向高角度发生较显著的位移,这种位移与强度劣化有明显的正相关。干湿循环后分子筛的吸附-脱附特征也发生明显变化,对应的红外、核磁等表征结果也与强度下降、吸脱附特征变化、结构畸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文的结果表明,干湿循环过程中水分子可能诱发了13X分子筛晶格畸变,导致或者诱导了分子筛体相晶格有序度破坏,致使其机械强度大幅度降低。本文的结果对于改进分子筛载体的强度和理解分子筛载体失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祝乾; 侯香岩; 黄科科
    • 摘要: 无机功能复合固体是指两个或多个固体通过化学键键合而形成的复合相,与传统单相合成相比,固体复合后发生了晶格畸变、轨道耦合、电子自旋和电荷转移等变化,能够实现材料原有功能的增强甚至产生新的功能。因而,在化学、能源、材料和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 董学光; 高作文; 王立娟; 谷宁杰; 李书磊; 苏玉龙; 高崇
    • 摘要: 利用原位拉伸装置对8014铝合金轧板进行拉伸,拉伸方向分别平行轧向(试样A)和垂直轧向(试样B),对不同应变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XRD)织构和物相分析。试样A随着应变的增加,表面出现与拉伸方向呈45°的斜纹并在斜纹端部产生裂痕;试样B随着应变的增加,试样轧痕逐渐加深,并在最大深度的轧痕端部产生裂痕。XRD织构数据表明:试样A随着应变的增加,典型织构含量变化较小,可推断试样塑性变形主要以滑移变形为主;试样B随着应变的增加,S织构和铜织构含量逐渐减小,黄铜织构含量显著增加,试样塑性变形以晶粒转动为主。由XRD物相数据可知,在相同应变下,试样A晶格常数的变化量和衍射峰衍射强度值均大于试样B的,表明试样B晶粒转动.导致位错和晶格畸变增加,有更多的衍射晶胞完整性遭到破坏,所以晶格畸变小于试样A的。试验所得数据为研究铝合金塑性变形机制、织构演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 郭加林; 刘静; 罗干; 杜军; 周明君
    • 摘要: 采用硼和稀土元素钇、钐、铈对Al-0.4Mn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研究了变质处理对合金导电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一元素变质时,适量硼或钇元素对Al-0.4Mn合金具有良好的变质效果,合金的最高电导率分别达26.13, 25.32 MS·m^(-1),比未变质合金分别提高了6.80%和3.47%,铈和钐元素则会降低合金的电导率;质量分数0.3%硼+0.5%钇复合变质对合金电导率的提升效果更佳,其电导率为26.64 MS·m^(-1),比未变质合金提高了8.90%;当质量分数0.3%硼+0.5%钇复合变质时,因硼化作用析出的AlB同时吸附锰和钇,促进掺杂型硼化物和Al-Mn-Y相的析出,部分钇形成的AlY对锰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二者共同作用进一步降低锰在铝中的固溶量以及基体的晶格畸变程度,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导电性能。
    • 张楠楠; 郝德喜; 马永亮; 金冰倩; 李德元
    • 摘要: 为了加强机械零部件的表面耐磨防护,采用等离子喷涂后激光重熔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V含量的AlCoCrFeNiVX高熵合金涂层,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合金涂层呈现出典型的枝晶和枝晶间组织,且在枝晶间组织附近出现了条状CrV相;V含量较低时,合金涂层为FCC+BCC双相结构;随着V含量的增加,合金涂层转变为单相BCC结构;在V含量升高的同时,合金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都随之提高;当V摩尔值为1.0时,涂层平均硬度达到了627.43 HV,此时涂层磨损失重最小,磨损机制表现为磨料磨损以及轻微氧化磨损.
    • 资凯禄; 董方雅; 田凯勋; 沈健; 吴达
    • 摘要: 全氟辛酸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地应用于化工行业并造成大量的含氟废水.由于羟基自由基无法打破高强度C-F键,造成现有Fenton技术难以有效矿化全氟辛酸.该文通过制备碳包覆双金属催化剂,利用碳材料与金属界面应变效应,调控活性氧化自由基形态,以期实现非均相Fenton高效矿化全氟辛酸.研究结果表明,FeCo晶格畸变诱导电子转移至碳膜,导致H_(2)O_(2)活化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自由基,从而使得全氟辛酸矿化率达到79.72%,远超现有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矿化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