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矫形手术

矫形手术

矫形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682314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皮瓣学组2013年会、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等;矫形手术的相关文献由817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勇、周亚昭、华薇等。

矫形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2314 占比:99.96%

总计:682603篇

矫形手术—发文趋势图

矫形手术

-研究学者

  • 邱勇
  • 周亚昭
  • 华薇
  • 李雪云
  • 杨健
  • 杨军林
  • 王巧桂
  • 王斌
  • 秦泗河
  • 郝定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雷; 杨国志
    •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技术在后路内固定矫形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后路固定矫形治疗的64例AIS患者,根据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1例)和对照组(n=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后路内固定矫形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徒手技术椎弓根螺钉置入,观察组采用3D打印联合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螺钉放置时间、置钉相关并发症、置钉准确率、主要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平均置钉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螺钉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单枚螺钉放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联合椎弓根螺钉导向器引导技术应用于AIS后路内固定矫形手术,可提高螺钉置入准确性,缩短置钉时间。
    • 朱秉科; 胡勇
    •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是发生于10~18岁青少年原因不明的脊柱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为1%~3%,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弯类型。AIS在生长发育期间进展引起明显外观畸形的同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1995年suk等提出将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应用于AIS矫形手术中,因其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矫形能力及临床预后得到广泛应用。
    • 朱军; 牛国旗; 李超
    • 摘要: 脊柱畸形是骨科常见病,常涉及椎体多种解剖结构的变异且毗邻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失败率也较高,是一直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难题.3D打印技术自应用于骨科手术以来,极大的促进了脊柱外科手术领域的发展,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治疗过程中不同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 徐贝宇; 漆龙涛; 王宇; 李淳德; 孙浩林; 王诗军; 于峥嵘; 赵耀; 刘龙龙
    • 摘要: 目的:探讨短期头盆环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应用一期头盆环牵引配合二期手术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2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8.8±10.0)岁(12 ~48岁).分别测量牵引前、一期牵引后及矫形手术后身高、脊柱侧凸Cobb角、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患者牵引前、牵引后及手术后的身高、脊柱侧凸Cobb角和脊柱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牵引时间(2.5±1.1)周(1~5周),牵引前及牵引后身高分别为(141.7±11.2) cm(116~167 cm)和(154.1±9.5) cm(136~176 cm),牵引后身高增加值为(12.4±4.6) cm(4~20 cm),牵引后身高与牵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前、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分别为104.9°±35.0°(25°~ 158°)、64.8°±21.0°(19°~ 92°)、39.3°±17.0°(10°~ 70°),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与牵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牵引矫形率为37.2%±10.9%(11.9% ~51.2%),冠状位总矫形率为61.9%±12.6% (26.9% ~79.0%).牵引前、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分别为106.9°±29.2°(54°~163°)、63.1°±17.1°(32°~92°)、39.0°±16.8°(10°~68°),牵引后及手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与牵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牵引矫形率为40.0%±10.7% (16.7% ~ 55.5%),矢状位总矫形率为64.3%±10.7%(49.0% ~87.5%).结论:一期短期头盆环牵引配合二期手术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临床矫形效果满意.
    • 顾一飞; 陈宇; 曹鹏; 沈晓龙; 胡津铨; 王新伟; 袁文
    • 摘要: 目的 对比自主研制的颈椎前路旋转矫形撑开器与传统Caspar撑开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轻中度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新型颈椎前路旋转矫形撑开器由弧形主体部、固定撑开臂、滑动撑开臂及滑动块构成.临床研究纳入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轻中度后凸畸形患者46例.新型撑开器组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29±12.24)岁,平均手术节段(3.14±0.65)节,术中使用自研新型撑开器进行撑开矫形;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7.52±10.39)岁,平均手术节段(3.24±0.66)节,术中使用传统Caspar撑开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前及术后C2-7 Cobb角及术后轴性颈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组成、手术节段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长:新型撑开器组(99.78±20.09)min,对照组(112.40±21.07)min,,前路略短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2-7 Cobb角:新型撑开器组(-17.10±5.21)°,对照组(-16.68±5.3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2-7 Cobb角:新型撑开器组(12.33±3.54)°,对照组(10.16±3.57)°,前者矫形效果略优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颈痛发生率:新型撑开器组为9.52%,对照组为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主研制的新型颈椎前路旋转矫形撑开器符合颈椎矫形手术的操作理念,在轻中度后凸畸形治疗过程中能够实现较好的矫形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操作简便,可以满足轻中度颈椎矫形手术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朱泽章; 史本龙; 邱勇
    • 摘要: 目前,脊柱外科学界已普遍认同脊柱矫形手术是严重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策略,其中脊柱融合手术和生长棒技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案.EOS患者行脊柱矫形术前应予以全面的影像学检查、仔细的神经系统查体以及时发现可能伴发的椎管内异常.对于无进展性神经损害证据的EOS患者,在不预防性神经外科手术的情况下行生长棒植入和后续撑开手术并不明显增加患者医源性神经损害的风险.
    • 关林林; 罗锦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为指导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心境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4月6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依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6年4月—2017年10月建档,n=30)和研究组(2017年11月—2019年4月建档,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设FMEA为指导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心境状态[焦虑(HAMA)、抑郁(HAMD)]、生活质量(SF-36).结果 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与对照组(2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卧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干预后HAMA、HAMD分值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干预后健康状况、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FMEA为指导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心境状态,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且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沈毅弘; 刘艺祥
    • 摘要: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第2~5跖趾关节保留或切除之矫形术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前足畸形患者5例,测量随访时患足负重正位X线片的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观察畸形矫正结果;结合马里兰足部评分(MF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2.12±0.4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足畸形外观及异常步态得到显著纠正,足部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MFS评分、VAS评分、HVA、IMA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第2~5跖趾关节切除或保留的矫形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矫形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疼痛,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