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遗症
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68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40篇、会议论文146篇、专利文献20297篇;相关期刊2028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针灸临床杂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24种,包括第三届岐黄论坛——妇科炎症性疾病中医药防治论坛、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静脉外科论坛等;后遗症的相关文献由9255位作者贡献,包括等、秦泗河、王丽等。
后遗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297篇
占比:76.64%
总计:26483篇
后遗症
-研究学者
- 等
- 秦泗河
- 王丽
- 王信锁
- 张立洁
- 李宏
- 杨元德
- 王娟
- 王平
- 王萍
- 王静
- 陈萍
- 马丽
- 于丹
- 张玲
- 张静
- 柯家珉
- 王伟
- 王健
- 王军
- 王敏
- 王玲
- 王莉
- 芮育健
- 许特颖
- 钱国宏
- 关秀敏
- 刘丽
- 刘刚
- 刘庆华
- 刘彤
- 刘柱仁
- 吴俊
- 周刚
- 孙丽娟
- 孙建华
- 宁志杰
- 弋江涛
- 张云
- 张华
- 张平
- 张慧
- 张敏
- 张爱华
- 张鹏
- 强江海
- 徐辉
- 曹锡琴
- 李军
- 李冰
-
-
陈惠婷;
陈荣钊;
张爱玲
-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且行西医常规治疗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组间血脂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结果 ①组间血脂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脂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在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结论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以改善其血脂、免疫功能及血液黏稠度,恢复神经功能,增强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
-
郑琼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照护者照顾态度及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常规护理+延伸护理的47例患者纳入护理组。比较分析两组出院时、出院后90 d照护者照顾态度及能力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照顾知识、态度及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90 d后照顾知识、态度及能力评分均较出院时升高(P<0.05),且护理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实施延续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照护者照顾态度及能力,还能使患者快速回归家庭与社会,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
曾海燕;
岳明明
-
-
摘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临床上妇科类比较常见的疾病,目前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且高发于已婚育龄期妇女。具有易反复、缠绵,难以治愈的特点,后期可出现不同类型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女性身心发展、生活的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
-
聂天旸;
于会勇;
陈卫衡;
张山;
满天;
黄振峰;
王成祥
-
-
摘要: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牵头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登记系统,以2020年1月17日—3月17日在湖北武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面对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患者生命质量总积分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到生命质量总分线性相关方程。结果患者WHOQOL-BREF量表生命质量总分(75.79±13.80)分,生活质量自我评价(3.20±0.78)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2.60±0.79)分。对于生命质量总分,女性、后遗症分级高及有吸烟史的患者得分低于男性、后遗症分级低及无吸烟史的患者(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急性期分型(r=-2.12,P=0.022)、后遗症分级(r=-4.13,P<0.01)、性别(r=1.83,P=0.048)、吸烟史(r=-0.18,P<0.01)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有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分级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呈线性相关(R^(2)=0.170,P<0.01)。线性相关方程:Y=94.179-9.153X。结论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其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普遍不满,总体生命质量偏低,并受性别、后遗症分级、吸烟史等因素的影响,且以后遗症分级影响最显著。
-
-
陈妍
-
-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方法: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均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通络汤。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
王蕊;
张瑞磊
-
-
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及康复训练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睡眠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
-
娜仁花;
刘山山;
崔林华;
齐丛会;
高婷;
田瑶
-
-
摘要:
目的:研究运用五线七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采用五线七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国标头针疗法治疗)。均以28 d为1疗程,随后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情况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4 d和28 d后,得到的FMA、MBI、BB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说明2组疗效相似。结论:相较于国标头针疗法,五线七针运动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水平。
-
-
隋英英;
吕莲伟
-
-
摘要: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外伤术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8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及各项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病情,提高各方面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
-
李沐盛
-
-
摘要: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作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以入院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为自行到院就诊,入院前未采取急救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由急救中心送入医院,入院前采取院前急救。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死率、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而2周内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而PLT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出院1个月后的观察组患者其MMSE评分、Barthel评分及QO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重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短期病死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
Fan WU;
吴帆;
Hua WANG
-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头针和体针为主.方法:将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头针联合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单用体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在半身不遂、头痛、头晕目眩、面色晄白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等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更佳.
-
-
-
Zhou Xuan;
周旋;
Hu Liren;
胡利人
- 《第十八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麻风病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受疾病的影响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的作用.方法: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社会支持量表(SSRS)两个量表对麻风病后遗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风病后遗症患者受疾病影响的躯体功能、社会心理和总分大于20;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小于10,总分21.04±6.40;社会支持各维度对疾病影响的躯体功能受损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主、客观支持及总分的提供可以降低对疾病影响的社会心理功能受损情况(P<0.01).结论:麻风病后遗症患者存在疾病影响的功能受损情况,提高麻风病后遗症的社会支持情况可以减少后遗症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障碍.
-
-
毕学琦;
熊琴;
许平
- 《2015年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针剌运动疗法是临床中医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既有效又安全的新方法. 方法:对医院门诊康复科2009-11/2012-07收治的经筛选合格、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及后遗症患者120例,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A组、B组)和对照组(C组).试验A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传统电针+理疗;试验B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理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电针+理疗,理疗即是采用中频治疗.观察针刺运动疗法的疗效、安全性. 结果:(1)治疗3周后试验组A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7.5%,B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22.5%,对照组C总有效率为60%、显效率0%;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8周后试验组A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87.5%,B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100%,对照组C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40%;三组有统计学差异,(3)采用卡方分割法,将治疗8周后三个组结果进行两两比较.(原检验水准a=0.05)按a=0.0125检验水准,试验组A与对照组C,试验组B与对照组C的显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5),试验组A及试验组B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C;试验组A与试验组B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25). 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是临床中医治疗脑卒中及后遗症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新方法.该疗法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疗效显著,适宜各级医院.
-
-
孙鸣;
张松峰;
尚雨露;
宋国英
- 《第十一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神经系统疾病愈后欠佳,且常留下后遗症状,既往对神经系统后遗症状主要采用康复治疗,但近年研究成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并非不可生的,其存在一定的再生能力,这就为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可能.为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状改善的疗效,特进行本次实验。神经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重建受损的神经环路;释放递质,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刺激神经发生,促进宿主神经元的存活,改善其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细胞过度凋亡;减少脑梗死诱导的炎症反应;诱导梗死区域血管的形成;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补充梗死后缺损的神经细胞,修复残存髓鞘的神经纤维的完整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方法包括神经导航下脑内靶区注射移植法、脑立体定向神经干细胞注射移植法、侧脑室穿刺神经干细胞注射移植法、腰大池穿刺神经干细胞注射移植法、经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移植法。这些移植方法均可在神经干细胞归巢效应的作用下迁移到损伤部位,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但脑内移植可在损伤部位发现更多的移植细胞,其次是脑室内移植,最少的是静脉内移植法,而外周静脉移植创伤小,操作方便,易实施,便于临床运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欧洲卒中评分及生活功能评分,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
尹小兰;
魏绍斌
- 《第三届岐黄论坛——妇科炎症性疾病中医药防治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促进建立一套符合科学且实用的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的临床评价方法.方法:分析了近年来PID后遗症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概况.结果:说明了目前本病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方向.结论:在建立符合本病特点的包括症状、体征、微观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在内的全面评价量表的基础上,才能客观的评价中医药治疗PID后遗症的疗效.
-
-
张静;
金哲;
李云波
- 《第三届岐黄论坛——妇科炎症性疾病中医药防治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拟定中药外治法治疗本病的规范治疗方案.方法:将中药煎成汤剂100mL,通过直肠给药,保留30min以上.结果:本研究通过8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效的方法,进一步规范操作方法,可提高本治疗方法的疗效.
-
-
沈文军
-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肢体关节是法医学鉴定中最为常见的损伤部位之一,其中膝关节由骨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组成,结构复杂,损伤后果评估有难点.本文收集了63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案例进行分析统计,寻找其规律,就韧带损伤部位、严重程度、治疗手段、伴发损伤、后遗症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进一步提高膝关节韧带损伤鉴定的准确性.
-
-
毕晓娜;
陈惠兰;
冯向春
-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选择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骨髓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4例新生儿急性骨髓炎,发热、肢体活动受限、触摸或被动活动患肢时哭闹明显、患处软组织肿胀等是新生儿急性骨髓炎急性期突出临床表现.经治疗后3例患儿痊愈,无后遗症发生;1例住院期间放弃治疗,现有病理性脱位、跛行.结论:新生儿期急性骨髓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发生。
-
-
花海明
-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城市安全与灾难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地震,往往会在瞬间给人类、社会造成灾害.地震现场伤员的及时抢救,不仅包括严重的压、砸、土埋、窒息的救护,同时可能还有烧伤、中毒、触电等一系列次生伤害,以及挤压综合症,各种宿疾的急性发作的救护.院前现场处理正确得当,能明确地减轻地震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以及后遗症的发生.探讨院前急救在地震救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