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1006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父母必读、中国残疾人、祝您健康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中医药心脑病中药用药临床评价研讨会、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等;急性骨髓炎的相关文献由19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冬、全韩、桑跃芬等。
急性骨髓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006篇
占比:99.70%
总计:31098篇
急性骨髓炎
-研究学者
- 何冬
- 全韩
- 桑跃芬
- 等
- 罗洁
- 袁佃鹏
- 许辉
- 郎志刚
- 陈伟东
- De Seze J.
- Delalande S.
- Huang Shu
- Liu Jiannan
- Qian Shuyuan
- Ramirez C.
- Wu Changming
- Xiao Xiong
- 丁寿勇
- 万趸
- 乌伊萍
- 于建华
- 于斌
- 于顺礼
- 任郁峰
- 任飞
- 伍永权
- 何涌
- 何玉梅
- 何长街
- 余忠江
- 傅丽娟
- 傅刚
- 傅祖国
- 冀卫祥
- 冯向春
- 刘仁德
- 刘兴菊
- 刘冬
- 刘利君
- 刘娜
- 刘子昀
- 刘强
- 刘志礼
- 刘明晓
- 刘永喜
- 刘源
- 刘玲贤
- 刘远忠
- 单桂芬
- 吴云虎
-
-
何冬;
袁峰;
喻杉;
林达强;
郎志刚;
梁玉祥;
郭强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骨髓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血沉(ESR)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骨髓炎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预后评分<4分为预后不良组(34例),评分≥4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急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RP、PCT、IL-6、ESR水平,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骨髓炎组血清CRP、PCT、IL-6、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手术后血清CRP、PCT、IL-6、ESR水平均低于手术前(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手术后血清CRP、PCT、IL-6、ESR水平均低于手术前(P<0.05);CRP(OR=4.918)、PCT(OR=6.038)、IL-6(OR=5.270)、ESR(OR=3.877)升高是急性骨髓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P+PCT+IL-6+ESR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独检测.结论 CRP、PCT、IL-6、ESR可能与急性骨髓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其预后的预测指标,四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
-
-
陈伟东;
洪恺
-
-
摘要:
目的 对简单的钻孔引流与传统的开窗引流在治疗婴幼儿急性股骨骨髓炎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院进行手术的确诊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钻孔组和开窗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两组的临床症状、感染指标、住院天数、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改变、CRP改变、体温恢复、住院天数、手术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没有显著性差异,钻孔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血性引流天数更短.结论 简单钻孔引流可以取得和传统开窗引流一致的临床疗效,并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对婴幼儿股骨的破坏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
-
-
-
袁莉红
-
-
摘要:
急性骨髓炎,是因需氧菌、厌氧菌、分枝杆菌或真菌(特别是革兰阳性菌)等引起的骨髓急性感染及破坏,多见于血供较发达的长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发生外伤、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群体,更 是容易产生骨髓炎。儿童比成人更加多见。
-
-
Wu Changming;
Huang Shu;
Qian Shuyuan;
Xiao Xiong;
Liu Jiannan
-
-
摘要:
脓毒性肺栓塞(SPE)临床上不常见,多数医师对其临床特征认识不足,容易被误诊为肺部真菌病或转移瘤等,甚至行抗真菌治疗.该文报道了1例SPE患者的诊治过程.该例为46岁男性,因右大腿肿痛伴发热、咳嗽、咳痰入院,既往有外伤及2型糖尿病史,血糖控制差,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部分结节影边缘见晕征,部分见空洞影,双侧有少量胸腔积液,脓液分泌物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及行右股骨骨髓炎扩创术.术后患者继续使用万古霉素仍有发热,加用利福平后体温恢复正常.后期随访患者情况较好,未见复发.该例的诊治提示,如患者出现急性骨髓炎早期症状,同时胸部影像学出现两肺多发斑片状及团块状实变影或胸膜下的楔形病灶,需警惕急性骨髓炎致SPE.早期诊断是急性骨髓炎致SPE治疗成功的关键.
-
-
伍永权
-
-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骨髓炎患儿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急性骨髓炎的患儿65例,采用LEVIN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38)与预后不良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的(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联合检测患儿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灵敏与特异较高.结论 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与急性骨髓炎患儿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
梁晓璐
-
-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骨髓炎超声诊断和X线、CT特点,总结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骨髓炎患儿28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X线、CT结合诊断.结果 CT检出的骨改变表现总个数高于X线、超声,CT检出圆形类圆形骨破坏、特殊形态骨破坏等骨质改变表现37项,X线15项,超声20项.CT发现骨膜增生表现11项,X线6项、超声0项.CT对特殊形态骨破坏检出率高于X线、超声,CT对残存膨胀骨骨壳破坏检出率高于X线,CT对骨膜增生、骨膜与皮质改变检出率高于超声,X线骨膜与皮质改变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间段,疾病变化发展影响,超声、X线、CT对软组织以及骨膜与皮质改变存在差异.超声诊断和X线、CT均可用于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CT获得的信息更多.
-
-
吴云虎
-
-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诊断在急性骨髓炎患者骨髓与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X线诊断检查和磁共振诊断(MRI)检查.结果:X线与MRI-SE在软组织病变和骨髓异常诊断结果对比的差异显著(P<0.05).X线与MRI-STIR在软组织病变和骨髓异常诊断结果对比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MRI应用于急性骨髓炎疾病诊断中,能够充分提高患者骨髓病变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效果和准确率,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且具有突出性的价值.
-
-
毕晓娜;
陈惠兰;
冯向春
-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选择2012-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骨髓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4例新生儿急性骨髓炎,发热、肢体活动受限、触摸或被动活动患肢时哭闹明显、患处软组织肿胀等是新生儿急性骨髓炎急性期突出临床表现.经治疗后3例患儿痊愈,无后遗症发生;1例住院期间放弃治疗,现有病理性脱位、跛行.结论:新生儿期急性骨髓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发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