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25342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解剖与临床、齐鲁护理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三届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2012中华脊柱外科高级论坛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由788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勇、朱泽章、王斌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5342 占比:99.78%

总计:125621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文趋势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研究学者

  • 邱勇
  • 朱泽章
  • 王斌
  • 朱锋
  • 邱贵兴
  • 俞杨
  • 钱邦平
  • 刘臻
  • 孙旭
  • 马薇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彭路; 段治理; 李振宇; 李俊辉; 李运洪; 王松; 刘伟强
    • 摘要: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在中国发病率高,且病情复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危害。基于患者医学影像建立有限元模型可有效分析脊柱应力,模拟不同治疗方法的恢复效果,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式种类繁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模型质量参差不齐,验证方法也有待完善。目的:从软件选择、关键结构建模(椎体、椎间盘、韧带和躯干模型)及材料赋值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从几何形态、已有文献对比、实验验证等角度概述模型验证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有限元模型的不足与发展方向。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12月应用计算机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今发表的相关文献,以“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Finite Element,Biomechanical”为英文检索词,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生物力学”为中文检索词,追溯高引用权威参考文献,最终纳入83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有限元法能够重建脊柱的三维模型,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模拟脊柱的生理状态,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案参考。(2)国内外有限元模型建立方式差别较大,中国学者多采用全脊柱CT检测,通过逆向工程重建椎骨,根据椎骨模型反推椎间盘、韧带、上下终板及关节软骨等结构,国外多使用具有多平面自校准X射线的EOS成像系统建立椎骨模型。(3)尽管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具体软件选择有所区别,但从软件分类上看均包括医学影像处理软件、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4)关于椎骨、椎间盘的有限元材料赋值已形成较为统一标准,但韧带模型由于单元设置不同,材料赋值也有所差异,而韧带的赋值会显著影响模型的结果。(5)有限元模型的验证方式主要包括与原始医学影像对比的几何验证、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的力学验证以及对有限元分析结果的临床试验验证3大类。
    • 王帅; 王连成; 张书豪; 李富丽; 董佳兴; 张亚杰
    • 摘要: 背景:国外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表面肌电研究报道结果尚有争议,急需相关研究来完善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理论体系.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脊柱两侧椎旁肌肌电变化规律,并对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比值与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天津医院脊柱侧凸专病门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所有患者在站立位静息状态下用T7550表面肌电记录仪记录脊柱两侧椎旁肌均方根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侧凸患者冠状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案的实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天津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研究的患者及监护人对测试及试验过程均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主弯凸侧与凹侧均方根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患者凸侧椎旁肌的均方根均值大于凹侧的均方根均值;顶椎凸侧椎旁肌均方根值显著大于凹侧;②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与Cobb角具有强的正相关性(r=0.620,P=0.003);与顶椎偏距有中等强度相关性(r=0.443,P=0.044);与冠状面平衡距离无相关性(r=-0.430,P=0.052);③结果 说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维持身体站立位时凹凸侧椎旁肌肌张力明显不平衡,凸侧肌张力更强,且在顶椎区域最为明显;椎旁肌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随Cobb角、顶椎偏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侧凸加重、顶椎偏离中线越远,维持躯干于直立状态所需的凹凸侧肌肉张力差异越明显.
    • 徐弢; 李喜涛; 石玉其; 寄婧
    • 摘要: 通过综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分析矫形器治疗、普通运动疗法、特殊运动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指出目前利用支具进行矫正治疗是被公认有效且实用的保守康复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应结合AIS患者自身情况,从宣教、心理支持、干预及所处环境出发,遵循康复治疗协会(SOSORT)指南和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理念,把骨科医生、矫形医生、护理团队、家长、老师及康复治疗师等作为一个团体,以患者为导向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制定最适合患者自身的个体化运动治疗方案,从而使每位AIS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
    • 李雷; 杨国志
    •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技术在后路内固定矫形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后路固定矫形治疗的64例AIS患者,根据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1例)和对照组(n=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后路内固定矫形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徒手技术椎弓根螺钉置入,观察组采用3D打印联合椎弓根螺钉导向器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螺钉放置时间、置钉相关并发症、置钉准确率、主要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平均置钉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螺钉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单枚螺钉放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联合椎弓根螺钉导向器引导技术应用于AIS后路内固定矫形手术,可提高螺钉置入准确性,缩短置钉时间。
    • 张亚杰; 王连成; 董佳兴; 王帅
    • 摘要: 目的研究支具疗法、特定运动疗法以及两者相结合方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弯弧、生活质量和躯干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天津医院行支具、运动和两者联合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各20例,共60例受试者。其中支具组男4例,女16例;年龄10~15岁,平均(13.46±1.46)岁;运动组男7例,女13例;年龄10.00~14.50岁,平均(12.83±1.77)岁;联合组男6例,女14例;年龄10~15岁,平均(13.02±1.56)岁。三组按照制定的个体化方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及SRS-22问卷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和顶椎椎旁肌两侧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均可阻止侧凸Cobb角和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进展,联合组的Cobb角、ATR和运动组的ATR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运动组和联合组对于疼痛、心理健康和治疗满意度的改善优于支具组(P<0.05);表面肌电结果显示支具组与运动组顶椎椎旁肌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凸侧高于凹侧。支具组与联合组之间弯弧凸凹两侧的平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具与特定运动疗法相结合可更有效改善患者Cobb角和AT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椎旁肌肌肉力量。
    • 吴浩然; 李博; 陈绍丰; 李明
    •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可造成显著影响,但其因病因不明,临床尚未形成治疗共识。近年来基于患者医学影像进行仿真建模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及其病因研究中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应用。本文即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病因研究、现有局限等角度对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朱飞龙; 张明; 陈伟
    •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在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出现的不明原因的复杂脊柱三维畸形,其在10~18岁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4%[1-2]。尽管AIS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脊柱畸形,但鉴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和运动的高峰期,其运动和步态障碍目前已被广泛关注[3-6]。步行是人体基本的运动功能[7],步行过程中需要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视觉、前庭觉、以及本体感觉系统等的共同参与调节。
    • 李芳芳; 胡志俊; 唐占英; 李唯薇; 袁维娜; 李攀; 陈倩; 刘丹
    • 摘要: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1],在青少年中有3%的发病率,好发于女性儿童[2],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脊柱健康,严重者甚至引起内脏器官的功能异常,如因胸廓畸形而造成心、肺功能障碍,神经受牵拉压迫而疼痛,压迫脊髓继而导致下肢瘫痪等[3]。本文旨在通过复习既往研究,从中医“筋骨平衡”学术思想的角度,针对AIS的发病进行探讨。
    • 黄政康; 书伦; 李振杰; 袁红斌
    • 摘要: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CWI)、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或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8月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明确诊断为AIS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采用的镇痛技术,按照1∶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PCA组、CWI组及ESPB组,每组20例。PCA组术后给予常规PCA镇痛;CWI组于术毕前给予双侧切口内各浸润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并放置导管连续输注0.2%罗哌卡因48 h,术后予PCA;ESPB组于切皮前实施双侧单次ESPB,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予PCA。记录于术后2、4、6、8、12、24、48、72 h时疼痛VAS评分,以及术中总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PCA泵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2、4、6 h时,CWI组和ESPB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CA组同时间(P值均0.05)。PCA组、CWI组、ESPB组术中总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4.1±13.4)、(55.5±7.9)、(41.1±5.8)μg,ESPB组术中总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PCA组和CWI组(P0.05)。PCA组、CWI组、ESP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0%(6/20)、0和5%(1/20),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CA组、CWI组、ESPB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45.6±17.2)、(44.4±19.0)、(33.6±15.4)h,ESPB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PCA组和CWI组(P=0.049)。结论CWI和ESPB均可显著改善AIS术后疼痛,并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 柯竟悦; 马圣楠; 张晓慧; 李古强
    • 摘要: 目的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明确AIS患者在静态站立及步行时存在的生物力学特征的偏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1年8月,纳入文献为AIS生物力学特征相关横断面研究,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研究,1092例研究对象。所纳入文献具有中等到高等的方法学质量。静态站立时,AIS患者足底压力中心的椭圆面积(ES=0.69,95%CI 0.35~1.02,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步行中,AIS患者膝关节矢状面活动度(ES=-0.59,95%CI-1.00~-0.17,P=0.005)、踝关节矢状面活动度(ES=-0.55,95%CI-0.96~-0.14,P=0.008)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臀中肌(ES=1.21,95%CI 0.23~2.18,P=0.02)、腰方肌(ES=1.13,95%CI 0.68~1.57,P<0.001)、竖脊肌(ES=1.20,95%CI 0.75~1.65,P<0.001)肌电活动持续时间长于正常对照组,而步速(ES=-0.12,95%CI-0.45~0.21,P=0.49)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结果表明,AIS患者脊柱凹侧步长(ES=-0.37,95%CI-0.72~-0.02,P=0.04)小于正常对照组,而患者总体步长特征(ES=-0.22,95%CI-0.76~0.31,P=0.4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健康人相比,AIS患者在时空特征、运动力学特征与肌电信号特征三个方面均有特征性的生物力学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