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竖脊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的相关文献在201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专利文献69145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浙江临床医学、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等; 竖脊肌平面阻滞的相关文献由75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桥灵、伍辉萍、储勤军等。

竖脊肌平面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69145 占比:99.67%

总计:69376篇

竖脊肌平面阻滞—发文趋势图

竖脊肌平面阻滞

-研究学者

  • 周桥灵
  • 伍辉萍
  • 储勤军
  • 刘洪珍
  • 吴茜
  • 姚尚龙
  • 孙梦
  • 张静
  • 李梅
  • 江雪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赟
    • 摘要: 目的 探析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观察.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本院收治且确立可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78例肺癌患者开展研究,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设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全身麻醉,观察组则施以ESPB联合全身麻醉,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作镇痛补救,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水平、麻醉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T1、T2、T3时MAP、HR水平波动幅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且在T2时,观察组MAP、H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高(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剂量及术后PCIA使用次数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T4、T5、T6时静息或运动VAS评分变化幅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且于T4、T5、T6时,观察组静息或运动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气胸、硬膜外损伤及心动过速等严重并发症,而不良反应状况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6%,相较于对照组(38.46%)更低(P<0.05).结论 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ESPB联合全身麻醉,拔管时间提前,住院时长有所缩短,血流动力学表现平稳,具有良好麻醉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较为轻微.
    • 宗华; 高云飞; 哈斯艳·图尔逊; 史少霞; 帕力哈提江·热西提; 刘磊
    • 摘要: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下竖脊肌与神经阻滞麻醉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胸科手术肺结核患者镇痛效果、细胞因子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麻醉科2020年1月-2021年6月100例拟行胸腔镜肺切除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睡眠障碍及肺部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4、6、12、24 h静息疼痛VAS评分及咳嗽时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及6 d患者睡眠障碍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49)。结论 胸腔镜肺切除择期手术患者胸腔镜下进行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可抑制血清IL-6水平,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肺部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易红; 牛居辉; 何睿; 傅倩; 陶园园; 朱辉; 奚飞; 许伟
    •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ESPB组。超声引导下QLB组行双侧腰方肌后路法阻滞,ESPB组行T9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双侧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4、8、12、24 h静息、咳嗽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给药总量;记录产妇镇痛综合满意度评分;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QLB组静息NRS评分在术后24 h时低于ESPB组(P0.05)。结论:与ESPB相比,QL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给药总量,产妇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更高。
    • 张静; 盛崴宣; 刘鹏飞; 关雷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围术期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11月择期全麻后腹腔镜肾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E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于T_(10)横突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30 ml。2组全麻方法相同。2组术毕均给予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即刻、1、6、12、24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E组瑞芬太尼和帕瑞昔布用量明显减少[(1353.4±117.5)μg vs.(1514.6±179.1)μg,t=-4.121,P=0.000;(25.3±30.6)mg vs.(73.3±23.7)mg,t=-6.795,P=0.000],术后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缩短[(11.7±2.2)min vs.(17.5±1.9)min,t=-10.738,P=0.000;(21.9±2.1)min vs.(26.9±2.8)min,t=-7.996,P=0.000],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17.4±2.2)次vs.(26.0±1.6)次,t=-17.701,P=0.000],术后1、6、12和24 h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较低,且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围术期可提供充分的镇痛。
    • 曹艳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辅助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6月医院11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56例。均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ESPB辅助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术中术后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3 h、6 h、12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辅助气管插管全麻可减少肺癌手术患者麻醉使用剂量,缓解术后疼痛,减少不良事件。
    • 宋铖; 蒋宗明; 王宏伟; 宋胜文; 易声华; 陈念平; 沈琴; 方向明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择期行PKP手术患者100例,年龄65〜85岁,体质量指数17.9〜29.0 kg/m^(2)。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ESPB组(E组),每组各50例。C组局部浸润麻醉,E组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记录患者术前(T_(0))、穿刺针进入椎体内时(T_(1))、球囊扩张时(T_(2))、骨水泥注入即刻(T_(3))、手术结束出室前(T_(4))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3 h(T_(5))、术后6h(T_(6))、术后12h(T_(7))、术后24h(T_(8))和术后48h(T_(9))VAS评分。患者¥八5评分>3分时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1511^单次静注止痛,如疼痛未缓解或VAS评分>6分时则使用芬太尼静推止痛,首次剂量0.4μg/kg,后续追加剂量0.2 μg/kg,追加间隔不<5 min;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若呼吸频率<8次/min,则停止使用阿片类药物并采取开放气道等措施。术毕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再次接受类似手术的意愿。结果与C组比较,E组患者T_(1)、T_(2)、T_(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T_(7)时点E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芬太尼使用率为41.3%,C组芬太尼使用率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手术满意和一般比例分别为56.5%和34.8%,C组则分别为21.3%和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PKP手术时ESP阻滞能适度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减轻围术期循环波动,为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 黄建斌; 翁迪贵; 金玲珊
    • 摘要: 目的分析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术后恢复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86例腰椎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应用静-吸复合麻醉,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静-吸复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术后疼痛、镇痛泵按压次数与补救镇痛次数、术后恢复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的用量较少,VAS评分较低,镇痛泵按压次数与补救镇痛次数较少,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较高,不良反应较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更佳,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与补救镇痛次数,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 林新强; 陈育人; 蔡宇平; 陈晓; 谢丽金; 何莹茜
    • 摘要: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E组和C组,每组25例。E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ESPB,C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切皮后5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等,以及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出现疼痛时间,术后静息状态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等。结果E组患者T0、T1时MAP、心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MAP、心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中、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术后出现第1次疼痛时间明显长于C组,术后3、6、12 h静息状态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ESPB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周围神经阻滞方法。
    • 张振
    • 摘要: 脊柱的椎体和椎旁肌受脊神经背侧支支配。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是将局麻药注射至竖脊肌深面与椎体横突之间,理论上可阻滞脊神经背侧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脊柱手术围术期镇痛。与脊柱手术中的其他阻滞方式比较,ESPB具有较大镇痛优势,且并发症少。本文主要就ESPB的解剖学基础、操作方法、在各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内容作一综述,为ESPB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臧波; 韩春芝; 周蓓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脊柱手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96例脊柱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ESPB组(n=49)术前行矢状位平面内法超声引导ESPB,3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对照组(n=47)不做处理,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48 h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中麻醉诱导用量、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比较2组术后1 h、6 h、18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48 h内PCIA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手术前后血清神经功能因子[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ESPB组舒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顺式阿曲库铵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7.638、11.591、4.393、2.331、7.079,P<0.05)。2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与咳嗽状态VAS评分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P<0.05),且术后6 h、18 h、24 h、48 h VA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血清NGF、BDNF、NT-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9、6.893、3.854,P<0.05)。结论术前超声引导下ESPB有利于增强镇痛效果、降低阿片类镇痛药和肌松药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次数,神经损伤性低,相对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