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7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756733篇;相关期刊485种,包括临床肺科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现代护理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胸腔镜手术的相关文献由491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俊、张勇、何建行等。

胸腔镜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7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56733 占比:99.76%

总计:758566篇

胸腔镜手术—发文趋势图

胸腔镜手术

-研究学者

  • 王俊
  • 张勇
  • 何建行
  • 姜格宁
  • 王宇飞
  • 付军科
  • 王群
  • 刘军
  • 杨帆
  • 胡华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洪海; 胡坚
    • 摘要: 手术机器人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直觉外科公司,美国),具有设计精巧、视野清晰且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目前,该系统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肺、食管、纵隔等胸外科常规手术,特别是在一些空间相对狭小的胸外科手术场景中可能优于胸腔镜手术.但目前手术机器人仍为通科机器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胸外科的手术需求和发展方向.笔者大胆推测手术机器人在胸外科领域必将向专科化、智能化、多通道发展.新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必将引领胸外科手术器械的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并造福广大患者.
    • 周攀; 程玲玲; 朱杰; 吴中权; 舒圣; 张宇霄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肋骨固定在严重钝性胸部损伤合并血气胸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严重钝性胸部损伤合并中量以上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处理血气胸同期行肋骨固定,研究组采用胸腔镜探查同期行肋骨固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心率、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疼痛程度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氧饱和度、IL-6、TNF-α、CRP水平高于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疼痛程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IL-6、NT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肋骨固定法治疗严重钝性胸部损伤合并中量以上血气胸,具有探查彻底、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替代部分传统手术。
    • 丁勇生; 冯峰; 王汉杰; 邰国梅
    •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结节专用定位丝定位肺小结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肺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定位丝定位肺小结节(33枚)的资料,分析定位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结节成功置入肺定位丝32枚(96.97%),1例定位于肺表面。定位过程中穿刺针道少量渗血5例(15.15%),少量气胸3例(9.09%)。30例于定位当日、3例于定位次日接受胸腔镜手术,病灶均成功切除。结论:CT引导下肺定位丝术前定位肺小结节简便、直观、精准、并发症少。
    • 王志刚; 苑进革; 侯俊德; 白玉玮; 张凯; 陈永学
    • 摘要: 目的评价前锯肌深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前锯肌深平面阻滞组,每组45例。前锯肌深平面阻滞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深平面阻滞,确定阻滞平面后麻醉诱导;全身麻醉组直接进行麻醉诱导。记录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3 d内需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率。于术后1 d、3 d、7 d使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记录2组POCD发生率。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 h和72 h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在单肺通气即刻、单肺通气30 min、拔管前、入麻醉恢复室(PACU)30 min抽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记录术后30 min、24 h、72 h的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结果前锯肌深平面阻滞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全身麻醉组(P均0.05);前锯肌深平面阻滞组静息状态下术后30 min、6 h、24 h与咳嗽状态下术后30 min、6 h、24 h、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深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有助于减少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同时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术后疼痛程度,但对氧合指数无明显影响。
    • 徐尚军; 万磊; 王新蕊; 安学斌
    • 摘要: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接诊的胸腔镜手术患者10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布托啡诺行自控静脉镇痛,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5ml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氢吗啡酮2mg治疗,术后两组患者持续镇痛48h。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应激反应、镇静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输液量、失血量、尿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T_(1)(2h)、T_(2)(12h)、T_(3)(24h)、T_(4)(48h)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指标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术后1h、2h、4h、8h、16h、24h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氢吗啡酮在胸腔镜手术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 杨帆; 马兴杰; 戚维波; 刘海涛; 赵俊杰; 陆超; 牛牛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胸腔镜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327例,术前均常规行下肢多普勒血管超声及胸部增强CT检查已排除术前合并VTE,低分子肝素抗凝组86例,非抗凝组296例,倾向匹配产生80对,结合术前临床特征,比较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抗凝组患者术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VT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抗凝组,抗凝组的住院时间短于非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胸腔镜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VTE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且并未增加术后出血风险。
    • 闵伟伟; 沈琦斌; 李鸿伟; 张建斌
    • 摘要: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非气管插管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74例,最终纳入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气管插管麻醉手术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两组行肺叶切除、肺段切除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肺叶切除、楔形切除、肺段切除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麻醉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在术者、患者及麻醉条件适合的前提下安全可行。
    • 罗梅; 唐霓; 王晓斌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阈值对胸腔镜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29例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1 d行疼痛阈值测定,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在术后4、8、24、48 h时行静息和运动时的急性疼痛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疼痛阈值与术后急性疼痛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前疼痛阈值高低与性别有关(β=-0.371,P<0.001),男性的术前疼痛阈值高于女性。术前疼痛阈值与术后各时点静息和活动时急性疼痛评分呈负相关(P<0.05),术前疼痛阈值每降低2.75 lbf,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增加64.3%。结论:男性术前疼痛阈值高于女性,术前疼痛阈值与胸腔镜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呈负相关。
    • 焦双利
    • 摘要: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进行全麻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8例,性别不限,年龄45~70岁;ASAⅠ~Ⅱ级;体质量(63.77±5.17)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各34例。DEX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6μg/kg微量泵泵注,10min后调整为0.4μg·kg^(-1)·h^(-1)维持。对照组泵注同等负荷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_(0))、给予负荷量10min后(T_(1))、诱导前(T_(2))、插管时(T_(3))、切皮时(T_(4))、关胸时(T_(5))、拔管时(T_(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统计患者苏醒期Ramsay评分、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肺功能仪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24h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肺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者T_(0)时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6)时DEX组患者的SBP、DBP、HR波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苏醒期Ramsay评分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DEX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有利于维持麻醉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和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率较低,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 石维超; 高琳英
    • 摘要: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诊治的10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50例。胸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开胸组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开胸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胸腔镜组的CRP、TNF-α、IL-1β水平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的COR、PGE_(2)、ACTH、N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优于开胸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的激活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