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胸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44571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等;传统开胸手术的相关文献由564位作者贡献,包括代建川、昌继龙、杨艳萍等。
传统开胸手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44571篇
占比:99.97%
总计:744811篇
传统开胸手术
-研究学者
- 代建川
- 昌继龙
- 杨艳萍
- 殷世杰
- 王瑞
- 王郑
- 胡寿祥
- 谢汉清
- 陈锡霖
- 陈锦润
- 乔飞
- 代晓辉
- 何海权
- 佘凯
- 侯予龙
- 倪武
- 冯喆
- 包阳
- 吴云江
- 吴健
- 吴旭
- 孙美娟
- 安尼瓦尔·买买提
- 尚长青
- 崔鹏举
- 常鹏
- 廖泽飞
- 张锡贵
- 徐俊
- 李剑峰
- 李德刚
- 李晓雷
- 李瑞和
- 李长林
- 林万里
- 林勇龙
- 林育超
- 毛承毅
- 江海城
- 江瑞阳
- 沈兆坤
- 涂金源
- 王保收
- 王凌凌
- 王建军
- 王总飞
- 疏楠
- 白上林
- 罗晖
- 苗春兴
-
-
谢汉清;
黄钻明;
杨艳萍;
胡寿祥
-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92例胸腺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案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肺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比,前者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具有明显的优势。
-
-
闻吉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纵隔肿瘤患者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谷城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21例)和B组(25例)。A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B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与A组比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与A组比显著减少(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OR、IL-1β、IL-6与A组患者血清ACTH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而B组显著低于A组;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采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
-
谢汉清;
黄钻明;
杨艳萍;
胡寿祥
-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92例胸腺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案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肺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
-
王琦;
刘波;
罗猛;
孔德淼
-
-
摘要:
目的分析胸腔镜肋骨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肋骨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肋骨肿瘤患者36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每组1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肋骨肿物切除术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肋骨肿物切除术疗效更佳,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
罗洪波;
蒋振威;
张文斌
-
-
摘要:
目的探讨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3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各166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安全性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指标(非计划再次手术情况、围术期死亡情况)。结果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年龄小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体质量、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发生率高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传统开胸手术组,术后引流量小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及发生围术期死亡。结论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可有效缩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虽然其操作难度稍大,但术者完全能够克服,且其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
-
-
周华;
陈恒
-
-
摘要: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武胜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017年2月-2021年2月住院治疗的7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开胸手术组(A组,n=35)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B组,n=35)。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严重程度等手术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3d血清TNF-α、CRP、IL-6等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肺漏气、肺不张、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A组,但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升高,但B组升高幅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肺漏气、肺不张、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
王淼
-
-
摘要:
主动脉瓣狭窄最常出现在老年患者身上。因主动脉瓣的开口狭窄,导致血流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受阻,所以需要进行瓣膜置换。但传统开胸手术具有一定风险,于是医疗界出现了最新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简称TAVR)。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换心脏瓣膜,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生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福音TAVR是用来医治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微创手术。
-
-
孙美娟;
王凌凌
-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GP化疗方案辅助化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联合新辅助化疗与传统开胸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NSCLC相比,安全性、有效性、复发率和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
张重明;
陈杨;
杨梅;
赵扬;
李习平;
肖家荣
-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TAMS)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胸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外伤患者91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4,行传统开胸手术)和B组(n=47,行VTAMS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7d的凝血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PLT)较术前降低,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较术前升高(P<0.05);B组术后7d的APTT、PLT高于A组,DD、PT则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5/47),低于A组的27.27%(12/44)(P<0.05).B组病死率为2.13%(1/47),低于A组的15.91%(7/44)(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外伤患者应用VTAMS手术治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对凝血功能影响较轻,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同时还可降低病死率.
-
-
郑慧禹;
邵志鹏;
赵冬峰;
杨玉伦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SCLC患者分为胸腔镜组(n=60,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开胸组(n=60,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天的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LC43)评价术前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胸腔镜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10、CRP水平均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胸腔镜组患者的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家庭生活、肺癌附加因素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NSCLC均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前者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患者生活质量更佳.
-
-
张志彤;
郝巧云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开胸手术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128例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开胸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胸腔镜组81例,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传统开胸组47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性、肺性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与肺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rn 结果:胸腔镜组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为7.41%、肺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传统开胸组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肺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5.96%、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38.30%;经x2检验,胸腔镜组术后心性、肺性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传统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16%,肺性并发症发生率为45.31%;经x2检验,肺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大于心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后心性、肺性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且以肺性并发症发生风险最大;对此,以电视胸腔镜手术作为胸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开胸手术方式,可减小创伤性,提高手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