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腺瘤

胸腺瘤

胸腺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227篇;相关期刊538种,包括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现代肿瘤医学、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胸腺瘤的相关文献由4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鹏、涂来慧、黄壮士等。

胸腺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6 占比:56.59%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97%

专利文献>

论文:1227 占比:42.44%

总计:2891篇

胸腺瘤—发文趋势图

胸腺瘤

-研究学者

  • 张鹏
  • 涂来慧
  • 黄壮士
  • 吴涛
  • 张其刚
  • 张仁琴
  • 王如文
  • 蒋耀光
  • 于磊
  • 崔丽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谢汉清; 黄钻明; 杨艳萍; 胡寿祥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92例胸腺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案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肺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比,前者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具有明显的优势。
    • 杨兴国; 于磊; 余振; 高翔; 杜鑫
    • 摘要: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经历了从三孔操作到单操作孔、单孔的发展历程。然而,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尚未得到普遍认可。本研究拟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腺瘤切除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治疗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孔胸腔镜胸腺瘤切除组(单孔组,n=42)和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瘤切除组(单操作孔组,n=155)。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单操作孔组获得与单孔组术前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42例患者,其中单孔组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龄28-72(48.00±9.43)岁;单操作孔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30-75(50.38±9.83)岁。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中转开胸或增加手术切口。单孔组和单操作孔组比较,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2.95±0.76)d vs(3.33±0.85)d;(4.57±0.83)d vs(5.07±1.13)d],术后24 h及72 h视觉疼痛评分更低[(3.64±0.85)分vs(4.05±0.66)分;(2.33±0.75)分vs(3.07±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更微创的术式,术后疼痛较多孔胸腔镜手术减轻,恢复更快。
    • 王圣中; 刘晨熙; 肖刚; 韩宇; 胡玉川; 崔光彬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特征对肿块样胸腺增生和低危胸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11月于唐都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胸腺增生和29例低危胸腺瘤的CT及临床资料。CT分析参数包括肿块部位、平均径、最大径、形态、均质性、钙化、平扫和增强CT值、净强化值等,比较肿块样胸腺增生组和低危胸腺瘤组CT指标的差异。结果 肿块样胸腺增生多位于中线区(15/18,83.3%),低危胸腺瘤多为偏侧型(19/29,65.5%),两组肿块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5,P=0.001)。肿块样胸腺增生和低危胸腺瘤的最大径分别为(5.05±2.37)cm和(6.23±2.5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4,P=0.118);两组平均径分别为(4.99±1.95)cm和(3.30±1.4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0,P=0.003)。两组肿块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0,P=0.005)。肿块样胸腺增生多呈复合形(11/18,61.1%),而低危胸腺瘤多为类圆形(23/29,79.3%)。两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净强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15、4.644、4.126、2.764,P均<0.01)。结论 肿块样胸腺增生和低危胸腺瘤的生长部位、平均径、形态和净强化值等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层螺旋CT特征对鉴别两者具有重要价值。
    • 张金华; 张濬韬; 张亮; 娄和南; 林吉征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鉴别胸腺瘤组织学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59)及测试集(n=67);利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鉴别胸腺瘤组织学分型的影像组学模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胸腺瘤组织学分型相关的临床及CT表现,构建临床模型和联合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CT特征的影像组学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3种模型鉴别胸腺瘤组织学分型的效能并比较其差异,评价影像组学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果最终基于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CT筛选出19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以建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由患者年龄、重症肌无力、病灶CT表现形态、侵犯邻近组织及动脉期CT值构成。训练集中,影像组学列线图及影像组学模型区分低危组胸腺瘤与高危组胸腺瘤的AUC(0.91、0.89)均高于临床模型(0.79,Z=3.62、2.49,P均0.05)。阈值概率为0.1~1.0时,影像组学列线图的临床获益均大于临床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和基于临床、CT表现及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均有利于鉴别胸腺瘤组织学分型,后者临床获益更高。
    • 摘要: 老赵虽患有高血压,但却不愿意去做常规体检,“我好得很,去医院弄啥”是他的口头禅,每当家人劝他去做个体检,他就这样回答。也确实如老赵所言,他腰不弯腿不疼的,没啥不舒服,可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一年前还是去做了一次体检。这一查不要紧,查出纵隔占位,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彼时肿瘤体积不大,医生说暂时不用手术,建议他随访观察。
    • 刘海燕; 瞿千千; 史杰婧; 张燕; 崔文豪; 吕海东
    • 摘要: 肉芽肿性肌炎(GrM)是一组发生在横纹肌的非特异性上皮样肉芽肿性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上多表现为肌痛、肌无力、皮下结节和吞咽困难,可有肌酶不同水平的升高、炎性肌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典型的肌肉病理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和肌纤维炎性改变。肉芽肿性肌炎最常与结节病和结缔组织疾病伴发[1],少有同时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病例报道。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了1例罕见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肉芽肿性肌炎的患者,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吸取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对该病例和文献报道的7例类似病例进行分析,初步概括其特点,为临床同道提供借鉴。
    • 谢汉清; 黄钻明; 杨艳萍; 胡寿祥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92例胸腺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案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肺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指标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 张婷婷; 朱培培; 毕珂; 芮炜玮; 李冰; 黄丹丹; 刘玉婷; 张灏杨; 易祥华; 曾郁
    • 摘要: 目的:探讨LMO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 lymphoblastic lymphoma/acute lymphocytic leukaemia,T-LBL/ALL)与胸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T-LBL/ALL及38例胸腺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进行LMO2标记。结果:29例T-LBL/ALL肿瘤细胞LMO2染色阳性(29/34,阳性率85.3%),38例胸腺瘤(A型3例、A B型14例、B 1型10例、B 2型5例、B 3型4例、C型2例)肿瘤性T淋巴细胞LMO2均阴性。LMO2蛋白表达在T-LBL/ALL和胸腺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MO2可作为T-LBL/ALL与胸腺瘤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 杨晶; 高艳; 单艺; 李琼阁; 赵澄; 卢洁
    • 摘要: 目的通过计算信号强度指数(SⅡ)探讨MRI水脂分离mDixon技术对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2例胸腺占位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41个胸腺占位分为3组:胸腺瘤组20例,胸腺增生组13例,胸腺囊肿8例。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T2fs成像和T1m Dixon成像,得到正反相位,水相和脂相。对3组患者的T2fs和T1正反相位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3组患者胸腺病变的信号强度,计算SⅡ,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3组病例T2fs均呈高信号,在T1正反相位图像上信号缺失不等,视觉评价很难鉴别;3组病例的SⅡ分别为3.15(-8.45,7.93)%、44.48(38.07,44.49)%和-6.96(-35.06,15.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422,P=0.000);胸腺瘤和胸腺增生、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胸腺瘤与胸腺囊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MRI mDixon技术通过计算SⅡ可以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之间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白鹤; 戴榕全; 李浩运; 张兆霞; 李格宾
    • 摘要: 1只11岁雌性已绝育哈士奇犬因下颌肿胀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就诊,X线检查发现前纵隔肿物,CT扫描时发现肿物存在前腔静脉侵袭,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胸腺瘤。综合以上检查提示下颌肿胀症状与前纵隔胸腺瘤侵袭前腔静脉相关,患犬预后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