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腺切除术

胸腺切除术

胸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0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90249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微创外科高峰论坛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第十届全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等;胸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3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鲲鹏、张清勇、蒋耀光等。

胸腺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90249 占比:99.93%

总计:690757篇

胸腺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胸腺切除术

-研究学者

  • 杨鲲鹏
  • 张清勇
  • 蒋耀光
  • 于磊
  • 王如文
  • 崔新征
  • 李剑锋
  • 王俊
  • 赵云平
  • 马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可; 徐鹏; 张影; 张艺缤; 嵇鑫陈; 王健
    • 摘要: 目前尚无根治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且该病因分型多样、受病人群多样,故其治疗选择也不同,长短期疗效、预后及安全性也存在差异。为给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本文将结合中外相关研究,对2020年中国免疫学会和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发布的重症肌无力最新指南,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重症肌无力常用治疗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
    • 马超; 田文鑫; 孙耀光; 于瀚博; 李东航; 黄川; 佟宏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胸腺瘤患者手术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201例胸腺瘤手术资料,男106例,女95例,年龄(52.5±14.0)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33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得生存预后的随访数据。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90.2%,5年无复发生存率86.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越大、非R0切除、TNM分期Ⅲ+Ⅳ期与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仅TNM分期Ⅲ+Ⅳ期是胸腺瘤5年总生存(HR=5.956,95%CI:1.656~21.419,P=0.006)和无复发生存(HR=10.381,95%CI:3.150~34.212,P=0.00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远期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2%。TNM分期是胸腺瘤术后5年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柯冀; 佟凡; 崔健; 马波波; 于磊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患者90例,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仅于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B组和C组分别于术中在胸腔镜下给予0.375%及0.5%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然后于术后给予静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12、18、24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Prince-Henry疼痛量表(Prince Henry pain scale,PHPS)评分,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追加镇痛药物次数,以及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h,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术后24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次数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恶心、呕吐、头晕等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镇痛泵联合胸腔镜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腺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静脉镇痛泵镇痛,操作简单、安全,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江文坛; 杨建胜; 林良安; 吴敬阳; 林贤宾
    • 摘要: 目的 探讨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胸腺肿瘤及重症肌无力(M G)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27例,经肋间胸腔镜胸腺切除术2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无术中麻醉意外情况出现,剑突下组无中转开胸,肋间组中转开胸1例.剑突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及胸管留置时间,与肋间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下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肋间组,分别为(4.22±1.99)d和(7.44±2.12)d,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胸腺肿瘤和MG较为完美的手术方法,适合推广.
    • 赵卫浩; 王梦; 马文强; 张清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增生患者胸腺切除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肌无力综合诊疗中心接受胸腺切除治疗的53例MG合并胸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临床缓解组(23例)、部分缓解组(25例)和未缓解组(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术前病程、术前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类型、MG分型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术前病程、发病年龄、术前AChR-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程<1 a是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胸腺切除治疗MG合并胸腺增生效果确切,在病程早期行胸腺切除治疗效果更好,术前病程<1a的MG患者能从手术中获益更多.
    • 李丹; 谢坤; 陈倩倩; 刘昌华
    • 摘要: 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寿命的延长,6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主要表现为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TH)、钙磷代谢紊乱、骨折及心血管事件等.随着医学进展,虽然口服药物及透析方案的改善可缓解SHPT的进展,但部分患者最终需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TX).PTX是SHPT重要的治疗措施,但部分患者术后仍然存在持续性或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损害.术后复发主要原因是初次手术不充分遗漏多余腺体,或者自体移植腺体过度增生,最终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成为目前PTX术后治疗重点与难点.本文进行了对有关如何减少初次手术后SHPT复发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复习,旨在提高SHPT术后复发的防治.
    • 张培冰; 陈秋成; 梁万益
    • 摘要: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胸腺切除术的60例MG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术中给予单纯全麻,研究组术中给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同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结果:与参照组比,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更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24h时,研究组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采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其苏醒、拔管时间,并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 蔡剑桥; 施哲; 吴亮; 陈志刚; 王瑾; 蒋雷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剑突下与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30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临床诊断为胸腺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期Masaoka Ⅰ-Ⅱ期,不合并肌无力症状.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剑突组)和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肋间组),其中剑突组77例,男40例,女37例,年龄32~ 80岁,平均(58.0±11.8)岁;肋间组231例,男114例,女117例,年龄25~ 78岁,平均(54.8±11.4)岁.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短期和长期疼痛指标.结果 全组无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胸腺切除术,无中转开胸.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62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肺功能、合并症、病灶直径、病理类型、Masaoka分期、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组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额外追加镇痛次数、术后疼痛持续时间≥3个月的患者比例均低于肋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剑突组患者术后出现肌无力症状,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其他均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相比肋间入路而言,剑突下入路具有不损伤肋间神经、术后疼痛(短期和长期)更轻的优势.
    • 赵卫浩; 崔新征; 马文强; 杨鲲鹏; 张清勇
    • 摘要: 目的:探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肌无力综合诊疗中心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腺切除治疗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9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评价术后疗效.结果:91例中,非胸腺瘤51例、胸腺瘤40例;术前AChR-Ab阳性32例,阴性17例;术后1 a临床缓解35例,部分缓解40例,未缓解16例.有效(临床缓解+部分缓解)75例(82.42%),其中6例转化为全身型,转化率6.59%.女性、非胸腺瘤型、AChR-Ab阳性及发病年龄<50岁的患者术后疗效较好(P<0.05).以疗效(有效=1,无效=0)为因变量,以病理类型、性别、发病年龄为调整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程(<12个月为对照)影响胸腺切除术的疗效,OR(95%CI)为0.184(0.041~0.837).结论:胸腺切除治疗OMG疗效较优,术前病程是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 王梦; 崔新征; 赵卫浩; 马文强; 张清勇; 杨鲲鹏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胸腺病理类型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胸腺切除术的220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119例,术后病理示胸腺瘤104例、胸腺增生44例、胸腺萎缩72例.随访满12个月的患者158例,其中手术有效132例,无效26例.结果:胸腺增生组女性患者较多,93.2%(41/44)为早发型,发病年龄(27.20±15.19)岁.胸腺瘤组发病年龄(48.80±13.35)岁,大于胸腺增生和胸腺萎缩组(P0.05).早发型、术前病程<12个月、MG分型全身型、非胸腺瘤型患者术后12个月有效率更高(P<0.05).以疗效(有效=1,无效=0)为因变量,以MG分型、病理类型为调整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类型(早发型为对照)、术前病程(<12个月为对照)是MG胸腺切除术疗效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0.235(0.085~0.651)、0.159(0.053~0.473).结论:不同胸腺病理类型MG临床特征不同;手术治疗MG疗效明确,发病年龄、术前病程是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