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治疗时机

治疗时机

治疗时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9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318556篇;相关期刊53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等;治疗时机的相关文献由2219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兴中、张禹、张辉等。

治疗时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9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8556 占比:99.63%

总计:319743篇

治疗时机—发文趋势图

治疗时机

-研究学者

  • 罗兴中
  • 张禹
  • 张辉
  • 万军
  • 刘静
  • 吴晓艳
  • 娄永利
  • 张军
  • 张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明明
    • 摘要: 康医生:我于3个多月前在头面部左侧患上带状疱疹,因错过及时治疗时机,现留下后遗症,左鼻孔常像有蚂蚁爬行、针刺样疼痛。3个月来痛苦难受,请问有什么良方可以解除痛苦?广西壮族自治区盛先生盛先生:您好!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炎症后的纤维化引起。老年体弱患者后遗神经痛常较剧烈,且在皮损消退后仍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 马晶; 王晓慧; 崔大勇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亚低温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远期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9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早期组(n=45)和常规组(n=48)。常规组术后立即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头部和全身降温,当亚低温治疗完成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早期组患者术后同时进行亚低温和高压氧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组织氧分压、颅内压、还原型谷胱甘(GSH)、丙二醛(MDA)水平,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随访1年恢复良好率。结果: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组织氧分压、GSH水平、GCS及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颅内压、MDA水平、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随访1年,早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同时进行亚低温和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脑组织缺氧,降低颅内压,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远期疗效好。
    • 刘宏明; 杜姗; 边原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调整医师的用药方案并行不良反应监测、出院用药教育等药学监护。结果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患者无其他不适,6个月未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协助医师完善其治疗方案,最终保证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熊华莹; 杨琴; 钟诚; 石咏琪; 王墨
    • 摘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儿童常见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血栓形成作为NS患儿的四大并发症之一,因危害性较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S患儿由于独特的发病机制,体内更容易发生血栓,尤其是在肾静脉、下肢深静脉等部位,如果延误了治疗时机,重者可阻碍肢体循环引起肢端功能损害,甚至形成肺栓塞导致死亡。
    • 姜红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及对术后患儿双眼视功能和外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1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n=108例,7岁后实施)与观察组(n=108例,7岁前实施手术),对比两组视远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以及融合功能、双眼同时视功能、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和家属对患儿外观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视远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融合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双眼同时视功能、立体视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7岁前实施手术可显著提升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改善术后患儿双眼视功能和外观满意度。
    • 李中会; 程昕然; 苟鹏; 鄢力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机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体格、智力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7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根据治疗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出生2个月内发现并治疗)46例和晚期治疗组(出生2个月后发现并治疗)51例。比较治疗结束后2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2组患儿0.5、1、2岁时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发育商(DQ)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2组患儿0.5、1、2岁时TSH、FT_(3)、FT_(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体格发育正常率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超重或肥胖发生率远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0.5岁时,早期治疗组患儿DQ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2组患儿1、2岁时DQ相较0.5岁时显著增高(P<0.05)。1岁时早期治疗组患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社交行为评分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治疗可促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体格、智力及神经系统发育。
    • 陈超
    • 摘要: 早产儿各脏器未发育成熟,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危重情况;同时,早产儿疾病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容易及时发现,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情已非常严重,失去早期治疗时机。因此,对早产儿各项生命体征、各脏器功能需要密切监护和评估,良好的监护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早产儿患病率和病死率。
    • 荆玉慧; 李玲; 杨露; 位菊峰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抗梅毒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5月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125例临床资料,根据驱梅毒介入时间分成早期组(孕28周,48例)以及未治疗组,介入治疗药物主要是G240万U苄星青霉素,比较各组不良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各组发生早产、死胎、流产、低体重儿几率无差异(P>0.05),但发生先天梅毒儿存在差异,各组分别为早期组(6.5%)、中期组(31.4%)、晚期组(31.3%)、未治疗组(9.5%)(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妊娠合并梅毒发生不良结局危险因素主要是孕前频繁不洁性生活、免疫力低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198、0.262(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不同时机治疗对妊娠结局有影响,早期治疗优于中晚期,提示临床应做好孕前梅毒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罗立
    •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机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室重构、B型脑利钠肽(BN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NSTEMI患者,依照随机法分为病例组和对比组,每组48例。病例组患者在发病8~24 h内实施PCI治疗,对比组在发病5~7 d后实施PC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室重构指标[平均二尖瓣压力阶差(mMPG)、平均肺动脉压(mPAP)]、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 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再入院情况。结果 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比组的70.83%, 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8%、6个月内再入院率0低于对比组的16.67%、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mMPG(0.91±0.11)kPa、mPAP(3.52±0.34)kPa均低于对比组的(1.46±0.22)、(4.95±1.05)k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BNP(152.16±10.62)ng/L、CK-MB(3.52±0.16)U/L、c TnI(6.06±0.14)μg/ml均低于对比组的(685.26±94.62)ng/L、(15.26±3.06)U/L、(15.26±3.06)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可有效改善NSTEMI患者左室重构,降低外周血BNP浓度,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
    • 徐明
    • 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ICA)破裂出血患者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麻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ICA破裂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其中晚期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中均各有患者25例。晚期治疗组患者行延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时间与临床发病时间间隔3 d以上(包括3 d),早期治疗组患者行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时间与临床发病时间间隔3 d以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0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晚期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0%,组间相比,P0.05。结论:对ICA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优于晚期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