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届全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
第十届全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

第十届全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0-05-14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届全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电视胸腔镜能对许多胸部疾病作出诊断和治疗,其中对肺大疱破裂导致的气胸,肺周边性结节以及胸膜疾病的治疗已广泛在各级医院应用,以下是作为基层胸外科对于胸腔镜应用中的体会:首先,胸腔镜手术对麻醉的要求比普通开胸手术要求高,必须保证患侧肺的充分萎陷以保证手术视野,其次是胸腔镜下手术的术者需熟知腔镜下的胸腔内解剖,思路清晰,顺利完成手术思路的每一步骤,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适时的剖胸处理包括出血在内的意外情况,这里的经验是充分探查胸腔内情况,探查的内容包括血管的解剖位置及变异,粘连的程度以及松解的可能性。
  • 摘要: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用于肺癌的治疗在早期存在很大的争议。最近很多研究表明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远期生存及局部复发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似。2009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认为只要不违反肿瘤治疗原则,VATS是可手术切除肺癌患者合理的术式选择。VATS的切口选择方法很多,通常至少需要二个操作切口。本研究自2009年9月开始,采用“单操作孔”行VATS肺叶切除术50余例,效果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肺叶切除中的应用。rn 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胸外科行1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进行研究。其中肺良性疾病3例,肺癌7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5—72 岁,平均53 岁;左肺上叶3例,左肺下叶2例,右肺下叶4例,右肺中下叶1例;对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行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对7例肺癌患者行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rn 结果:10例病人均恢复顺利,手术时间35分钟—220分钟,平均110分钟;术中出血30ml—350ml,平均150ml;7例肺癌患者切除淋巴结18—24 枚,平均21 枚;胸腔引流带管时间3天—6天,平均4.8天;住院时间6天—9天,平均8.1天;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中一例发生右肺中叶静脉误伤后破裂出血,镜下缝合止血;术后有3例病人于术后第4—5天出现较为明显的干咳,排除支气管残端胸膜瘘,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至今,10例病人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肺癌患者无复发及转移。rn 讨论: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疾病是完全可行的。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的外科治疗的可行性。rn 对象及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3-65 岁,平均50 岁。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9例,胸腺增生3例,浸润性胸腺瘤2例,胸腺囊肿1例,胸腺癌1例。手术在全麻双腔插管下进行,患者左或右半侧卧位,单肺通气。通常胸腔镜套管置于腋中线第5 肋间,操作孔位于患侧腋前线3、6 肋间。术中以电刀、超声刀、吸引器等钝、锐性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及胸腺、脂肪组织。rn 结果:本组病人手术顺利,16例患者均完全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专开胸或附加小切口;术后恢复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均为0。rn 讨论: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在胸腔镜下完成胸腺的扩大切除是完全可能的。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MG患者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84例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危象史、Ossermen分型、术前是否使用激素和/或抗胆碱脂酶药物、手术方式、手 术时间、胸腺瘤、病理类型、输血和病程、术后肺部感染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rn 结果:术后出现MG 危象24(28.6%)例。危象的发生与术前危象史、Ossermen分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有关。rn 结论:有术前危象史、Ossermen b Ⅱ 型及以上、传统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长均 是易发生术后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摘要: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临床上已有较多报道,但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报道尚不多。2007年1月~2010年2月,本研究采用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50例,结果显示,由于联合采用胸腔镜及腹腔镜手术,保持了胸廓及腹部的完整性,具有创伤小、对呼吸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早期效果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及完全电视胸腔镜(completed video-assisted thoracotomy,C-VATS)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肺癌及肺周围型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1994年2月~2009年12月对481例周围型肺癌及肺周围型病变在全麻下实施VAMT 或C-VATS 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或肺叶切除术,其中VAMT 454例,包括右肺上叶78例,右肺中叶32例,右肺下叶127例,左肺上叶107例,左肺下叶110例;C-VATS 27例,包括右肺上叶切除术6例,右肺中叶切除术2例,右肺下叶切除术5例,左肺上叶切除术5例,左肺下叶切除术9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VAMT 于患侧腋中线第7 或第8 肋间切口1.5cm 打孔,置入胸腔镜,腋中线第4 或第5 肋间切口6.0~12.0cm 做操作口,肋骨撑开器撑开肋间。肺癌患者常规行系统淋巴结清除。C-VATS 于患侧腋中线第7 或第8 肋间切口1.5cm 打孔,置入胸腔镜,中上叶病变时,于腋前线4 肋间切口3.0~5.0cm做主操作口,腋后线第7 或第8 肋间切口1.0~2.0cm 做辅助操作口,不使用肋骨撑开器。下叶病变时,于腋前线第5 肋间切口3.0~5.0cm 做主操作口,肩胛下线第8 或第9 肋间切口1.0~2.0cm 做辅助操作口,不使用肋骨撑开器。肺癌患者常规行系统淋巴结清除。rn 结果:VAMT454例中,肺癌371例,肺良性病变83例,手术时间90~265min(155±35min),术中出血量50~450ml(250±48 ml),术后胸引管带管时间5~11d(平均7d),术后住院时间5~13d(平均7d)。5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53/454,11.6%),包括心律失常33例(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切口脂肪液化 10例,肺内感染7例,切口感染3例;肺癌患者行纵隔淋巴结清扫9~35 枚/例(16 枚/例),围术期(术后30天内)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肺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Ⅰ期79例,Ⅱ期127例,ⅢA 期165例,随访满5年者298例,总的5年生存率:Ⅰ期89.3%,Ⅱ期 46.0%,,Ⅲ期22.6%;成功实施C-VATS 27/30例中,肺癌18例,肺良性病变9例。手术时间120~270min(175±35min),术中出血量50~250ml(100±25ml),术后胸引管带管时间 3~6d(平均3.5d),术后住院时间4~10d(平均5.5d)。2例出现术后心律失常(2/27,7.4%);肺癌患者行纵隔淋巴结清扫12~32 枚/例(15 枚/例),术后病理分期:IA 期5例,ⅠA 期8例,ⅡA 期5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30天内)。肺癌患者目前随访1年生存率100%,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均不足5年。rn 结论:VAMT及C-VATS 对周围型肺癌及肺周围型病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外科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选择性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临床应用。rn 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通过胸部3个微创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rn 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围术期死亡。1例中转开胸。右胸清扫淋巴结12.5±1.3个,左胸清扫淋巴结11.3±1.2个。手术时间为122±30min,术中出血量200±52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2±1.3d,术后住院时间 9.3±3.4d。术后随访1~20个月(平均9.1个月),1例原发肺腺癌(IB 期)术后13个月发生同侧胸膜腔转移,余均未复发和转移。rn 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诊断胸膜肺结节病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常规检查行电视胸腔镜胸膜活检病理示非干酪性肉芽肿、慢性肉芽肿性炎、肉芽肿性炎及慢性炎症的67例胸腔积液患者。rn 结果:2例明确非干酪性肉芽肿,诊断结节病; 4例诊断为慢性炎症,其中1例最终诊断为结节病;61例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炎及肉芽肿性炎,出院后行抗结核治疗,有效56例,5例患者抗结核无效患者中,3例高度怀疑结节病。rn 结论:胸腔镜活检术对胸膜肺结节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确诊率高的的诊断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电子纵隔镜检查术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rn 方法:18例胸腔积液患者在全麻下用电子纵隔镜检查术全面检查胸膜腔,并在电视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rn 结果:1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胸膜结核4例;恶性肿瘤胸膜腔转移8例(肺癌6例,宫颈癌、胃癌各1例);恶性间皮瘤2例;炎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rn 结论:电子纵隔镜检查术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诊断率高,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具有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二戳口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39例胸腔积液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采用二戳口,应用吸引器,卵圆钳等清除脓苔,剥除纤维板,彻底清理胸腔。其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操作要点。rn 结果:39例病人应用电视胸腔镜下二戳口胸腔积液清除,无中转开胸手术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30-120分钟,平均60分钟,胸腔引流3-30天,平均8.73天,术后随访1-24个月,无胸腔积液复发及并发症。rn 结论:电视胸腔镜下二戳口治疗胸腔积液安全、微创、疗效满意。
  • 摘要: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胸腔镜外科学组组长王俊教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国手汗症微创治疗协作组于2009年3月在福州成立。全国共有40多家单位参与,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成员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层次高、规模大、研讨内容丰富,是一次成功的国内交流论坛。来自全国20多位与会专家对手汗症微创外科治疗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研讨,特别是对手汗症的定义、分类、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尤其是代偿性多汗的防治这一热点作了深入的讨论。
  • 摘要:目的:评估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计81例在电视胸腔镜、腹腔镜联合辅助下经右胸、腹正中、左颈,行食管次全切除术及纵膈区、腹区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rn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胸腹腔镜联合下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全组总手术时间平均约270.5min(196~315min),腹腔镜下胃游离及腹区淋巴结清扫时间平均约64.5min(40~90min),胸腔镜食管游离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平均81.2min(60~125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平均约224.6ml(100~450ml),其中腹腔出血平均约42.4ml(30~100ml),胸腔出血平均约121.5ml(60~300ml)。胸腔镜食管游离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平均81.2min(60~125min)。全组共清扫淋巴结1652 枚,平均20.4 枚(5~41 枚),转移率30.9%(25/81);纵隔区淋巴结1012 枚,平均每例12.5 枚;清扫腹区淋巴结591 枚、平均每例7.3 枚。术后住院平均9.2天(8~45天)。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2%:呼吸衰竭1例;肺部感染10例(12.3%);颈部吻合口瘘3例(3.7%);管状胃瘘1例;乳糜胸2例(2.5%);胸胃扩张1例;喉返神经损伤5例(6.2%)。术后全组随访时间平均为14.2月(2~31个月),成功随访79例,死亡7例,总体生存率为91.1%。近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吻合口狭窄5例(6.3%);反流性食管炎12例(15.2%);复发或转移6例(7.6%)。rn 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能带给患者尽可能小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术式在技术、肿瘤根治目的以及临床疗效方面是可行的、有效的。
  • 摘要:限制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的主要障碍是:技术问题和手术费用问题,本研究自2004.11-2010.2共完成包括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在内的各类电视胸腔镜手术275例,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操作路径,采用部分自制器械,改进手术方法,制定各种术式的成本控制对策,加强术中术后管理,解决了基层不发达地区患者也能共享胸部微创技术带来的福音。
  • 摘要:目的:总结胸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胸腔镜治疗方法。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11-2008.7 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胸腺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rn 结果:20例患者中有11例无临床症状。胸部X 线无一正确诊断;CT 正确诊断率55%,与囊肿最大直径相关。全组均在胸腔镜下完全切除,无中转开胸病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5.2天,平均随访34.2月无复发病例。rn 结论:胸腺囊肿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既是治疗手段也是确诊方式。胸腔镜胸腺囊肿切除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的特点,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经硬式支气管镜冷冻外科治疗中、晚期中心型肺癌的方法及疗效。rn 方法:入组患者48例,其中33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从45-83 岁(平均年龄69.5 岁),38例为中晚期肺癌不适合手术,10例为术后局部复发的中心型肺癌患者。共进行冷冻外科治疗120 次,平均2.5 次/例。对患者冷冻治疗前后的管腔再通状况、临床症状、肺功能、胸部X 片及生活质量都进行详细地记录,并进行对照研究。rn 结果:气管及叶以上支气管管腔再通率达97%,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呼吸困难改善87.5%,咳嗽72.9%,咳血93.8%,胸痛 62.5%。肺功能检测FEV1.0 从1.03±0.05 提高至1.85±0.13(P<0.01),FVC 从1.69±0.18 提高至 2.96±0.14(P<0.01)。随着自觉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KPS 指数升高≥20。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2个月。最长带瘤生存时间达62个月,平均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本组治疗过程中除3例有中等量渗血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rn 结论:经硬质支气管镜腔内冷冻外科治疗是一种十分简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以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控制和缓解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交感神经链手术是国际上广泛用于多汗症治疗的微创外科技术。但目前手术方法还很不统一。近年来有很多作者提到,包含T2神经节在内的交感神经链手术可能引发严重的躯体多汗。但对这一并发症的危害程度还没有深刻认识。我们在早期阶段实施了71例包含T2在内的交感神经链手术。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这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以评估T2交感神经链手术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电视纵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20例的临床经验。rn 方法:2004年10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手术治疗手汗症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为全身麻醉,单腔气管内插管,30°~45°半卧位,经腋间第3 肋间单孔微创切口行电视纵隔镜手术,电钩切断T3~4 交感神经链。rn 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态,术毕掌温升高1.5~3℃。手术时间10~60分钟,平均25分钟。住院2~5天,平均3天,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度皮下气肿伴气胸4例,胸背部代偿性多汗32例,术后随访1至60个月无一例复发。rn 结论: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单孔法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美观性和有效性。rn 方法:自200年5月~2008年7月,16例手汗症患者在全麻双腔插管下行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术毕排出胸腔残余气体,不置胸腔引流管。rn 结果:术后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双侧手术时间26±6min,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无病例复发。rn 结论:“单孔法”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汗症的微创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直径大于5 厘米的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彻底性及有效性。rn 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我中心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14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6例,平均年龄62.48±11.03 岁(29-85 岁),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A组(肿瘤最大径≥5cm)组和B组(肿瘤最大径<5cm),分别比较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部位、中转开胸、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病理分期、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生存复发数据。rn 结果:全部2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叶切除211例,复合肺叶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死亡1例(肺部感染至呼吸功能衰竭),A组病例共 30例,B组病例共184例,年龄、性别分布无差异(P=0.905,P=0.260),病理类型A组肺鳞癌较B组多见(46.7% vs 13.6%,P<0.001),在手术安全性指标方面中转开胸率(P=0.204)、手术时间(P=0.160)、术中出血量(P=0.559)和并发症发生率(P=1.000)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彻底性方面淋巴结清扫站数(P=0.990)、枚数(P=0.065)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有效性方面局部复发率(P=0.532)、生存率(1年P=0.226,2年P=0.250)无瘤生存期(P=0.182)也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部分肿瘤直径大于5 厘米的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可靠的。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技术在急症胸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rn 方法:急症胸部外伤病人可以在局麻下,先通过胸部外伤创口直接进行胸腔镜探查,无肺破裂,无活动性出血者,可单纯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有肺破裂,有活动性出血者,可根据病情进一步处理。rn 结果:101例均治愈,无再出血,无并发症发生。rn 结论:胸部外伤急症应用胸腔镜技术可及时了解病情,有利于急救,既诊断又治疗,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急症抢救成功率。
  • 摘要:随着食管癌分期工具及分期手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EUS及PET/CT的推广运用,食管癌的治疗前分期越来越准确,为食管癌的分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随着内镜设备及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早、中、晚期的食管癌治疗中。目前,本文介绍的无淋巴结转移的ep癌、sm1癌应用食管内镜下的粘膜切除术(ER,ESD)逐渐得到认可;无淋巴结转移的Ⅰ期、ⅡA期患者应用单纯外科治疗,仍然被认为是标准治疗,腔镜的运用可减少其创伤并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已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一定程度上延长其生存期。
  • 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胸腺和纵隔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我院自2007年4月至 2010年3月共开展胸腔镜下胸腺和纵隔手术26例,其中胸腺肿瘤行全胸腺切除3例,重症肌无力行全胸腺(含胸腺瘤)扩大切除3例,良性纵隔肿瘤行单纯肿瘤切除1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1例,纵隔主动脉旁异物(针)取出1例。纵隔切除肿瘤直径为2.0~ 7.8cm。本组大部手术病例主要在2007年8月以后完成,全胸腺(含肿瘤)切除及全胸腺扩大切除均在2009年以后开展。rn 方法:手术均在全麻双腔管气管插管,术中健侧单肺通气下进行。手术切口选择腋中线第七肋间或第八肋间1.5~2cm切口置入观察镜,腋前线第四肋间1.5~2.0 cm切口为操作孔,锁骨中线第五肋间2.0~3.0cm 小切口作为游离和标本取出孔。三个切口位置关系呈一倒三角型。均采用30 度镜,超声刀游离切割分离。术中不使用肋骨撑开器,不切断切除肋骨。对全胸腺切除者主要是避免分离胸腺静脉时导致无名静脉的损伤。对于前、上纵隔肿瘤手术切除时,镜下分离应避免膈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分离切割胸腺及脂肪时应避免膈神经和心包损伤。对于术中发现肿瘤与重要脏器致密粘连无法分离时切除时,则宜改为小切口直视下手术。rn 结果:胸腺手术切除病理标本15例均为良性胸腺瘤(A,B 及AB 型),包膜完整。3例肌无力患者手术切除本为胸腺瘤伴局部胸腺组织增生。畸胎瘤可见瘤内毛发生长。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视病情及肿瘤大小而定,一般为0.5~1.5 小时即可完成,全组无手术后并发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用药量明显减少。一例眼肌型肌无力患者术后第二天症状明显缓解,可下床行走。术后胸管引流100~200 ml,2~3 日后拔除胸腔引流管,7~9天出院。rn 结论:与传统开放式胸部手术相比,胸腔镜下胸腺和纵隔手术具有切口创伤小,病人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成为患者乐于接受微创手术的主要术式之一。尤其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微创手术减少创伤和疼痛,这对减少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与传统开放下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创伤及急性期反应。rn 方法: 将4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放手术(TOS)组,每组20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以及血浆游离DNA 浓度和血清C 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 两组无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 P>0.05)。VATS组的术中失 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日、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TOS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术前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d、3d和5d各时间点VATS组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TOS组(P <0.05)。rn 结论:完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围手术期疗效没有明显差 异,却明显减轻了对机体的创伤、急性期反应和病人的痛苦,具有明确的微创性。
  • 摘要: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下治疗气胸的体会。rn 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5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rn 结果:全组35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rn 结论:使用胸腔镜治疗气胸,避免了开胸,将创伤降至最低限度,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可行性。rn 方法:对67例结核性脓胸病史在2 周-2月,处于渗出期和纤维机化早期病人行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rn 结果:治疗后脓腔消失,肺脏膨胀良好,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痰查结核菌无阴转阳者,总有效率100%。rn 结论:电视胸腔镜脓胸廓清术治疗渗出期和纤维机化早期的结核性脓胸病人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行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右胸内吻合、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12例中段食管癌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游离胃,胸腔镜游离食管并辅助小切口(8~10cm)于右胸内行食管胃吻合术。患者全麻满意后,插双腔气管插管,首先取仰卧位,术野常规消毒,于脐上缘切口约1.0cm制作气腹满意后,置入直径1.0cm腹腔镜troca并置入腹腔镜,分别于左、右锁骨中线肋弓下方约2cm处切口长约0.5cm置入直径0.5cm腹腔镜troca做为操作孔,于两切口连线中点处切口长约1.0cm置入直径1.0cm腹腔镜troca做为操作孔,用ligasure或超声刀全程游离胃大小网膜、胃短动脉,近端达膈肌食管裂孔,远端达幽门水平,保护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游离出胃左动脉,于近心端用两枚hem-lock将胃左动脉给予夹闭后,远端用ligasure或超声刀给予离断。离断部分膈肌角,松解膈肌食管裂孔。清除腹腔内肿大淋巴结。患者改为左侧卧位,术野常规消毒,于右侧腋中线第8或9肋间切口长约1.0cm置入胸腔镜troca并置入胸腔镜观察胸腔内情况,于右侧腋中线第5或6肋间切口长约8~12cm做主操作口,不用肋骨撑开器撑开肋间,分别于右侧腋前线第6或7肋间、肩胛后线第8或9肋间切口长约1.0cm做辅助操作孔,胸腔镜下游离食管,远端达食管膈肌裂孔并与腹腔相通,近端达满意高度,必要时游离奇静脉,给予两端结扎后缝扎并切断。用小号肋骨撑开器撑开主操作口,于食管肿瘤上缘约5cm处断食管,近端食管内置入吻合器抵钉座并缝烟包固定,远端于贲门处给予切断,用进口一次性食管胃吻合器行食管胃底后壁端侧吻合,将胃管重新置入胃内,贲门残端用残端闭合器闭合并行浆肌层包埋。间断缝合加固食管胃吻合口上下缘及纵隔组织2~3针。清除肿大之淋巴结,于进镜口置入胸引管1枚,外接水封瓶,逐层缝合各切口,术毕。rn 结果:本组12例中段食管癌均顺利完成胸、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下游离胃,手术时间平均为60min,出血量约10ml,胸部操作时间平均80min,出血量平均为150ml,每例清除淋巴结平均5枚,术后带管时间平均4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d。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存活良好。rn 结论:胸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手术安全、可行、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二十年前,电子微摄像技术的发展和内镜切割缝合器的发明促成了电视胸腔镜手术的诞生。随着近年来胸腔镜手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传统开胸手术的领地也在越来越多的让步给更先进的胸腔镜手术,胸外科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般的实质性变革。如何理性面对和正确把握这场变革将关系到每个胸外科医师的事业和整个学科的未来。本文指出当代的胸外科医生要适时了解、跟踪和总结胸腔镜技术带来的学科新变革,一方面要打好胸外科的基本功,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学科发展中的新变化,这样才能在变革时期立于不败之地。
  • 摘要:食管切除术是迄今唯一可能根治食管癌的治疗手段。微创食管切除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依赖于胸腔镜及腹腔镜技的新的食管癌外科治疗技术,它可能能够降低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允许更快恢复正常功能。目前胸腔镜下游离食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侧卧位下完成的,另一种是在俯卧位进行食管游离。本研究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两种术式的特点,摸索出半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现介绍其手术方法及优缺点。
  • 摘要:微创食管切除术是目前食管外科研究的热点,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避免了传统的开胸切口,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但由于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一直以来发展较为缓慢。俯卧位食管切除术由Cuschieri最早提出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就某院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的初步经验进行总结。
  • 摘要:多钢板技术可以多点支撑不同部位的漏斗畸形,分散每根钢板的受力,使整个广泛凹陷胸廓上抬,并且可以针对不同部位漏斗畸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塑性钢板和固定点,做到矫形的更加细化,矫形效果更佳,同时由于因为分散了每根钢板的受力也可减少术后钢板移位和防止术后漏斗畸形复发。本研究旨在总结探讨多钢板技术在漏斗胸Nuss手术应用的经验方法,结果显示多钢板技术在漏斗胸Nuss手术中能取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 摘要:背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获取肺小结节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小结节位置、大小及性状的关系,部分小结节在术中极难定位。术前结节定位为术中准确切除小结节提供了便利。本文从适应症、结果、并发症三个方面回顾性分析了胸腔镜术前CT 引导下hook-wire 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10名患者(4 男,6 女;平均年龄50.5 岁)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前接受了CT 引导下肺小结节hook-wire 定位。小结节直径从0.5cm 至2cm(平均9.8±1.3cm)患者均在穿刺定位后2 小时内手术。评价指标包括定位成功率,定位相关并发症,中转开胸比率等。rn 结果:10例患者中8例定位成功,CT定位花费时间平均为40±7.5分钟,2例患者患侧呼吸音降低,CT 提示少量气胸,2例患者肺术前诉穿刺部位疼痛,全组无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TS 楔形切除手术时间平均55±4.3分钟。病理结果提示肺原发癌5例,转移癌2例,非特异性炎性改变3例。rn 结论:胸腔镜术前CT 引导下肺小结节hook-wire 定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帮助术中精确定位肺小结节位置,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联合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rn 方法: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3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探查、止血、胸腔内血凝块清除、肺裂伤修补,应用胸腔镜定位肋骨骨折部位,切开复位,并采用记忆环抱接骨板肋骨内固定,观察术后胸痛、胸闷气促、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及相关并发症情况。rn 结果:全组38例均临床愈合,治愈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48.2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 10.2d,术后胸痛均有明显缓解,胸闷气促改善,平均2.5天可坐起,6.8d可站立行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rn 结论:应用胸腔镜联合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组织相容性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呼吸功能改善,是一种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摘要:腔镜肺癌切除术是难度很高的一类胸腔镜手术,学习时间长,自从1992年完成了第一例胸腔镜肺叶切除以来,由于各个中心在开展该手术的时间和各自的条件不一样,对手术的认识也不一样,以及手术自身的复杂性,因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术模式。本文介绍的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主要体现在手术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流程(肺叶切除方法)、以及淋巴结切除等三个方面。
  • 摘要: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由外分泌腺引起的多汗疾病。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肥胖或焦虑性疾病等亦可引起多汗症,手术前应仔细鉴别。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TES)治疗手汗症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本院从2002年10月~2010年2月对30例手汗症患者行TE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总结利用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经胸行膈疝修补术的经验和体会。rn 方法:在充分术前准备下,经气管插管全麻下以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对一例膈疝患者行经胸的膈疝修补术,还纳疝内容物,丝线缝合膈肌缺损。rn 结果:手术顺利完成,历时2 小时20分钟,术中未出现损伤肺、心脏及胸主动脉等副损伤,术后患者无发热、脓胸及血胸等并发症,术后第 7天顺利出院,随访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rn 结论:经过充分术前准备,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能够顺利完成经胸的膈疝修补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
  • 摘要:目的:对346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危险因素分析和并发症的预防。rn 方法:使用德国产电视成像系统及其它成套内镜器械,采用气管双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麻醉336例,局部麻醉胸腔探查10例。VATS 治疗肺大泡及气胸144例,肺楔形切除59例,胸腔积液77例,凝固性血胸清除8例,肺叶切除22例,创伤性膈疝18例,纵隔肿瘤18例。rn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全组手术出血少,全部病例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20~260 min,平均67.8 min。并发症:胸壁切口出血5例,分离胸膜腔粘连可能引起出血3例,肺残缘出血、漏气 5例,肺大泡切除不全4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肺长时间漏气3例,术后呼吸衰竭1例,肺叶间血管损伤出血2例,5例中转开胸手术。rn 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
  • 摘要: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VATS)行肺叶切除术疗效。rn 方法:回顾分析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普胸专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112例全VATS行肺叶切除术患者资料。rn 结果:回访所有患者均生存,最长回访27个月。全VATS手术患者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日(P<0.05),均较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缩短,肺癌患者手术中平均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组数与常规开胸病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全VATS行肺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但需依据指征合理应用。
  • 摘要:全胸腔镜下行早期肺癌根治术目前都有大组病例报告,其5年生存率与开胸手术基本一致,但其创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本研究从2007年开始逐步进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肺癌病人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方法。自2008年7月自2010年3月以来共完成全电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7例,具体如下:男34例,女23例,年龄45~78岁。术前胸部CT均显示肺部病灶,均为周围型病变,病灶大小1.5~4.5cm。其中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曲菌球病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慢性肺部炎症1例,肺癌49例。肺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其中Ⅰa期31例,Ⅰb期18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2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例。rn 方法:切口选择:腋中线第七或第八肋间作镜孔(1.5~2cm),肩胛下角线第七或八肋间作操作孔(1.5~2cm),腋前线与锁骨中线间第4肋间(上中叶切除)或第5肋间(下叶切除)作一长约4~6cm辅助切口,便于游离肺门血管和取出被切肺叶。本组VATS肺叶切除手术均不使用肋骨撑开器,不切断肋骨,采用30度镜观察并行手术操作。对早期肺癌患者,仍按肺癌根治要求进行淋巴结清扫。右肺肿瘤肺叶切除均行2,3,4,7,8,9,10组清扫,左侧则行5,6,7,8,9,10组淋巴结清扫。rn 结果: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13例,右肺上叶11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6例。手术初期因经验不足,一例分离上肺静脉导致右上肺尖后段动脉出血、四例患者因支扩肺门血管粘连或胸腔广泛粘连改辅助小切口外,余均在全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本组初期手术开展时间较长,约30例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一般90~120分钟左右就可结束手术。术后平均胸管引流量50~150ml/d。一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术中渗血较多,术后第一天为400ml,第二天为200ml,术后第三天少于100ml后拔除胸管。出平均住院10.5d。全组无手术死亡率。一例术后并发皮下气肿5天后自行吸收。术后极少使用杜冷丁等镇痛剂。体会一、辅助小切口的位置对处理肺门血管至关重要,最好是插入观察镜后再根据第一肺门血管的位置来确定辅助切口位置较好,本组VATS上叶切除最高至第三肋间、下叶最低至第六肋间。二、在肺门血管分离方面,我们认为上肺静脉难度较大,操作时需要小心。三、内镜血管切割缝合器应根据解剖位置从后孔或辅助切口进入均可。血管分离后套入7号丝线,借助丝线可微调血管方向,有助于血管切割缝合器插入。四、单支血管处理使用血管闭合夹(hem-o-lock)较好。五、本组手术均在高清晰度的30度内镜下完成。rn 体会到内镜清晰度与手术顺利密切有关。某些加长特制器械如血管钳、吸引器等对分离血管,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也非常有益。
  • 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和开胸手术(open thoracotomy,OT)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探讨两种术式急性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的差异。rn 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筛选病例,随机分组后手术,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手术前后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IL-10的血浆浓度。rn 结果:最终入选病例271例,其中VATS组133例(49.1%),OT组138例(50.9%)。在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VATS组显著优于OT组;VATS组患者的IL-6血浆浓度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以及IL-10在术后第1天的升幅显著低于OT组。rn 结论:相比于OT,VATS治疗早期NSCLC具有术后炎症反应轻、免疫抑制弱的特点。
  • 摘要:近年来胸腔镜肺叶切除得到了广泛的开展。随着c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的开展,早期肺癌发现的增加,加之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很多高龄和肺功能差的病人越来越多的有手术切除的可能,中日友好医院自1994年开展cVATS肺叶切除,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cVATS肺叶切除。本文指出肺段切除不会被楔形切除取代,cVATS完全可以实现肺段切除,不必拘泥与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要短,术中防止过度牵拉肺组织,动作要轻柔,肺癌应限于早期和肺功能差者。
  • 摘要:本文回顾某科近年来开展完全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手术的经验,统计完全胸腔镜下实施的临床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复发率、生存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通过与同期进行的常规开胸临床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比,探讨完全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
  •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VATS与胸壁小切口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对患者影响的大小。rn 方法:比较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30例VATS (VATS组)与30例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小切口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n 结果:VATS组和小切口组相比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和费用上,VATS组大于小切口组有统计学差异。VATS组较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少、带管时间短,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血清CRP、IL-6的含量均低于小切口开胸手术(48.84±16.89 vs 65.28±19.80;55.49±9.87 vs 74.28±14.97);术后1个月气促和总生活质量、1和3个月疼痛、VATS组均较小切口组低(P<0. 05)。rn 结论:电视VATS 较小切口在早期肺癌根治术中对患者损伤小、生活质量高、术后恢复更快。
  • 摘要:目的:评估初期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介绍治疗经验。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组开展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国内外成熟的学习曲线例数和自我体会,我们将最初的6个月病例定为A组(n=26),之后的例数为B组(n=30),分析初期开展此项技术的学习曲线与手术效果的关系。rn 结果:5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中无中转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不张、肺梗塞、房颤、心功能衰竭、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漏气时间(>5d)A组(0、0、0、3.85%、7.69%、7.69%、23.08%)B组(0、0、0、0、0、3.33%、13.33%);A组在耗材使用(6.21±1.32)个、主操作孔长度(5.71±2.11)cm、住院时间(12.91±2.52)d、术后胸管留置时间(6.19±2.05)d和淋巴结清扫数目(10.24±1.91)与B组(5.67±1.73)个、(4.32±1.63)cm、(7.33±2.26)d、(4.43±1.12)d、(13.92±2.23)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在出血量(262.46±50.15)ml、手术时间(209.35±21.71)min、费用(4.6±1.1)万元明显多于B组的(147.32±22.55)ml、(157.34±21.26)min、(3.5±1.1)万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学习曲线初期,大量的开胸经验和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是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合理的效价比则更能使广大患者接受。
  • 摘要:目的:探讨不伴有呼吸衰竭的创伤性连枷胸外科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rn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2009年不伴有呼吸衰竭的创伤性连枷胸施行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内固定的临床资料17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rn 结果:17例不伴有呼吸衰竭的创伤性连枷胸患者在伤后48h 行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内固定,治愈16例,死亡1例。rn 结论:不伴有呼吸衰竭的创伤性连枷胸适合行外科内固定术,胸腔镜辅助爪形钢板内固定是连枷胸内固定的可靠易行的方法,同时应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
  • 摘要: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体会。rn 方法:创伤性血气胸紧急探查止血87例。rn 结果:46例经胸腔镜手术完成手术,34例附加小切口,7例中转开胸手术。rn 结论:VATS 治疗创伤性血气胸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优点,适时附加胸部小切口,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使VATS 更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价值。rn 方法:1993年5月~2009年3月,经微创手术切除42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胸腔镜切除29例,其中 16例加小切口辅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10例;哑铃形肿瘤3例,均后正中切口切除椎管内肿瘤后1例胸腔镜切除胸内肿瘤,2例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rn 结果:42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中转开胸。无并发症。病理诊断神经鞘瘤27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随访6个月~14年,其中<3年16例,3~5年13例,>5年5例。无局部复发。rn 结论:微创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胸腔镜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有胸膜粘连或肿瘤长入椎间孔者,应选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方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