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创外科手术

微创外科手术

微创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47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884298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中国骨伤、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0全国胸壁矫形研讨会等;微创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9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树新、冯红光、胡三元等。

微创外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84298 占比:99.97%

总计:884565篇

微创外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微创外科手术

-研究学者

  • 王树新
  • 冯红光
  • 胡三元
  • 李建民
  • 程晓林
  • 何超
  • 田兆辉
  • 付宜利
  • 张光永
  • 张林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永生; 李强; 王洋; 张承韶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腹膜外斜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中早期疗效并分析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以OLIF术式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1~72(63.15±7.2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6例,腰椎滑脱5例,邻椎病4例,退变性腰椎侧弯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3例,腰椎后路减压术复发1例。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固定13例,无后路固定(Stand-alone)9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直径、椎管面积,观察椎间融合情况、椎间融合器沉降等影像学变化及并发症等,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5~280(95.45±79.07)ml,单纯前路术中出血量25~70(45.71±15.42)ml;手术时间75~210(137.72±37.66)min,单纯前路手术时间75~105(91.40±15.96)min。术后拔管前总引流量10~110(56.23±31.15)ml,下地时间为术后24~72(54.48±18.24)h。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6.63±2.61)mm(P<0.05);术后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增加(5.35±2.47)mm(P<0.05);术后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增加(97.67±33.58)mm2(P<0.05);术后椎管直径较术前增加(3.31±1.61)mm(P<0.05);术后椎管面积较术前增加(57.52±31.39)mm2(P<0.05)。术后6个月5例患者椎间融合,术后12个月22例均达到椎间骨性融合。5例患者出现融合器沉降,均为未行后路固定的病例。未出现大血管、输尿管、硬膜囊、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膜损伤1例,术后一过性大腿疼痛、股四头肌肌力下降4例,交感神经损伤1例。术后3 d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ODI、NR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OLIF术式治疗指征明确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术中出血少、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椎间孔高度和椎管面积,间接减压神经根,术后融合率高。但早期开展手术时间较长,并且可能发生腹膜损伤、腰丛过度牵拉等并发症,Stand-alone技术融合器沉降发生率较高。
    • 罗洪波; 蒋振威; 张文斌
    • 摘要: 目的探讨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3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各166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安全性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指标(非计划再次手术情况、围术期死亡情况)。结果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年龄小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体质量、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发生率高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传统开胸手术组,术后引流量小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及发生围术期死亡。结论胸骨下端小切口微创手术可有效缩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虽然其操作难度稍大,但术者完全能够克服,且其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
    • 徐海林
    • 摘要: 拇外翻畸形是第1趾骨进行性外展和内旋,第1跖骨内收、内旋和上抬以及第1跖趾关节外侧关节囊紧缩综合导致。覆盖内侧隆起的滑囊发炎和背侧皮神经受到刺激而出现疼痛和不适的症状。
    • 宋永吉; 李晓婷; 李瑞建
    • 摘要: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与人类相比具有状态稳定、定位准确、灵巧性好、工作范围大等优势,为了更好地提高医院诊疗与手术水平,优化机器人控制性能,引进PID技术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自适应PID控制方法。选择二维控制器作为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行为控制的主要设备,输入控制量后,计算不同控制量的均值与变量子集取值,建立自适应控制模型整定机器人行为;建立机器人操作端的基准坐标系,确定初始化坐标轴与变换坐标轴,辅助引导图像,实时跟踪与控制手术过程中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操作行为,实现自适应PID控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提出的机器人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可在微创外科手术中,实现对手术进入量、退出量与旋转角度的高精度控制,且与期望位移量一致。在受干扰条件下,提出方法应用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机器人手术中的旋转角度恢复到预设角度,稳定性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综上所述,所提方法应用后可以为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沈庆峰; 施翔; 范卫星; 张舟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30例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发生复位丢失,1例发生肩峰撞击。术后12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0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28/30。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85°~175°,后伸20°~45°,外展85°~120°,外旋40°~60°,内旋45°~70°。结论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耿翔; 王之枫; 王晨; 张超; 王旭; 马昕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Chevron合并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的短期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微创Chevron截骨加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式治疗67例(80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男5例(6足),女62例(74足);年龄20~60(47.2±9.7)岁;轻度(拇外翻角≤20°)54例(64足),中度(20°0.05);从各指标改善程度来看,中度拇外翻患足HVA、Ⅰ-ⅡIMA、籽骨Hardy评分、AOFAS Hallux MTP-IP评分优于轻度拇外翻患足(P<0.05)。术后4例出现截骨部位切口周围红肿,经局部换药及口服抗生素均治愈。结论:微创Chevron截骨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对于轻中度拇外翻有良好的矫形效果及功能改善。
    • 李兵; 和文宝; 夏江; 周海超; 赵有光; 杨云峰; 俞光荣
    •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Chevron截骨法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月2月收治的36例(36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创截骨组(微创组)和传统Chevron截骨组(传统组)。微创组16例(16足),男1例,女15例,年龄36~60(49.0±9.5)岁;按照Mann分型标准,轻度9例,中度7例;采用微创截骨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传统组20例(20足),男2例,女18例,年龄38~65(50.0±9.2)岁;按照Mann分型标准,轻度11例,中度9例;采用传统Chevron截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比较术前、术后6周和12个月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36例(36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30(21.00±5.77)个月。术后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前和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HVA、IMA、AOFAS前足评分和VAS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微创组AOFAS前足评分、VAS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VA、IMA、AOFAS前足评分和VAS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与传统Chevron截骨相比,微创截骨创伤小、恢复更快;而远期随访两者疗效相似,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微创截骨治疗拇外翻需注意学习曲线。
    • 李学谦; 张解元; 傅绍菱; 王诚; 陈城; 宋国勋; 顾文奇; 梅国华; 施忠民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Chevron-Akin(minimally invasive Chevron-Akin,MICA)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采用MICA截骨术治疗26例(29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其中男1例,女25例;年龄19~78(38.3±19.5)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1跖骨短缩。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26例(29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19.6±5.1)个月。HVA、IMA分别由术前的(32.3±6.6)°、(11.7±3.2)°矫正为术后的(13.0±5.3)°、(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跖骨短缩(2.7±1.1)mm。AOFAS评分由术前的(55.7±7.4)分提高到术后的(88.5±7.9)分(P<0.01),其中优15足,良11足,可3足。VAS由术前的(6.5±1.5)分改善为术后的(0.7±0.4)分(P<0.01)。结论:MICA截骨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率低,并且能有效改善拇外翻畸形,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安全可靠手术方法。
    • 谯波; 蒋电明
    • 摘要: cqvip:桡骨远端骨折好发于60~65岁的老年人,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治疗方式仍以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为主,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而老年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节外骨折仍然是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类型[1],这类骨折容易获得满意复位。部分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再移位的患者,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是目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方式,掌侧钢板的发展是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开展逐渐增多的重要原因,但手术治疗效果是否明显提高,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证实。本期刊出了几篇关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章[2-4],在桡骨远端非手术治疗、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面进行了相关报道,笔者针对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诊治中一些争议的问题作如下述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