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切除

肺切除

肺切除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5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603644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针刺研究、临床肺科杂志、结核病与胸部肿瘤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2010年上海市危重病急诊学术年会等;肺切除的相关文献由100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嘉安、周红、童稳圃等。

肺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3644 占比:99.93%

总计:604092篇

肺切除—发文趋势图

肺切除

-研究学者

  • 丁嘉安
  • 周红
  • 童稳圃
  • 施伶俐
  • 王平
  • 许栋生
  • 邹卫
  • 姜格宁
  • 朱余明
  • 杨如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宗华; 高云飞; 哈斯艳·图尔逊; 史少霞; 帕力哈提江·热西提; 刘磊
    • 摘要: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下竖脊肌与神经阻滞麻醉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胸科手术肺结核患者镇痛效果、细胞因子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麻醉科2020年1月-2021年6月100例拟行胸腔镜肺切除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睡眠障碍及肺部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4、6、12、24 h静息疼痛VAS评分及咳嗽时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及6 d患者睡眠障碍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49)。结论 胸腔镜肺切除择期手术患者胸腔镜下进行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可抑制血清IL-6水平,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肺部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樊榕榕; 李华艳; 陈思思; 李鹏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 ~2019年3月我科210例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引流装置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术后采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和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胸腔引流装置).比较2组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装置更换引流瓶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中位带管时间2.33(1.79,2.96)d,明显短于对照组2.81(1.89,3.47)d(Z=-2.383,P=0.017);术后中位住院时间3.54(2.71,4.33)d,明显短于对照组3.78(2.88,4.83)d(Z=-2.569,P=0.010).术后第3天疼痛数字评分中位数静息状态0(0,1)分,活动状态1(0,2)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0(0,1)分和1(1,2)分(Z=-3.056,P=0.002;Z=-2.653,P=0.00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5 vs.14,χ2=4.142,P=0.042].2组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5.11±1.23)万元vs.(5.01±1.40)万元,t=-0.578,P=0.564].22名护士分别模拟2种装置更换引流瓶,观察组更换引流瓶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4.0±0.7)min vs.(11.5±1.7)min,t=19.336,P=0.000].结论 相对于传统胸腔引流装置,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可以缩短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患者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引流瓶更换操作用时,未显著增加住院费用,能给医、护、患均带来收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 郭锐; 翟允鹏; 赵华善; 许洪修; 张士松
    •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胸腔镜治疗<3个月婴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经胸腔镜治疗的13例CPAM患儿(<3个月婴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7例,女6例;手术年龄范围为0.67~2.87个月;体重范围为2.5~6.4 kg.12例于孕期发现病变,3例早产.结果 所有患儿的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病例;其中11例行肺叶切除术,2例行肺叶切除+肺不规则切除术.手术时间范围为45~200min,中位数为115 min;术中出血量范围为5~20 ml,中位数为10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范围为2~10 d,中位数为3d;术后住院时间范围为4~12d,中位数为6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型6例、2型4例、3型2例和4型1例.术后出现漏气1例,延长带管时间后漏气消失,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范围为4个月至3年,所有患儿均恢复良好.复查胸部CT均未见残余病灶,可见肺部炎症消散、患侧胸腔无残腔.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3个月的CPAM患儿应尽早行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和麻醉管理水平的提高,胸腔镜运用于治疗该类患儿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 孙娟; 谭蓉丹
    • 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可导致颈椎强直,固定僵硬活动受限,前屈低头,张口受限,普通气管内插管极其困难。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近期收治左肺毁损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成功行气管插管完成左肺切除。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男患,45岁,身高168cm,体重68kg。
    • 俞剑昀; 孙兴国; 卢琳; 包丽芳; 蒋峻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术前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精准预测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并发症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448例患者术前完成含静态肺功能检查(PFT)的CPET,术后随访至出院,以有无并发症分组:418例无并发症、30例有并发症(含1例死亡).计算峰值摄氧量(Peak(V?)O?)等核心指标,比较两亚组的异同,选取其预测风险的最佳分切值和危险系数(OR).结果:①本研究患者男184/女264例,年龄(54±12,16~79)岁,吸烟85例、淋巴结转移23例、高血压68例、糖尿病45例;Peak(V?)O?和峰值负荷功率(Peak Work Rate)分别为(93.31±17.73,44~158)%pred和(99.70±22.93,53~179)%pred;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肺活量(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别为(99.46±15.60,42~150)%pred、(101.58±15.77,44~148)%pred和(98.36±9.27,52~134)%pred.②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及核心指标的Peak(V?)O?(%pred)、Peak Work Rate(%pred)、FVC、VC、静息收缩压(Rest SBP)和峰值收缩压(Peak SBP)均有显著差异(P<0.01);Peak(V?)O2(ml/(min·kg))、峰值氧脉搏(Peak(V?)O2/HR,%pred)、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斜率((V?)E/(V?)CO2 Slope)、无氧阈时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比值((V?)E/(V?)CO2@AT)、峰值心率(Peak HR,bpm)、呼吸交换率(RER)、FEV1和空腹血糖也有差异(P<0.05);其它指标无差异.③分切点为Rest SBP(140 mmHg)和FEV1(80%pred)的OR分别为4.24和3.72(P<0.01);而Peak(V?)O2(80%pred)、Peak SBP(180 mmHg)、Peak(V?)O2(20 ml/(min·kg))和(V?)E/(V?)CO2 Slope(30)的OR分别为2.66、2.62、2.43和2.12(P<0.05).结论:功能状态好的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CPET核心指标能精准预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深入研究.
    • 杜彦强; 楚建平; 王义; 余宏川; 张爱辉; 王娟; 安媛; 王平霞; 何烨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儿童车祸伤救治中的应用,为今后此类患儿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车祸伤致右肺严重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9岁7个月,车祸伤后右侧大量液气胸,姑息性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存在持续性气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左肺单肺通气失败,立即建立静-静脉-ECMO,在ECMO辅助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成功行左肺单肺通气及右肺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随着ECMO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适应证也在不断地扩大,不仅适用于心脏术后患儿的循环辅助,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外科手术患儿的辅助,特别是在严重肺损伤常规治疗失败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王芳; 陈晶晶; 罗晶; 李玉洁
    • 摘要: cqvip:中央型肺癌浸润气管隆突及其下段支气管时,肿块导致气管狭窄,患者会反复出现患侧肺感染、梗阻性肺气肿、呼吸困难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肺切除联合隆突重建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该术能保留较多的肺组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 郑庆洁
    • 摘要: 目的 对肺脓肿患者行肺切除手术后的护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脓肿并行肺切除的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氧气吸入护理以及压疮、肺水肿、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这些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经正确手术治疗及有效的术后护理,15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好转,患者预后均较为理想且能够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由于肺切除手术切口相对较大,术中出血相对较多,且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若要提高患者病情恢复速度,高质量的护理方法必不可少,积极做好肺脓肿患者费切除术后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吴传美; 周和玲; 蒋艳华; 陈艳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的早期临床结局优势.方法:前瞻性收集25例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结局,并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结果:男性1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8岁.肺癌21例,肺炎性假瘤3例,肺错构瘤1例.中位胸腔引流量:术后第1天100ml,第2天140ml,第3天20ml.中位排气时间:术后1天.中位拔管时间:术后3天.中位术后住院天数:7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术后12h、36h、48h、60h、72h,中位疼痛评分为:6分、4分、4分、2分、2分,平均疼痛评分:5.25分、4.38分、3.56分、2.8分、1.92分.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效果与多孔类似,但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更轻,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