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复合麻醉
针药复合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74843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江苏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等;针药复合麻醉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红、沈卫东、方剑乔等。
针药复合麻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48431篇
占比:99.98%
总计:748572篇
针药复合麻醉
-研究学者
- 周红
- 沈卫东
- 方剑乔
- 马文
- 施伶俐
- 邵晓梅
- 闵屹华
- 张乐乐
- 童稳圃
- 傅国强
- 周嘉
- 喻晓静
- 朱余明
- 莫雅娣
- 董振华
- 连林立
- 顾陈怿
- 童秋瑜
- 吴焕淦
- 施征
- 王永强
- 袁岚
- 丁依红
- 吴根诚
- 曹小定
- 楼怡
- 樊文朝
- 沈利荣
- 马晓芃
- 孔宪诚
- 安立新
- 沈华
- 蔡云彪
- 高成杰
- 黄建平
- 付国强
- 任秀君
- 何颖
- 刁枢
- 刘圣灵
- 吴瑶瑶
- 周文雄
- 唐炜
- 孟平
- 宁吉顺
- 张敏
- 张翮
- 徐建俊
- 李国安
- 李淑琴
-
-
徐军;
薛玉婷
-
-
摘要: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免疫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各33例。术后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镇痛麻醉,复合组在对照组镇痛麻醉的基础上予超声引导下针刀镇痛,观察与调查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的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术后1 d、术后3 d与术后14 d的疼痛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术后1 d、术后3 d与术后14 d的髋关节活动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术后14 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8.2%(P<0.05)。两组术后14 d的CD4^(+)CD_(25)^(+)T和CD4^(+)OX_(40)^(+)T细胞比例高于术后1 d(P<0.05),复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镇痛水平。
-
-
杨勇;
杨军;
刘宜军;
孙飞;
周友龙
-
-
摘要:
目的 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应用到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介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行射频联合臭氧介入术治疗的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行射频治疗后,对照1组直接盘内注射臭氧,对照2组应用较大量的右美托咪定以镇静镇痛,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踝三针针刺镇痛.评定患者治疗前、射频治疗后和盘内注射臭氧时3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并观察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射频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1组盘内注射臭氧时VAS评分较射频治疗后升高(P<0.05),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2组和观察组盘内注射臭氧时较治疗前和射频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盘内注射臭氧时VAS评分均较对照1组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 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介入术中,可以明显缓解注射时的疼痛,并能够减少右美托咪定引起的不良反应.
-
-
严兆霞;
周正清;
陈轶菁;
沈华;
陈瑜;
许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麻组、电针复合全麻组(简称复合电针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组(简称复合右美组)及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组(简称针药复合组),各14例.记录各组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监护指标,术前、术后神经心理学指标(简易智力检查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住院天数.结果:术后各时间点针药复合组简易智力检查评分高于单纯全麻组(P0.05);四组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采用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能够稳定围术期血糖、术中循环系统指标水平,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术中应激水平.
-
-
岳帅;
孙丽;
郭永清
-
-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如何在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前提下,同时提高诊疗过程的舒适度和加速术后康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麻醉方式通常使用足量的镇静、镇痛药物来保证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却不可避免.针药复合麻醉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麻醉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且在术后镇痛、降低应激反应、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器官保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将从多方面对针药复合麻醉的优势做出详细阐述.
-
-
戚洪佳;
马文;
童秋瑜;
蔡娲;
沈卫东
-
-
摘要:
针刺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作为一种独立的或辅助的麻醉方法,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刺麻醉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刺参与神经反馈调节和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两方面.随着研究的进展,针刺麻醉在各科手术中的穴位选择配伍、麻醉方式等不断成熟,同时针刺麻醉的干预时机也由单纯的术中麻醉扩展到整个围手术期.目前,针刺麻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并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因此,未来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扩展针刺麻醉的内涵,并将其应用于相关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探索针刺麻醉的新模式.
-
-
高成杰;
兰新昂;
肖芳;
刘壮
-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切除术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用药方法将其分成A组和B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针药复合麻醉,在此基础上,B组术前10 min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A组术前10 min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泵注.比较2组患者舒芬太尼用药情况(术中追加次数、总药量)、术中血压与心率变化、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镇静程度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频繁吞咽)发生情况.结果 B组舒芬太尼术中追加次数、总药量均少于A组[(1.2±0.5)次比(2.1±0.7)次、(27±6)μg比(34±7)μg](均P<0.001);B组针刺诱导时、切皮时、分离皮瓣时、牵拉甲状腺时、缝皮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A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3.3%(6/45)比31.1%(14/45)](P=0.043).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切除术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效果满意,可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稳定术中血压与心率,加强术后镇痛镇静效果,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高.
-
-
钟岗;
董国强;
张楠
-
-
摘要:
针刺辅助麻醉作为复合麻醉技术一部分,具有术前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术中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术后可以镇痛、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使患者得以快速康复等优势.近年来,针刺辅助麻醉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文主要围绕针刺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最新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
-
杨晓英;
董丽琴;
沈韩雄;
马思杰;
严赟;
吴君怡;
王小平
-
-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 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并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复合麻醉(治疗)组和静脉麻醉(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麻醉镇静镇痛效果、麻醉药的用量、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完毕时血清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治疗组Ramsay镇静评分、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能减少静脉麻药用量;减少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发生率.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可能与β-EP分泌增加有关.
-
-
周玉娜;
陈海燕;
龙晓静
-
-
摘要: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80例白内障患者应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观察组给予针药复合麻醉。对比两组的术中疼痛情况、镇痛补救次数和应激反应指标,同时比较患者的术后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疼痛情况发生率和镇痛补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和胰岛素的具体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眼干涩、白睛红赤、异物感、畏光、眼疲劳和口干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
白俊嫄;
冯秀玲;
杨言苹
-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局麻复合针刺麻醉组、局麻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T0)、导针穿刺皮肤时(T1)、纤维环扩孔开窗时(T2)、髓核摘除时(T3)、射频消融治疗时(T4)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Ramsay). 结果:两组T1~T4时间节点无创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T1~T4时间节点VAS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Ramsay比较于T4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具有良好的镇痛及部分镇静作用.
-
-
-
-
-
方剑乔;
张乐乐;
邵晓梅;
连林立;
喻晓静;
董振华;
莫雅娣
-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肝脏的影响,并为临床行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18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空白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6只)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实验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4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并维持60min,空白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电刺激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 后停止。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肝组织表面血流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肝组织中SOD/MDA的变化,并采用TUNEL法检测术后72h肝组织细胞凋亡数。rn 结果:在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低血压时以及在该水平维持60min阶段(T3-T7),两控压组肝血流均显著低于同期空白组水平和基础水平(P0.05)。实验组肝组织细胞凋亡数(4.64±1.7)明显低于同水平对照组(8.37±2.58)(P0.05)。rn 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改善肝组织血流的低灌注状态,抑制肝细胞凋亡,起到肝保护作用。
-
-
方剑乔;
张乐乐;
邵晓梅;
连林立;
喻晓静;
董振华;
莫雅娣
-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并为临床行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18 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空白组)(6 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6 只)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实验组)(6 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6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并维持60min,空白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 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电刺激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 后停止。采用EGEG-26 胃电图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胃电频率、振幅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otilin, MTL)、胃泌素(Gastrin, GAS)水平的变化。rn 结果:在目标低血压维持60min (T3)时,与各自基础水平相比,对照组和空白组胃电振幅有下降趋势,而实验组胃电振幅无明显下降,同时对照组胃泌素亦明显降低(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T4)时,实验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空白组水平(P<0.05),实验组胃动素、胃泌素已接近各自基础水平,而对照组尚未恢复(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后2h(T5)时,实验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对照组未明显升高;此时实验组胃泌素明显高于同期空白组和对照组水平,而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仍未恢复(P<0.05);在术后72h(T8),实验组胃泌素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同期空白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升高。rn 结论:TEAS 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调节胃电频率的变化并有效改善控制性降压术后胃电振幅、胃动素、胃泌素状况,以利于术后胃动力的恢复,从而起到胃保护作用。
-
-
-
王祥瑞;
於章杰;
郑拥军
- 《第七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TCI麻醉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rn 方法:32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复合TCI组16例、单纯TCI组16例,针药复合TCI组患者行术中全程电针刺激并TCI静脉全身麻醉;单纯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麻醉深度的控制,评价针药复合TCI围术期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同时观察其镇痛效应和术后恢复质量.rn 结果:针药复合TCI组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小于单纯TCI组(p<0.05);针药复合TCI组围术期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单纯TCI组(p<0.05);针药复合TCI组芬太尼用量小于单纯TCI组(p<0.01),两组异丙酚用量无差异;针药复合TCI组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少于单纯TCI组,术后不良事件及医疗费用也更少(p<0.05).rn 结论:在控制麻醉深度的条件下,针药复合TCI相对于单纯TCI麻醉,循环更稳定,镇痛效能更强,肾脏保护更好,术后恢复质量更佳,医疗费用更少.
-
-
王祥瑞;
於章杰;
郑拥军
- 《第七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TCI麻醉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rn 方法:32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复合TCI组16例、单纯TCI组16例,针药复合TCI组患者行术中全程电针刺激并TCI静脉全身麻醉;单纯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麻醉深度的控制,评价针药复合TCI围术期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同时观察其镇痛效应和术后恢复质量.rn 结果:针药复合TCI组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小于单纯TCI组(p<0.05);针药复合TCI组围术期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单纯TCI组(p<0.05);针药复合TCI组芬太尼用量小于单纯TCI组(p<0.01),两组异丙酚用量无差异;针药复合TCI组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少于单纯TCI组,术后不良事件及医疗费用也更少(p<0.05).rn 结论:在控制麻醉深度的条件下,针药复合TCI相对于单纯TCI麻醉,循环更稳定,镇痛效能更强,肾脏保护更好,术后恢复质量更佳,医疗费用更少.
-
-
王祥瑞;
於章杰;
郑拥军
- 《第七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TCI麻醉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rn 方法:32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复合TCI组16例、单纯TCI组16例,针药复合TCI组患者行术中全程电针刺激并TCI静脉全身麻醉;单纯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麻醉深度的控制,评价针药复合TCI围术期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同时观察其镇痛效应和术后恢复质量.rn 结果:针药复合TCI组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小于单纯TCI组(p<0.05);针药复合TCI组围术期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单纯TCI组(p<0.05);针药复合TCI组芬太尼用量小于单纯TCI组(p<0.01),两组异丙酚用量无差异;针药复合TCI组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少于单纯TCI组,术后不良事件及医疗费用也更少(p<0.05).rn 结论:在控制麻醉深度的条件下,针药复合TCI相对于单纯TCI麻醉,循环更稳定,镇痛效能更强,肾脏保护更好,术后恢复质量更佳,医疗费用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