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285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1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699213篇;相关期刊564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等;甲状腺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639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存川、胡友主、田文等。

甲状腺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81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9213 占比:99.59%

总计:702057篇

甲状腺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甲状腺切除术

-研究学者

  • 王存川
  • 胡友主
  • 田文
  • 王勇
  • 王平
  • 李进义
  • 黄晓明
  • 卢榜裕
  • 杨景哥
  • 蔡小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寒星; 严佶祺
    • 摘要: 手术机器人凭借其灵活、稳定的操作系统满足了甲状腺手术的精细解剖要求,进而被众多外科医生所接纳。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入路多样可选,能够达到颈部不留瘢痕的美容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常规的根治手术外,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正被逐渐应用于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等多种复杂病例,且其安全性已获得众多的证据支持。作为现代科技与传统手术结合的产物,未来的机器人手术平台将融合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更多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从而引领甲状腺手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 邹家群; 余富杰; 王春; 蒋丽莎; 伍燕; 杨欻焰; 徐琰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Transoral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RTVA)的围手术期口腔清洁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2月—2021年3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TORTVA治疗的患者共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洁牙、口服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术后加强漱口、口服抗生素等围手术期口腔清洁干预管理。观察患者口腔伤口情况、口腔异味、溃疡、牙龈肿痛等情况。结果:对所有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口腔管理,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恢复良好,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口腔异味、溃疡或牙龈肿痛等情况,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TORTVA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口腔管理可提升口腔清洁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贺亮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t HP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洛阳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接受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t HPP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找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t HPP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经评估,19例发生t HPP,发生率为24%。发生组肿瘤≥4 cm、手术范围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占比高于未发生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4 cm、手术范围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维生素D水平较低是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t HPP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tHPP可能与肿瘤直径≥4 cm、手术范围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维生素D水平较低有关。
    • 益东晋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该院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采取^(131)I首次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汇总。方法抽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录入的217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患者手术干预,并于术后开展^(131)I照射干预,依据病症情况分组,中高危患者用药剂量在100~200 mci,低危患者给予50~100 mci,对^(131)I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同时提出相关有效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成功145例,占比66.8%,治疗未成功72例,占比33.2%;其中,性别(χ^(2)=0.845,P=0.357)、年龄(χ^(2)=2.333,P=0.126)、病理类型(χ^(2)=0.233,P=0.629)、包膜侵犯(χ^(2)=0.412,P=0.520)、用药剂量(χ^(2)=0.372,P=0.541)对治疗效果无影响,手术方式(OR=1.358)、残余甲状腺组织质量(OR=2.791)、治疗前Tg指标(OR=0.113)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采取回归分析后可知,残余甲状腺组织质量越小、全切除手术、治疗前Tg指标越低,清甲的成功率较高。结论采取^(131)I首次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的临床效果较好,且采取全切术、质量较小的残余组织、Tg指标可影响临床干预效果,临床可进行深度分析研究。
    • 邵淑军; 李艳红; 宋绍华
    • 摘要: 目的:分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护理需求,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的积极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总计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护理,对照组(n=33)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33)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情绪状况、生活质量、疼痛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身心负担较重,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彭双林; 卢雪云; 林树莲; 黄晓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全麻患者不同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甲状腺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由临床医生告知两组患者于术前常规禁食6 h、禁水2 h,对照组依据常规于术后6 h正常进食进水,观察组在达到进食标准后便正常进食进水。观察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误吸发生率、饥饿口渴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饮水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误吸发生率、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饥饿口渴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首次饮水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全麻术后患者在达到进食标准后即可正常进食,这不仅能够提升患者舒适度,还可降低饥饿口渴发生率,缩短首次饮水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 邓涛; 尹黎波; 陈巍; 权博源; 李萌; 高腾
    • 摘要: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2D腹腔镜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取3D腹腔镜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情况、疼痛程度、TNF-α、IL-6水平、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计数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TNF-α、IL-6水平及CTC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腹腔镜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可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肿瘤细胞负荷,提高治疗满意度。
    • 王丹; 朱见; 王军; 贺青卿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甲状腺外科发展迅速,随着内镜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逐渐应用于甲状腺外科手术。机器人手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手术理念和技术,其整合了传统开放手术与腔镜手术的优势,不仅缩短了学习曲线,还能达到很好的美容效果,克服了腔镜手术的技术局限性。目前各种手术入路的开展和适应证的拓展表明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其发展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对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 彭安济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腾冲市人民医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将其分为功能减退组(n=21)和功能正常组(n=102)。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总结导致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功能减退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于功能正常组患者,其中合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术中误切甲状旁腺、术中清扫淋巴结、肿瘤分期为N1期及术中未应用纳米炭示踪剂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功能正常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s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合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术中误切甲状旁腺、术中清扫淋巴结、肿瘤分期为N1期、术中未应用纳米炭示踪剂、肿瘤直径大是导致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1.592、OR=1.714、OR=1.300、OR=1.587、OR=1.706、OR=1.376,P均<0.05)。结论:导致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包括其合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术中误切甲状旁腺、术中清扫淋巴结、肿瘤分期为N1期、术中未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及肿瘤直径大。
    • 邵双双
    • 摘要: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21年4月期间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的995例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328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另外667例术后未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上述患者所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女性、双侧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误切甲状旁腺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除甲状腺最大径较大于对照组,术前血钙、术前PTH、术后1 d PTH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误切甲状旁腺、切除甲状腺最大径较大均为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02,2.866,2.575,1.874,均P<0.05)。结论双侧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误切甲状旁腺、切除甲状腺最大径较大均为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以上因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