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椎

腰椎

腰椎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97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84篇、会议论文96篇、专利文献6495篇;相关期刊1183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国骨伤、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首届学术会议暨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医学第三次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腰椎的相关文献由31180位作者贡献,包括海涌、杨惠林、侯树勋等。

腰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84 占比:63.33%

会议论文>

论文:96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6495 占比:36.13%

总计:17975篇

腰椎—发文趋势图

腰椎

-研究学者

  • 海涌
  • 杨惠林
  • 侯树勋
  • 贾连顺
  • 范顺武
  • 郝定均
  • 赵杰
  • 李放
  • 赵卫东
  • 周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天亮; 陶秀霞; 徐宏光
    • 摘要: 背景: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受患者骨密度影响较大,但该手术适应的骨密度目前国内外均无相关研究的报道。目的:比较不同骨密度下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模型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以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CT数据为基础,建立L_(3)-S_(1)正常对照有限元模型(M0组)、正常骨密度(T值>-1.0 SD)L_(4-5)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有限元模型(M1组)、骨量减少(-2.5 SD-2.5 SD的患者行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以改善生物力学稳定性。
    • 高红亮; 李旭升; 王振虎; 张晓敏; 李鹏; 张涛; 刘华; 李松凯
    • 摘要: 背景:空心拉力螺钉技术治疗峡部裂有很多优势,但依然存在内固定的断裂、松动的风险。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L-S正常模型、峡部裂模型及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腰椎峡部裂模型,分析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1名男性健康青年军人志愿者,对志愿者腰椎、骶椎进行三维CT扫描,获取影像学数据并保存为Dicom格式。将CT数据导入Mimics research 21.0软件初步建立几何模型,并进行偏差分析,将所得模型以STEP格式输出;再导入Solidworks 21.0软件分别建立L-S节段正常、L双侧峡部裂、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峡部裂3组模型,分别用A,B,C表示,比较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左旋转5种工况下3组模型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与结论:①相比于A,C模型,B模型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左旋转5种工况下的整体最大位移均为最大,而A,C整体最大位移相差不明显;②C模型去除内固定之后,最大应力趋势与A模型相近,而B模型在左侧弯及左旋转时应力明显高于A,C模型;③3组模型的整体最大转角表明,B模型在5种工况下的最大转角明显大于A,C模型,A,C模型相似;3组模型L椎体的活动度变化不明显;而B模型L椎体的活动度明显高于A,C模型,在左侧旋转及左侧弯时更明显;④结果说明,脊柱生理运动状态下,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腰椎峡部裂模型的变化趋势同正常模型,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保留了脊柱的正常力学特性,但应避免术后即刻过度的后伸及旋转。
    • 刘柏杰; 周红海; 何心愉; 覃鸿图; 陈龙豪; 田君明; 陆庆旺
    • 摘要: 背景:脊柱推拿手法作为脊柱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的物理治疗手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一直是医疗群体的关注热点。三维有限元法是一种对人体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的有效工具,通过技术分析以明确手法对脊柱结构的生物力学效应,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临床意义。目的:综述三维有限元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颈椎、胸腰椎腰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分析流程和应用概况。方法:由第一作者以“finite element,biomechanics,spine,cervical vertebrae,thoracolumbar,lumbar vertebra,manip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为止的相关文献共495篇;以“有限元分析、脊柱、颈椎、胸腰椎腰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的相关文献共593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80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推拿手法作用下的脊柱结构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可获得模型各部件的应力值和位移值,客观、直观和准确地反映椎体、椎间盘、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等部件的力学效应状况,为阐释脊柱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提高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的证据依靠,极大地推进了临床推拿手法技术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目前三维有限元法在脊柱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上已取得重要进展,脊柱模型的椎旁软组织部件模拟不断完善,颈椎和腰椎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分析由固体力学发展至流体力学。(3)但现阶段应用中仍存在着脊柱模型影像学来源和各部件材料设定数据的代表性不足,脊柱推拿手法的模拟和加载过于简单,很多胸椎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未能开展等问题,未来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三维有限元法更好地满足脊柱推拿手法临床和科研的需求。
    • 聂文忠; 蒋光普; 韩笑; 徐威
    • 摘要: 背景:进行椎间融合手术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较高,骨质疏松症会对钉棒系统固定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如螺钉松动率上升、椎间融合手术失败等,骨水泥钉道强化手术有力改善了这一问题。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低骨密度情况下不同骨水泥钉道强化固定后腰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依据提取CT图像建立L4-5椎体功能单元人体有限元模型,设置所有椎体骨材料为骨质疏松状态,分别建立无骨水泥钉道强化、全部骨水泥钉道强化、L4椎体骨水泥钉道强化、单侧骨水泥钉道强化、交叉骨水泥钉道强化模型,L5节段下表面固定,L4节段上表面施加500 N的垂直向下的载荷及7.5 N·m的力矩,检测钉棒系统、椎体钉道及骨水泥团的von-Mises应力。结果与结论:①相较于无骨水泥钉道固定组,骨水泥强化各组对于钉棒系统的von-Mises应力影响十分微小;②骨水泥强化各组钉道von-Mises应力在整体上小于无骨水泥钉道固定组,其中较为显著的为全部骨水泥钉道强化组;与全部骨水泥强化组效果相近的是交叉骨水泥强化组,单侧骨水泥固定组钉道von-Mises应力下降幅度次于交叉骨水泥固定组,L4椎体骨水泥钉道强化组对于钉道von-Mises应力的下降效果不明显,且在侧弯与旋转时钉道von-Mises应力超过无骨水泥钉道固定组;③各种运动状态下,全部骨水泥钉道强化组骨水泥von-Mises应力为最小值,单侧骨水泥钉道强化组与交叉骨水泥钉道强化组骨水泥von-Mises应力略微大于全部骨水泥强化组;④结果显示,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有效降低了钉棒固定系统对椎体钉道产生的应力集中效应,优化了内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降低了螺钉相对于椎体松动的风险;不同的骨水泥钉道强化方式效果不同,但整体趋势为钉道应力的降低,其中最为有效的固定方式为全部骨水泥钉道强化与交叉骨水泥钉道强化。
    • 许光明; 梁梓扬; 王宏波; 张震; 肖庆华; 杨吉勇; 林晓生
    • 摘要: 背景: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纤维环、髓核及骨性结构的应力及位移分析,对腰椎间盘退变后三关节复合体的力学研究目前较少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斜扳手法对腰椎间盘退变后三关节复合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人体腰部CT图像导入到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Hypermesh等有限元软件,构建L、L椎体、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有限元模型。根据腰椎间盘退变材料属性的不同分别给予赋值,建立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腰椎模型,分析斜扳法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三关节复合体的力学分布影响。结果与结论:(1)斜扳手法作用后,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别为0.78,3.21,3.94 MPa,而对应的椎间盘最大位移逐渐减少;(2)斜扳手法作用后,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应力逐渐增大,中度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应力明显增加;正常及轻度、中度退变椎间盘髓核内的最大应力分别为0.87,0.56,0.44 MPa,关节囊的最大拉伸高度分别为1.74,2.48,3.10 mm;(3)结果表明,正常椎间盘能减少腰椎三关节复合体的应力加载,起到保护作用;斜扳手法对中度退变椎间盘的操作是安全的,其最大应力值不会造成腰椎组织的破坏。
    • 关天民; 陈向禹; 朱晔; 任东
    • 摘要: 背景:人体骨骼具有非线性强、骨质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不同的弹性模量赋值导致静力学结果差异性大.目的:分析3种材料属性赋予方法在椎体数值模拟分析中的差异性.方法:基于逆向工程原理,通过图像分割建立腰椎L4、L5及椎间盘模型,对椎体模型赋予3种材料属性:①灰度值赋值:通过Mimics利用灰度值进行梯度赋值;②均质及灰度值混合赋值:对椎体前端皮质骨进行单一弹性模量赋予,对前端松质骨及后端椎弓根、横突、棘突等利用灰度值进行赋予;③皮质骨及松质骨赋值:采用皮质骨及松质骨两种弹性模量.对3种赋值方法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轴向载荷100-500 N加载,以及分别施加2,4,6,8,10 N·m的弯矩模拟椎体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结果 与结论:不同工况加载下的椎体轴向位移及偏转角度有明显差异,均方根误差分析显示,灰度值赋值法相比于其他两种方法更接近于真实实验数据,不会在材料赋值交界处产生明显的应力阶跃现象,以及不会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更符合椎体的力学性质,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脊柱生物力学分析.
    • 姜欢畅; 张兆飞; 梁德; 江晓兵; 杨晓东; 刘志祥
    • 摘要: 背景:近年来采用单侧穿刺的可弯曲椎体成形方法被运用于临床,其相对于传统的直行入路有无优势目前尚无定论.目的:通过与两种直行椎体成形的比较,了解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5例,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65-91岁,分3组治疗,A组(n=25)进行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B组(n=32)进行单侧直行椎体成形治疗,C组(n=28)进行双侧直行椎体成形治疗.比较3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再骨折发生率及骨水泥分布良好率;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 d、12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局部后凸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与术后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试验方案已获得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伦理审批.结果 与结论:①B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A、C组(P0.05),3组间术后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弯曲和直行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维持椎体高度和Cobb角方面更有优势.
    • 吕倩忆; 陈芯仪; 郑慧娥; 何灏龙; 李棋龙; 陈楚淘; 田浩梅
    • 摘要: 背景:肘按法是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法,在使用肘按法时,不同的角度对腰椎的作用不同,且手法操作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目前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观察不同角度肘按法对腰椎L4-L5椎体及后部结构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及方向,探讨肘按法最安全及适宜角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取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图像,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Hypermesh、ABAQUS软件建立正常腰椎有限元模型,并改变髓核和纤维环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建立向左后突出的腰椎间盘有限元模型.以突出物的体表投影为按压点,按压力度为400 N,从左往右每隔15°模拟按压1次至165°.分析不同角度肘按法对正常及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有限元模型椎体及后部结构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及方向.该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对测试过程及用途完全知情同意.结果 与结论:①与正常腰椎模型相比,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后部结构中小关节、椎弓根、模拟按压部位等处应力集中范围较大,且L4右侧椎板下部及L5椎体下部后面与侧面等多处出现应力集中;②当肘按角度为15°-45°时,相较正常模型,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右侧;③当按压角度为30°-60°时,位移分布最大为L4双侧上关节突,且椎体及其后部结构及会产生向前、向右的位移;④比较不同角度肘按法,当按压角度为30°-45°时,对患侧椎体的负荷较小,安全性较高,且可调节L4-L5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位置,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物力学状态,推荐临床参考.
    • 宋佳伟; 杨永栋; 俞兴; 杨济洲; 王逢贤; 曲弋; 毕连涌
    • 摘要: 背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传统延长融合节段的手术有可能加速邻椎病的再次出现.以椎弓根螺钉为基础的非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和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中表现出良好的中短期疗效,但采用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亟待研究.目的:评估Isobar EVO非融合动态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东直门医院因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次手术的邻椎病患者,纳入了其中15例接受Isobar EVO原位非融合动态稳定治疗的患者,并回顾了病历、手术报告和X射线成像研究.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结果(包括腰痛和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SF-36量表生理健康评分)和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手术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手术节段及上位邻近节段平均间隙高度指数).结果 与结论:15例患者完成了至少3年的随访.①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②影像学测量指标: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少[(3.16±0.45)°vs.(6.32±1.81)°,P0.05);以上指标在术后随访各时段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随访周期内未见内置物松动,未再次发生邻椎病.③结论:Isobar EVO非融合动态固定是治疗邻椎病的有效方式,临床效果明显.术后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该术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再手术后邻椎病的发生,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的结果和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 蔡风; 余波; 曾铎; 陈钦灿; 廖琦
    • 摘要: 背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由于骨量丢失及骨小梁结构破坏,使得传统椎弓根钉的把持力降低,容易造成螺钉松动、断裂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腰椎手术常见失败的原因之一。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两组均行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椎体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术前、术后3,6个月腰椎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与结论:(1)两组术后椎体融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3)术后对照组有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内固定失败,2例感染,2例脑脊液漏;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4)观察组术后3,6个月腰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均优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组(P <0.05);(5)提示与传统椎弓根螺钉相比,皮质骨轨迹螺钉不仅能明显改善腰椎功能,还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