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体成形

椎体成形

椎体成形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6235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大家健康(下旬版)、基层医学论坛、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国际骨科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等;椎体成形的相关文献由10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春霖、蔡勇、冯新民等。

椎体成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8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235 占比:99.42%

总计:46506篇

椎体成形—发文趋势图

椎体成形

-研究学者

  • 张春霖
  • 蔡勇
  • 冯新民
  • 刘建兴
  • 吕世文
  • 张亮
  • 张鹏云
  • 杨建东
  • 胡冬
  • 陶玉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欢畅; 张兆飞; 梁德; 江晓兵; 杨晓东; 刘志祥
    • 摘要: 背景:近年来采用单侧穿刺的可弯曲椎体成形方法被运用于临床,其相对于传统的直行入路有无优势目前尚无定论.目的:通过与两种直行椎体成形的比较,了解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5例,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65-91岁,分3组治疗,A组(n=25)进行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B组(n=32)进行单侧直行椎体成形治疗,C组(n=28)进行双侧直行椎体成形治疗.比较3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再骨折发生率及骨水泥分布良好率;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 d、12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局部后凸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与术后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试验方案已获得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伦理审批.结果 与结论:①B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A、C组(P0.05),3组间术后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弯曲和直行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维持椎体高度和Cobb角方面更有优势.
    • 遇呈祥; 刘乐洪; 李文博; 陈金石; 冉春雷; 王忠平
    • 摘要: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胸腰椎矢状面失衡.目的:探讨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到2019年6月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观察组),年龄61-79岁,接受椎体成形治疗,术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与骨盆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脊柱和骨盆的矢状位参数、Cobb角与Beck指数;选择同年龄段健康受试者60名(对照组),通过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脊柱和骨盆的矢状位参数.试验已通过重庆三博长安医院医院的关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17]52号文件,审批时间2017-04-26).结果 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缓解疼痛,纠正脊柱和骨盆病理性曲度,恢复脊柱矢状位平衡.
    • 沈松; 徐彬
    • 摘要: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会对其临床疗效产生影响.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2例,其中男52例,女80例,年龄(76.3±8.2)岁,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根据X射线片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弥散不良组(n=54)和弥散分布组(n=78).对比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局部后凸Cobb角与术后随访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的实施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术后2d、1个月、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弥散不良组术后1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弥散分布组(P<0.05),两组间术后2d、6个月的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的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间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⑧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弥散分布组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低于弥散不良组(P<0.05);④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会影响手术效果,骨水泥分布弥散可以减少伤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 李胜凯; 李涛; 魏超; 时明
    • 摘要: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椎体强化运用最多的骨水泥,但目前仍存在弹性模量过大等缺陷.针对如何降低其弹性模量进行骨水泥体外力学测试,对于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检测PMMA骨水泥及其添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后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评价添加磷酸钙人工骨对PMMA骨水泥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将磷酸钙人工骨(0,4,8 g)、PMMA(26 g)加入液相单体,分别制备PMMA(100%)、磷酸钙/PMMA(87%)、磷酸钙/PMMA(76%)骨水泥,分别注入人松质骨标准实验模块内,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通过标准压缩实验测定各模型的极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将PMMA(100%)、磷酸钙/PMMA(87%)、磷酸钙/PMMA(76%)骨水泥制备成圆柱形的标准骨水泥试件,确定最高固化温度和每个样品达到最高固化温度所需的时间,通过标准压缩实验测定各模型的极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 与结论:①在骨水泥标准试件模型中,磷酸钙/PMMA(87%)组、磷酸钙/PMMA(76%)组的最大抗压缩强度及弹性模量均低于PMMA(100%)组(P<0.05),磷酸钙/PMMA(76%)组的抗压强度低于磷酸钙/PMMA(87%)(P<0.05);磷酸钙/PMMA复合骨水泥的最高固化温度较PMMA骨水泥降低,凝固时间无明显变化.②在骨质疏松模型中,磷酸钙/PMMA(87%)组、磷酸钙/PMMA(76%)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均低于PMMA(100%)组(P<0.05),磷酸钙/PMMA(76%)组的弹性模量低于磷酸钙/PMMA(87%)组(P<0.05).③结果 表明,在PMMA骨水泥中添加磷酸钙可降低弹性模量;在一定范围内,磷酸钙/PMMA复合骨水泥较PMMA骨水泥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结构特性,且可操控性无明显变化,可用于椎体强化.
    • 李胜凯; 李涛; 魏超; 时明
    • 摘要: 背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椎体强化运用最多的骨水泥,但目前仍存在弹性模量过大等缺陷。针对如何降低其弹性模量进行骨水泥体外力学测试,对于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检测PMMA骨水泥及其添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后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评价添加磷酸钙人工骨对PMMA骨水泥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将磷酸钙人工骨(0,4,8 g)、PMMA(26 g)加入液相单体,分别制备PMMA(100%)、磷酸钙/PMMA(87%)、磷酸钙/PMMA(76%)骨水泥,分别注入人松质骨标准实验模块内,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通过标准压缩实验测定各模型的极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将PMMA(100%)、磷酸钙/PMMA(87%)、磷酸钙/PMMA(76%)骨水泥制备成圆柱形的标准骨水泥试件,确定最高固化温度和每个样品达到最高固化温度所需的时间,通过标准压缩实验测定各模型的极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与结论:(1)在骨水泥标准试件模型中,磷酸钙/PMMA(87%)组、磷酸钙/PMMA(76%)组的最大抗压缩强度及弹性模量均低于PMMA(100%)组(P<0.05),磷酸钙/PMMA(76%)组的抗压强度低于磷酸钙/PMMA(87%)(P<0.05);磷酸钙/PMMA复合骨水泥的最高固化温度较PMMA骨水泥降低,凝固时间无明显变化。(2)在骨质疏松模型中,磷酸钙/PMMA(87%)组、磷酸钙/PMMA(76%)组的最大抗压强度均低于PMMA(100%)组(P<0.05),磷酸钙/PMMA(76%)组的弹性模量低于磷酸钙/PMMA(87%)组(P<0.05)。(3)结果表明,在PMMA骨水泥中添加磷酸钙可降低弹性模量;在一定范围内,磷酸钙/PMMA复合骨水泥较PMMA骨水泥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结构特性,且可操控性无明显变化,可用于椎体强化。
    • 沈松; 徐彬
    • 摘要: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会对其临床疗效产生影响。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2例,其中男52例,女80例,年龄(76.3±8.2)岁,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根据X射线片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弥散不良组(n=54)和弥散分布组(n=78)。对比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局部后凸Cobb角与术后随访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的实施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2 d、1个月、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②两组术后的局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③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弥散分布组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低于弥散不良组(P<0.05);④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会影响手术效果,骨水泥分布弥散可以减少伤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 肖明玉
    • 摘要: 目的研究盐酸布桂嗪的超前镇痛在椎体成形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山东省莱州市中医医院收治入院行椎体成形(PVP)局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超前镇痛组给盐酸布桂嗪100 mg术前30 min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记录患者在注射药物前、穿刺过程中、骨水泥推注过程中和手术结束转平卧位时的疼痛评分(VAS)、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射药物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及骨水泥推注过程中超前镇痛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77±0.97)分、(4.87±1.34)分,对照组分别为(4.33±0.99)分、(5.77±1.10)分,超前镇痛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骨水泥硬化后,脊柱稳定性增加有关;在穿刺、骨水泥推注过程中和手术结束转平卧位时,超前镇痛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前镇痛组未出现恶心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恶心。结论盐酸布桂嗪用于局麻下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术中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陈宏; 周红广; 陈利英; 王炤; 符楚迪; 夏俊杰; 孙观荣
    • 摘要: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段爆裂骨折(OTBF)的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62例无脊髓神经症状OTBF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伤椎固定结合成形组(A组,30例)和跨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成形组(B组,32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评估影像学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和后凸Cobb角均小于B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TBF采取伤椎固定结合成形较跨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成形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远期疗效更优。
    • 张忠民; 张超; 韩秀鑫; 马育林; 张岩; 刘永恒; 卢凤; 赵成亮; 王国文
    • 摘要: 目的:探索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手段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神经损伤、功能状态等进行评估。结果:患者随访3~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32.3±17.9)min,术中出血量为(393.3±64.9)mL,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3.38 mL。治疗前VAS评分(7.67±0.25)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2.73±0.15)分,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1);14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个等级,1例患者术前为Frankel D级,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分级无变化;术前、术后3个月KP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压迫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历强; 李君; 栾舰; 金沧海; 郝锰; 林勇
    • 摘要: 背景:弯角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中的骨水泥分布情况缺乏深入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弯角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与骨水泥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28例胸腰椎单椎体新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2例,女26例,年龄62-86岁,均接受弯角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于穿刺对侧、椎体中部和穿刺侧3处分别推注骨水泥。术前、术后48 h、术后6个月,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水泥渗漏与伤椎前缘高度变化,通过CT扫描观察椎体内的骨水泥分布,利用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功能改善情况。试验方案已获得青岛市市立医院伦理审批。结果与结论:(1)28例患者中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旁渗漏4例,椎间隙渗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CT扫描显示,骨水泥主要分布于椎体中前2/3,最大分布层面骨水泥面积为(4.5±0.9)cm~2,穿刺对侧骨水泥面积为(2.0±0.5)cm~2,穿刺侧骨水泥面积为(2.5±0.7)cm~2,骨水泥分布面积穿刺对侧/穿刺侧为0.85±0.27;(2)28例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术后48 h、6个月,28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4)结果表明,弯角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确切,骨水泥分布较均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