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0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7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60040篇;相关期刊35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0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惠林、郑召民、唐海等。

椎体压缩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7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0040 占比:99.32%

总计:161137篇

椎体压缩骨折—发文趋势图

椎体压缩骨折

-研究学者

  • 杨惠林
  • 郑召民
  • 唐海
  • 孙志杰
  • 张义龙
  • 张强
  • 梁德
  • 周燕
  • 王强
  • 王雅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二松; 马朋朋; 张鑫; 张春林; 蔡明; 苏峰; 刘肃; 李伟; 胡振顺; 张志敏
    • 摘要: 背景:以往研究中恢复骨折椎体强度或刚度所需的骨水泥体积数据差异较大,可能是由于椎体在不同区域和个体之间体积大小差异、骨折前后体积差异、骨水泥体积和分布不对等引起。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治疗椎体骨折所需的骨水泥灌注量。方法:选取8只成年绵羊,经筛选T8-L2椎体后最终获得50个椎体,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记录椎体初始强度和刚度、骨折后椎体前缘高度,使用有限元技术精确计算每个椎体骨折后体积,得出骨水泥注射体积。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拉丁方设计,50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标本分为两阶段处理:第一阶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分别注射体积5%,10%,15%,20%的低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第二阶段,分别注射体积15%,16%,17%,18%,19%,20%的骨水泥,每种体积5个标本。将两阶段的标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实验。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椎体术前高度、宽度、深度、脱钙前后骨密度、强度和刚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第一阶段:与术前比较,5%,10%,15%组术后椎体强度降低(P0.05)。④结果表明,在保证骨水泥无渗漏前提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占骨折椎体体积16%骨水泥联合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和高度恢复为最佳。
    • 遇呈祥; 刘乐洪; 李文博; 陈金石; 冉春雷; 王忠平
    • 摘要: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存在不同程度改变,将导致胸腰椎矢状面失衡.目的:探讨脊柱和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到2019年6月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观察组),年龄61-79岁,接受椎体成形治疗,术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与骨盆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脊柱和骨盆的矢状位参数、Cobb角与Beck指数;选择同年龄段健康受试者60名(对照组),通过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脊柱和骨盆的矢状位参数.试验已通过重庆三博长安医院医院的关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17]52号文件,审批时间2017-04-26).结果 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缓解疼痛,纠正脊柱和骨盆病理性曲度,恢复脊柱矢状位平衡.
    • 侯万星; 李洪伟; 郑欣; 朱先任
    • 摘要: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伴随的终板损伤与经皮椎体强化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有关.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术前MRI发现的相关性,分析终板骨折及邻近椎间盘损伤对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2例,其中11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72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根据术前MRI片评估骨折椎体相邻椎间盘损伤和终板骨折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椎间盘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n=32)和无渗漏组(n=150),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终板骨折情况、相邻椎间盘损伤情况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182例患者中,术前63例存在终板骨折,98例存在邻近椎间盘损伤;所有患者中,32例椎体强化后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终板骨折组的渗漏率高于无终板骨折组(P<0.05),椎间盘损伤组的渗漏率高于无椎间盘损伤组(P<0.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手术方式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无关(P>0.05);③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终板骨折是强化后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邻近椎间盘损伤、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椎体部位不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④相关分析显示,终板骨折与椎间盘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r=0.47,P=0.000);⑤结果表明,术前MRI发现的终板骨折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而椎间盘损伤并非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影响因素,椎间盘损伤与终板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存在明显相关性.
    • 李文乐; 王浩胜; 宁丽俊; 张文石; 高森; 孙丽君; 胡朝晖
    • 摘要: 背景: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有关骨水泥出现渗漏的危险因素仍在争论中。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385例,其中男77例,女308例。选取年龄、性别、骨密度、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骨水泥量、手术时间、住院到手术时间、受伤到手术时间、是否多椎体骨折及类固醇药物使用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研究通过柳州市人民医院的机构审查委员会伦理审查。结果与结论:①385例患者中8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长和是否多椎体骨折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高的骨水泥注射量[OR=1.283,95%CI(1.004,1.640),P<0.05]、更长的手术时间[OR=1.0.15,95%CI(1.003,1.027),P<0.05]及多椎体骨折[OR=2.456,95%CI(1.461,4.130),P<0.05]患者有更大的骨水泥渗漏风险;②进一步建立临床预测模型(Nomogram)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ROC=0.683,拟合优度检验结果P=0.592,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预测能力;③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长、多椎体骨折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Nomogram可以较准确预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 车艳军; 胡丹; 司卫兵; 顾雪平; 郝跃峰
    • 摘要: 背景:椎体成术形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经历了20余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但术中骨水泥渗漏迄今仍是临床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目的:评估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共12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例,年龄≥80岁,根据骨水泥灌注技术分为常规注入组(n=60,骨水泥调制一次性注入)和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n=60,术前体位复位+骨水泥分次调制注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肺功能改善及骨水泥渗漏率。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批准(KL901173)。结果与结论:(1)两组均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注入组(3.3%,15.0%,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常规注入组(P<0.05);(4)常规注入组患者术后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常规注入组(P<0.05);(5)结果表明,采用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且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 李文乐; 王浩胜; 宁丽俊; 张文石; 高森; 孙丽君; 胡朝晖
    • 摘要: 背景: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有关骨水泥出现渗漏的危险因素仍在争论中.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385例,其中男77例,女308例.选取年龄、性别、骨密度、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骨水泥量、手术时间、住院到手术时间、受伤到手术时间、是否多椎体骨折及类固醇药物使用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研究通过柳州市人民医院的机构审查委员会伦理审查.结果 与结论:①385例患者中8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长和是否多椎体骨折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高的骨水泥注射量[OR=1.283,95%CI(1.004,1.640),P<0.05]、更长的手术时间[OR=1.0.15,95%CI(1.003,1.027),P<0.05]及多椎体骨折[OR=2.456,95%CI(1.461,4.130),P<0.05]患者有更大的骨水泥渗漏风险;②进一步建立临床预测模型(Nomogram)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ROC=0.683,拟合优度检验结果P=0.592,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预测能力;③结果 表明,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长、多椎体骨折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Nomogram可以较准确预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 车艳军; 胡丹; 司卫兵; 顾雪平; 郝跃峰
    • 摘要: 背景:椎体成术形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经历了20余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但术中骨水泥渗漏迄今仍是临床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目的:评估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共12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例,年龄≥80岁,根据骨水泥灌注技术分为常规注入组(n=60,骨水泥调制一次性注入)和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n=60,术前体位复位+骨水泥分次调制注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肺功能改善及骨水泥渗漏率.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批准(KL901173).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均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注入组(3.3%,15.0%,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常规注入组(P<0.05);④常规注入组患者术后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常规注入组(P<0.05);⑤结果表明,采用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且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 侯万星; 李洪伟; 郑欣; 朱先任
    • 摘要: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伴随的终板损伤与经皮椎体强化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有关。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术前MRI发现的相关性,分析终板骨折及邻近椎间盘损伤对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2例,其中11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72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根据术前MRI片评估骨折椎体相邻椎间盘损伤和终板骨折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椎间盘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n=32)和无渗漏组(n=150),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终板骨折情况、相邻椎间盘损伤情况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182例患者中,术前63例存在终板骨折,98例存在邻近椎间盘损伤;所有患者中,32例椎体强化后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终板骨折组的渗漏率高于无终板骨折组(P0.05);③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终板骨折是强化后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邻近椎间盘损伤、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椎体部位不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④相关分析显示,终板骨折与椎间盘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r=0.47,P=0.000);⑤结果表明,术前MRI发现的终板骨折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而椎间盘损伤并非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影响因素,椎间盘损伤与终板骨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存在明显相关性。
    • 叶林强; 卢国樑; 江晓兵; 李真; 翁汭; 梁德; 黄学成; 冯永洪
    • 摘要: 背景:当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填充位置包括前外侧、前内侧和后外侧3种,尤其多见于椎体体积相对较大的腰椎。目前尚未发现有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对比这3种骨水泥填充位置对骨折椎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差异。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3种骨水泥填充位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方法:建立L1-L5节段骨质疏松性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L3椎体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然后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分别模拟3种骨水泥填充位置:前外侧、前内侧和后外侧,共获得4组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比较4组模型中L3椎体最大米塞斯应力和骨折区域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①在前屈加载条件下,前外侧、前内侧和后外侧骨水泥填充后的L3椎体最大米塞斯应力分别约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的18.31%,19.43%,28.31%,骨折区域最大位移分别约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的13.92%,16.49%,29.90%。说明与经皮椎体强化前相比,经皮椎体强化后的最大米塞斯应力和最大位移均显著降低,前外侧骨水泥填充的最大米塞斯应力和最大位移最小;在后伸、侧屈和旋转加载条件下可见类似结果;②结果发现,前外侧骨水泥填充可以更好地恢复骨折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建议通过靶向穿刺置管、精准注射骨水泥技术首先保证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前外侧骨折区域的填充。
    • 李友文; 郑兴平; 曾建洪; 陈渝
    • 摘要: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二者各有优缺点。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早中期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63例)与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52例),术中记录骨折椎体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及术后12周进行X射线片检查,测量伤椎Cobb角;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步态测试及疼痛评估,疼痛评估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研究得到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椎体后凸成形组的骨水泥用量多于椎体成形组(P0.05);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12周的伤椎Cobb角低于椎体成形组(P0.05);④术后12周时,骨水泥渗漏组术后疼痛、伤椎Cobb角及步态参数与非骨水泥渗漏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可在治疗后早期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具有更好的骨折复位和镇痛效果,且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