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位复位

体位复位

体位复位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51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河南外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8骨伤学术年会等;体位复位的相关文献由419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海洋、李严、郝定均等。

体位复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515 占比:99.59%

总计:28631篇

体位复位—发文趋势图

体位复位

-研究学者

  • 于海洋
  • 李严
  • 郝定均
  • 俞海明
  • 刘团江
  • 刘慧茹
  • 刘自贵
  • 叶贵生
  • 司卫兵
  • 吴喜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车艳军; 胡丹; 司卫兵; 顾雪平; 郝跃峰
    • 摘要: 背景:椎体成术形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经历了20余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但术中骨水泥渗漏迄今仍是临床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目的:评估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共12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例,年龄≥80岁,根据骨水泥灌注技术分为常规注入组(n=60,骨水泥调制一次性注入)和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n=60,术前体位复位+骨水泥分次调制注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肺功能改善及骨水泥渗漏率。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批准(KL901173)。结果与结论:(1)两组均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注入组(3.3%,15.0%,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常规注入组(P<0.05);(4)常规注入组患者术后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常规注入组(P<0.05);(5)结果表明,采用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且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 车艳军; 胡丹; 司卫兵; 顾雪平; 郝跃峰
    • 摘要: 背景:椎体成术形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经历了20余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但术中骨水泥渗漏迄今仍是临床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目的:评估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共120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20例,年龄≥80岁,根据骨水泥灌注技术分为常规注入组(n=60,骨水泥调制一次性注入)和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n=60,术前体位复位+骨水泥分次调制注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肺功能改善及骨水泥渗漏率.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批准(KL901173).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均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注入组(3.3%,15.0%,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常规注入组(P<0.05);④常规注入组患者术后的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常规注入组(P<0.05);⑤结果表明,采用骨水泥间隔灌注联合体位复位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且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 马宝军; 王磊; 刘自明; 顾成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技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置钉技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9.2±5.3)min,手术出血量为(74.2±8.1)mL,术后住院时间为(4.3±0.8)d,手术过程中与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部高度的丢失率及Cobb角均逐渐降低,且手术后6个月评分低于手术后1个月(P<0.05)。结论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置钉技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可改善腰椎功能,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较高,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稳定伤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作用。
    • 陈启才; 卢翠萍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位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70,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26,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并缓解患者机体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陈举; 涂洪波; 蒋仁伟; 赵军
    • 摘要: Kummell s病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一种严重并发症[1],引起长期慢性腰背痛,如不及时干预,椎体会进一步压缩、塌陷,压迫脊髓,甚至导致瘫痪[2]。Kummell’s病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对于Ⅰ、Ⅱ期患者,目前多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以缓解疼痛、稳定椎体,但同时存在骨水泥渗漏风险[1]。
    • 程学莲; 刘慧茹; 王燕
    • 摘要: 目的探讨晕痛针联合眩晕康复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体位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体位复位后予晕痛针联合康复操进行康复训练)和对照组(采用单纯体位复位治疗),观察并分析2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从而对晕痛针联合眩晕康复操治疗BPPV患者体位复位后残余症状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DH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后予晕痛针联合康复操进行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采用单纯体位复位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曲泊霖; 王江波; 曹剑; 鲍志磊; 郑德宇
    • 摘要: 目的:比较体位手法复位联合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病人,其中微创组治疗43例患者采用体位手法复位联合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开放组治疗40例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但体位手法复位联合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另外还要关注术中X线暴露次数对医患造成的不良影响。
    • 庞传军; 徐纪峰; 崔宪春; 朱磊; 杜春海; 张洪利
    • 摘要: 目的探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体位复位后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沂源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组患者采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1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及总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体位复位实施后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度,促进Cobb角及椎体高度恢复,增强椎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唐雪彬; 谢林; 李华; 魏东; 王云清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88例GenantⅠ、Ⅱ、Ⅲ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记录GenantⅠ、Ⅱ、Ⅲ型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GenantⅠ、Ⅱ、Ⅲ型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VAS评分术后2 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7例(19.3%)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3例渗漏到椎体旁,4例渗漏到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发生,均未产生临床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GenantⅠ型较GenantⅡ、Ⅲ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改善GenantⅡ、Ⅲ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凸角,但随着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增高.
    • 李亮
    • 摘要: 目的 分析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8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进行体位复位联合PVP治疗,对照组仅予PVP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结果 2组手术之后VAS、ODI评分和Cobb角均比术前有所下降,而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复位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更有利于患者减缓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可提高伤椎高度恢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