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95865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脊柱伤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脊柱伤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相关文献由756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忠良、黄朝梁、任广军等。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865篇
占比:99.85%
总计:196150篇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研究学者
- 邓忠良
- 黄朝梁
- 任广军
- 周言忠
- 周选民
- 徐霖
- 李小力
- 刘峰
- 唐承富
- 张晋煜
- 彭敏
- 李文忠
- 李浴
- 杨守俊
- 杨祚璋
- 柯珍勇
- 栾丽
- 袁涛
- 许建波
- 赵新建
- 钱保生
- 丛树园
- 云才
- 付拴虎
- 伍亮
- 侯志攀
- 刘勇
- 刘建恒
- 刘德峰
- 刘郑生
- 华丽
- 史腾
- 吕超强
- 吴强
- 周亮
- 尹家亮
- 廖绪强
- 张伟
- 张华
- 张家立
- 张权
- 张毅
- 张永波
- 张爱华
- 徐万龙
- 曹海福
- 李士春
- 李建林
- 李智斐
- 杨恩彬
-
-
陈启才;
卢翠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位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70,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26,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并缓解患者机体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
官奕云;
尹小锋;
钟南;
吴清华;
林斌珍;
曹立颖;
陈江鑫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不同入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组采用双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生命质量[国际骨质疏松生命质量评估量表(QUALEFFO)评分]。结果单侧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和QUALEFFO评分均低于术前,且单侧组VAS评分、QUALEFFO评分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侧与双侧入路均可改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腰椎功能,但单侧入路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少骨水泥注入量、缩短手术时间,而双侧入路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手术入路。
-
-
林开兴
-
-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61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其中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另外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手术疗效、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1±3)mL,手术时间为(52.36±9.51)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0±20)mL、(69.97±11.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6、6.580,P0.05)。结论选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疼痛症状,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值得推广。
-
-
刘志强;
焦顺成;
刘叶;
申海波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3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各190例;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疼痛VAS评分、Cobb角、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脑脊液漏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0.57±0.17)cm、疼痛VAS评分(7.23±1.25)分、Cobb角(28.61±3.73)°同常规组椎体前缘高度(0.57±0.19)cm、疼痛VAS评分(7.18±1.22)分、Cobb角(28.63±3.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0.87±0.26)cm高于常规组椎体前缘高度(0.71±0.22)cm,疼痛VAS评分(1.91±0.52)分、Cobb角(15.49±1.63)°均低于常规组疼痛VAS评分(2.67±0.85)分、Cobb角(18.85±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5、10.513、18.556,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有效应用后,同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可提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缓解疼痛程度,减小Cobb角,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不会导致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脑脊液漏发生率增加,可促进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
-
江桓宇
-
-
摘要:
目的探究椎体恶性肿瘤采用计算机导航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中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东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体恶性肿瘤患者175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87)和观察组(n=88),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导航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MPQ),活动能力,镇痛药物使用评分(AUS)、生活质量评分(QLS),远期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PQ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U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Q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病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体恶性肿瘤采用计算机导航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中放射治疗,可降低疼痛度,促进患者康复。
-
-
辜琴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入路选择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脊柱矢状面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行单侧PVP为单侧组,40例行双侧PVP为双侧组。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经济学及手术前后脊柱矢状面重建参数[骨盆入射角(PI)、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椎旁肌肌电变化[静息状态下、伸展躯干状态下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EMG)及拾物保持状态下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腰椎功能(JOA)、疼痛程度(VAS)、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透视次数少于双侧组,骨水泥用量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JOA、VAS评分低于术前,ADL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直接医疗费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脊柱矢状位平衡状态,而单侧PVP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直接医疗费低等优势,并可早期改善椎旁肌肉功能状态。
-
-
穆佐洲;
邵海龙
-
-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39)和B组(n=37),A组行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B组用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5 d、3个月、6个月的VSI指数、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联合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胸腰椎体骨质疏松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恢复脊柱功能,安全性较高。
-
-
郭亮
-
-
摘要:
目的:观察益肾健骨汤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PV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Cobb角、术后第1、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骨密度T值和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骨汤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提高骨密度T值和ODI评分,减小Cobb角,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PVP治疗。
-
-
张雪飞;
庄沙斌;
吴文仁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壮骨强筋片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壮骨强筋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对照组骨密度无显著改善,观察组骨密度显著改善,观察组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血清钙、磷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壮骨强筋片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质,值得推广应用。
-
-
陈施施;
李龙英;
黄静云
-
-
摘要:
目的:探讨结合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对老年胸腰椎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0月31日行PVP治疗的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椎体形态,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评分,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骨折整体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两组BIPQ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结合思维导图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老年胸腰椎骨折行PVP治疗患者围术期疾病感知控制能力和术后自我效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
-
-
钟远鸣;
张家立;
李智斐;
伍亮;
付拴虎
- 《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例264例(394个椎体)患者,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21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43例.随访时间平均(16.50±6.50)个月,记录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及发生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QCT值、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后凸角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椎体成形术后首次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7%,时间为(9.34±8.34)个月,第2、3次发生在3个月内.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无临床症状发生.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Cobb)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3天VAS评分在A组、B组各组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终末随访VAS评分在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值在A组和B组间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再发骨折发好于术后9个月内,骨密度是PVP后再发骨折的一个危险因素.
-
-
钟远鸣;
张家立;
李智斐;
伍亮;
付拴虎
- 《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89例(451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渗漏组)43例和B组(对照组)246例,根据VAS评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终末随访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渗漏部位的不同,进行上述评分.结果:本组研究中有43例(48个椎体)患者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1%.其中椎间隙渗漏17例,椎体周围渗漏14例,椎管内渗漏1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3例,针道通路渗漏8例.术后有3例患者局部出现酸胀不适,予中药涂擦及烫熨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第3天及终末随访两组间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VAS评分在不同渗漏部位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时有发生,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充分了解病椎情况,术中严格把握穿刺方法及注入时机,准确掌握骨水泥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
-
-
陈敏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围手术期中的效果.rn 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将快FTS理念应用于263例因OVCF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KP)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体方法包括心理护理、术前超前康复训练、超前镇痛、术后液体控制、尽早进食、早期下床锻炼、出院指导等.rn 结果:手术时间40min-90min,术后1周、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14±0.52)分及(2.13±0.32)分,与术前(8.65±0.6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住院天数为3-6d,平均3.7d,住院费用为2.79万-3.22万,平均为2.9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n 结论:FTS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
-
房津辉;
张德娟;
王美君
-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69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体位指导,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9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不仅是把病人视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人,并且给予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护理,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护理中使患者功能恢复至最佳程度.
-
-
王汉龙;
吴志强;
陈长贤;
赖展龙;
刘联群
-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 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注意事项.方法:本组217例(260个椎体),男44例,女173例;年龄55~89岁,平均67.4岁.脊椎骨折部位为T8 ~ L4,其中胸椎128个椎体,腰椎132个椎体.于俯卧位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术前、术后2天、随访期行疼痛视觉类比(visuac analogve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4.7个月.217例260个椎体成功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入,注射骨水泥1.8 ~ 6.0mL,平均4.5ml/椎体.术后第2天VAS为(2.17±1.19)分,较术前(6.15±1.47)分有显著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随访时VAS评分为(1.92±0.75)分,与术后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评分术后第2天为(1.43±0.50)分,较术前(3.30±0.57)分显著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时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后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疗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