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7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1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535664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文献由2752位作者贡献,包括单希征、吴子明、刘博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1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5664 占比:99.78%

总计:536848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文趋势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研究学者

  • 单希征
  • 吴子明
  • 刘博
  • 张莉
  • 徐先荣
  • 孙勍
  • 杨旭
  • 刘强
  • 叶华
  • 朱梓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袁庆玲; 方熙声; 廖晓丽
    • 摘要: 目的:研究用壮医线点灸联合Epley复位手法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的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收治的60例痰湿中阻型后半规管BB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Epley复位手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壮医线点灸联合Epley复位手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DHI)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HI的总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痰湿中阻型后半规管BBPV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壮医线点灸联合Epley复位手法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眩晕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
    • 韦一; 刘湘; 曾莉
    • 摘要: 目的对比视频眼震图(VNG)与裸眼检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断价值,为患者后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并分析手法复位对BPP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惠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204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对患者均施以变位试验[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Roll)]并采用VNG检查与裸眼检查法观察典型眼震情况,确定眩晕类型;比较不同类型BPPV患者典型眼震检出率;比较不同类型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后1、6个月的临床疗效;统计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VNG检查PSC-BPPV、HSC-BPPV、ASC-BPPV、混合BPPV患者典型眼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裸眼检查;与治疗后1个月比,治疗后6个月ASC-BPPV、混合BPPV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治疗后1个月HSC-BPPV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SC-BPPV、混合BPPV患者(均P<0.05);治疗后6个月内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共复发5例,复发率为2.55%(5/196),以PSC-BPPV、HSC-BPPV患者复发为主。结论VNG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有助于提高典型眼震的检出率并准确进行BPPV分型,在VNG监视下进行手法复位,能够提高BPPV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且复发率较低。
    • 李丽平; 陈孝东
    • 摘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头位改变相关的短暂眩晕为临床特征。按受累半规管分类,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公认的学说包括管石症及嵴帽结石症[1]。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BPPV与骨密度(BMD)降低、维生素D(VitD)缺乏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耳石结构改变,但BMD、VitD与管结石症及嵴帽结石症的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对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c-BPPV)与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hc-BPPV-CU)患者的BMD及VitD水平进行比较,探讨管结石症与嵴帽结石症的钙代谢情况。
    • 徐秀娟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过大,节奏快,熬夜劳累及日照、运动的减少,眩晕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人们常说的“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就诊范围属于耳鼻喉科、眩晕门诊及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
    • 王彩莹
    • 摘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疾病,占前庭性眩晕的20%~30%,年患病率约为1.6%,终身患病率约为2.4%[1],发病机制目前公认与耳石碎片脱落有关,治疗首选耳石复位术,辅以药物、手术治疗、前庭康复(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VR)。
    • 杨艳; 高秀云; 李璐璐; 史宁; 陈祖琨; 陈晓云
    • 摘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常被称为耳石症,是神经科及耳科临床极为常见的眩晕性疾病。诊断BPPV的金标准是变位试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1,2],但耳石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非旋转性的头昏不适、行走不稳等残余症状(residual dissiness,RD),因而产生焦虑情绪,或不自觉采取限制体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 范莹莹; 王育勤; 任昊; 侯星奎
    •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1例退出研究)与对照组37例(3例终止试验),治疗组给予耳穴贴压法,对照组则仅给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4周眩晕残障量表(DHI)、视觉模拟尺度(VAS)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的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残障量表、视觉模拟尺度、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症状皆改善;尤其是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DHI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患者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可有效减轻残余头晕症状,1周内疗效显著。
    • 邱崇荣; 刘向红; 周宇明; 肖小六; 彭金亮; 郭树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发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复发及降低死亡风险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我院2013年12月30日至2018年9月23日明确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住院患者共1366例,根据年龄是否大于等于65岁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570例,非老年组796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随访,以复发或出院后任何原因死亡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进行记录。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较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比例较高,入院收缩压较高,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较高,TC、LDL-c水平较低,TBiL、DBiL水平较高,颈部血管斑块发生率较高,MACE发生率较高(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844,P=0.012,95%CI 1.143~2.975)、高血压(OR=1.597,P=0.012,95%CI 1.109~2.299)、心率(OR=1.025,P=0.002,95%CI 1.009~1.042)、尿素氮(OR=1.137,P=0.001,95%CI 1.053~1.228)、肌酐(OR=1.005,P=0.045,95%CI 1.000~1.011)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747,P=0.029,95%CI 1.058~2.884)、高血压病(OR=1.516,P=0.030,95%CI 1.041~2.209)、心率(OR=1.023,P=0.005,95%CI 1.007~1.040)、尿素氮(OR=1.116,P=0.015,95%CI 1.021~1.220)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BBPV患者戒烟、控制血压,定期复查肾功能,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减少复发、降低死亡风险,改善老年BBPV患者生活质量。
    • 李思露; 张琦; 黄瑞
    • 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诊治费用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10月我科诊治的31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等基线情况、挂号方式、临床分型、诊疗费用等,以<726.18元人民币为正常诊治费用,≥726.18元为高诊治费用,计算患者诊治费用分布情况。对费用分布情况进行单因素回归,筛选可能危险因素(P<0.1),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正常诊治费用组和高诊治费用组患者检查项目区别。结果312例患者中男性103例,女性209例,年龄61.22±9.53岁,正常诊疗费用253例(81.09%),高费用59例(18.91%)。单因素回归分析,P<0.1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挂号方式、患病次数、临床分型。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P=0.000)、脑卒中病史(P=0.011)、临床分型:水平半规管管石型(P=0.042)、水平半规管嵴帽型(p=0.019)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高诊治费用的影响因素。高诊治费用组,患者常做的检查有:头CT(89.83%)、眼震电图(72.88%)、TCD(64.41%)、颈椎CT(52.54%);花费较多的检查:头MRI(19250元)、头CT(17110元)、颈椎CT(8990元)。正常诊治费用组,患者常做的检查有:眼震电图(73.52%)、TCD(24.11%)、头CT(14.23%)、心电图(12.25%);花费较多的检查:眼震电图(21948元)、头CT(10440元)、TCD(4697元)。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发生高诊治费用的比例为18.91%,合并高血压、脑卒中病史以及临床分型为水平半规管型更易发生高诊治费用,高费用组患者做头CT、TCD、颈椎CT比例高,头MRI、头CT、颈椎CT花费高。
    • 王山; 李文娟; 刘叶辉
    • 摘要: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痰饮中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复位及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于治疗3天及7天后统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DHI评分中情感、功能、躯体评分。3个月后随访复发率。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DH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BPPV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