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
2013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

2013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浙江嘉兴
  • 出版时间: 2013-09-06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3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原因是颞骨内病变,可由颞骨内任何部位的病变引起.近年来,颞骨显微外科迅速发展,面神经手术效果显著提高.目前,从面神经出脑干到小脑脑桥角、从内耳道到茎乳孔、从出茎乳孔到面部终末支,均可进行手术暴露.当代的面神经手术,为了有目的地适当暴露面神经病变的部位,应尽量保存听力和前庭功能,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应尽量保存听力的前庭功能,尽可能修复面神经结构,以期恢复其功能.
  • 摘要:目的:rn 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疗效。rn 方法:rn 2008.09-2012.09本院治疗的252例单侧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87例(EP+BE组)、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组81例(EP组)、倍他司汀治疗组84例(BE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效.rn 结果:rn EP+BE组治疗3天和1周后有效率均高于EP组和BE组,EP组治疗3天和1周后有效率高于BE组,EP+BE组3天内的平均有效时间小于EP组和BE组.rn 结论:rn 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BPPV安全有效,明显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 摘要:目前研究认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这三种眩晕疾病约占所有眩晕的50%以上,上述三种疾病往往症状典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已较成熟,临床对上述三种疾病已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对所诊治的临床发病率低或者诊断困难的不典型眩晕疾病,对前庭阵发症、偏头痛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rn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当今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尚无非常可靠地鉴别方法,在所有的不典型眩晕疾病的诊断中,没有比详细的病史问诊更重要,另外相关必要的辅助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本专科知识外,神经内科疾病等相关学科的丰富临床经验及基础知识能有助于减少误诊。
  • 摘要:目的:rn 探讨24 h双探针pH检测在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n 方法:rn 依据pH检测24h内食管上端反流事件次数超过6.9次为基线将难治性咽喉炎患者分为LPR组和对照组各17例,并给予咽喉炎常规治疗+抑酸治疗,分析pH检测与反流症状指数(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和反流检查(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SI、RFS的变化情况.rn 结果:rn LPR组坐立位反流次数中位数(10.0)明显高于平卧位(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而在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P>0.05).RSI量表、RSI量表+RFS评分的判断结果与pH检测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中等一致性(k值分别为0.47和0.53,P值均<0.01).治疗后LPR组与对照组的RSI、RF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LPR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3.01,P值均<0.01).rn 结论:rn pH检测是LPR临床抗酸治疗的重要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地塞米松鼓室滴注对鼓室置管术后中耳通气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收集35例(60耳)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研究组23例(40耳),对照组12例(20耳),分别采用地塞米松鼓室滴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对比置管术后1月、3月鼓室容积和咽鼓管通畅程度.结果:术后1月、3月鼓室容积,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月、3月咽鼓管通畅程度比较,Z值分别为-1.379、-0.97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地塞米松鼓室滴注对置管术后中耳通气状态的恢复上没有显著作用.
  • 摘要:复发性中耳炎随着民众经济状况好转和生活富足渐渐要求再手术者呈增多趋势,在收治中具备再次鼓室成形的患者37例,这些患者中第一次手术时间最长者38年,最短的7个月.有过"进行性听力下降"病史者21例;有过"快速听力下降"者7例;不知不觉听力下降10例.本组患者中CT显示:中鼓室病变14例;鼓窦病变6例;弥漫性病变13例(同时具有以下三处病灶:中鼓室、后鼓室、上鼓室、鼓窦、乳突);无较大病灶者4例;其中人工听骨植入者8例.
  • 摘要:目的:观察抗过敏治疗对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整理从2010.12-2013.6间在本院常规治疗而效果不好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病人56例的气骨导差、声导抗、及治疗前后的IgE之差,结果:气骨导差、声导抗、及治疗前后的IgE之差,统计学上均有意义。结论:抗过敏治疗对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 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因病毒感染、外伤等引起面神经脱髓鞘、变性甚至断伤,导致面神经功能损伤,保守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恢复差,留有后遗症影响面部外观,给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伤害,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早期判断面神经损伤程度,对严重者及早施行面神经减压术等积极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喉内镜微创术结合中药综合疗法对咽喉病变治疗的优势.方法:对2006-2012年间在本科接受全麻支撑喉内镜微创术为主结合中药治疗咽喉病变2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疗效优势,分析技术优缺点.结果:220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总有效率97.1%.结论:喉微创术加中药治疗咽喉病变疗效好,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精细度高等优点.术后中药口服,恢复快,复发率少,可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rn 探索人下咽缩肌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及其与生物支架的组织相容性,为构建同种异体的下咽肌瓣以修复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做前期准备.rn 方法:rn 经伦理委员会的允许,取9例下咽癌患者癌旁正常的咽缩肌组织,约10*10mm大小,体外培养获得人下咽缩肌细胞,传代4次,获得足够数目的细胞.分别与接枝丝素蛋白或明胶的平面及立体凹槽聚氨酯(PU)生物支架进行符合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鉴定细胞的性状,以及细胞增殖、分化和成肌的状况,并比较接枝前后下咽缩肌组织细胞和生物支架相容性的变化.rn 结果:rn 接枝丝素蛋白后的PU平面和立体凹槽支架表面下咽缩肌细胞诱导分化4d出现多核肌管,14d时肌管增粗成熟融合形成肌管,扫描电镜见肌管数量多且肌管之间排列紧密、重叠,免疫荧光示骨骼肌细胞大量表达特异性的转录因子MyoD,而未接枝培养的肌管数量明显少于接枝的.其次凹槽支架上接种的细胞与支架极性平行,而平面培养的肌管排列紊乱.rn 结论:rn 体外培养人下咽缩肌细胞选择20%DMEM(胎牛血清培养基)时生长最活跃;较易在接枝丝素蛋白的平面或立体凹槽生物支架上融合成细胞层且与下咽缩肌细胞的相容性好;凹槽状的生物支架有利于下咽缩肌细胞沿着特定的方向生长,肌管有明显的方向性排列,从而模拟了体内的生长状况.最终为组织工程化下咽骨骼肌细胞奠定基础.
  • 摘要:FDG在恶性肿瘤包括头颈部癌中高吸收与这些肿瘤的预后差有关.Glut-1是恶性肿瘤乏氧的一个内在标志.HIF-1α及相关的靶基因如Glut-1的表达受到PI3K/Akt通路的调控.然而目前仍然不明确PI3K/Akt通路是否直接参与FDG的摄取.使用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rnCT),对24例喉癌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测定喉癌的标准摄取值(SUV)。尽管因为较小的样本量,仍提示在喉癌中,高SUVmax预示不良的预后。高SUVmax可能与Glut-1, HIF-1α, PI3K和p-Akt表达增加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制定声带息肉手术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连续、动态、有针对性、有具体目标的健康教育;制定声带息肉手术标准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记录单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健康教育能按照临床路径顺利完成.结果:患者得到标准化、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能顺利应对手术并能理解适应手术后的不适,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预防保健知识,从而降低疾病复发率.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及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摘要:目的:rn 检测喉鳞癌细胞中STAT3及P53的表达,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rn 方法:rn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TAT3及P53蛋白在6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2例取自喉全(或近全)切除者癌旁(>2.0 cm)处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rn 在喉鳞癌组织中存在STAT3蛋白和P53蛋白高表达;STAT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喉鳞组织中STAT3和P53蛋白的表达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558(p<0.01).rn 结论:rn STAT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 摘要:目的:rn 探讨分析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后,围手术期取消抗生素的应用,对声带创面感染的发生、创面的愈合、术后声音恢复情况的影响.rn 方法:rn 回顾分析本科室1006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行支撑喉显微镜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切除手术病例,以2003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278例病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728例病例作为治疗组,取消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两组同时观察声带创面感染,创面的愈合,术后声音恢复情况.rn 结果:rn 治疗组728例与对照组278例患者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后,均无创面感染情况发生,创面愈合良好,声音恢复良好.对照组有复发3例,复发率1.08%,治疗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0.5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复发率与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rn 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切除后可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抗生素的过渡使用.
  • 摘要:构建荷载有在SLPI启动子调控下的靶向EGFR的人工micro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安全性及对喉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重组腺病毒Ad-SLPI-EGFRamiR和Ad-SLPI-GFP均能有效感染Hep-2细胞,并表达相应的基因,具有良好的喉癌组织特异性。重组腺病毒Ad-SLPI-EGFRamiR在体外能显著地特异性抑制喉癌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抑制作用较低。在荷瘤裸鼠模型中,重组腺病毒Ad-SLPI-EGFRamiR有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趋势,并且与吉非替尼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摘要:双侧声带麻痹(b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BVCP)是由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引起,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以手术损伤、恶性肿瘤及神经源性疾病为主.由于双侧声带不能外展,临床上表现为喉梗阻,重者可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存在危及生命的潜在危险,常常需要手术干预.由于喉功能的特殊性,手术时既要求重建喉呼吸功能,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喉正常结构的损伤,以保留发音功能.因此,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笔者认为颈侧切开杓状软骨切除声带外移术的优点在于既能扩大声门裂,改善呼吸,解决患者的呼吸困难,又能保留患者的发音功能,如术后效果欠佳,尚可二次行对侧杓状软骨切除声带外移术或行喉内声带部份切除术。颈侧切开杓状软骨切除声带外移术的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患者恢复快,故在基层医院能更容易得到推广。
  • 摘要:传统治疗鼻腔出血,若出血部位位于鼻腔前段,往往是行填塞止血,效果良好,但若出血部位较后,且位于下鼻道或后鼻孔位置,可行前鼻孔填塞或联合后鼻孔填塞,但患者较痛苦,且并发症率较高。通过鼻内窥镜的应用,确定出血点。通过双极电凝可以近距离接触出血部位,向病灶组织组织提供高频电能,使血管脱水而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由于它的作用范围只限于镊子两端之间,因此对相邻组织的损伤程度和影响范围很小,相当安全。特别适合于黏膜表面的止血。此治疗方法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止血快、止血准确,效果好。准确地找到出血部位是鼻内镜止血成功的关键。对于行鼻内窥镜检查之前出血已经终止,认真检查也没有发现出血点者可暂作观察,待其再次出血时及时行鼻内检查可较容易发现出血部位。
  • 摘要:上颌窦囊肿多见于上颌窦的窦底和内壁,经典的手术方式是柯-陆氏进路囊肿摘除术,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术后多遗留面部麻木等并发症.随着鼻窦内窥镜的发展,经下鼻道开窗、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泪前隐窝进路等术式相继开展.但上述几种内窥镜术式均有其局限性.为寻求更加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科室自2009年8月~2013年7月进行下鼻道、中鼻道联合进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7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颌窦囊肿的经典手术方式创伤大,并发症多。经下鼻道开窗、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泪前隐窝进路等术式虽然有其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但是单纯手术入路,容易对内窥镜不能窥见的上颌窦囊肿和囊壁有遗留,从而有容易复发的缺点。本手术入路结合近几年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优点,根据囊肿位置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囊肿摘除,从而避免术后囊肿囊壁残留复发可能。
  • 摘要:目的:rn 探讨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相关问题及经验教训,以提高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成功率.rn 方法:rn 回顾性总结3例有典型经验教训的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第一例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蝶窦前外侧壁,经神经外科开颅修补术失败,而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成功.第二例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额窦后壁偏外侧,采用经鼻内镜联合鼻外额窦进路修复成功.第三例取上鼻甲带蒂粘膜瓣外移覆盖修复后筛顶漏口失败,再次经鼻内镜下取大腿外侧阔筋膜及少量肌肉修复成功.rn 结果:3例经鼻内镜下或联合鼻外额窦进路取大腿外侧阔筋膜及少量肌肉修补脑脊液鼻漏,均获成功.rn 结论:rn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内镜或联合鼻外额窦进路行脑脊液(CSF)鼻漏修补术,已成为较好的途径,比较神经外科术中更能准确找到漏口,CSF鼻漏的外科治疗效果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脑脊液鼻漏的主要危险在于可以继发严重的颅内细菌感染,危及生命.脑脊液鼻漏的手术修补术:颅内法和颅外法(鼻内入路和鼻外入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数码技术及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对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的传统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应用鼻内镜外科技术修补脑脊液鼻漏,拓展了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也丰富了鼻内镜手术技术.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内镜行脑脊液(CSF)鼻漏修补术,已成为较好的途径,CSF鼻漏的外科治疗效果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处理漏孔较大(直径>2.0cm)或多发性脑脊液鼻漏,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以使这种方法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 摘要:探讨鼻内镜下Stammberger"去蛋壳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适应症、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安全性、手术技术、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以及影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的运用和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本研究采取鼻内镜下Stammberger"去蛋壳术”治疗慢性额窦炎,阶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实它不仅创伤小,而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手术的顺利完成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如45°鼻内镜、额窦刮匙、上翘长颈鹿式咬钳、上翘环切钳等;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定位可以有效解决解剖结构紊乱等情况,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及风险;手术只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一部分,它还需要结合术后规律用药和定期随访,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且每一位患者的治疗都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和根据鼻窦黏膜的表现来制定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rn 探讨脑脊液鼻漏手术中在鼻窦内窥镜下球囊鼓肺定位及修补方法.rn 方法:rn 对4例脑脊液鼻漏住院病人,其中外伤性2例,自发性2例,在病史、生化检查确定为脑脊液鼻漏,CT或MRI提示脑脊液漏出的粗略部位后,开放相应鼻窦,术中嘱麻醉师用球囊作"鼓肺"动作,同时在鼻窦内窥镜下关注液体流出通道,找到漏口,去除漏口周围0.5~ 1.0cm粘膜,对于1例长线状颅底骨折脑脊液蝶窦漏者,用转移鼻中隔粘骨膜瓣外贴修补;对于3例孔状漏口,用耳显微环切刀在漏口周围硬脑膜与颅底骨之间分离1~2rmm,其中1例筛板漏取颞筋膜嵌入瘘口骨孔上方的硬脑膜外间隙,外覆颞筋膜,再用一边去粘膜的中鼻甲骨粘膜瓣覆盖;1例蝶筛窦顶交界漏口,取颞筋膜用可吸收4号线缝制比漏孔大2倍栓子塞人漏孔内,外用转移鼻中隔粘骨膜瓣外贴;1例蝶窦外侧隐窝骨质缺损脑脊液漏的患者,自下向上揭去除蝶窦腔所有粘膜,用去粘膜上皮之中鼻甲骨粘膜覆盖,小块中鼻甲骨填压,再用转移鼻中隔粘膜瓣外贴覆,术后第23天感冒喷嚏后复发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半月无效,去除成活组织,用鼻中隔对侧粘膜瓣覆盖修复.rn 结果:rn 4例患者在麻醉师球囊"鼓肺"动作时,在鼻窦内窥镜下都清晰显示脑脊液漏出通道,去除周围粘膜后,都准确显示颅底及脑膜破漏位置,3例1次修补成功,1例2次修补成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7年未见复发.rn 结论:rn 在病史、生化检查确定为脑脊液鼻漏,CT或MRI提示脑脊液漏出的粗略部位后,在术中请麻醉师球囊鼓肺动作时鼻窦内窥镜下定位漏口简便、准确、无创,宜根据漏口选材及修补方式.
  • 摘要:目的:rn 探讨50例儿童以间歇性慢性咳嗽为主要征象的慢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与治疗措施.rn 方法:rn 对就诊儿童间歇性咳嗽超过3周以上,儿科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且免疫功能无低下,肺部X线检查正常的患儿,均行常规耳鼻咽喉科检查,如有必要的行鼻内镜、鼻窦CT检查,临床确诊为鼻窦炎的患儿按慢性鼻窦炎正规治疗方案干预6~8周,发现扁桃体Ⅲ°肥大、腺样体肥大伴打鼾者行手术切除.rn 结果:rn 50例CT平+冠位扫描检查,45例确诊为慢性鼻窦炎,其年龄3岁10个月~13岁,平均8.1岁.所有儿童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慢性咳嗽,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且无中鼻甲水肿,黏膜收缩功能尚可,有鼻腔、鼻道脓涕38例,鼻窦炎临床分期Ⅰ型3期18例(26侧),Ⅰ型2期20例(31侧),Ⅰ型1期7例(12侧).以上颌窦、筛窦病变程度首位,其次额窦、蝶窦.29例咽后壁有脓性分泌物.8例伴腺样体肥大,鼻咽侧位片或CT检查A/N比值>0.8.确诊为慢性鼻窦炎的患儿正规综合治疗8周,82.2%治愈,17.7%好转,腺样体肥大行手术治疗.rn 结论:rn 儿童慢性鼻窦炎与成年人相比区别较大,慢性咳嗽联想鼻窦炎关系,患儿家长或临床医生思维单纯.此外个别患儿有全身症状而分散就诊,故易造成误诊、漏诊.
  • 摘要:目的:分析高渗盐水对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冲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予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术后1月鼻塞改善情况,随访6月后,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月两组鼻塞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情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轻鼻内镜术后鼻黏膜充血作用.
  • 摘要:目的:rn 分析鼻中隔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关系.rn 方法:rn 分析972例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片,观察鼻中隔偏曲和球型鼻甲泡的发生率,并把鼻中隔偏曲分为高位偏曲和低位偏曲,测量鼻中隔偏曲角度(SDA)和球型鼻甲泡的横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球型鼻甲泡的关系.rn 结果:rn 1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17.03%,790例无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14.05%,两组之间球型鼻甲泡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69例高位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33.33%,122例低位偏曲患者的球型鼻甲泡发生率为9.02%,两组之间球型鼻甲泡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20例高位偏曲伴球型鼻甲泡组SDA平均值为14.55°±3.61,偏曲凹侧球型鼻甲泡横径均值为5.93±1.88mm,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11例低位偏曲伴球型鼻甲泡组SDA平均值为13.36°±2.42,偏曲凹侧球型鼻甲泡横径均值为4.86±1.40mm,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rn 结论:rn 高位鼻中隔偏曲导致偏曲凹侧球型鼻甲泡的发生率增高.球型鼻甲泡横径并不随鼻中隔偏曲角度增大而增大.
  • 摘要:持续性慢性鼻炎(persistent rhinitis,PR)是一种常见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在全世界范围患者众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鼻塞是PR的最常见症状,通常也是患者的主要困扰.目前,对于鼻塞严重程度的评价多采用主观症状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而缺少公认有效的客观评价方法.但VAS更多反映的是PR对患者的困扰程度,而非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而且VAS受患者个体因素、局部神经功能、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评价鼻腔客观测量指标、血清ECP、总IgE水平能否反映鼻塞和鼻黏膜炎症的真正严重程度.而无论患者有无鼻塞,鼻声反射是一种有用的诊断PR的客观检测方法。它可能反映了鼻腔黏膜肿胀和炎症的真实严重程度。在严重的AR患者中,血清ECP水平通常升高,并和鼻声反射结果呈负相关。血清总IgE可作为诊断AR的辅助指标。四相鼻阻力计可做为诊断严重AR的辅助工具。
  • 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见于皮肤,较少发生于黏膜。鼻腔和鼻窦黏膜恶黑色素瘤临床上罕见,其发生率极低,约占全部性黑色素瘤的1%。鼻腔和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常见临床症状是单侧鼻塞和鼻出血,因其症状乏特异性很容易漏诊和误诊。该病的病因尚不了,本例患者的父母分别死于肝癌和肺癌,是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待研究。本病依靠病理确诊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常常表现为SIOO(+)。临床上主张术前不做活检,大切除后送检。但是本病患者体征不典型,大多术已行活检,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并且术后辅化疗或放疗。该病极易复发和转移,术后复发率37%—54%,5年生存率为20%—46%。该病后很差,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
  • 摘要:目的:rn 观察下鼻甲肥大患者鼻声反射参数: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和鼻阻力(NR)的改变.rn 方法:rn 应用声反射鼻测量计(eccovision型)对30例主诉有鼻阻塞的下鼻甲患者及20例前鼻镜检查正常的志愿受试者进行测试.rn 结果:rn DCNA:男: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MCA:男: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CV:男: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R:男: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试验组: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rn NMCA对鼻气道阻力的产生具有明显影响,可作为判断鼻腔通畅度、鼻甲肥厚程度、手术部位及手术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开放引流.术后对其临床疗效观察分析。结果:17例患者随访1-3年,复查窦腔均无真菌和炎症,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术中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黏膜,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rn 对鞍上相关结构进行内镜解剖学观察,为临床鼻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治疗鞍上病变提供形态学基础及解剖参数.rn 方法:rn 通过影像学方法选取蝶窦气化良好、呈鞍型的成人头颅标本23具,模拟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通过蝶窦骨质层、硬膜层及颅内层,依次进行内镜下鞍上结构解剖观察.rn 结果:rn 以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为标志,用一横线和双纵线将鞍上结构对应的蝶窦骨质层、硬膜层及颅内层分为六区,横线为两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连线,双纵线平行穿过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内侧缘,并与横线垂直.分区结果为中间从上到下分别为视交叉区、鞍区,两侧从上到下分别为视神经管区及海绵窦区;两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的连线是鞍结节的投影;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以通过适当去除后组筛窦、鞍结节和蝶骨平台,清楚显示视交叉区、鞍区、神经管区及海绵窦区相应解剖结构.rn 结论:rn 鞍上结构对应的蝶窦骨质层、硬膜层及颅内层的分层法,使复杂的鞍上区域及附近结构简化,利于手术区域的识别和定位;鼻内镜下扩大经鼻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鞍上解剖结构,适用于鞍上病变的治疗.
  • 摘要:目的:rn 了解台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rn 方法:rn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1013例具有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探讨了阳性病例在性别、年龄、检测季节等方面的差异性.rn 结果:rn 1013例患者中,阳性反应者811例,阳性率为80.06%.其中,粉尘螨、屋尘螨过敏者为759例,占93.59%;葎草花粉过敏者248例,占30.58%;海蟹过敏者302例,占37.24%,吸入性变应原为主要致敏源,其阳性率为75.52%(765/1013);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20.34%(206/1013)。rn 结论:rn 台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主要由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其次是由海蟹、葎草花粉、蟑螂等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海虾、猫毛、狗毛、花生、扇贝、桃子等引起的变应性鼻炎较低,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呈正相关.明确变应原,对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较少见的一种低度恶性,易于误诊的肿瘤.所见报道多发生于四肢和全身的皮肤和软组织,原发于鼻腔、鼻窦者罕见报道.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少见而易误诊为癌和其他血管内皮瘤的肿瘤,其病因学尚不清楚,是近10年才认识的低度恶性肿瘤。1982年由Weiss和Enzinge首先报道并命名。此瘤各年龄组、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在许多部位,包括皮肤、骨、胸膜、肝、腹膜和淋巴结,发生在软组织的该肿瘤多见于成人,且常发生于四肢的静脉壁,也可发生于头颈部、躯干、脑、心脏等处。对大多数病人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治愈。病理检查肿瘤由红染的粘液样基质和散在分布的肿瘤细胞构成,即使在坏死物较多情况下仍可找到上述2种成分,瘤细胞外观多形性,呈鳅蚂状、多突状,根据FNAC涂片肿瘤细胞粘液样基质散在分布、核轻度大小不一,外观多形,胞质丰富,淡蓝色,含嗜碱性细颗粒,仔细寻找可见核内包涵体,该肿瘤属低度恶性或交界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形态,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三五成群呈小巢状、索状、不规则状排列,分布于粘液间质中,间质可显著或少量粘液样变或玻璃样变,瘤细胞内含有原始血管腔,核分裂象、多形性及坏死少见,部分病例伴有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改变。而依据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波形蛋白、CD31、CD34阳性,CK弱阳性,破骨细胞样的多核巨细胞CD68和al-AT阳性、电镜观察胞质内含丰富的微丝和少许的WP小体和临床特征:病变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常与血管有关,尤其与静脉壁相关明显,肿瘤可多发、单发,可复发,约20%病例可转移,有利于确定诊断。诊断需与软组织内转移性癌、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相鉴别。
  • 摘要:目的:rn 为圆窗区手术中准确定位圆窗及其相关结构提供个体化影像学解剖依据及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rn 方法:rn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行副鼻窦CT检查且无颞骨病变的患者140例,其中成人组78例(156耳),儿童组62例(124耳).均行副鼻窦横断面螺旋CT扫描,骨算法重组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图像,通过旋转显示所要观察的解剖结构.定量测量圆窗区相关结构间的距离,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有关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并将成人组有关测量结果与文献中尸头标本上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rn 结果:rn 多螺旋CT影像学定量测量数值以(±s)mm表示.成人组圆窗龛深度、圆窗龛前壁厚度及面神经乳突段外缘至骨性外耳道后壁垂直距离分别为(1.91±0.25) mm、(0.70±0.15) mm及(4.54±0.27)mm,儿童组为(1.29±0.17)mm、(0.45±0.09)mm及(3.65±0.27)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0、1.983及2.032,p值均<0.05);成人组圆窗龛的宽度、圆窗龛前壁后缘至耳蜗底回后缘垂直距离、锥隆起高度、面神经鼓室段下缘与圆窗龛后下缘之间垂直距离、面神经乳突段前缘至圆窗龛后缘中点的垂直距离及圆窗龛后下缘至颈静脉窝顶垂直距离分别为(2.18±0.32) mm、(0.89±0.31)mm、(2.23±0.310mm、(2.35±0.42)mm及(4.12±1.51)mm,儿童组分别为(2.08±0.19)mm、(0.84±0.08)mm、(2.03±0.35)mm、(2.12±0.32)mm及(4.01±1.24)mm,两组间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均为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3、1.735、1.765、1.832及1.531,P值均>0.05);成人组的CT测量结果与文献中成人尸头标本上测量数据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01、0.523、0.598、0.441、0.478、0.523、0.5160.493、0.321,P值均>0.05).面神经乳突段前缘至圆窗龛后缘中点垂直距离与圆窗龛后下缘至颈静脉窝顶垂直距离间无明显相关性(r=0.031,P=0.061).rn 结论:rn 多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定量测量圆窗区相关结构结果代表实际解剖结构测量结果,可为圆窗区手术中相关解剖定位提供准确的影像解剖学信息.
  • 摘要: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本科室应用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65例,取得满意疗效.在鼻内镜下用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方法简便,易操作,治疗时间短,术后无需鼻腔填塞,患者痛苦小优点,以及治疗温度低,作用范围有限,对周围组织损伤极小,安全性能高,而且减容效果明显,同时下鼻甲黏膜形态及功能保留良好,术后恢复快,1—2周后可有明显改善,6周左右下鼻甲容积回缩程度已基本稳定,而且在鼻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治疗精确,可控制,尤其对下鼻甲后端肥大者。同时应注意此治疗不适用于下鼻甲骨性肥大者、术前不宜使用减充血剂,而且消融深度不应过浅,消融位点相距不能太近,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形成过度消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减轻组织水肿,预防感染及鼻腔黏连。本研究中165例患者下鼻甲实施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了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并通过鼻内镜检查及VA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主客观变化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外报道相符。
  • 摘要:搏动性耳鸣是由患者头颈部的血管或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感知的,具有节律性的耳鸣.然而作为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感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直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题之一.目前关于搏动性耳鸣的研究甚少,且不能对其定性及定位诊断.通过对搏动性耳鸣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颈部超声,颅脑CTA,CTV,MRA,MRV,DSA等,总结并分析搏动性耳鸣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试图揭示搏动性耳鸣的临床特征,可能病因,为今后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 摘要:近40年,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百岁老人的人口数量显著增加.尽管已有诸多文献报导欧美和亚洲的高龄老人的听觉流行病学及听力损失分级,但是有关百岁以上老人这一群体的听功能状况的评估却鲜有报导.因此关于人类到了百岁以后的听觉到底有多"好"或是多"坏",仍不十分清楚.因此对绍兴市74位百岁老人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及听功能检查和评估,包括中耳声导抗、纯音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以进行中耳和内耳功能的评估.纯音测听结果显示所有百岁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90%以上的百岁老人在低于2000Hz的频率上呈现出中度到重度的听力损失(41-80分贝),在4000-8000Hz的中高频率上有极重度听力损失(≥81分贝).耳声发射检查被用于检测内耳中主要负责声音感知的毛细胞群的整体功能状态,在大部分的百岁老人中未能被检测出细胞活动反应.调查结果揭示了百岁老人群体的听功能存在着广泛和明显的下降,这也是首次获得的这一罕见年龄段个体的中耳、内耳以及听觉功能评估的比较全面的流行病学资料.
  • 摘要:目的:探讨声导抗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19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声导抗检查结果.结果:196例(24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呈B型鼓室导抗图102耳,C型鼓室导抗图143耳(其中Cs型96耳),分别进行鼓膜穿刺抽液治疗,B型与C型鼓室图的患者总得液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型鼓室图患者不同鼓室压力下得液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其鼓室压力情况对是否有中耳积液有鉴别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0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入院早期,治疗中期和治疗后期进行心理干预.结果:33例痊愈,显效46例,有效20例,9例无效.结论:了解患者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制定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听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上皮-肌上皮癌(EMC)是较罕见的恶性肿瘤,Donath于1972年首先报道。以往国内外文献仅见散在个案报道,WHO于1992年才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涎腺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有个别报告发生在乳腺、肺、鼻腔、鼻窦等。但尚未见发生于下咽部的上皮-肌上皮癌。本病例的报道尚属首例。上皮一肌上皮癌临床表现为好发于50—80岁的女性,表现为生长缓慢的结状肿块,临床上早期无明显不适,多不引起患者的重视。该例患者就是通过行胃镜检查偶然发现。上皮-肌上皮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瘤细胞排列成典型的双层腺管结构,内层腺上皮为立方细胞,有致密的细颗粒状胞质;外层细胞肌上皮细胞为单层或多层的多角形细胞,胞质透明。免疫组化可见内层腺上皮细胞CK、CK7阳性,外层肌上皮细胞S-100、P63、Calponin、GFAP和SMA阳性。形态上可与腺泡细胞癌、多形性腺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相鉴别。但上皮-肌上皮癌肿瘤局部有时缺乏典型的双层腺管结构,会给诊断造成困难。如本例上皮-肌上皮癌,肿瘤局部仅有腺上皮组成的腺管,且腺管形态多样,大一不一,易误诊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该病属低度恶性肿瘤,术后易局部复发(30%-_40%),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100%-20%),远处转移极少。治疗以手术为主,因其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应注意首次手术的彻底性,建议适当扩大切除范围。当肿瘤的直径大于4CM,术后可结合放疗,可减少局部的复发率。由于上皮-肌上皮癌极少出现远处转移,目前不主张术后化疗。
  • 摘要:从2012年3月~2013年6月运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部分喉咽6例,全喉咽缺损4例,运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部分喉咽缺损1例.所有病人原发疾病均为喉咽癌病例,除1例保留了正常的喉功能外其余病例均行全喉+部分/全喉咽切除术,完成颈部切除手术后,游离皮瓣卷成筒状或半筒状与残留粘膜吻合,皮瓣血管分别与面动脉或颈横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吻合,术后2周开始经口进食,术后6周开始予以辅助放化疗.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较大下咽缺损的理想皮瓣。解剖时采用逆行法,选用优势皮支,可保障皮瓣的良好血供,提高皮瓣成活率。前臂游离皮瓣较薄,是修复保留喉功能的喉咽缺损的理想皮瓣。
  • 摘要:回顾总结103例颅底相关病变手术切除及颅底修复,探讨颅底手术的条件及可能的并发症预防.对1993年6月至2013年6月20年间手术的154例涉及颅底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听神经瘤5例,累及前颅底鼻腔鼻窦病变32例,侵入蝶窦的垂体瘤29例,侵犯颅底的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上颌窦癌侵犯颅底9例,中耳乳突病变累及中颅底46例(其中包括外耳道癌5例,中耳癌4例),面神经瘤2例,颞骨骨折15例,脑液鼻漏7例,脑膜脑膨出2例,鼻窦囊肿侵犯颅底9例.术式有:前颅底颅面联合手术治疗累及前颅底鼻腔鼻窦肿瘤,迷路入路侧颅底手术(听神经瘤切除),颈和/或乳突一中颅凹联合入路(面神经瘤及面神经全程减压),乙状窦后(后颅凹)入路(听神经瘤切除),鼻内镜下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垂体瘤切除),内镜下手术(脑膜脑膨出、鼻咽纤维血管瘤、脑脊液鼻漏),颞骨部分切除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累及颅底的中耳癌或外耳道癌与中耳乳突病变,上颌骨扩大切除治疗侵犯颅底的上颌窦癌.
  •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异物伴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导致脓肿的8例食管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食管周围脓肿4例,纵隔脓肿2例,咽后壁及纵隔脓肿1例,咽旁及纵隔脓肿并发梨状窝穿通1例.3例行颈侧切开及脓腔引流,4例行开胸手术加脓腔引流,1例行经口切开联合开胸引流治疗.结果:全组无死亡,随访1~53月无吞咽进食异常.8例患者中7例在本院治愈,1例转院治疗后治愈.结论:食管异物伴脓肿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颈侧切开或开胸手术加有效引流.
  • 摘要:目的:探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耐受性,使其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7例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有效率达100%,术后患者鼻咽部无再出血.结论:加强介入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为了完善临床护理工作中因输液执行不够严密而产生的护患纠纷,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做好医疗防范工作.方法:本院运用了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输液执行单,实行对病人的每组输液执行情况进行签名.结论:输液执行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方便,大幅度提高了护士对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管理,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 摘要: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致吞咽困难者不常见,易误诊漏诊。该病主要侵及脊柱及脊柱外结构,由韧带的过度钙化骨化所致。该病病因不明,常见于糖尿病和肥胖者,和胆结石、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及嘌呤代谢的异常有联系。该病致吞咽困难可能与巨大骨赘直接压迫食管,小骨赘挤压食道靠近环状软骨而堵塞食道入口,骨赘致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骨赘引起疼痛致食道痉挛等因素有关。rn 临床表现可有颈部运动不灵活、疼痛,脊髓压迫症状,吞咽困难,吞咽痛,咽异物感,声嘶,气道梗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最常见的累及椎体是c5-c6(40%),其次是c4-c5(23%),c3-c4(14%),c2-c3(14%)。上段颈椎病变可影响口咽,致呼吸道症状。下段颈椎病变可影响食管,致吞咽困难等。在该病例中,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术中所见、手术病理等排除了肿瘤等疾病,认为是颈椎弥漫性骨质增生导致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考虑患者年龄大,手术风险高,故先予保守治疗。因骨质增生致吞咽困难在临床上少见,易漏诊误诊,且往往在诊断为该病前已经做了大量不必要的检查和错误的治疗,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浪费了医疗资源,所以临床医师因对该病提高认识,以期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摘要:许多耳鼻咽喉疾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是其中部分疾病的手术治疗往往损伤过大,影响功能,或病灶未完全清除,残留病变易再发.寻求一个既能完全清楚病灶,又能不引起扩大损伤的方法和手段,是耳鼻咽喉疾病手术治疗追求的一个目标.水分离技术(Hydrodissection Technique)是利用加压的液体进行分离的外科技术,在日常手术中其应用日渐广泛。与手指、纱布、剥离子、血管钳等进行的钝性分离不同,水分离产生的力不是单方向的,而是注入的液体向四周膨胀,在阻力较小的部位推开组织形成一个清晰的层面,同时加大各组织结构间的距离,不会损伤分离间隙内及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具有庖丁解牛的效果。在耳鼻咽科中,鼻中隔手术采用利多卡因+肾上腺术行水分离后能很好地分离软骨膜,具有扩大手术视野便于手术且出血少的优点。扁桃体切除术采用水分离技术能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出血事件和减轻术后疼痛。目前耳鼻咽喉科对水分离技术的应用较少,国内应用于临床的报告较少。鉴于水分离技术具有沿人体组织的自然间隙剥离的特点,如果应用得当,能达到庖丁解牛的效果,具有病变组织剥离完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局部出血,减轻局部损伤的优点。因此,对水分离技术的临床应用,尤其是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上许多医生已经在不自觉中应用了水分离技术,如鼻中隔手术的剥离等,只是这些行为仅处于自然状态,尚未提高到理论高度的自然状态,不能自觉地以理论指导实践。结合文献资料所阐述的水分离技术理论知识,结合曾经在不自觉中学习应用并掌握的水分离的经验技巧,自觉地在临床上将其应用于一些耳鼻咽喉疾病,进而总结该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学习应用过程,充分掌握并总结水分离技术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适用范围,总结了水分离技术在声带白斑剥脱术及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摘要:扁桃体结石是因为扁桃体反复炎症至隐窝口阻塞,脱落上皮,细菌碎片,无机盐长期堆积而成形的,多在扁桃体上极或中极隐窝可见黄白色、灰色或灰白色样物,质硬,而本例患者整个结石全部隐藏于扁桃体黏膜下,外观无法看到结石,且有大小两颗结石,实为罕见。因其发作时表现为咽痛,患侧腭咽弓隆起,故易误诊为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或扁桃体肿瘤,C T检查示扁桃体区高密度影有助明确诊断。扁桃体结石一经确诊,首选手术,将结石连同扁桃体一起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最佳方法,而单纯结石剥离术有复发的可能。
  • 摘要:目的:rn 通过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分析等离子射频扁桃体切除术的优缺点.rn 方法:rn 将118例扁桃体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等离子组(59例)和传统手术组(59例).分析两组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扁桃体窝白膜形成和脱落时间、术后出血发生概率有无差异.rn 结果:rn 等离子组平均(x±s,下同)手术时间(16.27±4.73)min比传统手术组(23.75±4.49)min短,术中出血量(7.24±.2.05)min较传统手术组(20.59±2.54)min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离子组术后疼痛轻于传统组.等离子组术后扁桃体窝白膜形成时间早于传统组,但是白膜脱落时间却比传统组延长.此外,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传统组高于等离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而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rn 低温等离子射频扁桃体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出血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低温等离子射频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rn 研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 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rn 方法:rn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鼻咽癌组织(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和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组织(chronic nasopharyngitis tissue CNT)中PD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PDK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对鼻咽癌患者预后关系.rn 结果:rn 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1.5%,而慢性鼻咽炎症组织为35.0%,不同组织PDK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98,P值=0.043<0.05).PDK1蛋白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颅神经侵犯以及T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PDK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低表达组为58个月,PDK1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4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4.7%,29.9%和93.3%,80.0%,64.0%(P=0.025<0.05).rn 结论:rn PDK1基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PDK1阳性表达可作为鼻咽癌不良预后因素.
  • 摘要:目的:rn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鼻咽癌5-8F细胞Sy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作用及其侵袭转移的影响.rn 方法:rn 利用5-aza-CdR处理体外培养的5-8F细胞,采用BS-PCR、Q-RT-PCR、Western Blot及Transwell方法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5-8F细胞中Syk甲基化、Syk mRNA、Syk蛋白及穿膜细胞数的情况.rn 结果:rn 经5-aza-CdR处理后5-8F细胞株的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Syk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其侵袭及转移能力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rn 讨论:rn 鼻咽癌细胞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其基因沉默,Syk基因失表达,从而引起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加,5-aza-CdR可以使鼻咽癌细胞Syk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使因甲基化沉默的Syk基因重新表达,恢复其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
  • 摘要:人工耳蜗手术人群中,儿童占了大多数.今年7月份,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中国自主品牌的诺尔康人工耳蜗可用于12个月以上的聋人使用.可以预期会有更多的聋儿会接受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手术前需要对聋儿的情况做全面的评估.人工耳蜗术前听力学评估是要了解患者的在各个频率上听力下降的程度如何,听力下降的性质是什么,言语感知的程度如何,能否用助听器,助听听阈能否进言语谱,助听器使用的情况下言语的分辨率如何。经过全面的分析后,才能知道从听力学的角度患者是否可以做人工耳蜗,使用人工耳蜗的效果是否会比助听器更好。术前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要估计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能否比助听器得益更多。听力的测试包括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临床上应该把所有的测试结果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其中还包括言语测试的结果。言语测试是根据患儿的年龄选用不同的言语测试材料,来了解患儿对言语声的鉴别、识别和理解的能力。
  • 摘要: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临床获益很明显,但是各种并发症还是不可避免.根据近年来文献资料的总体估算,植人体故障发生率大约5%;并发症发生率大约10%.美国Cohen等在1995年将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分为两类,即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所谓轻微并发症即能够白行缓解或经保守治疗解决,不需要手术干预,影响或不影响植入体功能;而严重并发症即需要住院或手术解决,经常与手术相关,包括植入体取出并后期再植入或植入体故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0例连续的人工耳蜗植入病例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国内外发表的同类资料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植入体故障和植入体外露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处理比较棘手,往往需要二次或多次手术,植入体外露的机制复杂,包括感染、排异反应、外伤和局部皮瓣血供不良等多重因素,处理的经验需要进一步积累。
  • 摘要:虽然贝尔面瘫大多数可以满意自愈,但有少部分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仍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于是选择了面神经减压术作为最后治疗手段.本院自2007年起对13例贝尔面瘫患者进行经乳突进路面神经减压术,取得较好疗效.贝尔面瘫的发病原因目前不详,尽管有资料证实已经从贝尔面瘫患者面神经内液中检测到单纯疱疹(HSV-1)DNA片断,但治疗是否及时也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经药物保守治疗面神经功能恢复欠佳者国外偏向颅中窝、乳突联合进路面神经全程减压术,基于基层医院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乳突进路面神经减压术,手术简单,便捷,术后创伤小,也是贝尔面瘫的一种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耳聋基因突变谱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目前国内已有多篇报道分析不同地区的几种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谱,结果显示不同地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到目前为止,浙江省非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还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即分析两个常见的耳聋基因GJB2和SLC26A4,以及GJB3基因在该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检测结果显示GJB2和SLC26A4基因在非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患者中的突变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这为浙江省耳聋家庭再生育产前咨询提供了一个更为可靠的依据。
  • 摘要:老年性咽异感症(指60岁以上)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症状之一,多数患者诊断为慢性咽炎,部分患者多次诊疗效果欠佳.本科室对203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常规耳鼻咽喉科检查外,行鼻咽喉镜、纤维食管胃镜、副鼻窦CT、茎突X线摄片、心电图、颈部和甲状腺B超等检查.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随着现代节奏的加快,进入老龄化,此类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病因除咽喉本身外,还有鼻腔、鼻窦、胃食管、下呼吸道病变及全身其它疾病有关。在引起咽异感症的病因中,器质性病变多于精神性,咽喉部因素多于其它部位因素。本组资料显示,咽异感症的病因中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者74.9%,精神因素引起者24.6%,咽喉部因素引起者50.2%,其它因素引起者24.6%。对就诊的每位老年患者,首先要问清是咽异物感,还是吞咽困难。其次是问清咽异物感的性质、部位、发病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但需注意,凡异常感觉能上下游动者,并非都是”疮球”,因在某些咽喉或咽旁的疾病,吞咽时咽肌收缩,患者可自觉异物感的位置也随之上下变动。此外,在喉咽或食管上段癌的早期,因继发的环咽肌痉挛时轻时重,咽部的异常感觉也随之时起时伏,不可误认为纯是精神因素。并且还要问清过去的检查和治疗效果,然后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对咽异感症的病因和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 摘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极易导致鼓膜穿孔,一般以紧张部穿孔为多,在传统中耳炎分型中基本划为单纯性慢性中耳炎,既往治疗通常是在控制炎症后行单纯鼓膜修补术,然而作者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会有一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后,疗效不佳,可表现修补后中耳炎反复不愈、炎症长期迁延、耳闷难受、听力反而下降等等后遗症,根据临床中发现的情况,除了回顾这些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对策是否合理,并有意识的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特别是这10多年来,紧张部穿孔的中耳炎对照高分辨CT进行了不同方法和不同术式的治疗跟踪对比,发现单纯性中耳炎不一定是单纯性的,可能是骨疡型,同时可以合并鼓室硬化症,有部分单纯性中耳炎不能只做单纯鼓膜修补,只有结合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CT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术式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rn 探讨RECK(reversion inducing cysteine 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基因和MMP9蛋白在34例外耳道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的表达情况.rn 方法:rn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34例外耳道鳞癌及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RECK与MMP9.rn 结果:rn 外耳道鳞癌组织中RECK表达阳性率为44.1%(15/34),正常外耳道皮肤中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92,P<O.01);夕耳道鳞癌组织中MMP9表达阳性率为67.6% (23/34),正常外耳道皮肤中阳性表达率为25.0%(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37,P<0.01).外耳道鳞癌组织中RECK和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其表达无差异(P>0.05).鳞癌组织分化越差,RECK表达越低,而MMP9表达越高.RECK和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2.15,P<0.05).rn 结论:rn RECK基因和MMP9蛋白可能参与了外耳道鳞癌的发生,在外耳道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面神经刺激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它能引起患者明显不适,甚至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有统计发现内耳畸形、耳硬化症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出现面神经刺激的概率明显高于无此类情况者.本研究将通过病例分析报道初步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出现面神经刺激的发生机制.无论对内耳畸形患者,还是对Warrdeuburg综合征以及原因不明的耳聋患者,电极刺激强度的增大始终是造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面神经刺激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残留的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细胞,远离面神经,降低电极的刺激强度,也就是在更小刺激强度下诱发听反应始终是发展和改进人工耳蜗设备的方向。
  • 摘要:声带突肉芽肿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类良性增生性病变,多位于声门后部杓状软骨声带突处.传统手术疗法易复发.近年来,随着对声带突肉芽肿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有用嗓不当、胃食管返流及气管插管损伤.本文通过近年来收治的16例经过临床确诊的声带突肉芽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病变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以期获得关于声带突肉芽肿的有效治疗方案.传统的手术切除声带突肉芽肿效果不佳,术后易复发可能是致病因素没被有效控制。目前多数专家认为用嗓不当和胃食管返流是声带突肉芽肿患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对声带突肉芽肿的治疗应集中在抑制胃食管反流和矫正不良发声行为方面。因此,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嗓音训练可对大多数声带突肉芽肿的消退和防止复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外科手术治疗不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当诊断不明或治疗急性呼吸道梗阻时才考虑使用喉外科手术的方法。此外应用纤维喉镜检查及随诊,早期发现和治疗声带接触性溃疡,可预防声带突肉芽肿的发生。
  • 摘要:目的:rn 观察3%双氧水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rn 方法:rn 将8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鼻内镜下将腺样体切除后对照组40例以普通干棉球压迫止血,治疗组40例以浸润有3%双氧水的棉球压迫止血,就两组压迫止血有效率、术中止血时间进行分析.rn 结果:rn 对照组40例患者中,36例患者压迫止血有效,压迫止血有效率90.0%;治疗组40例患者中,37例患者压迫止血有效,压迫止血有效率92.5%.两组压迫止血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平均止血时间:对照组2.889±0.677min,治疗组2.068±0.579min,两组止血时间有统计学差异.rn 结论:rn 采用3%双氧水浸润的棉球进行术中压迫止血与普通干棉球相比不能提高压迫止血的有效率,但能有效缩短术中止血所用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癌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例喉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和随访预后进行回顾.结果:1例肿瘤均位于声门上区,直径1cm,病变局限,非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清晰.术前内镜病理确诊喉低分化癌,采取喉部分切除加双侧区域性廓清术,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喉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原发于喉部的较为罕见的特殊类型癌的恶性肿瘤,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熟悉其临床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术中术式的选择及术后放疗、化疗的配合应用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摘要: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脉管肿瘤,可见于全身各处,其中60%~70%发于头颈部.肿瘤位于气道及消化道入口,部位特殊,易受损出血,危险生命.血管瘤较大时可有吞咽、呼吸功能障碍,由于其位置深、术野小、瘤体周边解剖结构复杂、创面修复及止血不易等因素,治疗上是—个临床难题.喉及喉咽血管瘤较大时可有吞咽,呼吸功能障碍.而平阳霉素迅速抵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促进血管瘤消退,局部高浓度直接破坏血窦内皮,进而抑制血管瘤的发展。对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壁组织产生非特异性损伤,伴随着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使管壁增厚,瘤腔缩窄,闭锁,最后发生机化。而使用平阳霉素极个别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可用药物中直接加入激素。对于长期大剂量使用,有发生并发症可能,有报道注射113mg时白细胞轻度下降,停药1周后恢复,用到160 mg以上可使肺纤维化。也有文献报道总量300-400 mg时,对骨髓、肝肾功能及免疫力并无抑制,也不引起溶血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 摘要:自70年代完成浙江省首例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手术以来,积极开展了声门型喉癌的喉功能保留和重建工作,本文对我科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做一概要的回顾分析,促进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的个性化的选择.通过回顾本科室数十年喉癌资料,分析患者及临床医师早对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选择及影响因素.患者和临床医师对治疗方式不同认识,影响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治疗选择。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式利弊,有利于提供患者个性化的治疗选择。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显微激光手术是目前患者最易接受的治疗方式。
  • 摘要:声带囊肿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既往治疗方法有间接喉镜、支撑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或喉显微手术下囊肿钳夹或激光治疗。根据发声功能外科要求,理想的声带囊肿切除术式应彻底切除病变,又尽可能保留周围正常发声组织,内镜下外侧或内侧微瓣技术能较完美达到这一要求。采用显微支撑喉镜下外侧或内侧微瓣技术治疗声带囊肿,取得满意疗效。目前,喉内镜下微瓣技术治疗声带囊肿或其他声带良性疾病符合微创原则,能获得良好疗效,正逐渐获得大家认可,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开展。
  • 摘要:对于喉癌的治疗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但是,既要达到满意的治愈率,还要保留喉的基本功能和防止复发代表着喉癌治疗进展的方向。因此,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喉癌手术中的临床因素及细胞生物学因素,希望对今后喉癌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的应用、选择以及在临床检测、评估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本文的两个案例的经验中,针对切除的喉体在肉眼下均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公认的0.5cm的安全切缘,全喉切除手术后的喉体标本也显示阴性切缘,但是术中送的下切缘标本却提示为阳性结果。重点介绍了是否存在有肿瘤的跳跃性转移或者黏膜下浸润性生长,导致安全切缘以外的阳性结果,全喉切除术后的下切缘是否需要做常规的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这种安全切缘以外的转移是否和肿瘤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全喉切除术后的复发包括造屡口复发是否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的阳性结果有相关性。
  • 摘要:喉癌CO2激光手术的特点是手术创面二期愈合,术中创面不缝合、不做粘膜或皮瓣的移植修复.术后创面愈合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自身愈合过程.孙敬武等用狗分别完成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术后创面面积为8.5~12.1cm2,能自行愈合,完全修复时间为术后30~40天.进一步观察喉癌CO2激光手术后创面二期愈合过程,有助于术后的处理、术后随访中及时判断和发现复发病例、预测术后患者的发音功能.喉癌CO2激光手术创面二期愈合在术后一月左右处于修复期,术后3月完成发声代偿期。黏膜局限性手术,术后声带功能恢复好,切除部分声带肌,3个月后能够生成同正常声带相近的声带样结构,音质变好于开放性手术。术后3月创面仍有肉芽或斑块组织应怀疑病变残留或复发可能。
  • 摘要:目的:rn 探索microRNA-519b-3p(miR-519b-3p)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rn 方法:rn 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miR-519b-3p类似物前后Hep-2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48对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519b-3p的表达水平.rn 结果:rn miR-519b-3p类似物能显著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并明显减少S期细胞,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 dependent kinase 1,CDK1)表达显著增加,而显著抑制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的表达.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miR-519b-3p类似物在不影响HuR和环氧化酶-2(Cyclooxgenase-2,COX-2)mRNA表达水平情况下,却明显下调其蛋白表达水平.喉癌组织中miR-519b-3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2.693,P<0.01).rn 结论:rn miR-519b-3p在喉癌组织中低表达,它可能作为抑癌因子通过翻译后抑制HuR和COX-2的表达而使细胞周期S期减少,从而抑制细胞生长.
  • 摘要:目的:rn 分析与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的肺功能及其相关性.rn 方法:rn 对43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CRSwNP组)和17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CRSsNP组),50例非CRS患者(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检查,比较三组差别.CRSwNP和CRSsNP组患者还进行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Lund-Mackay CT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等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利用直线或秩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肺功能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rn 结果:rn CRSwNP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显著高于CRSsNP和对照组患者(P<0.05),而CRSsNP和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峰值呼气流速(PEF)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吸烟和不吸烟患者间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CRSwNP组患者中FEV1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BEC)、病程呈负相关(r1 =-0.351,P1=0.021;r2=-0.343,P2=0.024),PEF与病程呈负相关(r=-0.330,P=0.031),而FEF25-75与上述指标无显著相关.CRSsNP组中FEV1、PEF、FEF25-75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相关.CRSwNP组中支气管激发和舒张试验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1.11%和0.00%,CRSsNP组中均为0.00%.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RSwNP组中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前后FEV1变异率与PBEC呈线性相关(R2=0.318,P<0.05),CRSsNP组中FEV1变异率与年龄、PBEC、病程、鼻窦手术次数呈线性相关(R 2=0.893,P<0.05).rn 结论:rn CRS引起最大通气及小气道功能损害与鼻息肉的存在有关,与吸烟无关,CRSwNP患者中通气功能损害与PBEC、病程正相关,且PBEC是FEV1变异率的独立预测指标.而CRSsNP患者中肺功能与上述指标无显著相关,但年龄、PBEC、病程及鼻窦手术次数是其FEV1变异率的独立预测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IL-6、STAT3表达对喉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IL-6、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访1年,发现IL-6和STAT3均阳性表达的27例患者中16例预后较差,占59.3%.IL-6、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2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IL-6、STAT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rn 分析经口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手术在儿童不伴鼻息肉鼻-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rn 方法:rn 根据是否行腺样体切除术,将同时伴有慢性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分为手术组(43例)、对照组(40例).全部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3月后均行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rn 结果:rn 腺样体大小与鼻塞症状评分相关系数为0.38,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样体大小与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间均无统计学相关(P值>0.05).无论手术组或是对照组的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治疗前高于治疗后.治疗后两组的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手术组低于对照组.经过治疗,鼻塞症状评分、流涕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及CT评分的下降幅度在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手术组下降幅度均远高于对照组.rn 结论:rn 经口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结合鼻腔局部药物治疗能够大大提高儿童不伴鼻息肉鼻-鼻窦炎的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摘要:额窦粘液囊肿诊治过程中必须有额窦间隔气房(ISSC)的解剖学概念,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额窦粘液囊肿的多态性,有利于处理好治疗细节,提高手术质量。而对非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额窦囊肿,即所谓的传统手术应当杨弃,如对久治不愈的双侧额窦囊肿必要时可采取施以经前额发际内作冠状切口行额窦融合术等术式,在考虑减轻手术副损伤的同时,还必须兼顾疗效.
  • 摘要:为了解高渗海水对儿童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2012年12月-2013年5月底,浙江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对60例2-13岁的鼻病患者,进行了为期6周的治疗和观察.临床分为治疗组30例(B组)和对照组30例(A组),其中治疗组予用标准治疗+全程合用高渗海水(希诺宁)喷雾剂,A组(对照组)仅用标准治疗,不用希诺宁,治疗前后予用9项症状进行VAS评分,以鼻内镜观察鼻腔情况进行客观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中改善最显著地前只项依次是:鼻塞,鼻痒,喷嚏,对局部疼痛,耳痒,流泪等症状改善有限。鼻镜检查鼻甲肿胀和鼻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对不同病种中以过敏性鼻炎或过敏合并鼻窦炎的协同疗效最好,与高渗海水具有冲洗清洁,消除勃膜肿胀的作用机理有关。包装大小与喷头喷雾力度有关,小于3岁的幼儿适宜30ml的包装。鼻窦炎和较大儿童适宜100ml儿童包装,其独特加压冲洗装置使鼻腔冲洗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用药期间未发生安全性问题使用希诺宁有助于减少鼻喷激素用量。
  • 摘要:上颌骨囊肿早期患者无任何症状,患者很少就诊,囊肿早期往往得不到诊断及治疗,囊肿长大侵及上颌窦或鼻腔后,患者冈面部膨隆畸形、鼻塞或疼痛就诊。冈此初诊于耳鼻咽喉科的此类患者囊肿多较大,直径大于2cm,以面部肿胀、疼痛、隆起为首发症状,与上颌窦关系密切。这些患者的上颌窦粘膜可增厚至正常人2倍。且往往随上颌骨囊肿推移、压迫上颌窦,引起上颌窦阻塞性炎症,需同时处理上颌窦病变。因此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耳鼻咽喉科医师对牙源性上颌骨囊肿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侵及上颌窦的囊肿传统手术采用前庭沟进路囊肿刮除术+上颌窦根治术,并经下鼻道开窗引流口,手术范围大,可能造成神经受损致术后面部麻木、牙齿麻木等;同时术中刮除囊壁因视野不清,很可能有残留造成术后复发;术中止血不彻底造成术后出血、感染;术中刮除上颌窦正常粘膜,严重影响上颌窦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下鼻道开窗鼻腔引流,可能造成鼻泪管损伤引起术后溢泪。而鼻内镜辅助下手术,可提供良好的照明及清晰的术野,去骨少,术中剥离囊壁视野直观彻底,无手术死角,彻底摘除上颌骨囊肿囊壁,最大限度减少了复发率,同时保留了囊肿范围内的牙根及正常的上颌窦粘膜,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术中不做鼻道开窗,术后上颌窦生理功能不受损,不损伤鼻泪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术后反应轻,较单纯开窗引流手术术后换药时间短,减少换药次数,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REAH)是一种罕见的上皮来源的腺体增生性病变.本文报道两例双侧嗅裂REAH,以嗅觉障碍为首诊症状,肿瘤较小时单用前鼻镜不能发现肿瘤,需要收缩鼻黏膜后内镜下才能窥见,呈半透明荔肉样.鼻窦CT无特异性表现.肿瘤源于鼻中隔后部,并可能破坏鼻中隔骨质.广泛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方法.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REAH)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多发生于一侧鼻腔.
  • 摘要: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下鼻甲粘膜下消融治疗青少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青少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85例,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行下鼻甲粘膜下消融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1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呼吸通畅;其中4例3度患者中,3例经第2次治疗后鼻塞症状消失,1例下鼻甲骨性肥厚患者无效,经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获治愈.结论:低温等离子下鼻甲粘膜下消融治疗青少年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痛苦,易受病人接受,是耳鼻喉科一种新的微创技术.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放射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放射性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其中治愈7例,好转6例,无效2例.结论:放疗结束已超过1年的放射性鼻窦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鼻内窥镜术是理想的方法.
  • 摘要: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PG)于1897年首次被描述,1904年由Hartiell命名,也称为肉芽组织型血管瘤、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头面部、手足及躯干,但发生于鼻腔者则相当少见.本病病因不明,多数认为与外伤有关,而与感染无关,其发生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由化脓菌感染而形成的肉芽肿,而是皮肤的良性肿瘤。PG系由血管反应性增生所形成的结节或息肉状肿块,一般直径在0.5cm—l.0cm之间,反复感染或怀孕者可增至2.Ocm左右。肿块表面被覆皮肤或黏膜上皮,内以毛细血管增生形成的小叶结构为特征,界限清楚,但无包膜。大部分PG表面有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明显。早期病变为隆起于皮肤或黏膜的鲜红色丘疹,可迅速增大,形成有蒂或无蒂结节,表面光滑,无自觉疼痛或压痛,易出血,偶而会自行消退,容易与血管瘤相混淆。本例位于鼻前庭的肿块生长确实迅速,在2周内体积增大了好几倍。患者长期有变应鼻炎症状,不能排除由搓鼻或擤鼻所导致的局部皮肤损伤。一度误诊为鼻腔血管瘤与接诊者经验不足,也与类似病例不多见等有关。而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激光、微波、冷冻等。随访3个月无复发可视为治愈,愈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者疗效最佳。本例采用肿块切除后,基底易出血创面通过双极电凝灼烧,既能达到止血,又能将残存的增生血管凝固破坏的目的,治疗方法较为简单实用。
  • 摘要:鼻石,也叫鼻石病或鼻石症,是矿物盐类在鼻腔异物周围经数年的沉积而形成的块状物,笔者于2011年9月用鼻内镜治疗了一巨大鼻石患者.取尽鼻石后右侧鼻腔通气尚可,故未作鼻中隔矫正术。取出后右鼻腔粘膜受损出血,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抗生素静脉滴注。48小时后抽除纱条,无出血,一周后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消失,随访一月无异常。鼻石是一种鼻腔少见病,多发生于一侧鼻腔,病程可长达数年。本病例病程10年。其病因不清。有学者认为在鼻腔异物的基础上,炎性渗出物包裹异物、鼻腔分泌物分解出多种无机盐沉积而逐渐形成,其成分主要为磷酸钙,氯化钠等。鼻石分为真性和假性,以后者多见,以外源性异物为核心称假性鼻石,包括钮扣、纸团、石块、水果核、豌豆、寄生虫、木棒、玻璃,纱布等,以内源性物质为核心称真性鼻石,包括细菌、干痂、坏死上皮、凝血块、白细胞、碎骨片,牙齿等典型鼻石诊断主要靠前鼻镜或鼻内窥镜检查,鼻窦CT检查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本例在CT表现为均匀致密的高密度影,与鼻腔粘膜形成鲜明对比,鼻石应与鼻异物及鼻腔牙相鉴别,前者有明确的异物塞入鼻腔病史,一般病程短,与周嗣组织无联系。后者为鼻底部白色突起的硬物,不易推动。X片示高密度影,其根在鼻部骨质内。鼻石的治疗通常在前鼻镜或鼻内镜下取结石。一般预后良好。小的鼻石可从前鼻孔取出,较大较多的结石使用鼻内镜可防止结石残留,本病例鼻石较大,鼻内镜下用鼻钳夹碎,分块取出,既完整取出鼻石又减少了鼻腔粘膜的损伤。
  • 摘要:目的:rn 研究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手术径路及应用解剖,为临床应用积累资料.rn 方法:rn 选择10具20侧尸头,分别沿正中矢状面锯开,于双目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蝶窦手术相关的应用解剖参数;选择15具30侧尸头,于鼻内镜下分别模似以蝶窦开口、后鼻孔弓为标志及经筛窦径路开放蝶窦.rn 结果:rn 蝶窦口至后鼻孔弓的垂直距离为(14.12±3.67) mm,鼻后外侧动脉上支与蝶窦口和后鼻孔弓距离分别为(4.31 ±0.76)mm和(9.91±1.42)mm.于鼻内镜下分别完成以蝶窦开口、后鼻孔弓为标志及经筛窦径路开放蝶窦.rn 结论:rn 以蝶窦口为标志直接开放蝶窦,是一种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对于不能找到蝶窦口者,可选择以后鼻孔弓为解剖标志,于其上方14 mm近中隔缘处作为蝶窦开放的定位点.经筛窦开放蝶窦术时,可选择在中鼻甲垂直板根部与水平板相交处稍上方打开蝶窦前壁.在扩大蝶窦开口时,下界不要超过蝶窦口下方4mm,以免损伤鼻中隔后动脉.
  •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生活治疗情况.方法:以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为期1年的持续跟踪,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持续改善,5大条目和20项条目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可靠.定期随访和综合治疗是鼻内镜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均具有积极意义.
  • 摘要:单发性神经纤维瘤为周围神经纤维成分局限或弥漫性增生所形成的瘤样肿物。好发部位可在耳、鼻、鼻窦、咽、喉、但以鼻腔和鼻窦为主。以鼻前部(鼻前庭、中鼻道)常见,来源多为下鼻甲或鼻中隔神经纤维瘤,可累及后鼻孔及咽部。鼻窦以上颌窦好发。该肿瘤具有轻度浸润性,在鼻腔内易浸润鼻翼、鼻中隔的软组织,形成粘连(如本例)。肿瘤不破坏邻近骨质,也不转移。恶变后肿瘤较大,边缘不规则,破坏窦壁,侵犯邻近组织和间隙如眼眶、翼腭窝和颞下窝等。总体而言发病较少见,仅有个案报导。查体可见鼻腔鼻咽灰白或红色肿物,影像学检查肿瘤为软组织密度,一般密度均匀,CT值30~50HU,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与良性者如息肉囊肿有所不同。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对邻近结构和骨质产生压迫,而不破坏和转移。据报导神经纤维瘤较少恶变,恶变率约10%,恶变后表现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该部位其它恶性肿瘤无法明确鉴别诊断。术前据CT软组织和液性密度差异可与囊肿相鉴别。CT增强后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可与血管性肿瘤相鉴别;轻度浸润、粘连等特性与息肉、纤维瘤、平滑肌瘤等相区别;与乳头状瘤影像学类似,一般需病理明确;当神经纤维骨化时需与骨瘤及骨化性纤维瘤鉴别,主要区别发生部位和范围。神经纤维瘤呈膨胀性生长,压迫或推移邻近结构和骨质,不转移。与大多数恶性肿瘤可以鉴别。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尽量活检,冈肿瘤界限清楚,即使体积较大也可彻底切除,不易复发。
  • 摘要:患者于2013-4-24在本院行鼻窦CT检查,结果提示:"蝶窦腔内可见软组织样密度影填充,左侧为主,窦壁局部吸收,首先考虑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除外其它".当时诊断考虑为"左侧蝶窦炎",给予药物治疗3周,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要求手术治疗.后遂以"左侧慢性蝶窦炎"收入院。于2013-5-28在全麻下对患者行”鼻内镜下左侧蝶窦开放术”,术中部分切除左侧中鼻甲后,开放部分后筛气房,暴露左侧蝶窦前壁,经蝶窦自然口向周围开放扩大蝶窦口,探查见蝶窦内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或病变组织,蝶窦内壁、顶壁、底壁黏膜亦无水肿,但蝶窦外侧壁骨质吸收样改变,可见肥厚黏膜样组织突入蝶窦腔内,吸引器吸之可动,未进一步操作处理。术后患者顺利出院,无发热、头痛等不适。术后患者门诊鼻内镜下定期复查,于2013-6-19鼻内镜下清理术腔时发现:自扩大的左侧蝶窦口可见少量清亮液体不断流出,呈搏动样。考虑为脑脊液漏。遂以注射器接长针头收集流出液体送生化检查,结果提示:液体内含糖量及蛋白量与脑脊液均相符合。证实为”脑脊液鼻漏”。经再次术前准备后,2013-7-20对患者在全麻下实施”鼻内镜下左蝶窦外侧隐窝脑膜脑膨出切除、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2天患者有轻度头痛和左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后逐渐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出院随访至今,患者除诉左颌面部麻木感外,无其他不适。鼻内镜下检查术腔,未见脑脊液漏出。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耳廓假囊肿的实际应用意义.方法:手术采用囊肿前壁剥离切除,术后复位表面皮肤,加压包扎2d.结果:85侧耳手术治疗均有效治愈,且与囊肿大小无关,术后无复发.结论:囊肿前壁切除治疗耳廓假囊肿效果良好.
  • 摘要:目的:rn 探讨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C-BPPV)的临床特点.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了16例AC-BPPV患者临床特点,并对耳石复位的疗效进行评估.rn 结果:rn ①在Dix-Hallpike检查中,所有AC-BPPV患者都诱发出垂直向下的眼震.有11例双侧诱发出眼震,其中8例眼震伴有扭转成分,3例不伴扭转成分.其余5例单侧诱发出现眼震,均伴有轻度扭转成分.rn ②有13例AC-BPPV患者能明确受累侧别,其中5例为左侧AC受累,8例为右侧AC受累;余下3例受累侧别难以判断.有2例合并同侧后半规管受累.rn ③对13例能明确受累侧别的患者采取反向颗粒复位手法治疗,5例痊愈,4例有效、4例无效;对4例无效患者行Semont方法治疗,其中2例有效,2例仍无效.对3例受累侧别难以判断的患者采用Yacovino方法治疗后均痊愈.随访期间共有3例复发.rn 结论:rn AC-BPPV临床中并不少见,耳石复位法疗效明确,在临床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复位方式.
  • 摘要:目的:rn 探讨不同面神经疾病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疗效.rn 方法:rn 对10例外伤性面瘫、3例贝尔氏面瘫及3例中耳胆脂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经乳突-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面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术后随访0.5~2年,按面瘫H-B分级法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rn 结果:rn 10例颞骨骨折面瘫(Ⅳ级3例,Ⅴ级6例,Ⅵ级1例),伤后2~4周手术5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Ⅰ级4例,Ⅱ级1例;伤后5~8周手术3例,面神经功能恢复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9~12周手术2例,Ⅲ级1例,Ⅳ级恢复1例.3例贝尔面瘫(Ⅳ级1例,Ⅴ级2例),9~12周手术2例,均Ⅱ级恢复,12周后手术1例,为Ⅲ级恢复;3例中耳胆脂瘤(Ⅲ级2例,Ⅳ1例)在1~2周内手术,均Ⅰ级恢复.rn 结论:rn 对于不同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行面神经减压术,多能取得良好疗效.经乳突-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面神经近全程减压手术是可行的.
  • 摘要:助听器选配时虽有确定增益的公式,模拟助听听阈,但在儿童无法进行增益评估性检测,并且这些都是基于助听器物理(声学)层面的参数。成人可有反映听觉(心理学)层面的聆听效果反馈,但在儿童缺乏表达能力。电反应测听属于听力(生理学)层面的反映,用以弥补儿童不能正确主观表达的缺陷。儿童处于言语发育期,而且儿童的心智发育未全,不能有效借助环境暗示、逻辑判断、补充询问等方式协助对语言信息的理解,所以确保具备足够的听力至关重要。虽然聋儿配戴助听器已相当普遍,但选配技术及水平良莠不齐。所以,临床开展儿童助听效果评估,取得听力干预依据,既是聋儿听力康复的质量保障,又能促进助听器选配水平的提高。本组病例助听后平均电反应阈尚达45.00±10.76dBnHL,部分极重度耳聋(反应阈大于90dBnHL),”功能增益”最大仅为45dB(助听器功率尚有盈余,系受反馈啸叫所限),助听后ABR反应阈尚有高达70dBnHL,说明助听不足不仅与助听器功率有关,更与耳模制作等一系列选配技术有关。检测数据显示,本组病例未助听时,声场下ABR平均反应阈( 76.25dBnHL)与耳机下ABR平均反应阈(73.75dBnHL)极为接近,相差仅2.50dB,表明声场声强校准良好。ABR测听技术已逐步普及到县(市)区级医院,开展声场测听投入不大,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儿童助听后缺乏评估的现状,值得推广。
  • 摘要:鼓膜位于外耳道最深部,距外耳道约2.5cm~3cm,鼓膜具有集音和扩音作用,可保护内耳圆窗膜,使之不受音波过分的干扰而损伤,也能保护中耳.外伤性鼓膜穿孔为耳鼻咽喉科常见医疗鉴定的疾病.如果鼓膜穿孔破裂,细菌容易直接侵入耳腔内而发生中耳炎.鼓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受伤的机会不是太多,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穿孔.鼓膜的修复能力很强,在外伤穿孔破裂后,大多数可以痊愈,但必须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任何药物滴耳,因为这样不但无益,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以及不要用力擤鼻涕。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听力图,一般以传导性听力损失居多,其次是混合性听力损失,感应神经性听力损失较少,且在高频区听力损失高于低频区。如果穿孔未能愈合自闭,医学上常采用烧灼贴片法,刺激疗法,若经以上处理后,可采用手术方法修补穿孔,现多选用自身软骨膜、筋膜等作修复材料。
  • 摘要:目的:rn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铁必复颗粒对缺铁诱发肾虚耳聋大鼠耳蜗基底膜的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rn 方法:rn 选用体重25~35g的健康、无耳疾、ABR阈值正常的幼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大鼠组,喂以标准饲料16周;缺铁大鼠组,采用缺铁饲料喂养8周后,复制出至少有一耳ABR阈值改变≥15dB的大鼠,再将该组大鼠随机分成肾虚耳聋组、铁必复颗粒治疗组,肾虚耳聋组继续喂以缺铁饲料8周,铁必复颗粒治疗组喂以添加铁必复颗粒的缺铁饲料8周.取大鼠耳蜗膜性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按功能、组成等进行多级分类,对各组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进行比较.rn 结果:rn 正常对照组、肾虚耳聋组、铁必复颗粒治疗组分别检测出989、1019、873组(个)蛋白质.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在铁必复颗粒治疗组耳蜗膜性组织中高表达,与正常组和肾虚耳聋组相比,蛋白表达都有上调.铁必复颗粒治疗组出现特异性高表达46 kDa protein、48 kDa protein等尚未命名的蛋白.rn 结论:rn 铁必复颗粒可能通过调控耳蜗肌动、肌球、细胞骨架蛋白等蛋白质以及46 kDa protein、48 kDa protein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参与修复肾虚耳聋模型中大鼠耳蜗结构及功能.
  • 摘要:对咽旁良性肿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通常采用颈外和口内两种手术径路。咽旁间隙为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的潜在间隙,茎突及其附着的肌肉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有翼内、外肌,颌内动脉,下颌神经和翼静脉丛。后部有颈内动脉和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十。在该问隙手术解剖结构极为复杂。颈外径路术野暴露好,解剖标志清楚,操作方便,止血彻底,术中可保护颈部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因此多数学者采用颈外径路,对颈部隆起不明显而体积巨大的咽旁肿瘤,采用口内径路联合颈外径路切除肿瘤较为合适,因为巨大的咽旁肿瘤常位于上述这些血管神经的内侧,切开咽部黏膜和肌层后很容易暴露肿瘤,但肿瘤的深面常紧贴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在剥离时用手指纯性分离,切勿用锐器分离,以免损伤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 大部分咽旁肿瘤可通过以上切口完整摘除,而发生于该间隙的巨大肿瘤及呈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因组织移位或粘连,极易损伤邻近重要组织,肿瘤的彻底切除有相当的困难,必须通过下颌骨截骨来充分暴露术野。Tandon等认为当颈内动脉被推向内侧或咽旁肿瘤扩展到颅底或当肿瘤垂直直径超过8 cm时,切断下颌骨是必要的,切断方法包括下颌角部截骨、下颌正中截骨外旋、下颌升支截骨、下颌颏孔前截骨上旋等方法。
  • 摘要:探讨紫草素(shikonin)对体外鼻咽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CCK-8试剂、Hoechst33258染色法和Annexin V/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经紫草素处理后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永生化非癌性人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的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紫草素对CNE-1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中10 μg/ml紫草素处理CNE-1细胞72 h后的抑制率高达84.64%;Hoechst33258染色检测发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NE-1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紫草素能有效抑制体外鼻咽癌CNE-1细胞的生长,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并诱导其凋亡.
  • 摘要: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尖锐异物如果刺破食管累及邻近的主动脉使动脉壁肌层和弹力层破坏,形成假性动脉瘤,瘤体逐渐增大,与食管相通形成食管主动脉瘘。食管主动脉瘘是食管异物最严重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病程进展快,预后极差,治愈率很低,保守治疗几乎100%死亡,尽管目前有先进外科技术和医疗设备,外科治疗成功率还是很低的,约为9.3%。主动脉食管瘘患者一般都有明确的食管异物病史,临床典型表现有胸痛、信号性呕血和几小时至几周内无症状间歇后的致死性大出血,即Chiair三联征。该患者术后考虑到食管有穿孔可能,立即给予禁食和积极抗感染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几乎没有胸痛、信号性呕血症状,术后第8天患者几乎没有临床症状,进食正常情况下给予拔除鼻饲管,出院后2天即出现间歇性致死性大出血。由于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引起警惕是术后2次胸CT检查,CT只提示食管上段水肿伴周围密度增高、积气,没有发现患者纵膈脓肿形成等。据报道CT主动脉造影(CTA)和三维重建检查是安全、简单、没有侵入性,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价值。但只给该患者大出血后再次检查普通胸CT检查,前后CT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变化,因此,应吸取教训应该在CT提示食管上段水肿伴周围密度增高、积气没有好转情况下没有及时对该患者进行主动脉造影(CTA)和三维重建,还有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还没有及时给与开胸修补主动脉瘘口,因为早期发现和及时外科手术是唯一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措施。
  • 摘要:目的:rn 探讨改良鼻胃管置入法能否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过程中的不良反应.rn 方法:rn 回顾分析本科室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48例的喉癌术后计划外拔管患者重置鼻胃管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4例和B组24例,A组采用传统重置鼻胃管法,B组采用改良重置鼻胃管法.比较两组患者重置鼻胃管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rn 结果:rn B组(改良法)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传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改良法)插管完成时间短,患者发生呛咳、咽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明显少于A组(传统法).rn 结论:rn 改良的鼻胃管置入法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摘要:目的:对26例乳突径路面神经减压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方法:针对不同个体由乳突径路施行面神经减压,并进行护理配合.结果:减压术均顺利完成,经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对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面瘫应及早施行面神经减压或移植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
  • 摘要: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妊娠期妇女因内分泌的变化和鼻腔局部因素,其鼻出血也较为常见.本科室自2006年6月-2013年6月门急诊就诊有550例以及病房32例妊娠期合并鼻出血病例.妊娠期妇女鼻出血其发病机制与非妊娠期不尽相同,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水平的升高,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刺激副交感神经等一系列作用,而使鼻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出现鼻腔毛细血管扩张等。此外妊娠期妇女的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各种潜在性感染,均可加重鼻出血。出血过多可能引起贫血、休克,甚至危及胎儿,除及时、正确的治疗外,全面、细致的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做好心理护理,倾听病人的不安和需求,才能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而且考虑人群的特殊性,妊娠期妇女鼻出血的护理要把鼻出血护理和妊娠期护理结合起来,在病情观察和用药方面有其特殊性,必须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考虑在鼻出血控制后,可多摄入各种维生素、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使用少许油剂以保持鼻粘膜湿润,避免鼻腔粘膜干燥,预防鼻出血的复发。同时要指导病人进行胎动的自我监测,做好自我监护和定期复诊。对病人安全、平稳度过妊娠期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rn 比较AG监测与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结果,评价几种检查方法对于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性质、严重程度及阻塞定位诊断的准确性.rn 方法:rn 利用美国杰西AG200系统对26名成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上气道-食道压力监测,将AG结果与PSG结果和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rn AG和PSG测得的AHI、最低血氧、阻塞性暂停低通气次数/h无差异;测得的平均血氧、阻塞性暂停次数/h有差异.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和AG对于主要阻塞平面的判定结果间有差异;头颅侧位片显示的某平面气道最小前后径与AG测得的平均每小时该平面阻塞次数在腭后区呈线性相关,在舌后区无线性相关关系.rn 结论:rn AG200系统具备了便携PSG的功能,能对睡眠呼吸疾病作出准确的初步定性诊断,且能较准确地进行上气道阻塞定性定位,上气道测压结合,形态学测量可以较好地评估上气道狭窄,为手术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 摘要:鼻咽癌(NPC)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头颈肿瘤发病率首位.放射治疗是公认的首选治疗,所以对NPC放疗后鼻窦炎、鼻腔粘连(闭锁)、鼻及鼻咽部出血、渗出性中耳炎、口干燥症、颞颌关节损伤、视神经病(RON)、喉返神经/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病理诊断,临床治疗等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有一定意义.
  • 摘要:目的:rn 探讨Repose舌骨舌根悬吊术联合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rn 方法:rn 对28例重度OSAHS患者经鼻咽通气管、上气道CT、头颅定位侧位片、电子鼻咽喉镜结合Muller试验确定存在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行Repose系统舌骨和(或)舌根悬吊术+UPPP.rn 结果:rn 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上气道CT、多道睡眠图(PSG)监测,手术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2)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HI从术前(56.32± 15.70)次/h下降至术后(18.67±8.56)次/h,LSaO2从术前(56.37±4.35)%上升至术后(86.03±11.24)%.按杭州会议标准,治愈6例,显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7%.术后除1例发生大出血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rn 结论:rn 同时存在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的重度OSAHS患者,Repose系统舌骨和(或)舌根悬吊术联合UPPP是目前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案.
  • 摘要:目的:rn 探讨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方法及主客观疗效.rn 方法:rn 54例OSAHS患者自选咽腔与颏舌肌锻炼法治疗,治疗前行Epworth嗜睡评分、PSG监测和320排CT检查上气道,记录其AHI、LSaO2、BMI,腭后区和舌后区的最小矢径和最小横径,计算各壁的顺应性.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再次行Epworth嗜睡评分、PSG监测与320排CT检查;并与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术30例(对照1组)、21例因故未做任何治疗者(对照2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主客观疗效及上气道顺应性变化.rn 结果:rn 锻炼6个月和12个月后复查PSG和320CT,按2009年OSAHS指南有效率分别为31.48%和44.44%,其中轻中度者6个月有效率为44.74%,12个月有效率为63.16%;Epworth嗜睡评分由平均7.67分降至3.54分和3.25分,AHI由锻炼前平均22.84次/h下降至15.45.次/h和13.60次/h(P<0.05),LSa02由平均74.05%改善至81.18%和81.93(P<0.01),锻炼前后主客观疗效显著(P<0.05).对照1组6个月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锻炼组(P<0.05),但1 2个月有效率为36.67%,与锻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排CT测量各平面咽壁顺应性提示:锻炼12个月后腭后区前后壁顺应性较锻炼前下降(P<0.01),其余各壁顺应性无明显变化.锻炼前后BMI无明显变化(P>0.05).rn 结论:rn 锻炼咽腔与颏舌肌治疗部分OSAHS患者能改善其症状,无创手术,无需治疗成本,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不适宜手术或不愿手术也不愿进行正压通气治疗的轻中度患者,也可作为其他针对OSAHS治疗的补充方法.
  • 摘要:目的:rn 研究苹果酸舒尼替尼(SU11248)对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rn 方法:rn 用SU11248处理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采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CNE-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实开寸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经2.5μg/mL SU 11284作用不同时间后,CNE2细胞中P27KIP1、Cyclin G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rn 结果:rn SU11248可抑制CNE-2细胞增殖,且成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5 μg/mL.SU11248作用CNE-2后Cyclin G1mRNA和蛋白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而P27KIP1mRNA和蛋白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rn 结论:rn SU11248能明显抑制CNE2细胞增殖,可能通过上调P27KIP1、下调Cyclin G1而发挥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