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内直视术

心内直视术

心内直视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4379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天津(北方)国际心脏病学术会议、吉林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分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等;心内直视术的相关文献由144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刘健、肖颖彬等。

心内直视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5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4379 占比:99.38%

总计:105026篇

心内直视术—发文趋势图

心内直视术

-研究学者

  • 刘健
  • 肖颖彬
  • 唐白云
  • 段大为
  • 王云
  • 何静
  • 吴艳
  • 张炳东
  • 李朝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叶; 赖杏; 朱燕梅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对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成人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过程中,排便管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心内直视术治疗的78例成人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排便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成人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排便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缩短术后排便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冯冉
    • 摘要: 目的:探析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于各类可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引流管刺激、疼痛、低氧血症、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给予积极的措施加以预防,对病情改变实施密切的观察,心电监测加强,将低氧血症纠正,维持酸碱、电解质、水平衡,引流管确保通畅,缓解疼痛等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和干预,18例心律失常的患者痊愈后出院。结论:心脏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即为心律失常,对该症状实施正确及时的判断,将诱发原因明确,给予有效治疗和干预,可减少该症的发生,使手术成功得以保证。
    • 冯冉
    • 摘要: 目的:探析心内直视术后有创动脉血压(ABP)监测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直视术患者中选择726例,入选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术后给予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除导管脱出3例,测压管与留置针连接不紧密2例,测压管脱开1例,导管堵塞2例,其余718例患者拔管72h内未出现各类并发症。结论:在心内直视术后给予有创血压监测十分关键,保持管道的固定、通畅是护理的重点,可预防各类井发症的发生。
    • 李冬兰; 朱丽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内直视术后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对照组81例心内直视术后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情况,分析住院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率的影响因素,运用品管圈活动对试验组75例进行干预.[结果]运用品管圈干预后,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率较活动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能减少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临床安全,降低护理风险.
    • 刘旭东; 渠川铮; 张斌; 姜博; 王云
    •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风湿性心脏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外周血脑利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与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行瓣膜置换与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仅行瓣膜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律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血浆BNP和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当日、6个月后恢复为窦性心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手术结束时、手术后第1天和第7天BNP、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治疗组术后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手术后第1天和第7天BNP和CRP水平均低于房颤未转复者(P均<0.01).结论 围术期血浆BNP和CRP水平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预后观察指标.
    • 陈峰; 韩霞; 李雪莹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血浆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通路分子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儿科住院并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包括18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26例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14例法洛四联症(TOF)患儿.采用PiCCO监测仪分别于术后置入导管即刻(t0)、4 h(t1)、24 h(t2)、48 h(t3)测量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以及血浆蛋白质亚硝基硫醇(RSNO)、环磷酸鸟苷(cGMP)和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NOx)含量.结果 ①三组患儿心内直视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0.05);但是VSD组患儿CI、SVRI、PVPI和中心静脉压(CVP)均优于VSD+PH组和TOF组患儿(P0.05),但是均高于VAS+PH组患儿(P<0.05).另外VSD组患儿在各时间点cGMP含量均高于VSD+PH组和TOF组患儿,并且TOF组患儿cGMP含量最低(P<0.05).③VSD组患儿RSNO与cGMP含量呈正相关性(r=0.452,P<0.05),且与PVPI呈负相关性(r=-0.679,P<0.05).VSD+PH组患儿血浆RSNO含量与CI呈负相关性(r=-0.378,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NO/cGMP通路的抑制作用,血浆RSNO参与围手术期心血管功能的调控作用.
    • 李艳红
    •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措施.结果 5例并发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均抢救成功.全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其中3例患者术后7 h内渗血量达800~1200 mL,改行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的抢救方案,体外循环后分次给予鱼精蛋白;2例接受二尖瓣扩张术后5 h发生室颤,改行开胸心脏按摩.结论 术后纵隔出血过多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心包填塞的重要原因,加强围术期特别是纵膈引流管护理,避免或减少体外循环后出血是预防心包填塞发生的关键.
    • 郭浪; 覃璐; 焦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镇静剂对提高小儿心内直视术后撤除机械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儿500例,根据撤除机械通气时是否选择使用镇静剂将所有纳入病例随机分为镇静剂组和无镇静荆组各250例,两组均通过间接指令过渡撤除机械通气,无镇静剂组待患儿清醒后开始慢慢减指令通气撤除机械通气,镇静荆组在拔管前5min静脉持续泵入咪达唑仑开始慢慢减指令通气撤除机械通气,并加强此期间的护理,统计撤除机械通气过程中心率和收缩压升高过快患儿发生情况,记录撤除机械通气的成功率及重新插管率,观察撤除机械通气过程中患儿烦躁、撤除后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镇静剂组在撤除机械通气时心率和收缩压升高过快及烦躁发生率低于无镇静荆组(P<0.05).[结论]撤除机械通气过程中实施适度镇静有利于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且不会对患儿的呼吸功能产生抑制效应;针对撤除机械通气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从每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着手对撤除后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和措施,保证患儿围术期的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