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穴位刺激

穴位刺激

穴位刺激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4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6504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针灸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5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等;穴位刺激的相关文献由92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柏、刘书娟、吴瑛等。

穴位刺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6504 占比:98.40%

总计:16772篇

穴位刺激—发文趋势图

穴位刺激

-研究学者

  • 丁柏
  • 刘书娟
  • 吴瑛
  • 张剑锋
  • 曲丽娜
  • 李志利
  • 李莹辉
  • 杜芳
  • 汪德生
  • 王惠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刺激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及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观察组患者给予揿针穴位刺激,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前和术后12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后5 min心率变异性频阈指标及心率水平,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血浆Cor、ACTH、NE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后5 min两组患者低频标化功率、心率及观察组患者高频标化功率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患者高频标化功率逐渐降低,且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后5 min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拔管前5 min比,拔管即刻两组患者血浆Cor、ACTH、NE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0%(均P<0.05)。结论揿针穴位刺激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疼痛程度,且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有效调节患者自主神经紊乱,减少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现象,为围手术期安全性提供保障。
    • 张洁; 王春方; 孙长城; 袁红; 郭丹; 张颖
    •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收治顺序,分为穴位刺激组35例(含脱落3例)、经颅直流电刺激组35例(含脱落5例)及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组35例(含脱落2例)。患者每周进行5次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及8周后,3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组的改善情况最佳,经颅直流电刺激组次之,穴位刺激组改善情况最差。结论: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效果优于两种治疗方法单独实施。
    • 李治玺(综述); 李文志(审校); 郑东友(审校)
    • 摘要: 穴位刺激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在调控器官功能和重塑生理稳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皮穴位刺激目前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在抗炎镇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穴位刺激可以激活特定的神经元网络以达到器官功能保护和缓解炎症的效果,这为穴位刺激在神经系统控制炎症及其在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提供了有力证据。然而,目前尚未明确穴位刺激发挥上述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在穴位刺激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讨论穴位刺激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的具体调节作用及HPA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浅析穴位刺激对神经元网络及机体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
    • 吴偲; 易维; 易彬
    • 摘要: 目的:探讨“易眼九美”技术在眼周年轻化中的临床诊疗技术对提高眼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易眼九美”技术,对笔者医院109例就医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进行临床评估分型诊治,针对九大眼周问题细纹、睑袋、泪沟、鱼尾纹、黑眼圈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能动素真皮层填充、A型肉毒毒素注射、穴位刺激等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所有就医者治疗前后,眼部的细纹、睑袋、泪沟、“鱼尾纹”、黑眼圈、颧骨部位、“印第安纹”、眉尾下垂、上眼眶凹陷九大问题得到较好改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外观满意,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疗效稳定,就医者总满意度为94.5%。结论:“易眼九美”技术在眼周年轻化诊治中,采用独特的技术与手法针对各种眼周问题进行个性化、精细化的诊疗方案,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崔庆玲; 刘再英
    • 摘要: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预防治PONV已经成为围术期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穴位注射疗法作为一种穴位治疗方法,即有传统针刺作用的同时又结合注射药物的药效,能够发挥针、穴、药三者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结合近5年文献,本文就穴位注射疗法防治PONV的研究新进展从防治机制、有效穴位、药物选择三个方面做一综述。
    • 孙宏丽; 秦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穴位刺激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水平、周围神经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九江市中医医院的64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仪穴位刺激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14 d,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周围神经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反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穴位刺激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DPN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周围神经病变程度,改善周围神经功能。
    • 摘要: 健康关注按摩并非越用力越好按摩之所以能调理身体和治疗预防一些疾病,除了对相应经络和穴位刺激外,还在于力度是柔和的,能为人体所适应和接受,从而起到良性调节的作用。一味追求“按摩要有劲”,往往会对人体造成损伤,非但起不到调理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另外在疼痛的急性发作期,特别是局部组织红肿明显时,尽量不要按摩,否则容易导致急性肌筋膜炎,反而损害身体。
    • 黄芸; 罗泳诗; 谢日华; 张莉
    • 摘要: 目的 评价穴位刺激在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8个数据库,检索关于穴位刺激足三里、神阙、内关、三阴交等穴位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6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D=-9.10,95%CI(-12.03,-6.16),P<0.001]、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MD=-11.23,95%CI(-14.61,-7.86),P<0.001]、首次排便时间[MD=-9.78,95%CI(-16.57,-2.98),P=0.005]、首次进食时间[MD=-0.88,95%CI(-1.27,-0.48),P<0.001]和住院时间[MD=-2.66,95%CI(-3.54,-1.79),P<0.001]均显著缩短。结论 穴位刺激足三里、神阙穴、内关穴、三阴交等穴位能有效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缩短住院时间,但临床推广还有待开展高质量的RCT研究验证和不断总结相关证据。
    • 孙国梁; 董振宇
    • 摘要: cqvip: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2]。西医治疗老年OP多采用补钙和维生素D等方法,由于不良反应多且患者依从性差,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研究显示,电针和补肾方剂治疗老年OP均可取得良好效果[3],但电针联合补肾方剂治疗老年OP的疗效及机制研究尚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探讨了补肾固本方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老年OP的效果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 万红芬; 张帆; 刘芹; 常艳萍
    • 摘要: 近年来,中医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在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及运用。穴位刺激包括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针刺、穴位艾灸、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方法。查阅近年来穴位刺激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发现穴位刺激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患者容易接受、毒副作用较小等特点,并且通过穴位刺激能够激活经脉气血运转,使得气血畅通,加快胃肠蠕动,从而促进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尽快恢复,阻止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