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肢运动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126053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家庭保健、针刺研究、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文献由1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通、赵军、贾杰等。

上肢运动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26053 占比:99.96%

总计:1126448篇

上肢运动功能—发文趋势图

上肢运动功能

-研究学者

  • 张通
  • 赵军
  • 贾杰
  • 刘璇
  • 崔尧
  • 张亚男
  • 曾明
  • 朱美红
  • 王晶
  • 金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武婕; 杨晶; 董萌萌
    • 摘要: 目的:探究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刺激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组52例行肱二头肌牵伸训练,刺激组53例予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对比两组上肢痉挛程度,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刺激组干预2月末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水平优于常规组;振动频率、动态刚度、对数衰减水平低于常规组;Fugl-Meyer量表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调节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调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
    • 章闻捷; 杨威; 沈一吉; 李伟利
    • 摘要: 目的:观察高-低频交互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偏瘫肩痛患者分为低频组(n=33),高频组(n=36)和高-低频组(n=37)。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高频组和高-低频组分别接受低频、高频和高-低频交互r TMS治疗。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脑卒中后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 L)评定。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前上肢FMA、肩关节VAS及SS-Qo L评分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上肢FMA及SS-Qo 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高-低频组在治疗后的上肢FMA及SS-Qo L评分与低频组和高频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P<0.05),且肩关节VAS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低频交互r TMS对偏瘫肩痛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且效果优于单一频率的r TMS,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 陈程; 江钟立
    • 摘要: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在头皮特定位点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因无创安全、经济便携、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目前已有研究证实,tDCS对脑卒中、癫痫、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物质成瘾等精神性疾病,以及纤维肌痛、神经痛等多方面都有疗效[2]。近年国内外研究中,tDCS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应用在步态障碍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下肢M1区位置在大脑生理结构上比上肢M1区位置更深,需要更大电流强度才能引起有效刺激。本文就t DCS在各种疾病导致的步态障碍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郑发鑫; 许多; 江沧洲
    • 摘要: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mirror therapy,MT)对脑干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收治的脑干WD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的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评分、偏瘫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平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复合动作电位波幅(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MAP均有下降,对照组CMAP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MT可有效改善脑干WD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而避免肌萎缩的发生。
    • 陈洪琳; 关放
    •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均以每周为1个疗程,连续给予4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简式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P物质(SP)含量,同时观察治疗期间安全性分级。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及肿胀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血清CGRP及SP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AS及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CGRP及S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评级均为1级,各为60例,占100.00%。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疼痛及肿胀的情况,促进提升上肢运动功能,同时还可抑制血清CGRP及SP的释放,且治疗期间安全性较高。
    • 欧非; 苏东升; 陈艳; 张力
    • 摘要: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20d;于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表(China Stroke Scale,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估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EU、ARAT、MBI、FIM评分高于对照组,CSS、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 金丽华
    •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目前已成为导致成年人致残和死亡的首位病因[1],发病后常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最为常见[2]。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往往表现为肢体乏力、关节屈伸不利及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并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认识到人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塑性,为脑梗死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促进大脑侧支循环建立、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的部分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3]。
    • 张忠全; 刘立文; 张姝媗; 高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通经解痉针刺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西青医院收治的96例卒中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经解痉针刺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经解痉针刺法结合中药口服可增强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张洁; 王春方; 孙长城; 袁红; 郭丹; 张颖
    •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收治顺序,分为穴位刺激组35例(含脱落3例)、经颅直流电刺激组35例(含脱落5例)及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组35例(含脱落2例)。患者每周进行5次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及8周后,3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组的改善情况最佳,经颅直流电刺激组次之,穴位刺激组改善情况最差。结论:穴位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效果优于两种治疗方法单独实施。
    • 袁高明; 付贵龙; 杨青; 邱四君
    •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除痹饮熏蒸配合α-硫辛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9-02~2020-06我院SHSAS患者106例,依据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采取α-硫辛酸,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拟除痹饮熏蒸,两组均干预4周。统计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干预前及干预2周、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评分、上肢休息状态疼痛评分(RVAS)、被动运动状态疼痛评分(P-VAS)、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及病情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对照组77.36%(41/53),干预2周、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上肢运动功能及活动:与干预前比较,干预2周、4周后两组FMA、MBI及FCA评分均有所增高,研究组增高幅度较显著(P<0.05);(3)疼痛情况及肿胀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干预2周、4周后两组R-VAS、P-VAS评分及手部肿胀值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4)神经递质:干预2周、4周后两组血清SP、NPY含量较干预前降低,5-HT含量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除痹饮熏蒸配合α-硫辛酸治疗SHSAS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肿胀,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及日常活动功能,且对神经递质含量具有良好调节作用,总体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